但也正是这种比较苛刻的要求,使刘璟和长子之间的父子亲情稍显单薄,至少没有像刘珠和父亲那样的亲密无间。
这时,两岁的刘陇和刘婵也被乳娘抱来迎接父亲,刘璟和他们一一亲热,这才被家人如众星捧月般迎去了后堂。
后堂上,家人聚集一堂,小乔也强撑病体来到后堂欢迎刘璟回家,这时,刘璟终于看到了大乔,她坐在最后,衣裙朴素,不施粉黛,身上和头上没有一件首饰。
她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那里,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沧桑的痕迹,却添了一种成熟从容的丰韵,就连她和刘璟的目光相触,她的目光里依旧波澜不惊,静如深潭。
刘璟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和大乔的激情只是机缘巧合,恐怕以后很难再重温旧梦。
刘璟和大乔的目光相碰,只是短短一瞬,刘璟的目光便移开了,旁边人很难看出一点端倪,其实整个府宅中,除了小乔略微有点怀疑他们关系外,其他人都茫然不知。
陶湛笑道:“大乔是九月时到来,已经快两个月了,大家相处得很愉快,只是她一心要搬回乔府居住,我和尚香怎么劝她也没用,夫君也帮我们劝劝她。”
刘璟向大乔微微点头,笑问道:“夫人在我府中住得不习惯吗?”
大乔淡淡一笑,“不是!王妃对我很好,亲如家人,我心中感激不尽。”
“那为什么要搬走?其实和大家住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照顾,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不会感到寂寞,夫人,留下来!”刘璟的目光带着一丝期待,注视着大乔。
大乔长长的睫毛垂下,良久,她还是轻轻摇了摇头,“多谢殿下的好意,只是家父年迈,需要人照顾,我还是搬去父亲身边较好,有时间我就会过来。”
刘璟也无法勉强她,心中只得叹息一声,“既然如此,那就不勉强夫人了。”
这时,包娘抱着已经满月的儿子出来,众人的注意力顿时被这个白胖可爱的小家伙转移了,后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大乔却悄悄起身,离开了后堂,她的东西已收拾好,只是为了看一眼刘璟,现在心愿已达成,她便可以离去了。
只有刘璟注意到她的起身,他用眼角余光注视着她的背影,见她毫不回头,绝然离去,他的内心猛地被刺痛了。
“老爷,这是你的孩儿。”
包娘将儿子递给刘璟,她心中很激动,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她有了自己的儿子,她期盼着丈夫能像疼爱女儿一样,疼爱这个儿子。
刘璟压住了心痛,将思路拉回来,接过自己的儿子,望着襁褓里白胖可爱的圆圆小脸,他因大乔离去引发的伤感也暂时被遗忘了,刘璟笑道:“这又是个小包子,我喜欢!”
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小包娘红着脸小声道:“大姐给他起乳名破虏,因为他出,正好遇到汉军大破匈奴,现在还没有官名。”
刘璟向妻子陶湛点点头道:“这个乳名王妃起得很好,陇儿是在我收复陇西所,而破虏是在恢复雍州时所,那官名就叫做刘雍。”
第891章 宅院风波
入夜,刘璟住在妻子陶湛的房间,数月未见,夫妻之间柔情如水,异常恩爱,虽然一路跋涉,刘璟身体很疲惫了,但精神却很亢奋,怎么也难以入睡。
陶湛依偎在丈夫怀中,脸颊微红,双眸轻闭,细细体会一番销魂的滋味,尽管她也有些累了,不过见丈夫睡不着,她也强打精神,陪丈夫说说话,她笑问道:“我感觉白天你似乎有些疲惫,怎么现在精神倒好了?”
“我不知,感觉很累,似乎闭眼就睡着,可就是睡不着。”
“那我替你捏捏肩膀,放松一下!”
陶湛坐起身,穿上了内裳,轻轻替丈夫揉捏着肩膀,一边低声笑道:“今天和陶家做了笔买卖,买下了陶家的两栋宅子。”
“我们家还需要宅子么,莫非你想让致儿搬出住?”刘璟开玩笑道。
“看你说什么话,致儿才九岁,他能搬出去住吗?我是给包娘舅舅买栋宅子,他们一家人从襄阳来投奔,没地方住,包娘给你了儿子,应该奖励她。”
“包娘的舅舅好像我认识。”
“你当然认识,他就是你伯父府中的马夫,他的义父就是当年照顾过你的蒙叔,蒙叔去世,还是他送的丧。”
刘璟想起了当年的蒙叔,不由叹了口气,已经十几年过去了,陶湛又道:“包娘的舅舅租住在龙王弄,他们家有五个孩子,还有包娘的外祖母,挤在一间小院里,住得很局促,长安的房宅也买不起,我让人打听一下,正好龙王弄内有一栋空宅,占地八亩地,是陶家的产业,我就买下了。”
刘璟想起一事,好奇地问道:“我听说长安地价暴涨,陶家发了大财,是真的吗?”
“或许是!哎,陶家总是改不掉这种谋利之心。”陶湛对父亲这种投机赚钱很是无奈。
刘璟拍拍她的手,笑道:“你不必太在意,可惜当时我没有想到,否则我也会买下一大片土地,转手就是十倍的暴利,这种赚钱很爽。”
“你若买了土地,我就全部白送给无家可归的穷人,让你亏蚀老本。”陶湛狠狠捏了两下他的肩膀,没好气道。
刘璟哈哈大笑,“幸亏我没有想到,否则真亏掉老本了。”
陶湛叹了口气,又道:“陶家不想要钱,我不肯,总之,我不想欠陶家人情。”
“陶家其实做得也很不错,买下大片土地,捐了一半给官府,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官宅难题,官们都在夸赞他呢!”
“那是因为我大哥是长安太守,他才这么大方,否则他哪里肯这么出血。”
刘璟笑了笑,没有再深究这个问题,他知道妻子对陶家要求非常严格,陶家只肯捐一半的土地,未必让她满意,刘璟又问道:“你刚才说买了两栋府宅,一栋是给包娘舅舅,那另一栋呢?”
“另一栋是给乔老爷子,他现在住的宅子被主人买给太原张家,得搬走了,我索性给他买下一栋府宅,让乔老爷子和大乔也有个安身之处。”
刘璟半晌没有说话,陶湛见丈夫不吭声,心中有些奇怪,便问道:“夫君,你不愿意吗?”
“不是!”
刘璟沉吟一下道:“这两栋宅子买在哪里?我明天想亲自去看一看。”
……
刘璟回长安后打算先好好休息两天,陪陪妻儿,然后再着手处理公务等杂事,次日一早,他便换了便装,乘坐马车来到了正阳街,他实际上只关心大乔的住所,既然大乔不肯住在他的府中,那他就希望大乔能住得尽量好一点。
马车在正阳街古槐府前停了下来,这是一座颇为有名的府宅,因为宅子后园有三棵千年古槐而出名,曹植在长安时,便是住在这栋府邸内。
这座宅子唯一的不足就是稍稍偏小,占地只有十亩,不适合大家族居住,适合带着妻妾的官员居住,不久前,巴蜀一名富豪看中了这处府宅,出价八两黄金,但陶胜没有答应,这座府宅很有位,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入住。
而现在,陶湛买下了它,将作为乔府给乔玄和大乔居住。
府宅大门没有关,刘璟也没有通报,带着几名侍卫直接走了进去,只见府宅内有不少工匠正在忙碌,修饰房屋,安装假山凉亭,修建长廊,栽种树木花草。
刘璟点了点头,看来陶家不糊涂,不是直接交钥匙了事,这时,身后有人喊道:“前面让一让,小心别撞着了。”
刘璟一回头,只见几十名家仆模样的人正在搬运家具屏风之类进来,刘璟连忙闪身让到一边,他仔细打量一只橱柜,发现竟然上好的黄梨木,这可是珍贵宫廷用材,这让刘璟不由有些惊讶,就算陶家有意讨好陶湛,也不至于如此,毕竟这不是他们家的住所。
这时,后面走来一人,刘璟一眼认出了他,正是陶湛的二叔陶利,陶利也看见了身着微服的刘璟,着实也吓了一跳,慌忙上前行礼,“殿下怎么在这里?”
“我是来看这座宅子。”
刘璟指着宅子中的工匠问笑道:“这些都是二叔安排的吗?”
陶利点点头,“兄长去了成都未归,大嫂就找到我,说湛儿买了两处宅子,让我安排人手好好收拾一下,我特地一早就过来了。”
这时,后面又走来几名抬家具的伙计,道路有点狭窄,陶利便道:“殿下,换个地方说话!”
刘璟点点头,和陶利来到中堂,中堂两边摆放着几只坐榻,正中间是一架屏风,刘璟走到屏风前细看,还是用黄梨木雕成,做工精美,上面人物栩栩如。
刘璟指着屏风笑道:“光这座屏风就价值两亩地,少见啊!陶家居然做亏本意?”
陶利苦笑道:“这是大嫂的意思,殿下应该明白陶家的苦心。”
“我明白陶家的苦心,不过万一这座宅子是给什么管家居住,陶家岂不是亏大了,二叔也知道,王妃心软起来,很让人头疼的。”刘璟开了玩笑地说道。
“殿下也未免太小看我了,陶家再有钱,也不至于如此挥霍,一套黄梨木家具比这栋宅子还贵得多,我怎么可能随便拿出来,龙王弄那栋宅子就是很普通的家具,只有这栋宅子我才敢下血本。”
“为什么?”刘璟注视着他问道。
陶利很为难,半晌才吞吞吐吐道:“因为……我知道这是乔老爷子的住所。”
“胡说!”
刘璟脸一沉,“二叔,莫非你也想骗我?”
陶利无奈,只得长身施一礼,“我若说了,殿下千万别怪我。”
“二叔,我们是老交情了,我怎么会怪你。”
陶利被刘璟软硬兼施,逼得没办法,只得说了实话,“因为我知道,这所宅子将是大乔的住处。”
“是大乔的住处又怎么样?”刘璟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殿下,有些事情你我心里明白就行了,为何一定要我说出来?”
刘璟没有说话,他负手望着屋顶良久,才淡淡问道:“你怎么会知道?”
“殿下,江东谢氏一直和陶家做意,大约一个月多前,谢氏二家主谢印来襄阳买药材,正好我在襄阳,在一次酒后,他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说是谢夫人从吴王宫内传出来,大乔逃去长安后吴侯大发雷霆,骂殿下得了小乔还不够,还要和他争大乔……”
“别说了!”
刘璟打断了他的话,冷冷道:“这种事情纯属无稽之谈,切不可随意传出去。”
陶利吓得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殿下放心,我知道分寸,此事我连大哥也不会说。”
刘璟想起这是陶利,也不是外人,他脸色立刻柔和下来,笑道:“那这栋宅子就烦劳二叔了。”
说完,刘璟拱拱手,转身便扬长而去,陶利望着他走远,不由叹了口气,若刘璟对大乔无意,他又何必亲自来视察这座宅子?
陶利心中有些担忧,虽然汉王殿下不准他向任何人泄露这个秘密,但要不要告诉陶湛呢?陶利和侄女陶湛的感情一直很深厚,当年他被张允所抓,危在旦夕,是陶湛求刘璟帮忙,把自己救出来。
一旦大乔成了汉王刘璟的别宅妇,对陶湛会有影响,不过这个念头在陶利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既然刘璟已经警告过他,他若说出去,后果会很严重,以后再说!
这时,一名管家指挥着四名家仆抬着一架屏风走来,陶利立刻问道:“这屏风要放在哪里?”
管家躬身道:“老爷,这是要放在后宅的屏风。”
陶利连连摆手,“这座屏风换掉,换成内库中的那座白玉屏风。”
管家吓了一大跳,“老爷那可是……”
陶利狠狠瞪了他一眼,“大老爷那边我会解释,你们去给我抬来。”
陶利将内库玉牌递还他,“快去!”
管家吓得慌慌张张跑了,一边跑,一边暗暗咋舌,这座府第到底是谁住?二老爷竟然把陶家压库宝贝之一的白玉屏风送出来。
第892章 心有灵犀
刘璟从古槐府出来,又去了龙王弄,随便看了看那栋宅子,便转道去了不远处的长安东市,汉长安不是唐长安,没有规模浩大的东市和西市,很长一段时期长安商业凋敝,贸易惨淡。
一直到汉军占领关中后,刻意发展贸易,长安的商业便渐渐开始恢复了,率先而来的是粟特胡商,这些胡商不远万里从丝绸之路过来,途径长安只是休息,又继续东行去洛阳交易。
但他们同样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当汉国为扶植长安商业,特地将长安商税从二十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时,这些胡商再也不去洛阳,改为在长安交易,几名财力雄厚的胡商甚至还在东市买下了占地颇大的店铺,开办了珠宝店和胡人邸。
长安商业便在胡商的带动下,渐渐繁荣起来,东市也由二十几家店铺,渐渐发展到数百家店铺,经营着从粮食到牲畜,从珠宝到铁器的各种商品。
在东市的大街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满载货物的牛车,坐着富商大贾的马车,还有来自南方的大象在漕河前搬运货物,以及来自西域的规模庞大的骆驼队。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东市内人流如潮,有头戴脱浑帽、身着宽大皮袄的羌人;皮肤微黑、高鼻宽脸的贵霜人;梳着小辫,腰束花腰带的乌孙人;头戴宽檐尖帽,满脸精明的粟特人,当然最多的还是来自大江南北,操着各种口音的汉人。
刘璟到来时,正好遇到一支规矩很大的粟特商队,光骆驼就有一千多匹,这是由几十名商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商人们也骑在骆驼上,在他们身后,各自跟随着几十头满载货物的骆驼。
这支商队的到来,使东市内更加热闹,不少坐贾从店里跑出来,伸手和骆驼上的粟特商人讨价还价,价格只要谈好,粟特商人第二天自然会把货物送来,现在他们的目标是胡人邸,也就是胡人旅舍,先好好休息,大吃一顿,明天再做生意。
刘璟一路看得颇为好奇,他信步走进一家胡人珠宝店,粟特店主迎了上来,拱手行一礼,用一口流利汉语道:“愿光明保佑您!”
刘璟想了想笑道:“我想买一支金簪。”
“客人请里面坐。”
粟特人做生意讲究私密,客人到来都会被领到单间,旁边不会有其他人,既保护了客人的隐私,也给了客人尊严,就算不买东西,在招待完奶茶后,也会被客客气气送出去,绝无半点歧视。
刘璟是单身男子,接待他的便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胡娘,虽然不算很美貌,但一双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