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阵前。
战前论战,可不是汉民族特殊的产物,任何民族之间都有类似的规矩,目的无非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发动战争的正义性或者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强大,从而达到消弱对方士气的目的。
以和连有点懦弱的性格,如果没有他老子数年前战败过汉军的辉煌历史,如果今天手下不是拥有汉军三倍的人数,他应该不会出来和百战皆胜的刘谦论战,可是有了以上傲人的因素,这就不得不让和连有种蠢蠢欲动的冲动。
草原上夏日的西北风呼呼顺着贺兰山和阴山缺口,一路呼啸来到了河套以北的草原上,将两军军中旗帜和战袍吹得猎猎发响。
刘谦和和连彼此看着对方,一时间居然没有顾得上说话。
旷野野风很大,将两人身后披风扯得呼啦哗啦响成一片。因为风太大的缘故,两人只有眯着眼,因此从外表看起来,他们好像是多年不见的两个老朋友,在忽然见面时露出无须言语般的会心微笑一样。
刘谦眯着眼打量着对方的和连,他忘记了自己的年纪,居然觉得现年三十几岁的和连很年轻。如果不是知道和连年幼时受到脾气暴躁的檀石槐屡屡打骂,让和连性格中添加上懦弱,刘谦还真的有点羡慕对面这位金发碧眼帅得一塌糊涂的和连。
和连望着对面眯着眼呈微笑状,看似人畜无害的刘谦,第一个反应是对方的年轻,令他有点不自信的年轻。没有见到刘谦之前,和连从情报中也知道刘谦真实的年纪,可是他总是不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以玩转偌大的大汉帝国,今天看到刘谦之后,他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但是,也正是他承认半大孩子刘谦攫取大汉天下的现实,就让他对自己有点不自信了,产生了他已经老迈的荒唐心理。
和连从刘谦身上发现第二个特点就是刘谦的自信。
和连相信,对面的刘谦和他不同,不是因为风大迷上眼睛的缘故才眯上眼睛,而是确实在对他微笑。因为他从刘谦充满自信的微笑中发现了一丝怜悯。
这种微笑和连相当熟悉,和连无数次在面对他手下奴隶的时候,经常会露出类似的微笑,这是强者对于弱者的时候才会露出这种怜悯性的微笑。和连正是明白这种微笑的真实含义,心中才有些疑惑,刘谦凭什么如此自信,自信得居然对拥有三十多万控弦的鲜卑单于而产生怜悯。
和连越观察越发现刘谦脸上的怜悯之色越浓,这令和连心中逐渐变得不自信起来,以至于和连自己也没有发现,他的手掌居然渐渐蜷缩成了拳头。
“刘谦难道你们汉人忘记了是谁在熹平六年打败了狂妄的汉军吗?哈哈哈哈难道你们汉人都是不长记性的人吗?哦,难怪,对于没有记性的民族,本单于的要求是不是显得过高了?”
随着和刘谦平静无言的注视,和连再也受不了刘谦过了头的自信,为了扳回心中的自信,他只有故作轻松的率先向刘谦挑衅,然后装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对着身边的鲜卑人狂笑起来,引得近十万鲜卑人一起跟着狂笑了起来。
近十万人的大笑声音很大,足以传出数里之外,鲜卑人的狂笑一时间成为了天地间的主宰,将几只在天空中翱翔盘旋的雄鹰吓得忍住肚腹间的饥肠辘辘,连忙抖动翅膀逃回了阴山山脉中的老巢。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难道你没有听说过这句话吗?呵呵我可以理解你出生异族没有读过什么书,而原谅你的无知。但是,难道你不知道现在你们占据的大草原原来的主人是谁?这些曾经的主人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吗?
呵呵熹平六年打败夏育一次就真值得狂妄吗?那么你让曾经围困高祖数十万的匈奴大单于冒顿情何以堪呀。匈奴当年很强大,远比你们眼下这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强大的多,可是就那个无比强大,强大的奴役了你们祖祖辈辈的匈奴,不还是被大汉给一次次打败,最后还被赶出了居住上千年的大草原而背走离乡吗?
正是大汉赶走了匈奴人使大草原暂时没了主人,而让你们这些跳梁小丑趁机占了便宜,从而一举变成了大草原的主人。结果呢.你们不但不感激赐予你们土地和有崛起良机的恩人,反而恩将仇报屡屡侵略你们的恩人。本将军现在想问一句,你们还配称作人吗?人言道:牲畜鸟兽还知道知恩图报,这样看来你们连畜生也不如了。”
和连羞辱刘谦的话语,刘谦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他一直面带微笑,直到匈奴人喧天大笑结束,这才慢慢调剂功力,开始发表了他的看法,而演讲中间他的脸上一直带着和连深恶痛绝的自信微笑。
“大汉威武”
“骠骑将军威武”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威武”
“骠骑将军威武”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刘谦军人数尽管没有鲜卑人多,相差了近三倍,不过汉军一直有良好的呼喊口号作战的习惯,这一呼喊起来口号又齐有亮,以效果而论还在鲜卑人的声势之上。
方才,和连侮辱汉人汉军的时候,三万多将士心中悲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可以开战给狂妄鲜卑人一个血的教训。不过,当大家目光全部聚集在刘谦身上,发现刘谦居然没有一丝上火迹象后,就知道刘谦一定是胸有成竹,然后就等待刘谦如何对和连有力反击将和连的脸给打烂。
事实没有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心目中天神一般的英明领袖,用历史事实说话,话中有礼有节不说,更是轻松随意之中将和连贬称无知小儿,最后更是变着法将鲜卑人骂做连畜生也不如的东西,这大快了三万将士的军心,致使方才所受的鸟气顿时不见,士气又增加了不少。
“匈奴人出自夏桀之后,而我们鲜卑各部落也均是出于黄帝神农等列祖自后,说来这天下都是一家人的天下。既然是一家人,我们愿意回到中原家中拿上一点东西,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最可气的是你们这些汉人,根本不愿承认我们是一家人的事实,不给我们任何好处独自霸占着中原肥美土地不说,更是爱干出欺兄霸地之事,赶走了北匈奴还不满足,现在又想打败南匈奴而奴役他们,这就是你们汉人对待兄弟民族最可耻的嘴脸”
听到刘谦数落他们忘恩负义,和连怔怔了良久。和连为何如此发呆,一是他被刘谦那番话给气得怒火攻心,二是事实也确实像刘谦说的那样,如果汉军没有将北匈奴赶出大草原,他们还生活在北匈奴的奴役之下。
就在和连怒火攻心不知所措之际,和连身后一名追随檀石槐多年的汉人老学究,连忙提醒和连,这才让和连第一次感觉老学究灌输的民族出处如此大有好处,然后比葫芦画瓢就卖弄了出来。
近十万鲜卑人方才听到刘谦如此谩骂他们,知道刘谦说得是事实的他们都有些哑口无言,根本不对和连抱有任何信心可以反驳刘谦,不想和连居然说出如此一番措辞,一贯不太想承认出身血统的他们,也第一次发自内心接受了这个流传良久的说法。
“哦?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不知道你这个说法的凭证是什么?好退一万步讲,我承认你这个说法,那么本将军现在正式邀请你们放下刀剑,跟随我一起回到中原,本将军发誓,只要那么真心愿意成为大汉国民,到了中原不惹是生非,本将军一定会给分发土地善待你们这样可好?”
刘谦不理会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的军中将士交头接耳展开议论,因为他认为这种同种同源的说法对他也是有利的。当然,刘谦很清楚,这些说法很可能都是异族为了给脸上贴金,或者是给他们准备进犯中原找借口,有了这个借口,他们占据中原也更能被中原汉人所接受。
可是反过来思考,如果刘谦兵强马壮有一定积蓄之后准备讨伐草原,这个说法对于他也是有利的,可以更容易买通异族向导和异族军队为他服务,如果他们愿意归降不武力对抗,刘谦也愿意让他们融入大汉民族,因为有这种基调为前提,民族融合就顺利了许多。
“刘谦今天我们在这里是要一决胜负,而不是呈嘴舌之利,只要我们今天打败你,我们数十万控弦勇士就还能再次打败你,不用你在这里这里扰乱军心,等我们彻底打败你之后,我们自然会入主中原做中原的主人”
看到刘谦讲完,一些懂得汉语的鲜卑人把刘谦的意思讲给身边鲜卑人之后,很多鲜卑人都露出了向往之色,和连心中害怕了。
由于草原体制决定,草原上不可能设立很多常备军,也养不起很多常备军,很多来此作战的骑兵都是亦农亦兵的牧民。这些牧民是草原上最基层的阶级,他们可不会向贵族阶级那样拥有很多好处,反而还得将他们一年劳苦所得献给贵族享用。
因此,这些在草原上受到剥削最重的普通牧民,他们对于谁领导他们一般没有任何意见,只要谁的刀剑锋利兵马良多,他们就臣服在谁的脚下向领主纳贡换取领主武力保护。这些基层牧民虽然祖辈都没有到过中原,可是中原来到的商人和很多贵族都被中原形容的如何如何美好,这让他们都对中原充满了向往之心。
原来,尽管他们都非常向往去中原生活,可是他们同时也知道中原汉人根本看不起他们这些贱民,他们一到中原不是被贩卖成奴隶就是会被汉人的刀剑杀死。现在不同了,刘谦这么大的人物给了他们去向中原的机会,让他们从此变成汉人,而且只是要求他们不捣乱就行,这就难怪他们心热了。
为此,还算了解普通鲜卑骑兵的胡赤儿立刻提醒和连,和连望着手下很多士兵脸上露出的向往之情,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这就迫使和连马上露出狰狞面目,决定放弃论战开始战争。
“哈哈哈哈辩论不过就露出真实嘴脸了也好本将军也乐于一战定胜负不过,在最后本将军还有几句话对众位鲜卑兄弟说清楚,你们只要愿意到汉地生活的,本将军这里的大门永远对你们敞开请相信本将军的诚意就像你们手下的羊群”
刘谦见打击鲜卑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也知道所有事情终归还是要通过战争解决,于是在羞辱了和连之后,还不忘又使劲煽动一番鲜卑人,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刘谦还用上了最近刚学会的鲜卑人谚语。
不久后,鲜卑西部吐坦军主带领五千骑兵出面邀战,刘谦让颜良文丑率领五千重骑兵出面对战,出站时刘谦下令不得动用连弩,颜良文丑尽管有些疑惑最后还是同意了。
双方大军共同向后后退两百步,两军中间就露出了一个宽约六百步的战场,至于这个战场的长度,因为两军是南北对峙,东西长度足有数里,这么大的地方足够一万人马捉对厮杀了。
两支人马没有交战之前,鲜卑人按照惯例使用了战前抛射,而颜良部的汉军也以强弓和很小一部分强弩压制鲜卑人冲锋势头。由于汉军重骑兵人人配备有圆盾和瘊子甲,故而汉军损失极小,不过因为刘谦军近来用惯了连弩,猛然改变城弓箭和射击精度偏低的强弩,他们对鲜卑人的杀伤也不是很大,总之,两军交战前鲜卑的伤亡要大于刘谦军。
等两军正式交手之后,由于刘谦让颜良文丑依仗瘊子甲伤亡不大的优势,对鲜卑人放水,结果两军纠缠不清,一直反复冲锋了十几个回合,交换了十几次场地,直到最后两军战马疲惫不能再战,这才停止了这次试探交锋。
汉军铠甲精良,杀伤力相对较大,但中后期移动相对缓慢。鲜卑人大多都是破旧的皮甲,一些骑兵甚至连皮甲也不完整,武器大多都是老式武器,对于拥有铠甲防护的刘谦军伤害效果很小,不过中后期他们移动速度很快,汉军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故而整个战斗汉军只有在前期取得一些战果,后期几乎没有什么斩获。这样一来,交战情况基本上和交战前差不多,汉军两次都取得了微弱的优势,射杀斩杀匈奴四百多人。而汉军也在靠近本阵的时候,佯装被鲜卑人击中而摔落下马一百多人,致使汉军微胜于鲜卑。
两军取得这样的战果,两军各自都很满意。
刘谦很满意,无非是满意颜良文丑率领的五千人表演逼真,成功欺骗了鲜卑人,这样他就为随后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至于两军杀伤人数较少的问题,刘谦早就吩咐了颜良文丑,让他们灵活掌握其中的尺度,鲜卑人如果特别强悍,那么不妨对他们下狠手,大不了多安排一些阵亡人数就是了。如果敌人反应不激烈,他们放水力度也得相应增大。
和连也很满意这场试探。其实刘谦了解得不错,熟悉草原战斗形式的和连知道,在草原作战,如果一支军队伤亡超过了三成,那么这支军队不是溃散就是向战胜者投降,很少会发生汉人之间那种死亡率超高的血腥战斗。
当然,也只有在国家特别强盛,民间尚武之风特别盛兴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才会极强,才能在减员较大情况下依然有战斗下去的战力。在古代,秦汉时期军队战斗力已经属于古代的巅峰了,那时候的正规军队能打硬仗,比如霍去病远征匈奴时,军队伤损率超过了七成,可是霍去病依然勇往直前,最后成功奇袭了匈奴王庭,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朝代中是很少看到的。。。。
五百七十八章 摧枯拉朽
与秦汉重视士兵荣誉相反,宋代当兵脸上必须刻字防备逃兵的制度,以及明代形成的被后人广为诟病的军户制度,这些制度都严重影响了士兵的荣誉感,最后以至于在民间流传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来。
一支没有荣誉感的军队,只靠犒赏是不能打硬仗的。历史上宋明中后期战斗力下滑,就足以见证了这一点。
在和连看来,不管汉人如何重视骑兵,但是汉人的骑兵素质却永远追不上他们这些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如果不是汉军铠甲武器精良,让他们经常感到束手无辞,汉军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也就不会在实战中经常占便宜了。
和连身边的胡赤儿,对于两军交战最后取得这样的战果也不奇怪。在他看来,这次毕竟是试探作战,双方都没有倾尽全力的意思,最后打成这个结果已经算是很激烈了。不过,胡赤儿毕竟是一员宿将,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还是发现了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