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光熹-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正如实说要比孟达聪明,可是他却不知道孟达出卖了他们的事情,致使刘谦发现了井旁的暗号后,第一时间就会封锁江州城附近的江面。如果他知道孟达给刘谦留下了许多追踪暗号,那里还会傻乎乎的自以为刘谦还在城中全力搜素他们,估计早就会劝阻刘焉改变前往江边的计划了。

不过,当孟达提到刘谦聪明过人,很有可能已经发现了他们是从深井地道逃出城之后,法正立刻意识到计划出现了纰漏,刘焉等人危险了。不过法正也是一个非常有决断之辈,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也不会犯傻冒险去提醒刘焉,而是跟着孟达逃向了茫茫的密林深处。

半个时辰之后,刘焉等人在江边被刚刚赶到不久的甘宁活捉,然后将刘焉等人捆绑起来押到了城内,交给了刘谦。

刘谦发现中间没有法正和孟达,没有去考虑孟达会违背于他,而是猜测法正机警过人,发现情况不对就改变了路线,而肩负着跟踪法正任务的孟达,自然就跟着孟达前去了。

几天后,孟达传回的消息,叙述的大概和刘谦的猜测基本相同,只是加上了一点不愿意加害好友的请罪状。

刘谦手中拿着孟达的请罪状,深思片刻,而后认真的给孟达回复道,可以理解孟达的心情。说实话,如果这次孟达真向法正下手,就算法孟达杀死了法正完成了任务,刘谦以后也肯定不会用他,可是孟达不愿意伤害法正的人性,却让刘谦对他改变了一些看法。

此后数日,刘谦压抑住对出生孩子的想念,坐守江州城一边稳定巴郡大局恢复民心,一边督促下属审讯刘焉等人,然后在几天后处死了刘焉和几个骨头比较硬的刘焉近亲,处死了祸乱巴郡数年的张脩等人;召见了郭嘉和新任益州刺史韩馥,商议了如何恢复益州生产和采用安抚和血腥镇压并重的南蛮方阵。

随后,刘谦决定将赵云留下来主抓益州军事,为了加快平定南益州的速度,刘谦又决定让魏雄留下来辅助赵云。

为了加强益州的军事力量,形成一个益州人不敢动乱的威慑,刘谦给他们两人留下来五千精锐和五千一般步兵和一万名骑兵,一共两万名上过战场作战力较强的刘谦军。这样,加上益州整编出来的三万名军队,益州就有正规军四万五千名,这股势力足以震慑益州。

张任作为刘谦的师侄,并且因张任能力出众,就被刘谦委任为巴郡太守,负责坚守益州东边门户永安。

由于严颜远征过南益州,对南益州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刘谦委任他协助魏雄,和魏雄一起和魏雄重点着手南蛮问题。

严颜见刘谦刚刚控制北益州,立刻就着手平定南益州蛮族问题,不由感叹刘谦这厮对于异族仇恨果然天下第一。为了怕刘谦轻视南益州的瘴疠,闹出他前不久手下三分之一士兵生病不能作战的事情,严颜慎重的将瘴疠的危害汇报给刘谦。

结果,刘谦还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的刘谦军众将就大笑了起来,这就让严颜感到非常糊涂的闹起了郁闷。不久后,当魏雄耐心的给严颜解释了刘谦原本就是一名神医,早在带兵初期就研制出了一种神药来防止水土不服等疾病,有力保证了,刘谦军几年来从来没有闹出什么传染病和水土不服病症。

严颜和一干降将猝然听说刘谦还有这等本事,心中更加对刘谦佩服不已。

望着一群对他赞美不已的手下,刘谦心中稍稍有一点愧疚,暗叹道:“对不起诸葛亮同志,我虽然窃取了你征伐孟获时研制出来的《武侯行军散》,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通过《武侯行军散》的提前面世,成功的挽救了大汉军人的性命,看在这一点上,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这厮刚刚对着诸葛亮感叹完毕,忽然又想到诸葛亮现在还是一个小屁孩,心中的一点点愧疚立刻消失了,反而开始盘算着如何将诸葛亮抓到手里,培养一番后,为大汉的持续发展而服务。

陆军方面,预备役军队问题决定下之后,就算安排妥当,下一步开始安排水军问题。

甘宁被刘谦委任为南部水军都督,他将会以江州为中心,大力发展益州水师,务必保证三年之后训练出来一支三万人的精锐水师。这样,综合起刘谦的另外两支水军,总兵力接近九万,足够刘谦向南方用兵了。

至于军师人选,刘谦并没有从中原调遣,而是提拔了降将张松黄权等人,并选拔了王甫等一批益州本地才俊。

对于张松黄权这个两个后世有名的投降派,刘谦通过一番了解之后,大胆的使用了他们。

张松其貌不扬,可是很聪明,刘谦认为张松基本上和当时的士人没有什么区别,心中有很浓的封侯拜相兴趣。这种很有本事的人,由于在刘璋这里看不到扩张升迁的希望,这才会因为向上爬的野心出卖刘璋。

刘谦绝对不是刘璋,刘谦的势力一直呈上升趋势,给予了张松向上升的希望。为了安张松的心,刘谦很真诚的将他的大略方阵告诉了张松,更让张松感到了统一天下之路很近很近。

对于黄权,刘谦很是了解黄权当初不得已投降曹魏的无奈。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刘备当年伐吴时能听取黄权的建议,刘备最后也不会取得惨败的下场。

黄权的能力很出众,不管是在刘备那里还是在曹魏那边,一直都很受重用,从此就足以看出黄权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既然是人才,刘谦就要不拘一格的使用,何况刘谦还知道黄权投降魏国之后,还是很敬重当年器重过他的刘备,在曹魏众臣听到刘备死后无不欢喜的时候,黄权却显露的很悲伤。此后,每当有人在黄权面前谈到诸葛亮,黄权也表现的很尊重。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以刘谦的眼光看,一个投降之人,不改初衷的自始至终表现的前后如一,而且投降后在曹魏那里表现的兢兢业业,这就足够了。

除此张松和黄权等人的能力之外,刘谦敢于使用他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人本身没有多少家产。

不管是张任严颜还是黄权王甫,除了一个张松,他们本身都不属于世家豪强的范畴,有些即使是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时下最多只是一些比较富有的庶族阶级,手下的土地属于刘谦允许保留的政策之中。

这样,在不久后刘谦推行的一条鞭法和政府强制购买违制土地中,他们的阻力就会很小,比较适合开展下去。另外,刘谦为了吸引益州人才来投,又推行了一个做官适当减免赋税徭役的政策,更能保证这些人对新政策的拥护程度。

至于张松,虽然出身于成都附近的大地主家庭,不过张松因为持才傲物,一直和大哥家主张肃不和。加上张松不是长子,早早就分家另过,手中的土地也不是很多,故而对新政策的排斥也不是很大。

在刘谦找到张松一番促膝谈心,真诚的拿出自身拿出土地安抚百姓的事例,来阐述必须打破土地兼并的垄断之后,张松也被刘谦的大魄力感染,表示为了大汉长治久安,他愿意效仿刘谦将土地分给没有地的百姓。

见张松如此配合,刘谦一口拒绝了张松的提议,想让政府出钱购买张松手中超过规定的土地,可是情绪被刘谦点燃的张松决不让步,一定坚持无偿向百姓分发土地的意见。

刘谦见拗不过张松,遂不再提这个事情,只是许给了张松一个参与西域贸易的名额,最后两人皆大欢喜。。。。

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

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

五年后的光熹六年春节,雒阳,镇北王府。

镇北王府,又名太尉府,时下已经成为了大汉新的权力中心。

刘谦自从在光熹元年益州攻略结束回京后,就被天子加官进爵,授予太尉官衔和镇北王的爵位。

当时,很多朝廷大臣见到天子如此厚待刘谦,都觉得天子的赏赐有些过分,而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更是打着分封王不可参与朝政的大旗,屡屡上书请天子除掉刘谦的官职军权,可惜最后都被天子以第一代北海王有过牧养地方的先例而拒绝。

这些大臣不知道,他们如此别有用心之举,却惹怒了屡次不想见血的刘谦。刘谦只是随便的派两个官员在朝堂上攻击一下反对派,没有了刘谦的保护,这些反对派这次丢掉了脑袋。

刘谦的决定不错,在天子血腥的打压之下,令很多心中反对刘谦的官员,真正认清了刘谦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为刘谦此后施政减少了很多的阻力。

因为刘谦施行新政的阻力很小,五年来推行的新政基本上还算顺利,有力保证了辖区内的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农业方面,刘谦在坚定推行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土地普查,凡是超过政府规定土地数量的豪强地主,均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强行收回,然后分发给许多没有土地会土地极少的农民。

刘谦并没有冲昏头为了讨喜百姓而将土地全部分发下去,分发给百姓的土地,面积并不大,一般只是保证农民可以生存下去,保持在温饱水平线以上,如果百姓还想要多得土地,那就必须努力参军建立军功了。

分发给农民基本土地之后剩余的大片土地,是刘谦特意为鼓励军功而留下来的。刘谦很清楚,如果没有激励手段,让百姓没有了期盼,很多军人就会离开军队回家过小日子,军队建设就会陷入病源不足的境地。

留下一大批土地,不但可以不扰民的对立下战功的战士进行赏赐,而且还能让百姓看到当兵的巨大实惠,这样就能保证百姓的参军热情,保证兵源充足的基础上挑选精兵。

由于光熹元年前后,刘谦地盘中的世家豪强基本上都受到了刘谦的打击,失去了联合起来抵抗政府的能力,而唯一没有受过刘谦抢掠过的益州豪强,本身的势力不大,为此刘谦推行新政时辖地内的反抗也不算很激烈。

凡是反抗新政者,刘谦毫不客气的抬起屠刀,根据情况进行了血淋淋的屠杀流放,而支持新政的聪明人,刘谦则会给予他们适当的优惠政策。在大棒和胡萝卜政策下,很多认清现实的地主豪强,都选择了乖乖和刘谦合作。

五年之中,前两年刘谦参考贾诩的提议,对辖区内的百姓实行了部分的免税,然后鼓励当地官员百姓修建水库水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中西部的耕作环境,第三年开始,辖区内的粮食产量比光熹元年足足翻了三倍,就是比起历史记载的丰收年景的粮食产量也增产了一点五倍。

如此一来,纵然光熹五年和全国各地都遭受了罕见的旱情,刘谦辖区粮食产量也没有收到多大的影响,百姓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没有让辖区百姓闹出像其他地方那样的逃荒事件。

百姓温饱没有出现大问题,也和刘谦留下来大批军功田有很大的关系。

刘谦手中这些军功田,刘谦肯定不会让它闲下来,而是组织当地驻兵进行屯田,这些田地的粮食就足以保证军队的需要。由于军队不用消耗百姓交纳的粮食,在旱情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刘谦就拿出官府仓库中囤积的粮食,来救援一些没有水田种不出粮食的百姓,这才保证没有让百姓出现逃荒潮。

土地政策完成之后,刘谦在第二年试行了科举取士,见效果良好,第三年就开始在全部辖区推行。尽管科举取士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为此让刘谦在庶族寒门士子中博得了极好的名声,可是刘谦也没有废除大汉的推举制度。

其一,刘谦并不认为推举制度是一种糟粕,这种制度毕竟为大汉四百年来选拔了很多良才,说来也有这种制度存在的价值。在科举制度之外,起到补漏拾遗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将一些精通数理格物的人才选拔出来。

其二,不废除这种制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汉代和后世的情况不同。再说科举制度虽然在隋朝就已经确立,可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和唐朝的科举制度都不是很完备,一直等到几百年后的宋朝科举才最终定型。

如果刘谦记得不错,隋朝之后的唐代也是一个科举和举荐同存的朝代,和刘谦现行的制度基本相同,所以刘谦一时间也不急于大踏步前进而导致犯错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也和科举制度刚刚兴起,庶族中读书人过少有关。毕竟在庶族子弟想要做官只有走士族途径时,因为士族给庶族留下的路径太少,庶族看不到多少希望,所以庶族子弟读书的热情并不高,人才储备极少。

庶族子弟人才过少,刘谦想要依靠天下人来共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给士族留下一点面子。这也是这个时代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容不得刘谦不重视的因素。

军事方面,基本上依照刘谦的设想而前进,不管是凉州、并州、益州、三辅京畿和南阳郡的军队,在精兵简政的指导思想下,均锻炼出能够让刘谦满意的军队来。

说来,刘谦其实在光熹四年已经有能力逐步向东发展了,可是郭嘉贾诩等人都赞同过早的东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刘谦露出了征伐的意图,还在中原激烈交战的状态下出兵,就会导致中原诸侯联合起来对付刘谦,那样刘谦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统一全国。

如果刘谦能够沉住气,不但可以继续麻痹中原诸侯,使中原诸侯战斗更加白热化,而且通过几年积累,不管是兵员战力和物资都可以保证刘谦连接打几场大战役,甚至可以直接统一全国,而不是像当时那样只能打下中原地区。

刘谦认真考虑之后,认为贾诩郭嘉的意见非常合理,于是就暂停了军事行动,决定继续埋头大练内功。

不过,当时朝中大臣对于尽快消灭东方乱党的心情很迫切,刘谦为了拖延时间堵住大臣的嘴,很是疯狂的蛊惑天子和太上皇刘宏到西域游玩一遭。

对于刘宏而言,刘谦这厮当初早就答应了陪他到西域发财,见刘谦主动提出来,这个从来不考虑什么后果的艺术家,正感到创作诗画陷入了瓶颈中,于是极力的赞同。

天子小刘辩又长大了几岁,原来也不会如此疯狂的接受刘谦的疯狂建议,不过新婚一年后的小刘辩,因为一些原因不想面对贤良淑德的皇后,加上确实有些事要和刘谦私下商议及亲近刘谦的原因,也同意了。

于是在光熹三年那一年春天,天子借着巡行凉州的名义,命令镇北王刘谦陪同,一起向西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