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战果也让周瑜意识到,争一时得失,对江东弊大于利,虽之前占青州之时,江东风头出尽,可实际上江东得到的仅仅是两万多江东儿郎,埋骨他乡的结局。
所以周瑜认为青州之败,他既为大军统率,便理所应当,受败军责罚,前些日子,周瑜于孙权面前多番请罪,然而孙权却颇为大度,不愿再追究青州战事。
败了便败了,只要周瑜以及太史慈诸人,平安归来便好,二人不在江东,孙权已深切感到压力颇大,周瑜乃江东柱国之臣,太史慈声威,可慑山越不敢异动,此二人可保江东根基,如今二人归来,孙权忧虑尽去。
况且得周瑜相劝,孙权也意识到卧薪尝胆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强如荆襄如今都在小心翼翼的休养生息,江东若强出头,挑衅这天下间仅余下的另两家诸侯,届时必横生祸端。所以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舆论传入江东之后,孙权只犹豫半日,便放下心中那丝虚荣,并未上表,去为江东将校,争夺名号。
“无论是五虎上将还是五子良将,只是虚名而已,盛名之下虽无虚士,却并不是说,赫赫威名者,便可百战百胜,不逢一败!”周瑜于江东军中,亦召一众将校告知其心中所想,江东将领多籍籍无名,可日后一旦败五虎抑或五子之一,这良将声威,岂不就成了那两家诸侯的笑话!
军中将领得周瑜安抚,亦抛却了贸然生事的心思,原本心中的那点不忿也随着舆论的平息悄然散去,只是周瑜于此江东休养生息之际,并未闲着,反而日日操演水军,勤练兵马。
之前跨海入青州一事,令周瑜发现水战对江东而言,大有可为,江东原本的优势便是水战,若将此优势再发挥一二,拉开与荆襄以及中原两家水战的差距,只求自保,绰绰有余。
在周瑜看来,虽孙权与庞山民二人姻亲,可依照那庞山民专挑软柿子捏的性子,如今怕是已有平定江东的念头了,周瑜要做的便是要庞山民意识到,想胜江东水军,极为不易,一旦庞山民改变想法,转战中原的话,江东军马便可伺机而动,乱中取利。
天下余三家诸侯,鼎足之势已成定局,荆襄虽强,却也难以一敌二,如此说法,放到其余两家诸侯身上亦然!
只是令周瑜比较在意的是,庞山民先前与曹操汝南相见,言罢战一事,便隐隐表明,庞山民相要缓和荆襄与中原之间的关系,如今诸侯间纠葛最少者,便是荆襄,无论是与中原抑或江东联结,皆有可能,而因青州一事,江东与中原两家,裂痕颇深,相要联结,却不容易!
无论哪家诸侯都打着坐山观虎斗的念头,无论哪家诸侯都在紧锣密鼓的积聚实力,表面看来,天下间已步入了难得一见的和平时期,可其中暗流涌动,早已被周瑜看的通透。
且除此之外,周瑜更为在意的便是细作带来的荆襄消息。
五虎上将之中,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赵云,马超二人,已赶赴长安,黄忠则往汝南处,协同陆逊一道,镇守汝南,关羽,张飞坐镇长沙,这般安排,周瑜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庞山民已有了兴兵中原的念头。
不然马超,赵云远赴长安,又是为了什么?
只是周瑜不知道的却是,荆襄于庞山民手中,一直以来的发展便与其他诸侯,大相径庭。
庞山民对于治下百姓的生活以及商贾贸易,远远比兵家之事,看得更重。
马超,赵云二人远去西凉,主要还是为开辟丝绸之路,且庞山民也希望可向西域诸多小国,彰显荆襄武力,令其心中惊惧,安心归附。
不归附者,届时强行掠夺,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至于黄忠去往汝南,却是庞山民希望荆襄一众少将,多随黄老将军学习本领,虽五虎上将仍在当打之年,可培养荆襄少将,庞山民同样颇为重视,与曹操的三年之约,庞山民从未想过食言而肥,三年的和平虽对于中原,江东两家,意义不小,然而庞山民却以为,若是利用好了,荆襄便可发挥其民生优势,可与两家诸侯拉开更大的距离!
曹操要迁都,江东要休养,然而对荆襄而言,并无这诸多烦忧之事,只需要向两家诸侯所辖之地,输出更多的商品来赚取财富,从而支撑数以万计的荆襄军马。
庞山民也想知道待两家诸侯,蓦然回首,再看荆襄之时,会不会意识到荆襄的发展,已经远远出乎两家预料!曹操,孙权虽桀骜之辈,但是当他们见到荆襄的综合实力已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又会有何等念头?
第一章 NO。491 三年时光,各家变化
三年的时间对漫漫人生而言并不算长,却也绝不短暂,自与曹操罢兵之后,除两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之间的优劣之争外,庞山民并未再主动寻衅。
而中原与江东同样极为默契的按兵不动,各自发展,对于纷争已久的天下局势而言,这极为难得的和平,令各家诸侯的“火气”,都渐渐降了下来。
便是荆襄之主庞山民,也难得的放下政务,陪伴家人数月之期。
实际上荆襄政务如今已无须庞山民花太多心思,虽庞山民大权在握,可于荆襄行使官员任免,人马调度的事情,庞山民多交由孔明来做,而西川法正兢兢业业,雍凉庞统亦用三年时光,将西域诸国收拾的服服帖帖,随着日渐繁荣的商贾贸易,长安也慢慢恢复了大汉雄都的雍容华贵,庞统之前还建言过庞山民,要不要将荆襄的政治经济中心,由襄阳迁往长安……对此庞山民并未理会,虽如今曹操已放弃许都,迁都邺城,可其中的耗费,便是庞山民闻之,也咋舌不已,对于大兴土木,庞山民向来没有太大兴趣,且若迁都长安,庞山民也担心为如今安定许久的荆襄,凭添许多不必要的变数。
虽荆襄世家渐渐退出朝堂,然而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令庞山民颇为头疼,原本至宋朝才当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今由于“荆襄奇术”的帮衬,使得荆襄,西川等地,已渐渐产生了土地兼并与大量雇工的出现,而庞山民早已意识到,荆襄这种畸形的发展,渐渐脱离了他的掌控,商人以及工匠的地位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荆襄的体制已经完全游离在大汉律法之外。
为此,庞山民不得不召集襄阳二蒯,卧龙凤雏,一道推行新的荆襄法令,在约束商人的同时,也要求更多的世家于赚取财富的同时,反哺百姓,二蒯对于庞山民的这般想法,倒也支持,二人同样意识到,一旦世家再度膨胀,遭庞山民忌惮的话,庞山民掌控的数十万雄兵,可不是摆设。
世家得了财富,却失了权柄,若不知收敛,必横生祸端。
也正因如此,庞山民所担心的世家与百姓间的矛盾,在荆襄贤臣能吏们的努力下并未发生,百姓的生活比之三年之前,好转不少,这也得益于商贾贸易从中原,江东两地,以及西域诸国源源不断的掠夺财富。
虽曹操,孙权已经意识到,不当纵容往来于荆襄的商贾贸易,可是其治下商贾却耐不住荆襄货物,物美价廉,且益州,荆州皆产粮要地,若禁通商贸易,岂不是说连价格低廉的粮草,都不买了?
要说这三年之中,最令庞山民意外的事情还是刘备入江夏后,偃旗息鼓,于江夏的细作监视刘备整整三年,刘备似乎已抛却了争霸天下的理想,于江夏一地,勤勤恳恳,江夏百姓也渐渐忘记了刘备之前那个“灾星”的名头,这三年来,关羽,张飞二人多与荆襄,西川,甚至汝南操演军马,也有途径江夏之时,然而细作回报的却是桃园三英的情谊,似乎大不如前,如今的刘备更倾向于问计马谡,伊籍等人,而军中将校,除甘宁外,再无人与刘备交厚。
庞山民自然不会怀疑甘宁的忠诚,也知道甘宁与刘备交好,多因关,张二人所托,刘备可安于平淡,庞山民索性也抛弃心中杀念,觉得这大汉皇叔,得此归宿,倒也不错。
与此同时,其余两家诸侯,同样变化不小,无论是北地曹操,疑惑江东孙权,皆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荆襄虽大赚钱财,却并未如庞山民设想那般,将两家诸侯慢慢拖垮,两年多的时间里,曹操虽未与江东,荆襄两家交兵,可是其迁都之后,大量军力皆用于北地,讨伐匈奴,乌桓,可怜的游牧民族远远不是曹军这等百战之师的对手,就连庞山民也极为惊讶,若曹操再使把力气,是不是连高句丽与三韩之地,都能掌控手中……莫非曹操日后还打算成为大韩民国百姓们的祖宗不成?
异族的牛羊马匹,成为了曹操的财富,便是与荆襄贸易不绝,中原也能保障收支平衡,甚至可以说略有盈余,昔日所借之粮,曹操已用掠来的牛马相抵,所欠账目,皆已抹平,如此一来,庞山民再也不可能因之前借贷曹操,拿捏这位大汉丞相了。
渐渐北扩的土地,也令中原恢复了往日霸气,庞山民心中清楚,曹操怕是早已耐不住心中寂寞,相要与荆襄,江东一争高下了。
虽有之前青州大仇,可庞山民却以为,曹操若要兴兵,首选的目标却是荆襄,江东水军这些年来在周瑜的操演下,已脱胎换骨,便是水军都督甘宁也于庞山民面前坦言,周瑜重新做回老本行,江东水军气势大变。
自周瑜,太史慈二人回归江东之后,太史慈震慑山越,得孙权授意,学习昔日法正融合南蛮之计,主动与山越互通有无,剿抚结合,交州山越多依附江东,贡山中特产,以求自保,而孙权也用怀柔手段,结纳各部头领,允山越自成一军,同保江东土地。
至于水上,三年时间,江东勤造舰船,周瑜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宣告了江东周郎的回归,如今天下间可战舰横江者,唯有江东,就连荆襄水军,比之江东也逊色不少。
各家诸侯都在用独特的方式,发展着自身的实力,且谁也无法复制对方的成功,庞山民对于这般局面,大失所望,看来先前想着用贸易拖垮两家诸侯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天真。
古人虽比庞山民少了不少见识,却并不愚笨,中原,江东无奇术之利,却也有着原始的应对方法,且荆襄的物产对两家诸侯而言,并非是无可替代,庞山民自知算计成空之后,心中同样颇为无奈。
难道问鼎九州的唯一途径,便是以兵甲之利,沙场征伐么?
庞山民已见过太多战火造就的生灵涂炭,心中对战争早已由好奇变为了厌恶,可是三年匆匆而过,天下的态势却告知庞山民,自古华山一条路,要想称霸天下,看的还是诸侯之间,谁家兵马强盛。
庞山民虽不畏战,却也不想主动招惹是非,三分天下已令他心中满足,若难以一战而定,又何苦让治下数州百姓,只为成就他的心中欲望,搭上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或许以年少的优势,坐等曹操,孙权这两个家伙,渐渐老去?乱世枭雄,可与庞山民棋逢对手,然而他们的子嗣,却并无其父辈这般惊才艳绝!
庞山民正思索间,又有使者飞马来报,言中原已有书信再至。
曹操的信?
庞山民这些年来,偶尔也会与曹操书信往来,庞山民对曹操可活多久,极为关切,若曹操一旦病故抑或于征乌桓,匈奴之时,遭遇不测,便是荆襄兴兵之时,可是曹操的身体状况,向来良好,丞相大人亲征北地异族数次,庞山民寄望于丞相的人格魅力,好歹也当遭流矢光顾一二,可是最终的结果,却令庞山民屡屡失望。
展开信笺,依然是曹操那笔刚劲的字迹,且字里行间,颇为流畅,显然丞相做此书时,心情不错。
庞山民看过信后,沉吟许久,便令侍者快马请诸葛亮前来议事。
信上曹操又有提议,耐不住寂寞的丞相大人,欲联结荆襄,共谋江东。
曹操表示一旦庞山民应其所请,合肥,寿春等地兵马便闻风而动,届时便令战火,燃于庐江。
如此一来,江东于北地再无寸土,而庞山民要做的,便是与中原一同发力,牵制江东水军,不可增援庐江要地。
若庐江可定,曹操便于荆襄日后大举征伐江东之时,绝不从中作梗,如此一来,两家诸侯可划江而治,然而最终荆襄占到的便宜,比之中原只多不少。
庞山民只看了一遍信笺,便本能的不想答应曹操提议,看似曹操给荆襄画了张大饼,然而对付江东水军,庞山民并无胜算,周瑜于陆上征战,或有败绩,可于水上,江东都督极少吃瘪,数年前虽荆襄可与江东于大江之上,分庭抗礼,可是就如今而言,随着周瑜的不断练兵,荆襄反而于江上处于弱势。
且究其缘由,并不是甘宁不够努力,而是周瑜天赋卓绝,甘宁纵横大江的依仗是他的水寇经验,而遇上身经百战的正规水军,水寇的那点本领总会相形见绌。
不多时候,诸葛亮便入了庞府厅堂,接过书信之后,诸葛亮轻笑一声,对庞山民道:“亮原先以为,如今罢战之期已过,曹操最先要做的,便是寻兄长讨回先前汝南失利,却未曾想到曹操却欲报青州之仇!”
“亦出乎庞某所料……”庞山民闻言轻叹一声道:“或许丞相大人于匈奴,乌桓处打的太过顺风顺水,如今已不将江东放在眼中了……”
第一章 NO。492 看江东的反应
庞山民一直以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不是汝南,便是复夺长安,却万万没有想到,其兵锋所指,却是江东。
征乌桓,匈奴后,中原新得养马之地无数,曹操最大的依仗,便是骑兵,庞统对于中原骑兵强势,早有准备,马超,赵云二人西征之时,也曾广购羌地战马,欲有朝一日与曹军精骑一争高下。
二将以西凉铁骑兼之白马义从的练兵方式,新得精骑近万,如今西域诸国,难以与其争风,二将皆以为曹营虎豹骑,乃是日后最大劲敌。
虎豹骑早已被二人看作可使其骑兵升华的磨刀石,然而庞山民欲使治下休养生息,一直以来按兵不动,两支铁骑的练兵之地,也沿丝绸之路,越行越远,周遭国家多以为荆襄马首是瞻,唯有龟兹一带,还有少许对汉家商贾并不亲善的些许小国,可为两支精骑练兵所用。
诸葛亮对于曹操手书所言,毫无异动,思索片刻,诸葛亮轻叹一声道:“兄长,三年来虽治下百姓归附,兄长收拢民心,可亮这些时日以来,却发现亮与兄长,先前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