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规划大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番话,林星感触最深。在场的大宋人,虽然意识到日本是个野心勃勃,偷师灭组的国度,但那时的日本,在大宋面前,毕竟只是个海外小国,虽有野心,却构不成威胁。而生活在现代的林星却清楚地记得,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好战分子在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这样一个岛国倭民,竟三番五次践踏我华夏天威,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霍军一反憨厚的形象,沉思道:“杜威,孙翔,此战让我发现我们广州恒大的许多不足。平日里我们自视过高,好像井底之蛙一般目光短浅。连一个小小的日本武士队都对付不了,还有什么资格去挑战东京的齐云社?”

杜威显然也意识到了,点头道:“不错!现在我们的水平,确实是不入流!要想成为高手,挑战强队,就必须不断训练,不断提高。”

说罢朝着众人朗声道:“我决定从明天开始,苦练林公子教我们的巴萨打法,大家有意见没?”

“没有!”广州恒大队的球员掷地有声。

林星看着众将士们热情高涨,微笑着点头表示嘉许。

此时众人正在食档中吃着晚饭。这食档面积虽不大,好吃的却不少。光是端上桌的就有鱼干脍,飞鸾脍,葫芦鸡、黄金鸡,鲵鱼炙,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等等。这些美食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林星从未吃过,因此味蕾大动,一边说话一边开怀大吃,赞不绝口道:“想不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食档,做出来的菜还不错。”

阿三见林星狼吞虎咽的样子,笑道:“难得看见公子大吃大喝的模样,呵呵!公子,其实这不过是中档菜而已,他日公子若是有幸能吃上宫廷菜,那才叫一个人间美味。”

林星笑道:“宫廷菜谁不想吃,只怕没那个机会。”

杜威见他对美食颇有偏好,放下口中海鲜,站起道:“要吃人间美味,何须到宫廷去。公子稍等,我去去就来。”

说罢朝着码头方向的一个小摊奔去。

不一会儿,杜威跑回来了,手中拿着十几串刚刚烤好的羊肉串,那串新鲜热辣,兀自滋滋作响,油酱洒在肥美的肉上,再镀上一层椒粉,光是看看就觉得好吃。

杜威将肉串分给众人,道:“来尝尝漠北的烤肉串,我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林星接过肉串,轻轻一咬,果然味道爽辣,喝上一口小酒,更是享受,道:“这羊肉串确有几分漠北的味道,很是原滋原味,但广州怎么会有漠北的羊肉串?”

杜威笑道:“这摊主是个地道的漠北人,早年因漠北干旱,无法生存,便举家搬迁到广州来。此人精于烤肉,所用羊肉虽不是漠北的,但烤法却是地道的漠北方式,因此吃起来显得地道!”

林星道原来如此。

旋又叹道:“想不到在广州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足不出户品尝天下美食。人说食在广州,广州的百姓果然有口福。”

阿三深表同意,道:“公子所言极是。广州美食众多,不但有正统的岭南菜,还有山东的炊饼,嵊州的年糕,绍兴的花雕酒,漠北的羊酪,东京的神仙粥,可谓四方美味荟萃。海味繁多,山珍满桌,足可让人饱食终日。”

林星闻言喜道:“太好了!改天我要尝尽广州美食,不然就虚度广州之行了!”

杜威见两人谈论美食,心中想起一事,语气有些黯然道:“若不是官府从中作梗,广州的美食本来会更多的。”

林星和阿三交换一个眼神,均心中诧异,于是不动声色道:“杜威,这却是为何?”

杜威有些气恼道:“公子可知,这广州港码头附近,原本有大量的食档地摊,贩卖天下各地小吃。我七人每次在球场踢完蹴鞠之后,最喜欢坐在这里喝着北方的烧刀子,吃着海里的生蚝,那简直是一种痛快之极的享受。但现在却再也没有机会了。公子你看这港口码头,看起来还算热闹,但比起之前的人山人海,现在算是冷清了。”

广州港码头附近人来人往,也算是热闹了,之前比这更热闹?不过这和官府有什么关系?

林星便追问道:“官府到底对商贩们做了什么?”

杜威没好气道:“还不是那帮贪官目无王法,贪婪收刮。为了敛财,他们对码头商贩征收沉重的税负。一般的小商小贩,哪里承受得起这残酷的剥削,为了生计,只好无奈离开码头。”

税负?

阿三见林星不明就里,便代为解释道:“公子,税收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有税负之举。像鲁国的初税亩,楚国的“量入修赋”,郑国的“作丘赋”等等。汉代以来,除田赋之外,又新增了算赋,口赋,更赋等人头税。前隋和前唐则新增对食盐、酒、茶等商品课税。到了我朝,税负的种类更多,除了前面所述之外,还有关税和市税。在本朝,工商税收是朝廷的主要收入,这种税负的出发点是“与商人争市利”。这是朝廷的旨意,地方州官对商贩征收税负,也是无可厚非的正常行为。”

说罢为官府开脱道:“所以,杜威,你也不要反应过激,州官也有州官的难处,若是税负收不上去,朝廷怪罪下来,谁也担当不起。”

这是实话。身为州官,不过是代天巡狩,执行朝廷的旨意罢了。朝廷有令,谁敢不从?只要按章办事,没有横征暴敛,百姓也确实没有责怪州官的资格。

当然,这道理想通容易做通难,杜威虽清楚个中利益,但仍有些不甘道:“话虽如此,但看到商贩们因为税负,不敢出来卖东西,搞得这码头冷冷清清的,谁心里也不好受。”

郑铁山看了看林星,含蓄道:“税负是要收的,生意也是要做的。如何能在两者之间取舍,平衡利弊,既上无愧于皇上,下不愧于黎民,这就是知州大人要做的了。”

林星点头道:“大哥,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知州大人会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

杜威明显不看好知州,道:“林公子,我看很难。现在的官和商就像是猫和老鼠一样,势成水火,要想调和重重矛盾,谈何容易?”

林星一如既往地散发出强大的自信,淡淡道:“正因不容易,才需要努力!”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章 湾仔码头

书接上文。

回府之后,林星召集阿三,郑铁山,通判邓飞和团练邹越,一起商谈如何妥善解决码头商业面临的诸多困难。

林星首先道:“邹越,我听闻港口码头的商贩们因为沉重的赋税而无法正常经营,许多人被迫离开了码头,有这回事么?”

邹越见林星似有不悦之色,连忙战战兢兢道:“回大人,确实有这回事。只是这其中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我们做团练的,也只是听命于人,赶跑那些流动商贩,并不是我们的本意。个中情由,还望大人见谅。”

邓飞唯恐邹越被责骂,从旁开脱道:“大人,邹团练所言属实。上峰有令,当差的岂敢不从?”

然后叹一口气,颇感无奈道:“大人,不是我邓飞过河拆桥,背后说前任知州的坏话,实在是前任知州为人处事过于苛刻。为了敛财邀功,不惜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就拿码头征税这件事来说吧,虽然朝廷明文规定对商贩课税,但税率还算较低,一般商贩均可以承受。然而前任知州却私自提高税率,加重商贩负担,以至无利可图,商贩们这才被迫离开港口码头。”

林星早就猜到这里面有猫腻。课税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朝廷大官在制度税率时,肯定会综合考虑商贩负担,从而既增加了国家收入,又使商业繁荣。若是因为课税而导致工商业萧条,这恐怕不会是执政者愿意看到的。因此略一想就知道,肯定是州官私自提高了税率。

想通了这一点,林星不再责怪邹越,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道:“我只是问一下情况,并没有别的意思,你不用紧张,来,坐下说!”

邓飞暗暗观察林星神色,确定他确实不介意之后,这才坐下。

林星开诚布公地询问大家的意见道:“现在码头那边虽然货运繁忙,船只往来频繁,但商业氛围却明显不浓。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我看码头那边从事搬运和调度的伙计众多,平时的吃穿用都有很大需求,如果我们出台措施发展商业,鼓励商家在码头设摊的话,我敢保证码头一带一定会非常热闹。”

邓飞的看法一致,道:“大人的猜想很有道理。事实上,早就有不少商家看准了码头一带蕴含的无限商机,都摩拳擦掌准备在码头区大展拳脚,只是苦于税负过高,这才望而却步。大人若是放宽政策,允许商人入市,商人们势必会争先恐后地入驻码头区。”

林星点点头,道:“我认为降低税负,鼓励商人入市,大力发展商业,和我们之前谈到过的大战广州大计不谋而合。我现在脑海中有一个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看看是否切实可行。”

郑铁山饶有兴致道:“好!贤弟你说。”

在众人倾听的目光中,林星缓缓说道:“前些日子,我曾说过,发展旅游业和饮食业,是广州的必然出路。这些天,我在考察中发现,广州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大有可为。这验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

他顿了一顿,道:“现在码头商业萎缩,这个问题急需解决。我生平有一大习惯,就是喜欢综合看问题,统筹全局。所以我打算借助这次码头区改造的机会,同时推进发展饮食业的步伐,从而一举两得。”

郑铁山听得半懂,问道:“具体的做法呢?”

林星说道:“我打算将码头周围圈起来,打造一个集贸易,饮食,休闲于一体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要有最诚信的商家,最好吃的美食,最琳琅的商品,最优质的服务。总之一句话,我要让这条商业街成为广州的地标。”

阿三拍手叫好道:“公子好想法!有了这条商业街,百姓们无论是吃东西,还是买东西,都不需要东奔西跑,只要来到商业街,所有东西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省钱。另一方面,商家入驻码头商业街,就等于将生意置于全州最繁华的地段,势必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此举对商家和顾客都百利无一害,我敢保证一定会受到全民的青睐。”

邓飞亦被林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折服,道:“大人的想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代为官者都想着如何发展广州东西两市的规模,大人另辟蹊径,选择在码头区新建一条商业街。”

郑铁山夸赞道:“我早就说过贤弟不像是个为官者,倒像是个生意人。”

无瑕理会众人的称赞,林星说道:“要打造这条商业街,有下面几点要做,你们都听好,从明天开始,按照我说的,逐项落实,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商业街建起来。”

林星的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圈地。将广州港周边方圆五里的区域划入改造范围。整个区域按照规划设计图,改拆迁的拆迁,该平整的平整,该修缮的修缮。码头商圈内分商业区和生活区。整个区域统称为“湾仔码头”,码头商圈内的商业街,取名为“湾仔步行街”。

招商。根据过往口碑,将广州城的特色商家招纳至步行街中,对入驻步行街的商家,在税负和经营上给予优惠,同时所有入驻的商家必须签订一份诚信公约,保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热情服务。在首批入驻的商家中,王老吉凉茶,老家肉饼,山东炊饼,西关海鲜等商家赫然在列。

税负。从司户参军处得到的消息,广州全年上缴的税款大约是十万两左右,因此林星厘定“湾仔码头”的年税负为五万两,外加东西两市,足够十万之数。五万两对于林星来说不算什么,他本来打算对商业街的商家实行税负全面,但考虑之后觉得不妥。一来免税为朝廷所不容,此举势必触动权贵,遭人弹劾。二来免税容易滋生商家惰性,助长不正之风。反正商业街内是商家众多,五万两平摊之后,商家的税负其实很低。

小群体。除了有名的商家以外,林星还预留了大量的档口给那些流动商贩。这些人平时卖些瓜果蔬菜,山珍野味,属于小本生意,平常摆摆地摊,免不了被衙役们驱逐收刮。林星此次对于这部分小群体格外照顾,不但允许他们入驻商业街,而且对他们税负减半。

州府要在码头兴建商业街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广州。商家纷纷上门申请登记,一时间州府前门庭若市,踏破门槛。

王吉是最早登记的。他的凉茶业越做越大,已经在城中开了十二家门店。此次入驻“湾仔步行街”,他打算开第十三家和第十四家门店。当他踏入州府之时,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战略联盟,王老吉凉茶的合作伙伴——林星,居然是广州知州。

于此同时,林星在广州重开新华书店,第一家门店就设在“湾仔步行街”。在这闹市之中开办书店,既彰显林星重知识重文化的思想,又为读书人立下了标杆。

一时间,围绕着湾仔码头,全州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宏大工程。

此举开创了广州商业前所未有的盛况,湾仔码头也一跃成为岭南最富盛名的闹市。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章 江湖郎中

书接上文。

一艘画舫停泊在广州港半里之外的水面上,船上丝竹阵阵,管弦悦耳。此时已是黄昏,坐在画舫之中,不远处湾仔码头的热闹场景尽收眼底。

今天是湾仔码头开业的第三天,持续火爆的商业潮流让商家赚得钵盆满盈。

林星坐在画舫中间,端着小绿斟过来的绍兴美酒,目视川流不息的人群,道:“三天前,又有谁能想象得到眼前的空前盛况呢?我虽预感湾仔码头会取得成功,但仍低估了它的火爆。”

阿三轻划着船桨,慢声道:“广州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大杂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云集于此,不但带来了各地的商品,还带来了各地的风俗。正因如此,广州的饮食文化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广州人口众多,对饮食和货物的需求极大,因此催生了大量的生意人。买方多,卖方也多,人多货足,这才是广州商业繁荣的根本。像之前的韶州,人少货稀,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湾仔码头这番繁荣景象的。”

小绿放下酒壶,从旁插嘴道:“依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