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规划大宋-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十五章 自我反思

书接上文。

林星孤独地坐在院子里,出神地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百感交集。

一转眼来到大宋已经快一年了,这段时间的经历跌宕起伏,有升有落,可以说是精彩之极,足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然而今天的一番交谈,让林星清楚地意识到,故事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期望的高潮。

现在,他需要好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总结过去,畅想未来。

他的思绪回到最初穿越至宋朝的那一刻,并且记忆像是电影回放般,将过往种种事情一一串联起来,脑海中电光火石地反思着。

作为一名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主任,林星是以地方官员的身份穿越过来的。这样的自己,应该是学识渊博,业务精干,遇事冷静,城府极深,深谙官场之道的人,可是穿越后的的自己呢,却不是这样一种性格。好像是被穿越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林星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宋朝和2011年的区别,没有体会到封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以至于在一系列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上,都出现了极大的差错。

先说韶州暴动。自己刚刚穿越过去,就面临着这样的生死考验,可是自己呢,却像是轻描淡写地将暴民打发走,颇有几分手到擒来的感觉,却不知那次暴动凶险之极,自己侥幸平息,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否则暴民冲动起来,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这种逞英雄主义的作风,以后要好好改一改了,身为官员,难道不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么?

再说六合彩。此事从头到尾,都有失考虑,办得不够周详。既没有考虑到朝廷的压力,也没有考虑到同行的反抗,更没有顾忌到自己是一个官员的身份,赌博这玩意儿是官员能沾的?当然不能!这一点自己在当政府办公厅主任的时候可是清清楚楚的呀,怎么到了宋朝就忘记了?难道州官在宋朝就可以为所欲为么?显然不能吧!林星啊林星,你不是对黄赌毒最深恶痛绝的么?怎么自己也参与其中了?

至于发展物流业。虽然民间颇有微词,但林星直到至今,还坚信此事是正确的。物流业的发展首先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些原本只能在田间地头游手好闲的小混混,自从加入物流行业之后,整个人变得踏实肯干,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四通八达的物流网,让林星可以全面地掌握辖区的一举一动,这对于从信息时代过来的林星而言至关重要。无论做什么事情,林星都喜欢知己知彼,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再后来对付四大赌坊,自己又显得过于心狠手辣。自己的手段横看竖看都不像个知县的风格,反倒像是古惑仔。州官能随便打打杀杀么?这和流氓有何分别?虽然宋朝的法律是不健全,消息也传播得不快,几个小恶霸杀了也就杀了,但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商榷。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林星太过冲动,觉得在宋朝可以为所欲为。这一点以后必须要改正。

还有就是三味书屋,这件事倒是赢得坊间一致好评。此举是林星将起点文学的模式完全照搬到宋朝,搞了一个签约上架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青年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了宋朝民间的文化市场,开创了新的写作模式和赚钱方法,在当时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开天辟地的壮举。自从有了三味书屋,不少落魄学子就找到了归宿,生活有了依靠,就好像有了起点,众多网络写手就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一般。

总结来说,林星觉得自己在韶州的发展,就像是小孩子刚刚学走路一样,是一个起步阶段。自己的思想是幼稚的,做法是冲动的,方式是有偏差的。

再来说说广州。

林星在广州的第一个荒唐之举,就是跑到马场去给王老吉做宣传。这一点充分暴露了林星爱玩的心里。本来要宣传王老吉凉茶是无可厚非的,打造一个品牌确实需要宣传,但只要随便派几个小啰啰去造造势,也就差不多了。自己堂堂一州之主跑去搞那玩意儿,这成何体统?得亏当时没有电视,要不然全城百姓看见自己在镜头前鼓吹王老吉凉茶,那多丢人。

林星在广州的第二个举动,就是大玩足球。关于这一点,没有办法,只要是个男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足球情结,看着现在的国足萎靡不振,林星想在宋朝重振蹴鞠威风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只是可能玩得有点过了火,又是投资,又是宣传,又是参与,其实和刚才的王老吉凉茶一样,这些都可以让下人去做,自己一州之主,完全没必要抛头露面。

兴办橙天娱乐城,更是将林星的玩性发挥到了极致。其实那时候的林星已经非常危险了,一旦被朝廷盯上了,势必会有些风言风语,若是被人弹劾一番,后果堪忧。好在南下广州的是端王,要换了别的贪官,还不得拿橙天娱乐城做把柄,要挟林星贿赂银子啊?

林星总结自己在广州的表现,就是玩得太过火。正事不好好干,整天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荒废了大好时光。那些举措要是在现代,也许还行得通,毕竟广州的定位就是旅游城市,饮食之都,但在宋朝,显然还是不切实际的,发展工农业才是唯一出路。

最后来说说浙江。

由于事情较多,目前为止,林星反思了一遍,觉得自己唯一做错的可能就是与方腊缔结官匪协定之事。虽然这是一个私下的协定,而且只是口头上的,参与双方又都是亲信,看起来神不知鬼不觉,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人走漏消息,一旦风声走漏,等待林星的将是朝廷的问责,到那时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想逃都没地方逃,自己乖乖地等着牢狱之灾。

这是多么不理智的做法。

但这亦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方腊势大,又占山为王,一时半会林星还消灭不了他,而且从端王的口中,林星得知了只要方腊一天不揭竿起义,朝廷就一天不会派兵来镇压。换句话书,方腊偶尔骚扰几座城池,抢几袋粮食,朝廷是放任不管的,就交给林星这个知府去头疼了。所以林星去方腊山寨,其实本意是想稳住方腊,达成互不侵犯的停火协定,并不是想放过方腊,这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然而目前看来,出发点是好的,方法可能有待商榷。

说到底,林星始终还是太年轻了,城府不够深,手段不够狠,若是当个平民若是商人,以林星的足智多谋,确实可以逍遥自在,但当官不一样,官员就该有官员的正直,气派,架子,威严和庄重。

这一晚,林星想了很多。

一丝晚风吹来,将天山的乌云吹走,月亮露出了明亮的笑容,天地之间似乎清和了许多。

林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六章 统计浙江(求收藏)

(各位书友,还差30多个收藏,就能突破1000个收藏了,麻烦大家点一下收藏,支持书生,书生拜谢,)

书接上文。

第二天,林星精神抖擞地召集薛鹏,阿三和郑铁山,共同商议发展浙江大计。

只一见面,三人就发现今日的林星和从前大不一样,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浑身散发出强大的斗志和无穷的精力,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折射出对未来的自信和期盼。

薛鹏欣喜地问道:“大人今日风采盎然,可喜可贺啊!不知是何缘故?”

他并不知道郑铁山和阿三联名规劝林星的事情,因而有此一问。

林星先解释一番,然后有些感叹道:“昨天大哥和阿三的一番话,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让我迷途知返,不再越陷越深。我已经想通了,从今以后要痛改前非,不再游戏人生,争取为百姓多做实事,成为一名优秀的州官。”

三人同时竖起大拇指道:“有志气!大人之转变,百姓之福啊!”

林星就不打算听他们歌功颂德了,拉着三人道:“走,我们去州府,研究下一步的规划。”

薛鹏看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请教道:“大人,不知道下一步打算如何发展?”

林星早已想好了,道:“我们先去翻阅典籍,看看浙江的经济数据,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经济数据?

见三人好像对这个词语有些陌生,林星试着半解释半询问道:“就是官方统计出来的工农士商军等的数据汇总,薛鹏,阿三,我们宋朝有哪些官方统计机构,你们应该知道吧?”

阿三这个百事通好久没有展示自己的强闻博知了,趁势道:“公子,我大宋的最高民生统计机构是“三司”,即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主管天下贡赋和钱粮出纳,掌管全国综合统计和业务统计。朝廷曾明确撰文,规定三司的定位为:三司使掌邦国财计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度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户部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榷酒之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薛鹏在一旁点头道:“诚如阿三所说,三司负责全国民生的计量,主要数据由各州上报,最后汇总整理,规划成图表,分发至各地。此乃我宋朝统计的一项创举。”

林星大喜过望,这么看来,这宋朝的三司,就相当于现在的统计局,不管数据准不准确,起码有个官方的统计结果可供参考,如此一来,官员的决策就不会盲目。

于是他又问道:“薛鹏,那我们浙江的经济数据在哪里?我要看看。”

薛鹏一边引路一边说道:“统计文献均存放在库房之中,我们一起去看吧。”

四人一起来到幽暗的文件库房,此处存放的都是些典籍文献,平时鲜有人来。两个看门小厮都在门槛上打瞌睡,直到薛鹏踢醒二人,二人才如梦方醒,大惊失色地向林星施礼,口中连连讨饶。林星大手一挥,不加追究,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部门,几个小卒子打打瞌睡,开开小差,算不了什么大事。

点亮灯火之后,林星屏退小厮,四人便搬出一堆文献,坐在桌旁查找数据。

林星看着三人自信认真地翻看文献的样子,心中有些感触,这才是州官办公的样子。然后听得薛鹏翻看道:“大人,我这边找到了浙江的人口数据,先说与大人听听。据统计,我大宋共有人口七千八百万,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东京,杭州,广州等等。其中浙江的人口,粗略统计约在七百万人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林星记下这个数据,道:“看来浙江果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个宜居之地,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的百姓长住于此。”

薛鹏道:“大人说得一点没错。我浙江是江南重镇,依山傍水,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最是个适合居住的梦幻家园。”

阿三等到两人说完这个话题,才指着手下的文献,介绍道:“浙江地大物博,历来是朝廷的赋税大户。据统计,光是杭州城每年上缴的商税,就有八万二千贯之多,在全国仅次于东京汴梁,比扬州和大名府加起来还要多。其经济地位不言而言,推及整个浙江,就更不用说了。”

林星没有到过汴梁,无法想象那里的繁华盛况,但他从广州升迁过来,见识了广州和杭州两地的商业格局,深深感到杭州确是江南圣地,繁荣热闹,比之经过自己发展的广州更胜一筹,无怪乎每年的赋税均是全国第二。

郑铁山待两人宣讲完毕,也学着两人的文绉绉,有模有样道:“薛鹏和阿三说了人口和商税,下面我来说说土地和农业。本朝元丰八年,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当时丈量的田亩为两百四十八万四千三百四十九顷,占全国耕地的五成四。具体到浙江而言,据统计,全辖区约有耕地三十五万七千六百顷。农业历来是国之根本,王安石变法期间,大行改革,努力发展农业。用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取代了牛耕的踏犁和插秧的秧马,此举大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如今一亩地可收一石至一石半,全年可收二石至三石。除了传统的稻米之外,茶叶,种桑养蚕,甘蔗,也是我们浙江农业的主要作物。”

林星默念了几个数据,慢慢地在脑海中消化这些信息。

阿三听完豪情勃发道:“浙江真不愧是江南水乡。天下人常言: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说苏州和湖州是鱼米之乡,只要这两地丰收,天下就富足无忧。江浙的农业地位,可见一斑。”

林星的自豪之情油然心生,随即又自嘲道:“不错!这样美好的江南水乡,是天下传扬的人间乐土。可惜我一来到浙江上任,这片鱼米之乡顿时遭受到史无前例的旱灾和虫灾,哎,我真是个灾星啊!我愧对浙江百姓,我有罪,我有罪啊!”

三人连忙出言安慰道:“大人,这岂能怪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乃天意,凡人岂可逆天?大人大可不必心怀愧疚。”

林星点点头,振奋精神道:“不错!现在不是愧疚的时刻,我要重整旗鼓,带领广大群众大搞建设,重新将浙江建设成为美好的家园!”

郑铁山拍手叫好道:“好!我相信在贤弟的努力下,浙江一定会重现鱼米之乡的风采。”

林星收到鼓励,又问道:“出了农业和商业外,不知浙江的矿产和手工业如何?”

薛鹏又利索地翻了几页文献,眼睛一亮,道:“大人,找到了!这里有一张本朝矿产的税课额,按照十分之二的税率来计算的话,可以反推算出,全国的矿产年产量为:金——五万三千五百五十两,银——一百零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五两,铜——七千三百零二万九千八百四十五斤,铁——两千七百零五万五千四百八十五斤,铅——四千五百九十八万六千六百九十五斤,锡——一千一百六十万六千九百九十斤,水银——一万六千七百八十斤,朱砂——一万八千三百二十斤。”

这个数据可真是够详尽的,都精确到个位数了,看来宋朝的统计机构,还真是办事细致。

阿三又翻到一页文献处,念道:“公子,这里有一份军费的统计表,我……”

林星打断他的话,道:“阿三,军队的事情,我迟点会专门研究。关于统计数据,我们暂时查看到这里,下一步,让我们来讨论,应该如何规划浙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