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规划大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才一战的结果,程兴心知肚明,他本已经虎落平阳,眼看就要落败,曹指挥使此时叫停比赛,判以和论,可谓是给了程兴一个台阶下,他感激地向曹安施了一礼,然后有些愧色但态度坦诚道:“廖兄果然是骁勇善战,程某甘拜下风!今日能得廖兄指点,真是痛快!”

本来红方士兵对曹安终止比赛还颇有微词,但程兴这番话却等于主动承认失利,他的胸襟和气度顿时赢得了红方士兵的一致好感,大家随即想到,都是自家兄弟,只是一场比武,何必较劲伤了和气呢,于是划不快为欣喜,自发地给两员猛将鼓掌。

廖江当然知道投桃报李,闻言笑道:“程兄哪里话!程兄武艺高强,廖某佩服万分,方才领教过后,我对程兄更加敬仰!程兄,承认了!”

曹安看到两人互相谦虚,大为高兴,微笑着拍拍手。

林星亦是大为感触,今日他亲眼目睹了大宋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并非史书上说的羸弱至极,不堪一击,事实上大宋不缺精兵强将,只是却优秀的指挥使和军事思想罢了。

正要进行下一项比赛之时,听得士兵来报,说斥候有军情禀报。

于是林星就让红蓝双方继续进行,自己则和曹安离开了校场。

回到营中,林星一看等候在内的斥候,原来正是罗海龙,此人长期在外刺探军情,这一次不知道又带回了什么有用的消息。

见了林星,罗海龙先跪倒在地,向两位大人交了礼数,然后才起身回话。

林星开门见山问道:“罗海龙,方腊那边的情况如何?”

罗海龙说话逻辑思维很强,叙事条理清晰,回答道:“大人,我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是人数,据可靠消息,截至目前,方腊贼军共有一万三千四百二十人,其中寨中杂役七百多人,老弱病残二千多人,战斗人数大约为八千人,精锐实力约在五千人左右。”

林星和曹安相视对望,有些奇怪道:“我既放任方腊招兵买马,他应该扩充迅速才对,为何好像过去数月,他的实力增长缓慢?”

罗海龙点了点头,道出原委道:“大人的怀疑不无道理,按理说确实如此,但大人有所不知,方腊固守山寨,自保或许还可以,生财却是个问题。自从我们在各州县加强布防之后,方腊贼军无法再去劫掠州县,抢不到金银财宝,自然没有银子来扩充兵力。毕竟来参加义军的,都是些贫困大众,没有钱吃饭的话,管你义军再义,也不会有人来。另外一点,朝廷军饷拨下来之后,我们红军也在招兵买马,这样一来,想参军的人就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加入官军,还是加入贼军?事实证明,大部分人还是想加入官军的,只是我们红军选拔严格,不少人想加入而没有机会,只好去投奔义军,而且还不是心甘情愿的。当然,更多的人选择了观望,两边都不加入,看情况再说!”

林星仔细一想,确实大有道理,加入官军还是贼军,这是一个影响一生命运的决定,当然不能草率做出。

罗海龙继续说道:“再说武器,方腊本身是木匠出身,又结识了不少铁匠,所以打造武器,倒是不成问题。不过他们只重进攻,不重防守,所以大多只有武器,没有铠甲,若是和我们红军交战,我敢打包票,红军士兵以一敌二,还是稳操胜算的。”

林星想想也是,很少看到农民起义军穿的铠甲森严,甲胄分明的。

罗海龙说出第三个情况,道:“第三方面,就是战斗力。我们红军的优势在于实力均衡,士兵整体战斗力强,而贼军则更多是倚仗八大天王的个人能力。他们或许可以以一敌十,但以一敌百,以一敌千,却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层面在于,红军注重操练阵法,攻防配合,贼军则像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一旦主将战死,势必兵败如山倒。”

林星一边消化信息,一边总结道:“罗海龙,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已经有战胜方腊的实力,可以选择与之开战?”

罗海龙摇头道:“不不不!属下绝无此意,我只是实话实说,将军情告诉大人,至于是战是和,还是大人和朝廷的事情,属下只是一个小小斥候,不敢造次!”

林星对他的明白事理很是赞赏,挥挥手,示意他喝杯茶,然后踱了几步,想了一想,自言自语道:“嗯!我看暂时还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一章 救国救民

书接上文。

军中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红军的招兵买马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和演习也在按部就班,与此同时方腊所部识趣地偃旗息鼓,浙江境内无战事之忧。

最懂得官场之道的阿三,出言献策,帮助林星上书一道,大赞朝廷的“未雨绸缪”之策非常给力,说贼子见官军战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之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浙江也被当成了全国的典范,朝廷号令全国学习浙江,善战而不恋战,能战而不开战,用实力震慑辖区。

一番歌功颂德之后,皇帝的形象益发高大,再没有群臣敢指责朝廷军费开销过大,劳民伤财。

关于修路造桥之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同一时段内,林星迎来了否极泰来的时刻,秋天的浙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比之上半年的虫祸蔓延和旱灾无收,简直是两个极端。

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林星,总算深刻体会到了,宋朝是个靠天吃饭的国度,那时候又没有三峡大坝,又没有发电站,农民的收成只能靠上天打赏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林星最近诸事顺利,心情大好。这一天,他来到了城中的“宝芝林”,打算看望慰问一下医务工作者。

一到了宝芝林,林星顿时被眼前景象吓了一跳。好家伙!今天是什么日子,看病的人这么多。病人排起了长龙,从门口一直排到几百米外的大街上,不少人拄着拐杖,旁边还有家人搀扶。

看来挤是挤不进去了,林星唯有从后门走了进去,直奔黄其鸿的医馆。

走到医馆前,看到黄其鸿正在忙碌地给病人看病,不时询问着什么,旁边还有许多患者焦灼地等待着,不时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其状凄惨。

医者父母心,既然老黄这么忙,我就不要打扰了吧。林星转身想要离开,正巧被抬头喘气的黄其鸿看见了,连忙让弟子继续看病,自己走了出来招待林星。

黄其鸿在衣服上擦了擦手,道:“大人,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看你这架势,想走?”

林星回过头来,看着周围的病人道:“我看你挺忙的,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你去看病,就不想占用你的宝贵时间了!反正我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过来看看,转悠一圈。”

黄其鸿也感到病人实在太多,超出平日的好几倍,有些头疼道:“是啊!最近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多,我和弟子们忙的焦头烂额的,还是杯水车薪,难解大势啊!”

林星关切地问道:“其鸿,为何最近病人特别多?大家得的都是什么病?”

黄其鸿叹息一声,无奈道:“是伤害病!最近是深秋之季,秋冬交替,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时晴时雨,时阴是阳,最难保养身体。若是富贵人家,倒还好说,多吃些营养,勤换些衣服,勉强还能保住身体。可是咱老百姓,每天还要辛苦劳作,哪有那么多时间去顾这些,衣服都是早上穿了出去,晚上才回来换,期间要是冷了或者热了,都无从更换。更有刮风下雨时节,也要在田间风吹雨打,这样岂能不得病?”

林星对这一点深有共鸣,伤寒病这东西确实是不好防范,天气变化快的话,很容易就染上了,且这是流行病,一传十,十传百,极难预防。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本来就没什么时间和金钱去看病,偏偏他们又是最容易染上伤寒病的人群。

一面替老百姓担忧,一面询问黄其鸿,道:“治伤寒的药品可充足?效果如何?”

黄其鸿不甚乐观地答道:“药草倒是足够,可以应付大量伤寒患者的需求。只是这药物终究只是辅助作用,强壮的身体才是抗病的最佳武器。还有一点,则让我更加寒心,不少百姓因为没钱,只让我开一天的药剂,这可怎么行啊,要治好伤寒病,少说也得七天一疗程啊!最快最快也得三天,可惜没有用,无论我怎么劝说,百姓还是觉得钱最重要。”

林星感到一阵不舒服,此情此景再一次触动了他柔弱的内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中(和谐)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即管到了2011年,依旧无法解决,更遑论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了。老百姓为了省几个钱,连命都不要了,即使病得再重,也舍不得花钱医治。

一阵痛心之后,林星长叹了一口气,道:“其鸿,以后只要来看病的人,你就给他开七天的药,收一天的钱吧。剩下那些,我会补回给你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病人因为没钱治病而加重病情,最后病入膏肓!”

黄其鸿不能置信地看着林星,道:“大人,这可如何使得?”

林星挥手止住他的话,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没错,百姓患病,是和我没有关系,我也用不着这样对他们。但是看着辖区内的百姓身体抱恙却拒绝行医,这一点我是很痛心的,而且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身为一州知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百姓解决最切实的困难,这当然包括身体和生活。至于钱,倒是其次了。”

他说完又看了看黄其鸿,道:“其鸿啊,我的性格,你是知道的,当初在广州之时,我们不就实行了“合作医疗”的制度呢,成效还是不错的。至于浙江这边,我本来也打算这样的,可是前段时间发生了旱灾,农民没什么闲钱,所以只好我多担待点了。”

黄其鸿对林星的高风亮节是早有体会的,更为这位人民公仆的爱民如子感到敬佩,只是看着外面这一大摊子人,他还是忍不住道:“大人,我就是觉得,什么东西都要你自己掏腰包,你也不是造银子的钱铺啊,这样下去,你也撑不住啊!”

这倒是实话。林星这样花下去,银子早晚要花光。不过当务之急是帮助百姓度过伤寒病的风潮,银子的事情以后再愁吧。所以林星苦笑自嘲道:“银子就是拿来花的嘛!只要花得值得,千金散尽还复来嘛!”

黄其鸿知他心意已决,微笑着道:“大人,有时候我觉得您真像是个活菩萨,救国救民!”

林星忍不住笑道:“其鸿啊,我看你才是活菩萨,你是郎中,妙手回春,救人之命,在老百姓心中,你可比我重要多了!”

黄其鸿说出一番发人深省的话,道:“大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郎中治病确实能救人,但官员施政救的人更多。就好像大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令整个浙江的百姓受益,相比起来,比起我这个坐堂郎中,大人伟大得多了!”

简单的话,让林星心中一震,大有感触。他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故事,鲁迅先生早年学医,后来感到国家落后,民众愚钝,于是弃医从文,拿起笔来唤醒国人的知觉,激起民族的希望。这种做法,比起医学来,更加警示救国。

同样的道理,现在自己身居要职,如果能够爱民如子,多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那么自己救活的人,同样是很多很多的。

这就是十二五规划中说得“以人为本”吧!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二章 盛大集团

书接上文。

从“宝芝林”回来之后,林星派出去的小厮随即把银子送到了医馆之中,在短时间内补贴了大量穷苦百姓的看病困难,对于缓解大面积伤寒病流行的情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想到百姓看病暂时无忧,林星总算如释重负,心情缓和了不少。

正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十二五规划”,打算寻求下一个发展点的时候,义兄郑铁山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让人感到他必定带来了好消息。

林星放下书本,问道:“大哥,何事如此开心?”

郑铁山难掩笑意,点点头,拉张椅子坐下道:“贤弟,你让我代表你,去和西岭布行的谢树生谈生意,我已经帮你谈下来了。从今天起,他负责纺织业的生产,我们负责物流、疏通关节、保护商队、降低商税等,为西岭布行的发展保驾护航,助其打开全国市场!”

林星听得直点头赞赏道:“看来这个谢树生,的确是个又野心有抱负之人,一门心思想要把生意做大,浙江是满足不了他的扩张欲望了!”

郑铁山多日来和谢树生接触,对其为人秉性最是了解,闻言道:“贤弟说得一点没错!我发现谢树生这个人,有种永不知足的奋斗感,别说是浙江,就是全国市场也不是他的终极目标,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的西岭布行,有打到海外去的宏伟蓝图!”

林星的笑容更加灿烂,颔首频频,看来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谢树生,这样有远大理想的商业巨头,确实值得扶持,既然他要展翅高飞,自己就助其一臂之力吧,于是嘱咐道:“大哥,那我们就竭尽全力,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能帮就帮,反正现在大家是同坐一条船了!”

说完又笑道:“不过我们也就是帮忙处理下杂事,物流啊,护卫啊之类的,至于核心纺织业务,还得靠谢树生去操心了!”

郑铁山回想起连日来逗留布行的场景,脸上泛起得意道:“贤弟,那可不一定!不瞒你说,我去了几天布行,现在呀,我也算是半个纺织通了!”

林星大笑道:“哈哈!好!大哥果然是技术出身,不管纺织还是打铁,都能一学就通,小弟我佩服万分!不过,大哥还是低调点呢,不然呀,谢树生可要提防你抢他的饭碗了!哈哈!”

郑铁山摇头笑道:“贤弟,你就不要打趣大哥了!”

两人说得口干舌燥,偏巧屋中又没有下人,林星就径自起身,倒了一壶茶,两人边喝边谈。

自从实行“政企分离”之后,两人均感到比以前轻松。对于林星而言,没有了商场的尔虞我诈,自己可以安心处理官场之事,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会授人以柄,让朝廷找到对付自己的借口。对于郑铁山而言,远离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他可以专心地发挥商业上的才华,大搞生产,经营赚钱,创造丰厚的财富。

政企既分离,又合作。郑铁山需要林星的权力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