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规划大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京在一旁冷言冷语道:“王爷都还没说是什么事,林大人就急着答应。想必林大人有通天之能,可以帮王爷排除万难吧!”

在场众人,谁都听得出话中的讥讽之意。

看来,这个蔡京还对李师师之事耿耿于怀。

曾亮和曾布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这对叔侄不愧是做官的好料,深谙沉稳当头,八风不动的真谛,凡事见机行事,作壁上观。

林星不理会蔡京的嘲讽,关切问道:“王爷,不知你所烦何事?”

看到林星表现出来的关心是发自肺腑,端王心中也涌起复杂的感觉,不管怎么说,这个下属还是不错的,于是摒弃各种杂念,说道:“最近有宰相章惇,三番四次上书皇兄,直言我不学无术,浪迹花都,纨绔颓废,有损皇家威严,又说了各种坏话,诋毁本王形象!”

蔡京听完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一拍桌子道:“这个章惇,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他难道不知天下是赵姓的天下,王爷是赵家的王家,他身为臣子的,有何资格说王爷的是是非非,我看他分明是不知好歹!”

曾亮心中暗暗摇头,蔡京这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大官,就是凭着谄媚之能,敷衍主子。只看他刚才这番话,光是说章惇没资格说端王的是是非非,眼下之意,就是端王确实有是是非非,只是章惇说不得。

端王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叹气道:“话是如此,但章惇身为宰相,位高权重,在朝中党羽众多,地位特殊,他说的话极有分量,如此中伤本王,对本王是大大的不利!”

高俅见曾亮叔侄一言不发,蔡京又刚刚发完言,林星又被蔡京压制不得说话,于是笑嘻嘻地说道:“王爷,依小的愚见,像这样的乱臣,就该革职查办,锒铛入狱呢!”

端王只当他是口不择言,并不在意,苦笑道:“高二你说得容易,若真有这么简单,本王就不会如此心焦了!”

旋即作出头疼状道:“唉!这些庸官真烦!”

曾布隐忍至今,再不发话是不行了,他一开口,就显示出朝中元老,和中年官员的区别,话语极有分量道:“王爷稍安勿躁,流言止于智者,章惇虽然多次中伤,但端王的品行,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太后那里,王爷更是一个孝子孝孙的乖巧形象,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单凭章惇几句只言片语,是改变不了的。”

曾亮附和其叔的言辞,道:“不错!王爷,章惇之语,不过是一阵微风,刮过之后,要不了几天,小草就回复正常了。”

林星也附和着同意这个观点。

端王得到开解之后,心情渐好,道:“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蔡京却有心和林星过不去,故意要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抛给林星,撩起话茬道:“王爷,这样视若无睹,始终不是办法。流言始终对名誉有损,必须要想办法制止,反击章惇,这样才能保全王爷的高大形象!”

端王于是询问道:“哦?蔡京,莫非你有良策?”

蔡京阴沉地一笑,有些得意,又有些可怜地看着林星,怪声怪气道:“下官哪有这个本事。在座各位之中,若论智计,恐怕当以林大人为最,正值王爷烦心,林大人想必很应该替王爷排忧解难!章惇之事,何不就交给林大人去处理!”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林星。

林星心中暗暗咬牙,恨不得把蔡京拉出去暴打一顿。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章 宰相章惇

书接上文。

林星走在去宰相府的路上,心中思虑颇多。

自从被蔡京赶鸭子上架,揽下了解决章惇的这个烂摊子之后,林星就一直在想,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变章惇的态度和做法,让他不再在朝廷上呈递奏折,继续中伤端王。

这显然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为此他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眼下自己唯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章惇,让他改变对端王的看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自己的现状:人微言轻,官职太小,在京城没有靠山。

心念及此,再不多想,林星加快了脚步,坚定不移地朝宰相府走去。

到了门口,通报传达之后,林星等在门口。他并不担心章惇会不接待自己,因为早在来之前,他就已将摸清了章惇的底细。

章惇,字子厚,福建人,博学善文,昔年王安石变法之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提拔他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宋哲宗元祐八年,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既为相,复行新法,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生者流窜,死者追贬夺谥,并企图追废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章惇虽对付旧党手段过激,事同弄权,但能不以官爵私其亲人。

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林星可以看出,章惇这个人,喜欢打击政敌,但是从他不以权谋私,安排亲人享受荣华富贵,可知他不是贪官,不是庸官,不是昏官。他只是一个政治手段很狠辣,对政敌毫不留情的这么一个人。

所以要和他交谈,就必须时刻把持政治这个话题,其它什么人伦、道德、友情,都是浮云。

因此,林星在拜帖中,只提了一句“共商国是”。

果不其然,很快章惇就接见了林星。

林星跟随小厮,一路进了宰相府,府邸清幽雅致,景色宜人,布局规划,一应高雅,彰显主人的文化气息。从府邸的装修,亦可看出章惇不是享受物质的人,整座府邸的装修简约而不简单,实用而不奢华。

进了书房,奉上茶水,屏退左右,寒暄完毕,两人分主宾坐下,这才开始了正题。

章惇开门见山,直接问道:“林大人,本相似乎并不认识你。”

林星点点头,不卑不亢道:“下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京官,又是工部这样的冷门部门,平时难得出入一次,宰相大人不认识下官,也是情理中事。”

章惇沉声道:“既然如此,林大人所说的共商国是,又从何说起?”

林星坦然面对他的目光,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道:“国家大事,事无大小,下官虽然是个小官,但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自问有资格、有必要、有能力和宰相大人面相交谈!”

章惇稍微一怔,想不到这个小小的六品官员,说话底气如此之足,倒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时也来了兴趣,问道:“好吧!既然如此,你倒说说,你有何国事要和本相交谈?”

直到这时,林星才挽回少许主动,不动声色道:“是有关端王之事。宰相大人日前多次在皇上面前参奏端王,王爷甚是揪心,特命下官前来,寻找解决的办法。”

章惇本来还是好言好色,这句话一说出,立刻阴沉着脸,不悦道:“然则林大人现在是替端王当说客,想劝服本相不再上奏折?”

林星居然点点头道:“正是!”

章惇想不到这林星居然如此淡定,被自己识破诡计,还敢大言不惭地承认,果然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心中怒极反笑,道:“本相几年不看科举,竟不知出了林大人这样的后起之秀!非但有勇,而且有谋,端王有这样的幕僚,实在是他的福气!哼!不过本相要奉劝林大人一句,你要是想借踩我来上位,我看你的如意算盘是打空了!本相虽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但也不是易于之辈,你为了端王,只身闯入我宰相府,看在这份勇气可嘉的份上,本相不和你一番见识,你走吧!”

林星在京城打拼日久,城府也渐深,此时还能安然坐得下去,淡淡道:“下官今日前来,不是为了端王,而是为了大人你!”

“为了我?”章惇哑然失笑,仿佛听到天下间最荒谬的笑话一般。

林星不为所动,很认真地说道:“宰相大人莫笑,下官所说句句属实,若宰相大人知道自己深陷危机,恐怕就不会笑得这么开心了!”

章惇更觉讽刺,也不着急赶林星走了,煞有介事地问道:“好!你倒是说说,本相有什么危机?”

林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最怕就是章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自己轰出去,这样的话,自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只要章惇肯听,自己就有把握说服他,于是抛砖引玉道:“大人想必听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

章惇点点头,催促道:“有什么高论就直说,别转弯抹角。”

正当章惇以为林星要大费口舌来解释自己的理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林星却简短地收尾,耸耸肩道:“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宰相大人没明白么?”

章惇闻言一愣。

林星假意叹了一口气,装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道:“大人不明白?也罢,下官就再说清楚点,天下都是赵姓的天下,朝廷是赵姓的朝廷,江山是赵姓的江山,只有姓赵的有资格对群臣百姓指指点点,何时见过姓章的对姓赵的指指点点?”

章惇完全不敢苟同,道:“你说本相没资格?混账,端王只是一个小小的王爷,又不是皇上,本相岂会没资格!”

林星心中暗叫一声来得好,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于是好整以暇道:“如果端王是皇上呢?”

章惇哑口无言,愣在当场,半天反应不过来。

这句话对他的震撼太大了,的确,他从来没有想过,如果端王是皇上,那会怎么样。自己还敢不敢像现在这样,挑三拣四,诸多言语不敬?

但很快,他就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用力一拍桌子,作色怒道:“放肆!当今皇上位列朝堂,你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来人哪!拖出去!”

这当然只是他的装腔作势,林星一字一句道:“皇上百年之后呢?端王难道不能继承大位?”

章惇断然摇头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林星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咧嘴一笑,道:“端王不可君天下,那何人可君天下?宰相大人想必知道,太后最喜欢端王,一旦皇上有个什么不测,大人设身处地想一想,何人会是太后的首选!这一点,想必不用下官提醒吧!”

章惇心中暗暗吃惊,这些话虽然荒谬,但却是极有可能,尤其是他这种老臣,对于改朝换代,最有经验,他最清楚皇家选择继承人的标准和程序,以及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一时间,章惇沉入了沉思。

林星的这些话,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

林星见时机差不多了,遂站起身,任由章惇自己去想象和发挥,临走前只留下一句:“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朝廷纷争历来是这样。大人上位之后,大肆报复旧党,一旦端王登基,你说他会不会也大肆报复旧臣呢?下官言尽于此,大人好自为之!告辞了!”

说罢扬长而去。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章 又见清照

书接上文。

章惇之事事了,此后一段时间,朝廷上果然再没有参奏端王的奏折。这让端王大喜过望,好好地夸赞了林星一番,言语之中,处处流露出林星作为王府第一智囊的态度。林星更是凭借此举,成功修补了因李师师而引起的与端王之间的隔阂。

对于这一点,众幕僚都是非常好奇,到底林星是依靠什么手段,才把章惇这个老狐狸震住呢?当然,这一切都随着林星的低调,而成为了永远的谜团。

有事话多,无事话少。

这一天,林星想起自己来到京城这么多天了,还没来得及去探望李清照,这不得不说是一大失误。于是计划已定,也不带随从仆人,自己单枪匹马就去找李清照。

一路问明方向,很快就找到了李清照在京城的家。

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杭州,李府都是那么的别致优雅,予人一种家的感觉。

林星报上姓名,不等小厮通传,径自上了小楼之上,不远处的屋子,就是李清照的闺房。

上了楼台,转过回廊,只见前方站着一个俏丽佳人,翘首望天,仪态可人,林星立刻感到心头一阵震撼,某种隐藏许久的情愫,益发明朗地涌现出来。

那俏丽佳人似乎没有觉察到林星的到来,兀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柔声呢喃细语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着这首熟悉的《一剪梅》,从这美丽少女口中念出,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林星止不住拍手叫好道:“好词!好词!能将婉约词风发挥至极限者,当世只清照一人也!”

李清照娇躯一颤,不能置信地回转身来,看着微笑迷人的林星,欣喜道:“啊!林大哥!”

说罢小碎步跑了过来。

“林大哥,你怎么来了!”

林星其实很想说一句:我想你,所以我来了。又觉得这样太过唐突,于是笑着改口道:“我来京城已有一段时间了!想到很久没来看你,怕你会说我无情无义,所以就过来了。”

说罢扬了扬手,开玩笑道:“你看!我可是两手空空,没有买礼物哦!”

李清照一下子被逗乐了,娇笑道:“林大哥说的哪里话啊!只要林大哥肯来看我,我就高兴得不得了呢!”

两人也不进屋,就在回廊上畅怀交谈。

林星由衷地欣赏这首好词,赞美道:“清照妹子,许久不见,你的文采又见长了!这首词已经越来越有大家风范了!女子词人之中,妹子可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说当时在杭州之时,妹子的诗词就已经是惊天地泣鬼神,但现在比起以前,却是更加的自成气候。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恐怕是林大哥吧!这些天来,林大哥你可是京城第一红人,关于你的事迹,我每天都可以在《汴梁日报》上看见长篇大论呢!”

想不到连李清照也知道了自己和李师师的这段纠缠,看来《汴梁日报》的确是已经深入人心了,林星唯有报以苦涩的微笑道:“妹子打趣我了!像这种出名,我宁可不要。”

李清照但笑不语。

一时间,气氛显得有些沉闷。两人都有种无话可说的感觉。

事实上,分别这段时间来,中间发生了许多事,再见面之时,已经是物是人非,许多当时的美好感觉,经过世事的无常,已经有种异样的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