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再百官劝进,皇帝禅让,朱震就可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了。此时,朱震正在着手实行新政,已经颇有成效了。他仿照君主立宪制设立内阁,内阁首宪称首相,兵部正式从撤销,设立地位等同内阁的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直接管理,目前军机处还只有朱震一个光杆司令和几个参谋,但等天下平定,李超涂、朱亮等大将就进军机处了,而朱震也可名正言顺,不伤面皮的把军权收归中央。
内阁下辖的部院也有以前的六部扩为十几个,包括户部改组的税务部、国土部,礼部改组的教育部等,自己在山东办理的那个军事学院正式升格为正规的大明军事学院,以后想要担任军官必须从军事类学校毕业,国子监也被改成大明国立大学,许多教材都是朱震亲自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全国推广新政培养人才,好在北方士子凋零,正统儒家士子少的可怜,朱震这一措施也没受到太多的挑战。这些制度虽然还不完善,但却在慢慢改进之中,至于宪法,这东西还是等等,谁会没事做出一个东西来限制自己的权力?要立宪?等自己老了,快要退位了再说,至于等自己老了在立宪,是否马上会被废除,朱震不用去考虑,就是朱震现在立宪,等自己死后总会有些野心大的子孙去挑战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没有几代人的努力,不经过几次反复验证,是不可能形成的。
第303章 大结局
想着北方渐渐进入正规,朱震心想也是该到清理南方的时候了。南方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没有两三年休想初见成效,等两三年后,北方新政也应该初见成效,第一批人才也都培养出来了,正好可以开始在南方推行新政。
主意打定,朱震加封刘斌为讨逆大将军,全权负责江南军事,正式宣布不听朝廷号令的将领为叛逆,令刘斌统精兵讨伐之。同时任命任命水军统率钟彬辅佐刘斌,三万水师全部听从刘斌调遣。
镇守山东的刘斌得知几位兄弟纷纷在河南、陕西建功立业,自己却留在山东吃干饭,早就眼馋了,哪知道突然时来运转,自己居然被加封为讨逆大将军,爵同朱亮、李超涂,比蒋健、周云等还要高上一级,心中甚喜,连忙选了一万五千精兵为陆路,同时命令钟彬三万水军沿海岸南下,从长江口逼近金陵。一万五千精兵到达淮安之时,出现了一件让刘斌措手不及的事。
南直隶附近一带七层以上的将领纷纷带着大军来到淮安,总兵、副将就由二十余人,总兵力约有二十余万。若是这群人是来打仗的倒是好,刘斌手里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兵马,但朱震已经让他的亲卫队长,如今担任朱震亲卫军“虎贲”军的统领刘峰已经带着一万虎贲前来增援。朱震的亲卫可是整个山东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对付南方那些明军,一万人足可顶上五万。再加上钟彬三万水师和南京城中郭子健、路振飞统率的六万大军,完全可以和这些没有统一指挥的旧明军一战。
之所以说让刘斌措手不及,是这二十几万兵马几十位大将全是来投降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别人眼巴巴的走过来投降,你总不能再打别人了吧,但是这投降的兵力是自己二十几倍,刘斌敢带在身边?而且他们之中也不知道有几个是真心投降。
就算是真心投降,现在也没理有解除他们的兵权,让这些善于见风使舵的人掌着兵权,始终是件祸事。刘斌不敢擅自处理此事,马上上报给朱震,朱震听了,想起前世学南明史时,有一段关于‘多铎屯兵淮安,五十几万明军赶来淮安投降’的描述,以前还有些不信,现在是完全相信了,至多把数字夸大了一点而已。他密示刘斌,所有来投降的将领全部接受,寻机挑拨他们自相残杀,然后夺了他们的兵权。
刘斌领了朱震密诏,便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放出风声,说济王殿下要在他们之中选一个素著威望,能力出众之人做讨逆大军的副帅,统领所有来降的明军进攻左良玉。
风声放出去后,那些将领们果然骚动起来,先是明着暗着拜访刘斌,希望刘斌能给他们说句好话,刘斌趁机从中挑拨离间,然后许多将领们见面之时开始面色不善,慢慢演变成横眉毛瞪眼睛,破口大骂,最后大打出手。
等到他们乱成一团之时,刘斌设一宴招待所有将领,宴会上突发奇兵,把所有将领都控制起来,然后召集所有降军的中层将领,当众宣布那些将领们的罪行,一一处斩,又好言安慰那些中层将领,应许给他们升官,这样除了极少数将领们的亲信,其余中层将领大都欢喜。
接下来的几天,刘斌陆续镇压了一些小型暴乱,开始把那些失去将军的士兵收编,又提拔许多中层将领担任将军,二十万大军竟然被刘斌给控制了下来!
等到钟彬大军到达长江口时,刘斌正式南下,原本还心存侥幸的一些将领见刘斌轻易的控制了二十万大军,心中一片死灰,又不敢投降,怕走先前投降将领们的老路。相反的,那些中层将领们见着一个个和自己地位相当的旧识升任游击将军甚至参将、副将,心中隐隐生出希望主将投降的想法,一个个都消极殆战。
刘斌兵至扬州宝应,此地一个参将级别的将领居然发现根本指挥不动部下了,吓得跑到刘斌军中,表示愿意放弃手中军权,任凭刘斌处置,只求能绕过他性命。
刘斌收编了他的部下后,反而拨给了他五千精兵,让他继续镇守宝应,他大喜过望,同时也传给将领们一个讯息,济王不是不接受投降,而是你必须交出手中军权,然后任由济王给你分配军队,当然,再分配到你手中的人马肯定是济王的亲信担任要职的。
于是,剩下的三层将领们也纷纷投降,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刘斌依样画葫芦,都给他们重新拨了职位相当的兵力,让他们继续镇守,这些士兵都经过他的整编,其中参杂了许多山东嫡系,也不怕他们反复。
刘斌大军一路兵不血刃到达南京城下,而就在此时,武昌传来消息,左良玉病逝,他儿子左梦庚继任,也派人来刘斌处受降,表示愿意献出手中兵权。
刘斌先是一惊,左良玉前些日子不是好好的,怎么说死就死了?他疑惑的问左梦庚的来使,那人笑道:“大帅此时身亡,是最好的结局,济王仁慈,想必不会为难一个死人,少帅暗弱,又愿意交出手中兵权,以济王殿下雄才大略,定能保他一世富贵。”
刘斌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同时说道:“你回去告诉左梦庚,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父亲的苦心,只要听话,一世富贵断然少不了的。”
左良玉即死,左梦庚投降,南直隶、江西等地尽皆落入朱震控制范围。刘峰带着那一万虎贲回到北京,又护送着朱震浩浩荡荡的来到南京。先是放出被郭子健关押的东林党诸人,然后抓捕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申诉罪状,列为奸臣,尽皆斩之。
又让刘斌继续带领大军招抚福建、广东。自己则坐镇南京,掌控朝政,此时北京新政尚在关键时刻,李超辉、黄永年、吴道德的尽皆有要事在身,朱震此次前来随从的官员大都是原明朝降官,幸好南京尚有陈杰,否则朱震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陈杰原本就有督察院左幅都御使的官职,现在名正言顺的扶正,并担任辅政大学士,没人敢说闲话。
南京在朱震亲自坐镇下,渐渐稳定下来,而此时,李超涂、朱亮分别传回好消息来。李超涂追击李自成,终于在襄阳地区追上,先后在襄阳、承天、德安等地交战九次,九战九捷,歼灭贼军二十余万,现在李自成身边只剩下十万余人。朱亮追击李过、高一功率领贼军,追至汉中时,镇守汉中的贼军将领贺珍、罗贷等秘密投降朱亮,朱亮令他们伏击李过,李过突然遇袭,阵型大乱,朱亮随后率精兵赶到,一场混战之下,党守素、辛思中当场被击毙,贺兰被俘虏,只有李过、高一功带着三万残兵逃到四川去了。
朱震闻讯大喜,时又逢郑心兰和苏惜雨二人有喜脉,心中更加开心,心想五年了,自己终于融入这个世界了。
此时,正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十二月,朱慈炯的隆兴年号准备明年再用,朱震趁机请旨大赦天下,除了极少数十恶不赦之徒,其余贼匪,叛逆,只要诚心悔过,既往不咎。同时,下令除了李超涂率大军继续围困追缴李自成外,其余将士休兵,养精蓄锐,待到明年开春再战,同时郑重警告各地贼匪逆贼,若不在明年开春王师出征之前投顺,待到王师一举,再不受降!
月底朝会,文武百官尽皆劝上禅位于济王,王当朝呵斥,大骂文武百官,文武百官面不改色,据理力争,声言王功高德厚,当为人主,王拂袖而去。
百官继续劝进,时东林党人也以为上失德,王为东林党平反,德高望重,发动儒林士子上书劝进。有禁卫大将郭子健、虎贲大将刘峰佩剑入朝,声言上不禅位,当为天下人所弃。上无奈,只得下诏禅位于王,王不受。
大学士陈杰言王谦虚,非不受,上可再下一诏。诏书右下,王再次不受,百官尽皆失措,时礼部部长张晋彦、教育部副部长冯文权等进京述职,见百官无措,笑曰,这有何难?待我为君谋之。
明年正月初一,当天子祭祖拜天。王为宗室,当随从,至太庙,众将突发制住王,加以黄袍皇冠,上出,令大学士陈杰宣读禅让诏书。王见木已成舟,遂受禅,尊崇祯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革隆兴帝号,封宋王,改元武威,以今年为武威元年。武威皇帝即位,削减天下赋税,百姓均悦,称天降圣祖!
——《帝国通史》
…全书完…
后记
呃,写完了,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兴明》断断续续写了十个月,中间太监两次,加起来有四个多月,真让我汗颜。
本书以朱震登极结尾,这时甚至连天下都还未统一,更加不要说新政、争霸了。但我为什么要这样结尾?我很自卑的告诉大家,若是再让我写几场统一战争,我还能写,但是去写新政什么的,我写不下去了。
大家也瞧见了,朱震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朱震了,他已经蜕变了,已经完全融入到那个时代了,他身上拥有一切封建君主拥有的性格。这种根本不可能去推行限制自己权力的新政,而做一些皮毛的新政,你们觉得有成效么?
其实话又说回来,这还是我个人的原因,第一次写书,不会掌控情节,写着写着,就偏离原来的轨道了。以至于到了后面,我跟不不好着笔,几次想去写新政,又写不下去了,只能把情节拉回战场上来,以至于最后的十几章全是战争。
前次有个朋友说我写政治斗争写的很好,他说的可能是朱震在北京那一段,那时候,朱震得提防这崇祯,不能让他起疑,得拉拢吴三桂这样的大将,得讨好陈演这样的弄臣,自然有话可写,可是现在呢?朱震的威信大家也是知道,说什么根本就没人敢违抗,完全就是一言堂,你觉得写这样的政治环境还有意思么?
没办法,个人崇拜主义从来就有,每一代开国皇帝都是那样,基本上想杀谁就杀谁,你瞧朱元璋杀了几万官员,没谁敢站出来放个屁,整个有关于朱元璋当皇帝后的政治斗争就是看朱元璋怎么杀人,看得我的郁闷。
好了,胡扯了这么多,还是说点实际的吧,关于《兴明》暂时写到这里了,但是大家瞧见了,《兴明》里还有好多坑没填上来,郑芝龙和台湾问题没解决,张献忠还霸占这四川,还有我精心安排的杨茗这个人物还没派上用场,我说过,任何迷恋权势的女人都不会有好结果的,也说过朱震觉得郑心兰家族势力太大,准备扶持一个家族和制衡一下,大家想想也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这些坑么,暂时也就不填了,因为接下来两个月,我又要闭关修炼,不问世事了。我会在评论区留一个帖子,征询一下大家的意见,看看兄弟们是否支持我写续集。我没让朱震统一天下,是因为统一天下不是一件一两年能完成的事,在旧时代,光是军队围着中国走一圈,也得几年。但对于朱震,这却是一件无聊的事,他只能坐在皇宫大殿上,看着一份份前方的战报,升赏一下有功的将士,最多制定一下战争的大体方略,但是要写续集,我就可以另外写一个穿越来的主角,让战争细化,我可以让这个主角作为朱震的辅臣形势出现,帮助朱震实行新政。我说过,朱震不可能全力推行新政的,他要的新政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而这个新的主角也会怀着和当年朱震一样的心思,却全力推行新政,这期间矛盾就产生了。
好了,不说了,就说到这里,大家去书评区留个言,支持我写续集的或者不支持我写续集而是开新书或者认为我干脆封笔免得出来丢人都可以!!!
我是羔羊
2009年6月30日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请登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