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清-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士勤也不上钩,遮遮掩掩就要混过去,和这帮子狗才较劲,多没意思。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您那里最有钱,缅宁最近怕是又要出乱子了,你不得出些军资粮饷啊?”
  “军资粮饷?你们想的美!盐课银子全投铜课上了,我现在穷的底掉儿,你们还是从其他课税里想法子吧!铜盐两课现在不问你们要钱,就是咱老杨厚道了,指望着从我身上刮油水,门儿也没有。”
  杨士勤这话一说,好几个道府官的脸色就变了,掌管铜盐两课杨士勤是朝廷的红人,滇铜复起也是云南的头等大事,新督弄不好真如杨士勤所说,会从云南的其他课税之中刮取军资,这事儿可要好好计议一下了。
  对于新督如何处置滇西回乱,这些人心里都有数儿,云南就是个是非窝子,现在谁进来谁死,比照一下李星沅的经历,他的手段也很容易预见。
  杨士勤的话头一转,云南的官员们,就立马结成了一个个小圈子,有些事不触及自身利益还好说,一旦触及到了,兔子也会咬人的。
  站在角落里看戏的杨猛,暗中朝老爷子竖起了大拇指,徐子渭真是个人才,这主意妙啊!李星沅还没到,云南官员就准备给他个下马威了。
  这李星沅也是掐着点儿来的,正午时分,不差分毫,这位新督的钧架出现在了总督府的门前,一众云南官员上去见礼之后。
  暂署总督府事务的徐柳臣,将总督印信、云南巡抚的印信,一并交接给了新督李星沅。
  “诸位同僚,滇西民乱复起,咱们该给朝廷一个交代,诸位可有什么话说?”
  总督府衙门的大堂之上,李星沅端坐大案之后,扫了一眼堂下的云南官员,慢悠悠的问了一句。
  这话到了云南众官员的耳中,就跟听了个响屁差不多,民乱现在就是个是非窝,说话?怎么说怎么错,傻子才上去凑热闹呢!
  “总督大人,滇西之事罪责俱在迆西道罗天池一人,属下请杀罗天池。”
  迆东道徐柳臣与李星沅是世交,算是李星沅的叔父辈,不然也不会巴巴的到云贵交界处去接驾,云南现在是个是非窝,丢官那是小事,弄不好就会丧了身家性命,还是找些替罪羊比较妥帖。
  把滇西的事情,草草一弄,先换朝廷一个褒扬再说,弄不好就会有机会离开云南,调任到别的地方,至于云南的乱局,还是留给冤大头吧!
  “徐大人,这话过了吧!滇西之事起因如何咱们都清楚,归咎于罗天池是不是有些牵强了,再者说了……”
  堂下的这位刚要反驳徐柳臣,李星沅就直接给打断了。
  “那起因如何,你来说说,本督真不清楚。”
  “呃……”
  开口的这位,立马就被堵了回去,怎么说?说是朝廷的举措不对?身为下官诟病朝廷大政,那可是大罪啊!
  “怎么?说不上来了?那我来说,回乱在云南绵延日久,回汉征伐、官府偏帮,这就是原因,如今缅宁回乱再起,各位说说该如何料理?”
  李星沅这次远赴西南,虽说是升了官。但云南之事不好办理。他也没打算在云南多逗留。云南的回乱,只能用雷厉风行之法。
  “劾迆西道罗天池,罢永昌知府恒文,押永昌副将常景云、游击刘贵茂,杀永昌监生、金鸡团练沈聚成,将永昌汉人所占回回田产悉数归还,先安抚回怨才是正途。
  将滇西十九年案、二十年案,与永昌屠回之事并案共审。该治罪的治罪,该安抚的安抚,消弭缅宁之乱才是上策。”
  还是那迆东道徐柳臣,这位看来是要做新督的铁杆了。
  可徐柳臣这么一说,可是引起了滇西各道府官员的不慢,这老梆子是要挖祖坟啊!这么一牵连,滇西大部分的官员都要倒霉了。
  “哼!十九年、二十年案,你徐柳臣怎么不翻翻嘉庆年间的旧案?夷性犬羊,该打就打该杀就杀,绿营处置不力。就让各地汉人百姓组织团练,奉旨杀回。杀绝了他们,看云南还有回乱没有?”
  说话的这位是云南不多的满臣,云南提督的协领爱兴阿,身为满臣这位可是傲气的很,就差指着徐柳臣的鼻子骂了。
  “好了!好了!你们都别置气了,滇西回乱不可纵容也不可太过森严。云南回务必先平其心,方能慢慢回转,徐前辈说的不错,回产犹不可给汉,凡是滇西汉人侵占回回田产的,务必要严令归还。
  爱兴阿协领说的也不错,回乱不能纵容,叛乱的回回,绿营那里也要狠狠的打压。只是这军资的问题……”
  唠了半天,总算到了戏肉,滇西之事不打不成,可这军资就是个难题了,云南的税赋不足,官员俸禄都要靠各省的协饷,平乱没有军费不成。向朝廷开口,不说朝廷给不给,单单一个要钱的折子,朝廷那里就会给自己一个无能的评语。
  李星沅的这话一出,大堂瞬间就静了下来,果然啊……
  “总督大人,各州府的藩库已经无银可用,今年云南的粮食也因为干旱,大范围的歉收,军费之事,云南的各州府可以出,但明年的课税是不是让朝廷给免了啊?”
  李星沅伸手要钱,云南的官员也不是白给,几分请旨免税的折子,就递了上去。
  这下李星沅坐蜡了,递这个上去,还不如向朝廷要钱呢!要钱只会得个差评,这些玩意递上去,得罪的可是云贵周边的督抚啊!
  云南请旨免税,那云南下一年的耗费,可都得从协饷里出,从人家身上剜肉,谁能不怒呢?
  “杨大使,你那里不是兼着云贵川三省的铜盐吗?想必几十万两银子还是能腾出来的,这滇西的乱子不平,你那边的铜盐两课也受影响啊!”
  如果说云南哪个最肥,除了云贵川铜盐大使杨士勤之外,再没一个有钱的了,这银子还得从他身上刮啊!
  “几十万两?小意思,我这里可以出,但明年不输滇铜的折子,还得由总督大人递上去啊!”
  杨士勤也是有样学样,一本小小的折子,压在了李星沅面前的大案之上。
  “你……”
  没想到这杨士勤更歹毒,这折子要是上了,圣上能立马罢了自己的官,滇铜复起可是远远重过滇西回乱的,圣上巴巴的等着明年的滇铜呢!这个折子上去,那和找死没两样,这杨士勤想借刀杀人啊!
  “杨参将,据说你是防疫营的主官,滇西之事防疫营也要出上一臂之力啊!”
  弄不了老子就弄儿子,李星沅也不客气,直接就要把杨猛派到滇西,儿子上了战场不怕杨士勤不出钱。
  “哦……防疫营啊!现在除了八百多六十岁往上的,其余的青壮早就散了,去滇西也不错,起码这些人打杂烧水的事务能干了,只是这军饷……”
  杨猛耷拉着眼皮,慢腾腾的回复着,狗才啊!狗才!果不出徐子渭所料,这李星沅想要拿自己的安危,威胁老爷子。
  “散了?那可是绿营正经的营号,怎生说散就散啊?再说了六十岁往上的,能从军吗?杨参将,这可是总督府的议事堂,说话要负责任的!”
  没想到老子歹毒,这儿子更毒,这还没做事呢!就惦记上云南的银子了。
  “这防疫营当年只是为了防疫而建,依着前任总督贺大人的命令,当时收的就是些老弱病残,能打发的早就打发走了,剩下的这些都是孤老,赶走这些人他们会饿死的,这贺大人一走,我这防疫营的饷钱也欠了小半年了。
  饿兵难差,总督大人,还是先把防疫营的军饷给补足了吧!不多,四千两而已!”
  听了这番回复,李星沅也没招了,只能继续想别的办法。
  “诸位,滇西的乱子还是要办的,没钱可是寸步难行,不知诸位可有好的法子?”
  “有!纳捐!我杨家最近虽说银钱不济,但平乱之事无论如何也要出上一份力的,我出五百两。”
  话头是从杨士勤的嘴里传来的,五百两的银票,也压在了大案之上。
  “着啊!还是杨大人的法子好,滇西那边有的是茶商,一家万八千两,也不当事儿的,这事儿就该纳捐。”
  杨士勤的法子,得到了满臣爱兴阿的支持,这位也是满脸放光嚷嚷了起来。
  “嗯!也只能这么办了,爱兴阿协领就负责此事,今日就到这里吧!明日咱们在捋捋滇西的事情。”
  纳捐,恐怕不是什么好法子,瞧下面云南官员的脸色就知道,杨士勤难缠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投清的下场

  云南的官员从总督府出来,恰好看到了李星沅的行李,好嘛!两箱书、两箱衣物,这哪是要常住的架势,一般的官员,进京述职带的行李也不止这些,看这架势李星沅来云南的目的,就是打算在经历上再添一笔啊!
  众人也没多说什么,各自心里都有个算盘,该挺谁该避开谁,各人心里有数的很。
  上任伊始就碰了几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自己要快速处理滇西事务的策略也被迫停滞,李星沅也蛰伏了几天,私下里见不少云南的官绅。
  到任的第五日,李星沅才依照规矩发了上任摺和一些劝诫的摺子,看来这位新督也有底牌了。
  第六日一大早,李星沅带着云南的属官一一拜了文庙、武庙、文昌庙、城隍庙、龙神庙,再拜了云南的矿神庙,众人回到总督府,李星沅第一句话就是要复审张马投诚一案。
  李星沅的话是有讲究的,张富,马效青投清,那叫幡然悔悟,被说成是案子,这位新督的立场就很明确了,追究前事平息回乱,看来有人要倒霉了。
  “总督大人,这张马之事并不是什么案子,何来审问一说?”
  事关自身的安危,协办爱兴阿第一个站了出来,当日张必禄率军平贼,爱兴阿也是参与了的,张马投诚根本没有疑问,现在扒这事儿,不是给自己穿小鞋吗?
  “本督奉圣谕彻查张马投诚一节,前任总督贺长龄近日也复报了此事,但圣上并不满意。这几日京师那边接连来了两份廷寄。严令彻查此事。
  此事的枝节不少。你们相关的各衙署一定要密查此事,切不可将消息漏到滇西,若是引起回回大乱,罪责各位清楚。”
  圣谕一出在场的众人都没了话,这还怎么说?皇上都发了话要严查,那张马之事就是案子。
  “总督大人,缅宁之匪乃是保山黄巴巴旧部,与张马二人无关。此事乃是前任提督张必禄促成,如若追究此事,就怕缅宁之匪起了拼死之心,回回历来心齐,缅宁又地处边荒,一旦张马二人之事处理不好,回乱恐难消弭啊!”
  这话爱兴阿是说不出来的,这些话源自杨猛的师爷徐子渭,无绍不成衙,爱兴阿这个满臣的师爷也是绍兴人。有些话徐子渭传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这也是杨猛的主意。没人掣肘李星沅,就怕这位新督,激起滇西回乱的规模,今年的年景不好,缅宁的所在又有些棘手。
  上有大理、下有版纳、背靠缅越,这处所在回回商人居多,一旦激起他们的凶性,云南的绿营怕是要不济事。
  而爱兴阿在上次平乱之中,立了军功,这位正想着离开云南呢!张必禄那老贼奸狡,一看云南的情势不好,在贺长龄被降职之后,也走门路调到了贵州,如果上次平乱被李星沅否了,那身在云南的爱兴阿,就要背这口无边的大黑锅了。
  爱兴阿身为满臣,本身就不惧李星沅,让他拖拖李星沅这位新督的后腿,再好不过了。
  “夷性犬羊,这可是你说的,回乱之事不可纵容也是你说的,怎么今天又变卦了呢?
  大白象、马大、马效青、张富、海连升、马登霄、马国海,这些乱匪你能分清了哪个是哪个?
  平回乱安回心,这是大路子,但也不能过分的纵容回匪,保山之回可恕,余者皆该强扫!不然怎能显示朝廷的威仪?
  平乱之事我已有定计,诸位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劾迆西道罗天池、永昌知府恒文的折子,我前些日子已经上了。
  今日除了要处置张马二人之外,监生沈聚成也该下狱了,这人是永昌屠回的首恶,云南回回切齿之人,不抓不杀不足以平回乱、安回心。”
  “总督大人明鉴!”
  李星沅的话头刚刚落下,徐柳臣带着迆东道诸位官员,就开始拍马屁了,看来这几日李星沅降服了迆东道的诸位官员,滇西的事情要麻烦了。
  李星沅所说的回回,杨猛全部清楚,现在缅宁一带主要是海连升、马登霄的地盘,这两人就是黄巴巴被杀之后,与张富、马效青决裂的回回。
  至于大白象、马大、马效青,说的就是一个人马效青,此人也是刺头,云南回乱事事都有他的参与。保山板桥店之事,是他与七把香会的万桂林冲突所致。当日就是他不敌万桂林,败退之后牵连了板桥店附近的回回妇孺。
  滇西回乱他也一场没拉,最后事有不济,又撺掇张富投了大清,这人该杀!
  马国海也是与张马二人一同降清之人,现在又窜到了缅宁,这事儿张马二人也脱不了干系,据滇西来报,马效青也带人奔缅宁而去,只有张富还算老实,带人回了保山,这次李星沅要翻案,只怕张马二人要遭难了。
  张必禄一走,他训练的绿营兵也散了,缅宁之事并不好办,现在李星沅又要把沈聚成下狱,只怕金鸡村那数万哨练也会有反复,起码不会帮着李星沅平乱。
  如果那沈聚成是个精明的,就该把金鸡村的哨练交给他干儿子沈振达,有了沈振达的牵制,沈聚成一时半刻死不了。
  缅宁的回回只有千余,只是在蓄势,并没有作乱,他们剿不剿都成,李星沅如此急迫,只怕是要向朝廷邀功,再从京师那边做文章,调离云南这个泥潭。
  只是他李星沅拍拍屁股能走个干净,留下的烂摊子该怎么处理呢?缅宁不似永昌,那里回回多是商家,李星沅强势打压,势必引起他们的不满,有这些人撑着,回乱只怕绵延不绝。
  乱一次剿一次,加上今年的饥荒。李星沅再强动兵戈。滇西那边恐怕要有乱子了。永昌的杜文秀一行人。一去就是一年多,八成是越级告官,在京师被下狱了。
  如果让魏五的那个家仆疏通一下,让杜文秀在京师告上一状,会不会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