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刚才做了一件不讲信义的事情。”
丁云毅一边策马缓缓朝前走去,一边低声说道:“哥答应过一个人,但哥却食言了。小土,乱世中做事当断则断,可要到了太平时节,却不能够这么做了。”
小土虽然不太明白,但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RQ
第二百六十二章 双喜临门
“流寇祸乱,横行不法,杀知州黎宏业、在籍御史马如蛟,连汤九州也死了。你们说,你们都给朕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文华殿上,崇祯面色铁青:“难道要朕御驾亲征?还是要等流寇再跑到凤阳去再挖一次朕的祖坟?非要等流寇打到朕的面前,你们才高兴吗?”
“陛下息怒,臣等有罪。”那些大臣齐声说道。
“有罪,有罪,你们除了会说自己有罪还能做些什么!”崇祯怒气未消地道。
“陛下,辽东急报!”
一听“辽东急报”几字,从崇祯到大臣人人心里产生不详之感,难道辽东又吃了败仗了吗?
正在心烦意乱之间,只见一个辽东将官奔入文华殿中,大声道:“辽东总兵祖大寿启禀陛下。崇祯八年十二月,金虏以固山贝勒多铎为主帅,大犯边关,我边关将士于大凌河与金虏决战,辽东前锋右营参将吴三桂,台湾参将丁云毅,二人骁勇善战,于金虏万军之中九进九出,丁云毅斩金虏悍将鄂勒顺、蒙巴哈、何尔哈齐、哲瀚,吴三桂斩金虏悍将那尔布、程六十八、费哈喇思等共金虏名将十六员。我边关斩首三千九百零八级,俘虏八百一十二人。大凌河大捷!”
“这杀了那么多金虏将领?斩了那么多的首级?”崇祯一时没有从巨大的喜悦里反应过来,喃喃的不断在那说着什么。
“陛下,大凌河大捷啊!我大明威武,陛下威武!”那些大臣们齐声而道。
“哈哈,对。大凌河大捷,大凌河大捷!大明威武,辽东将士威武!”崇祯终于醒了,那兴奋之情根本无法遏制,自从陛下登基以后,大臣们从来没有见陛下这么高兴过。笑声中。崇祯忽然想到了什么:“等等,你说除了吴三桂,还有谁九进九出?”
“台湾参将丁云毅!”
崇祯有些发蒙:“丁云毅中原剿贼之后,不是回台湾去了吗?怎么又去辽东了?”
“回陛下,丁参将为台湾挑选战马。故尔去了边关,正逢二次大凌河之战,祖总镇用丁参将之计,诈败三次,诱敌深入。丁参将二千骑烧多铎大营。摧其粮草辎重。尔后无吴三桂吴参将合兵,冲突敌阵,大败金虏!大凌河大捷之后,祖总镇忙着打扫战场,巩固战果,回报的晚了。祖总镇请陛下恕罪。”
“他是有罪。”崇祯笑道:“这样的捷报居然这么晚才让朕知道,朕要罚他痛饮三大碗酒。还有那个丁云毅。跑到辽东去买马,结果给朕立下了那么大的战功。朕要罚他喝掉一坛子酒!”
那些大臣人人脸上带笑,可从来没有见陛下开过这样玩笑。
“捷报!捷报!”
这时殿外忽然又传来了这样的呼声。
君臣一齐朝外看去,捷报?又从哪里冒来的捷报?
“大捷,大捷!生擒逆首高迎祥!生擒逆首高迎祥!”
“呼”的一下,崇祯猛然站了起来,那些大臣们也都完全震惊在了那里。
“难道,难道洪承畴终于抓到高迎祥了?”依旧还沉浸在辽东大捷兴奋中的崇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回陛下,不是洪督帅,是台湾参将、上轻车都尉、昭武将军丁云毅生擒高迎祥!”
崇祯和那些大臣们一下子就呆了,怎么回事?究竟怎么回事?丁云毅才在辽东杀了金虏一个大败,怎么又跑去把高迎祥给抓了?
“丁云毅抓了高迎祥?你没有回报错吧?”崇祯将信将疑地道。
“陛下,丁参将部下皇甫云杰正在殿外侯宣。”
“快,快把他给朕叫进来!”崇祯在龙椅前连着走了几步,又重新坐了回去,心神不宁,他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千万不要弄错了。
“臣台湾……好了,好了!”
皇甫云杰话才出口,崇祯已经急不可奈地道:“不要那些虚礼了,快说说,究竟怎么回事?真的,真的抓到高迎祥了?”
“回陛下。”皇甫云杰朗读声而道:“丁参将五十三骑欲回台湾,途中抓获流寇探子韩小驴,得知流寇欲劫战马,丁参将设下一计,以义妹小邵绿春冒险潜入陕西流寇大营,成功诱使贼首高逆迎祥至山西坠龙沟,丁参将身先士卒,五十三骑破贼三百骑,又生擒了高逆迎祥,眼下正在押解至京途中,特遣臣来报捷。又恐路上有失,特请陛下增兵接应。”
“快,快,引五百御林军去接丁云毅,断然不能有任何闪失。”崇祯一下叫了出来,然后在那怔怔半晌,忽然落泪:“流寇掘我皇陵,朕深以为恨,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丁云毅,丁项文,你帮朕,帮我大明报了这血海深仇那……落泪一会,忽然又放声大笑:“丁云毅,丁云毅,朕没有看错你,你是我大明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你才是我大明不世出的名将!”
“陛下!”那些大臣一齐跪倒在地。
“起来,起来,都起来,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双喜临门,双喜临门。金虏破了,贼首被抓住了,你们不用跪朕,谁都不用跪了!”崇祯的声音都有一些变得颤抖:“朕要见丁云毅,还有那个他的义妹朕也要见,朕要好好的赏他们,他们要什么朕都给他们!”
大臣们相视而笑,陛下今天心情如此之好,看来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了。
“兵部右侍郎丁远肇。”崇祯忽然喊道。
“臣丁远肇在。”
崇祯喜动颜色:“丁远肇,你生得好儿子啊。你一个儿子,便抵十万雄兵。朕听人说丁项文未娶妻,先纳妾,你心里很不高兴是吗?”
丁远肇心里一个哆嗦。陛下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赶紧道:“不敢欺瞒陛下,是有这么件事。未娶妻,先纳妾,原是坏了礼仪。”
“顾不得了,顾不得了。”崇祯笑道:“丁项文这样的人。便是在礼仪上有些亏损,又有何妨?可惜他已经娶了江南大儒邓家的邓怜玉,不然这次朕要亲自为他许亲。他娶了两个小妾,便为朕立了两个如此大的功劳,要是他有了十个小妾。那天下旦夕可以平了。”
丁远肇一句话也不敢说,崇祯身边的王承恩也皱了一下眉头,陛下今天大喜之日,怕是多少有些失态了。
“皇甫云杰。”
“臣在。”
“丁云毅何时能到京城?”
“大略明日便可以到了。”
“王承恩,丁远肇。你二人代朕出京十里。迎接丁云毅!”
“臣领命。”
上朝时一天乌云,下朝时满室春风,这变化的如此之快,让人很难适应。
下朝后的崇祯依旧未从兴奋中回过神来:“王承恩,丁云毅立下如此不世之奇功,朕想直接提他为总兵如何?”
“陛下。内臣斗胆,内臣以为不妥。”王承恩出人意料地道:“丁云毅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从一个巡检一下被提到了参将,升迁速度之快已经让人咋舌。再跳过一级升他为总兵。即便那些大臣当面不说,久而久之,多少也会有些议论。”
崇祯渐渐的从兴奋中冷静下来,王承恩又接着道:“陛下前次擢升丁云毅为参将,又升了郑芝龙的官,本是因为福建遥远,相互牵制,如此台湾便有张肯堂、郑芝龙和丁云毅的三股力量,如果忽然把丁云毅升为总兵,那内臣担心将来丁云毅势大愈大,便没有人能够克制得住他了,对朝廷反而不利,还请陛下三思。”
崇祯在那沉吟一会:“丁云毅对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难道你认为他有不轨之心?”
王承恩淡淡地道:“丁云毅是忠的,这点内臣确信无疑,但忠臣如果势力大了,便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点内臣确信无疑。所以陛下提他为副将,和郑芝龙平起平坐,便也可以了。福建需要的是平衡。若是丁云毅的官比郑芝龙大了,恐怕郑芝龙心里不服那。”
崇祯微微点头,忽然道:“王承恩,丁云毅救过你的命,你说话居然不向着他?”
“内臣忠的是陛下,而不是他丁云毅。”王承恩镇定自若:“内臣的确欠丁云毅一条命,但如果他丁云毅有朝一日危害到了我得名,内臣取他首级,绝对不会眨眼。”
崇祯叹息一声,似乎大是感慨:“朕的身边真正的忠臣,只有你王承恩那!朕知道,外面对你的非议很多,说你心狠手辣,做事不择手段,但朕一概不理,因为朕知道,即便真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人都背叛朕了,最后一个留在朕身边的人一定是你!”
“陛下知道内臣的心”王承恩话里透着感激,但随即又恢复了镇静:“陛下让曹化淳秘查温体仁之事,已经有了结果。”
“哦,快说。”崇祯急忙问道。
王承恩定了下神:“温体仁阴狠毒辣,对得罪过他的人一辈子也不放过。钱谦益被他排挤掉以后,一直闲居乡里,与当时一些文人儒士往来酬唱,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一日,有个叫张汉儒的地棍找上门来,请求钱谦益帮忙办一件私事。钱谦益知道此人品行不端,一口回绝。张汉儒对这件事怀恨在心,竟然跑到京城告钱谦益的黑状,说他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温体仁便借着这个机会逮捕了钱谦益等人……崇祯微微点头,他知道钱谦益之前便是被温体仁排挤掉的,这件事情上自己也有一定责任。
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祯即位之后,便大刀阔斧铲除熹宗时的宠臣,他挖掉了以奸宦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连坐者不下百余人,为肃清魏忠贤的余毒,崇祯下大决心更换朝廷官员,一时间罢免了大批官员,造成朝官严重缺员。
明朝内阁体制限定六名成员,称做首辅、次辅、群辅。为了补充内阁成员,崇祯依照祖宗法规,先由九卿共同提名,选出六名以上候选人,再由崇祯帝亲自抽签决定,前一道程序叫做会推,后一道程序叫做枚卜。
魏忠贤被除后,朝中大权又鹿在中原,温体仁认为时机已到,跃跃欲试,想加紧实现其窃取权柄野心的步伐,不料入阁无望。温体仁岂肯善罢甘休,他盘算了一下,就去找礼部尚书周延儒。
周延儒深得崇祯信任,在皇上面前也算是个红人,但此次会推也未被提名,心中愤愤不平。温、周二人“同病相连”一拍即合,私下里共商阴谋,要合谋推翻内阁选举结果,否定会推名单,排斥重臣,从而挤入内阁。
他们先做好幕后工作,在朝臣中拉拢亲信,散布流言,不惜重金收买宦官做为内奸。他们选中名列会推名单之首的钱谦益做为突破口,吹毛求疵,大搞他的材料,由温体仁首先发难,向崇祯呈交了所谓的“神奸结党”疏。疏中恶语攻击钱谦益,翻出陈年旧帐,借题发挥,专拣崇祯帝深恶痛绝的罪名扣在钱谦益头上。
天启二年,钱谦益受命主试浙江,考试后录取嘉禾才子钱千秋为省试第一名。后来发现钱千秋的作文试卷中引用了一句俚俗诗:一朝平步上青天,不想这句诗触动了朝廷忌讳,便妄加罪名,取消了钱千秋的会试资格,并遣戍边地。钱谦益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被罚了俸禄,后被削职为民,遣回原籍。这已是六、七年前的旧事了,况且钱谦益早已被召回朝廷,官复原职,取得了天启递的原谅。
温体仁在奏章中不仅旧案重提,而且诬以结交党朋、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包藏祸心等不实之罪。这几种罪名都是崇祯帝平生最憎恨的,看毕奏章,崇祯勃然大怒。
钱谦益再次受到罢免。
现在这些事情由王承恩提了出来,崇祯便一股脑的把责任都算到了温体仁的头上:“温体仁如此可恶,妒嫉贤良,朕看你遇刺的事和他也脱不了干系。这次又再次诬陷钱谦益,朕非要罢了温体仁的官不可。”
“陛下圣明。”王承恩不慌不忙地道;“但这次朝廷大喜,暂时不宜对其动刀,内臣以为可以等丁云毅离开京城之后,陛下再行动手。”
崇祯点了点头,随即又恨恨地说道:“朕,这次非要拿掉这老狗的脑袋不可!”RQ
第二百六十三章 再入京城(100月票加更)
远远的刚看清京城轮廓,便见到了一大队官员正在那里等候自己。
丁云毅赶紧下马,步行而去,等到近前,却看到迎接自己的人中赫然包括王承恩和自己的父亲丁远肇在内。
“王公公,父亲,怎么敢劳动你们大驾。”丁云毅赶紧说道。
王承恩却面无表情:“丁云毅,上马。”
丁云毅一怔,王承恩却又接着说道:“奉圣上命,丁云毅骑马入京城,王承恩为其牵马。”
“这,这如何敢当。”丁云毅急忙道。
王承恩脸上露出微笑:“项文,这是圣上口谕,领旨吧。”
丁云毅这才上马,朝父亲看了眼,发现父亲罕见的带着一些赞许之意。
王承恩牵马在前,一众官兵随行两侧,关押着高迎祥的囚车就跟在后面。
才进了京城,只见无数百姓已经涌上街头,那些个百姓听说赫赫有名的流寇首领高迎祥竟然被抓了,无不出来看个究竟。
一眼看去,最先进入京城的是个骑在马上的少年将军。料想便是大破金虏,生擒贼首的丁云毅了,欢呼声喝彩声顿时从这些百姓嘴里传出。
丁云毅之名,威震京师!
忽然几个百姓当先拦住去路,只见这些人手里捧着酒碗,领头的那个百姓大声说道:“丁将军,我们都听说了,你在大凌河九进九出,杀死金虏名将无数。又生擒了作恶的贼首高迎祥,为我大明除害。今敬上美酒,以表我京师百姓感恩之心!”
丁云毅正想下马,那百姓又道:“将军何必下战马!”
丁云毅端坐马上,一口饮尽美酒:“多谢诸位乡亲美意。但有祸乱我大明者,群起而诛之!”
顿时又是一片欢呼。
如果说之前京城认得丁云毅的人还不多,但自这次之后,京城已无人不知丁云毅之名。
等推着高迎祥的囚车到来,怒骂之声四起。京城里的百姓,对金虏和流寇之恨要远远的超过了其它地方
“臣丁云毅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丁云毅。”崇祯的话里满是赞赏:“你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来呀。看座。”
能在这里坐下,也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