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还叮嘱各位,如果想要做个好官,不要拘于一家之言,要博采众长,《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尤其关键。
虽然是太学毕业的高材生,还得靠各家长辈亲旧托亲访友找关系,请客送礼走后门,才能谋到中意的职位。
曹操放下清单,转眼看向对面屋檐。元宵过后天气清寒,窗边柳树未发,口中还能哈出白气。
太学规定学生花一个月时间写一篇考察报告,才能拿到毕业证,也就是“从仕通行证”。曹操的心蠢蠢欲动,一个压抑多年的梦想,就可以去实践。他要去——壮游。
太学规定,考察报告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壮游天下,遍访民生,发现问题,考察风土人情,写下关于社会状态的报告,提出自己的论述和观点,如果你是未来的行政长官,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这也是太学主审专家和负责举荐人才的两千石以上官员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些毕业生们送上去的民生报告,经过太学审核,会直接送到尚书府,再封存档案室,以便各位有资格举荐官员阅览。
所以,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任职的方向和官职高低。如关心农业,有可能会被分配到农业部门工作,对水利感兴趣,那就分配到水利部门,对治安状况感到担忧,就可以到相关部门任职。
类似袁绍、袁术、曹操等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的学子们,当然知道这篇报告的作用。在长辈的教导下,按照未来就业方向、挑拣和能被重用的热门官职、所关注的行业写一篇考察报告。
如袁绍和袁术就先后选择了城防和国防方面的资料,曹操选的什么?为这事,曹嵩可谓伤透了脑筋,从过去总说的那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到现在的“官场上的事情,究竟是你懂还是我懂”?
壮游可是曹操一直以来的梦想,听了桥玄的课还有郑玄的讲座,他都想出远门一两个月,由于曹嵩阻拦,从未实现过。自己已经经历过冠礼,那就是成年人了。桥玄不是也要他少些孩童时期对长辈的依赖,多点自己的主张吗?
年轻气盛、有几分激情、几分天真的曹操,能冲破曹嵩束缚他的枷锁,走进外面的世界吗?
单身匹马走天涯
不是“老母鸡”曹嵩将曹操揽在翅膀下护着,实在是深知太多的世道实情。各地小规模农民暴动此起彼伏,不是抢了富人的粮食,就是砸了商人的店铺。盗贼云集、占山为王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就在去年冬天轩辕山阳人一带还发生过农民称帝的闹剧。这样的世道,曹嵩能放心让毫无自救经验和长途远行技巧的曹操出远门吗?万一遭到暗算,死在哪儿喂了野狗都有可能。好不容易喝了八大缸中草药才生了小儿子曹德,如今连那活儿全没了,统共两个儿子,真是看得比命还精贵。
太学要求学生上交“壮游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可谓一举多得。
当时社会风俗认为,男子成年前后,应该出门远行,一是锻炼胆量;二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三是获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的见闻;四是可以遍访私学,可以拜谒身处各地的不同名家,以便跟不同的学者、专家切磋技艺,丰富个人人生阅历;五是可以扬名,如一个人学习好,知识渊博,多在几个私学和士子大夫们的落脚点崭露头角,渐渐就会变得知名;六是可以结交新知,编织关系网;七是为了寻找“知名经纪人”,如果在壮游途中,遇到赏识他的名嘴、名儒,并被这人首肯和夸耀,他将很容易在士子们、学子们相互交流、串联的活动中显露名声。
另外在全国散落几十所知名私学和几百所二三流私学和官学,学子们通过学习,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最基本的士,士再努力得到某个名人或大官门下,得到被举荐当官的机会。
士、学阶层,相对于农人阶层,已经自成体系很久。他们之间是一个相互通联的庞大体系,是人才交流和培养的管道,和官、民共为“三体”,成为国家机构的重要部件。
古语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若有人能做到如此程度,没有点成就和知名度都难。
洛阳太学壮游报告的具体要求:需要学生关心某个社会领域的问题或现象,为某个政策和某个行业写调查报告,主要是为了说些不沾边的“真知灼见”,其目的是为了给某地方或某领域的高官权贵歌功颂德,以便获得被举荐、被认同的机会。
学生们一般在家先给自己拟定一个方向,然后确定去哪里,再确定行程日期、路程远近,带上干粮、钱财、甚至简易便携装文房四宝,便于及时记录下沿途见闻。回来再做总结,将誊写好的报告交到学院,然后可以拿到国家颁发的、有皇帝印章的绸缎质地的毕业证,也就是“从仕通行证”。
曹操特地去拜见桥玄,跟他说自己想要去壮游的打算。桥玄送给曹操一句话:是男子汉就走出去吧,去刷新你远行的记录,你会获得比旅途辛苦多得多的回报。
有了桥玄的鼓励,曹操信心倍增,一番折腾准备之后即将出门。曹嵩抱着年幼的曹德,问在后院马厩里准备行装的曹操,语气明显不赞成:这么着急走?去哪想好了吗?天气还这么冷,要不再等等?
曹操正在为马检查马掌,马背上已带好三天干粮,炒面、炒豆、盐粒什么的。有了上次拉练的经验,曹操显得从容很多,比起那次徒步魔鬼训练,这次能骑马壮游,都不叫个事。
曹操一听曹嵩这话就来气,每次远行的决心就是被他这样消灭掉的。曹操自顾用小锤子给马掌钉牢,没好气地回话:没想好。
曹操其实早想好了,向西沿着黄河南岸,过函谷关,直到长安,从长安向北过黄河,沿着黄河北岸回到洛阳。西汉故都是被冷落了二百年的前朝都城,曹操一直想去看看,这次正好是个机会。本来想去东莱看偶像郑玄,可来回四千里,实在太远。这次是考察壮游,等下一次有机会再说。从洛阳至长安回来,也有两千多里。
曹嵩一听来了气:没想好,你就敢出去?
曹嵩认为曹操真不懂,他当年的壮游报告的题目就是曹腾帮他选择的“经学考遗”。他只抄抄写写,将经典论述变成自己的东西,不也同样以非常好的成绩毕业了吗?凭他如今又是有权有势的曹大司农,还是个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帮曹操弄个报告玩儿似的,没必要冒那个风险。
曹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曹操:你就别走了,我跟卫尉府打个招呼,你去那儿考察。
曹操直起身,检查所带之物是否齐备:壮游……去那儿干什么?
曹嵩解释:去荒天野地的就能看出什么道理来吗?你就先做城门防卫方面的调查,这对你将来从仕有好处。
曹操不以为然:简单的城门,有什么好调查的。再说,皇城守卫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上百年来只供人马进出而已。
曹嵩进一步解释:我在卫尉府倒有些关系,那儿虽说单调些,但好提拔,不是是非之地。
曹操完全不领情,坚定地解开缰绳,牵着马往后院走去。
曹嵩用身体拦住马头:你听见了没有?
曹操诚恳地对曹嵩说:父亲,儿子已经及冠了!您别再拿我当小孩子栓着!我要先壮游,完成报告,至于做什么,回来再说!
曹操牵着马闪开曹嵩,朝院外走去。
走到门口,曹操朝着满脸愤怒的曹嵩鞠躬:父亲,儿子出远门了,您老多保重身体。
曹嵩问:你究竟打算走哪条路线?
曹操见曹嵩不再阻拦,便简明扼要地回答:先走河南,西到长安,再走黄河以北,东归洛阳。
曹嵩点头,黄河南北都有非常完整的官驿设施。曹操出行,只要乘公差沿途关照他们照顾曹操,倒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曹嵩牵着曹德追出院子叮嘱道: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困难就去找官驿,跟他们说起我就行。记得早点回来!
不知道曹操听见没听见,没答应一声就跃身上马而去。
洛阳如同温床,将曹操庇护其中。较真认死理的曹操,非要去做什么“壮游”,俗话说“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放开沿途一定会有的困难不论,什么样的民间现状,让曹操如同看到了地狱?
初闻民间疾苦声
曹嵩看着空空的院门,听到大街上渐行渐远的马蹄声,抬抬眼皮,表情无奈,转而逗曹德玩乐。
每次都这样,走之前被曹操弄一肚子气,走之后又拼命地想念他,为他担心得睡不着。只有儿子待在身边,他才能感到踏实。
曹操骑在马背上,走上洛阳的官道,就要去拥抱无限广阔的世界了,油然而生的自由如轻风拂过水面一般。他本来可以约上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考察方向。
曹操单骑匹马,准备出洛阳西路前行,只需二三百里,有老子曾经过的函谷关,历代争战之地,是千古雄关,保护中原和皇都洛阳安全。还有历代文人辈出的弘农郡,风光出奇俊秀,原始森林茂密,到处都是千年古树。然后向北,回程经过首阳山,那里曾经是伯夷、叔齐隐居让贤的地方,最后一路向东,沿黄河以北经黄河大桥回洛阳。
曹操的马经过皇城前面的官道,照例需要下马步行。
然后一路向西,他要经渑池、曹阳到郏,然后向西南去弘农,最后到达函谷关,路上再问行人,哪里有显名的私学,顺路可以拜访。这一路快马来回至少需要两个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春色。
从安帝去世以后,除了边疆常常获胜之外,内忧不断,“党人”遭到禁止,太监执政后所委任之人,多数是关系和派系。
他们为官到地方,只负责征收税赋、吃拿卡要,地方老百姓越来越穷,人民的生活已经贫苦到了极限。
加上地震、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百姓更加水深火热,一个地方受灾,周围四五个郡县都不得安宁,守法的求亲靠友,不守法的烧杀抢掠,贫穷生暴乱,此箴言万古不变。
公元173年春,洛阳周边发生一场大瘟疫,死难者多为无钱救治的贫民。
家里缺少劳力,或者将谷子卖掉治病,很多人家刹那间失去粮食、土地,人口买卖市场惨淡,一是怕传染,二来连官员家庭都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省下钱来接济宗族亲友。
刚出洛阳西门二十里,曹操便发现沿途两边有等待购买他们和乞讨的人群。那些病饿的穷苦人大多在等待中饿死、病死。
看到穷人们习惯性地朝曹操伸手乞讨,曹操快马飞驰而过,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三个瘦得不成人形的孩子,老奶奶连痛苦都失去的脸上,悲伤不再,好像只是为了一口气存在备受煎熬。
曹操调转马头,来到老奶奶跟前,从马背上拿出炒面袋子,递给伸过来的数十双瘦骨嶙峋的手。
其他穷人们潮水般地向曹操积聚而来,离开一丈远的距离,跪地乞讨。他们害怕自己身上会有瘟气,传染给曹操。
曹操心生感动,将要濒死的百姓却懂得爱惜和尊重他的生命。
住在洛阳城内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忙于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夺利益,置万民困苦于不见?百姓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屋子,依然安贫乐道,试问世间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子民?
曹操心潮起伏,抬眼朝城门看去,城上锦旗招展,士兵们像城门砖一样沉默地看着城外聚集的穷苦人。
城门口有两队士兵把守,这些穷苦人不可以进城,名义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实际是为了不打扰城中的达官贵戚、皇帝太监,而把这些穷苦人挡在城外不管不问。
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们,和他们爱戴的天子只一墙之隔。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
老子还说过“天地间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惜圣人已逝,真理不存。
一时间,在太学学习过的圣贤道理浮现耳边,但事实上呢?难道为这些穷苦人解决困难很难吗?他们平时纳税供养的天子呢?他们敬仰的子民之父呢?他在干什么?玩权力均衡?跟宫娥嬉戏?和太监们厮混?
曹操把马背上的袋子解下来,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连同袋子一起放在脚下的空地上。父亲不是说过,有困难找官驿吗?只要是大路,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会有官驿,这些穷人不可能从官驿弄到钱和吃的,而堂堂大司农的儿子可以。
曹操将袋子放在地上,转身上马,穷人们蜂拥而至,哄抢袋子里的食物和钱财。
曹操不管身后的喧闹和熙攘独自上路,前路有无数驿站在等待他,吃饭睡觉这等小事算什么。人都有乐观过了头的时候,情况真的如曹嵩所说的那样容易吗?
出门方知事事难
像曹操这样骑马出游的算是条件上等,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们都要随身挑着行礼和干粮,步行到另一个地方。
这样既缓慢又辛苦,为了抄近路还会沿途经过村庄,需要一边问路一边赶路,遇到路途远的,方言不懂,就更不方便。
曹操很难想象,前人用什么方式相互交流,伟人们如何横刀立马踏平天下建立大汉帝国。
出了洛阳,就要奔渑池,一路上春寒料峭。一株株柳树灰溜溜地站着,好像生命已经逝去。村庄死一般寂静,田地荒芜。
时间到了中午,曹操感觉饥肠辘辘,他相信沿着官道走,就能看见路旁的驿站。
马也累了,鼻子里冒着热气,走到一处水源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休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边躺着一位年迈老者的尸体,曹操上前看,好像已经死去。
早在170年,曹操就听说过河内有户人家因为没有吃的,丈夫把妻子杀掉吃了。而河东的妻子却杀了丈夫来吃。当时同学们还取笑说,将这两个吃人的男女合在一起过日子,看他们到最后谁吃了谁。
这在当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今天,曹操真实看到路边有饿死的穷人。难道吃饱饭就这么难吗?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吗?
曹操曾经和曹嵩去过国家粮库,里面的粮食多得变霉,成群的老鼠在粮仓里流窜,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只要仓库门一开,老鼠们到处乱窜,跑马一般,眼见得四野百姓比不上国库老鼠。
曹操还问过曹嵩,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粮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