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雪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雪耻-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云华奇兵跌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日军第十一军打得落花流水。第十一军的迅落败直接导致日军大本营准备的一些配套性计划失去了实施的意义,所以被暂时搁置了,但是在第二次武汉会战期间却被顺利实施了,并且给国民党所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广州的陷落更是雪上加霜,青岛、上海等地陷落后,广州就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了,但与它的重要性相比,防守却显得很松懈,粤军竟然被抽调半数去参加武汉会战,蒋介石认为日军已经倾尽全力在武汉会战上面了,不可能还能抽出兵力在其它的方向上面进攻,本来,日军由于兵力不足,还打算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再抽调兵力来进行进攻广州的作战的,谁知在武汉会战**顽强抵抗,使得战局进展缓慢,日军大本营等不及了,迅抽调三个师组成2第5舰队司令长官盐泽幸一支援下,奇袭广州。广东这边到是听到一点风声,广东省长吴铁城还向重庆作了报告,可是蒋介石居然以为这是日本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假”情报,试图让**从武汉战场抽出兵力支援广东。不给增加兵力也就算了,随后,老蒋竟然还报让余汉谋再调一个师去武汉战场。

1939年6月25日晚十点,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6成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27日已经攻到广州近郊。余汉谋的12集团军仅仅1o天就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无奈之下,余汉谋下令广州守军撤退,广州于29日下午沦陷。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吸取去年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迅放弃武汉。7月2日,日军占领汉口,次日占领武昌,3日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韩云华此时是身在局中,尚没有看清他和整个内蒙古军区的作用,第二次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被中**队杀伤了大批的有生力量之后,随着战线的延长,日军的兵力益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这样一来尽管中国现在已经在战略上丢失了武汉这一中心城市,但是实际上中国却是等于给日军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防御体系上再增加一个重大的包袱。只要中**队元气恢复了,想要收复武汉并没有历史上那样艰难。况且武汉外围现在还有数十万中**队,这就给日军造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大批的部队抽不出来,正面支援了全国各大战场的战斗使得抗日形势并没有韩云华想象的那样恶劣。

第三百三十三章:历史的原点(二)补昨天欠更

第三百三十三章:历史的原点(二)补昨天欠更

武汉沦陷以及国民政府高层集体南迁重庆给了韩云华很大的打击,但是韩云华还是很快就恢复过来了,这倒不是说韩云华心理素质有多么多么好,而是由于韩云华想通了一个关键。他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关心自己这两年所做的一切是不是有意义,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了,而武汉也是一如既往的沦陷了,历史似乎是和他韩云华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但是韩云华却知道并非是这样的,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算是在即将战败的1944年依然可以动一场畅汗淋漓的豫湘桂战役,打得国民政府溃不成军。但是也很清楚日本国内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极其缺乏,尤其是像钢材、石油、橡胶等主要物资主要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时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在往大了说,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尽管由于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不达性,导致日本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但是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日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他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哪一支支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国抗日部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最终导致日本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众所周知,打仗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打仗打的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最为重要的依托。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核心。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但是韩云华更清楚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实际向国民表现日本经济恶化的内在。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共和国的精英指挥官,韩云华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根据日本战史记载,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从国内抽调了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

一支军队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就如同**领导的八路军以及大批的游击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保障战斗里依然杠杠的,因为这支军队从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中打过来的。单单从这一方面看,日军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八路军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统帅部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于其参谋总长和6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通过查阅一些战后的战史资料和阅读一些老将军的自传之类的东西,韩云华知道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虽然说韩云华所部这两年的苦战依然没能改变中国的劣势,但是韩云华也想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略到一点历史走向的普通军人。相对于整个历史的长河而言,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更本就算不得什么。当然了相对于长达八年的这场关乎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大战,韩云华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但是韩云华却很清楚,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最普通的华夏儿女所能做,所必须做的份内的事情,至于结果如很那都是不可预测的。

况且韩云华对于自己这两年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很认可的,尤其是内门g古军区那片延绵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那可是迄今为止**所建立的最大最稳固的一块抗日根据地。这不仅仅是扩大了自身的实力,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敌人的实力。原本塞北地区可是日本人控制下的地区,是日军战马供应的最大的一个区域,但是现在吗,不是韩云华小瞧那些日军,在塞北地区日军投入的战略物资和军地足以打一场响亮的大会战了,而损失在这里的日伪军更是不计其数,韩云华设置在包头一带的几十个大型矿区战俘营里的上万战俘其中9o的都是日本人。这就是这两年他韩云华为中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所做的一切,究竟是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韩云华不清楚,但是他却知道是实实在在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有这一点已经足够了,只要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他韩云华就会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打鬼子就是打鬼子,即使是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中国的命运,那么韩云华就暗下决心,在最大的程度上消耗日本的战争潜力,让日本在今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向美国等西方列强开火,到时候韩云华有信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

第三百三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五章:新的战略布局(一、二)

第三百三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五章:新的战略布局(一、二)

1939年7月11日,阳谷县十五里园,教导师师部驻地。

由于武汉沦陷,第二次武汉会战中国大败事件的影响,韩云华不得不在战略上做出调整。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韩云华命令教导师所有旅级以上的军事干部务必于7月11日赶到阳谷县十五里园开紧急会议。

教导师的这些军政干部们还是很守时的,不管有多么紧急的事情,但是在7月11日上午八点都准时赶到了十五里园。会议室里,韩云华、姜云衫、童家勇、魏鹏、王志福、居飞等人依次坐定。

先韩云华向大家通报了这次武汉会战的详细战报,当然也包括武汉沦陷国民政府高层集体南撤等一系列坏消息。不过出乎韩云华预料的是,这些八路军的高级军官对此却没有一点意外,似乎国民政府战败是在他们的意料之中的一般。

韩云华忍不住询问道:“怎么,一个个表现的都这么淡然,是不是国民政府战败你们都已经预料到了?”

“师长,这倒不是,我们可没有您那样神机妙算的大本事,但是就国民党的那批酒囊饭袋我们还真不看好,表现的淡然也不过是战败的电报听得多了,习惯了。用您的话来说就是免疫了,反正他们打胜仗那是奇迹,打败仗那是常事,不足为奇。”姜云衫不无感慨地说道,反正他也不希望国民政府战败,毕竟损失的都是中国的国防力量。但是谁让那些装备精良的国民政府的大老爷们们不争气,上百万大军被小鬼子不到五十万的部队打的打败,连临时都又丢了。

童家勇狠狠地说道:“这群狗*养的,两年前他们把南京丢了,跑到武汉继续享福。去年他们把广州、南昌、济南等大城市也丢了,今年又把武汉也丢了,他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一百多万人就被五十来万小鬼子打成这样,他们还有啥脸逃到重庆。要是重庆丢了的话,我看他们还往哪里逃。”怒气难消的童家勇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面前的八仙桌上,将放置在桌子上的茶杯里的水溅起了不少。

韩云华也知道童家勇心里的憋屈,作为一个军人,尤其是一个爱国心极其浓烈的军官来说,听到自己的国家的军队竟然是这样的不堪一击,不管是换了谁,心里都不会好受的。

不过韩云华还是开口说道:“家勇,其实我们不能这样评价第二次武汉会战,更不能武断地说那些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战士们,他们是没有错的。怪就怪国民政府上层的那些将领以及统帅们的无所作为吧,其实大家都不清楚,武汉会战中我们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他们用血rou之躯硬是抗住了数十万用钢铁武装起来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并且还曾大量杀伤日军,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正如你们知道的那样,一流的士兵,二流的士官,三流的将领,不入流的统帅。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的欠妥,直接导致武汉外围的大批中**队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与日军拼消耗。中国的士兵是可爱的,是英勇的。”

韩云华这段话说得铿锵鸡昂掷地有声,会议室里的这些军官们尽管对国民党以及国民党领导的部队有这样或那样的偏见,但是都很认同韩云华刚才的观点。毕竟每一个军官都是经历过抗战最艰苦的那段岁月,都是知道中国能同日军打到现在有多么的不容易。

“是啊,中国的士兵都是好样的,也许我们的一部分军官无所作为,但是我们的士兵都是单纯的,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尤其是像川军等一系列地方军队更是常常打出中**队的威风。”姜云衫开口道。

听完姜云衫的话,韩云华的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以主画面——四川军娃。那是很久很久以前韩云华在国家军事博物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看到的一张照片一个身穿破烂军装、草鞋的四川娃娃,背着老式汉阳造开赴抗日战场。也正如姜云衫说的那样,那些地方杂牌军虽然战斗力有限,但是表现出来的军人志气却是不容小觑,就例如说川军。

1937年日寇正策动大举侵华,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刘湘认为,一致对外,可以转移蒋介石对准自己的矛头,决定改变拥蒋**的方针,联共结友,参与抗战。这年天,他派张斯可为代表赴广西,与**代表及李宗仁、白崇禧签订了一个旨在“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川、桂、红协定》。此时的刘湘,鸡于民族义愤和对蒋介石排斥异己的不满,积极准备抗战,要让川中子弟为民族、为国家争光。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同时通电全国,吁请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飞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