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华回延安『主席』等人还是很欢迎的,在韩云华的电报刚刚发来不久就回了一份欢迎的电报。将手头的工作放一放,然后又交代了一些工作给罗荣桓和左权,韩云华便准备回延安了。
不过在此之前韩云华先回了一趟归绥,毕竟出来这么长时间了,韩云华也有些想家了。和这个时代那些伟人们相比,韩云华就显得有些恋家,尤其在儿子出生之后韩云华更是觉得自己的斗志被消磨了不少。
见了雨涵之后韩云华也没在家里呆多长时间,原本韩云华打算是带着她和孩子一起回一趟延安,毕竟丈母娘就住在延安,外孙已经出生了还是有必要回去让姥姥看一看。但是雨涵却不愿意现在回去,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韩云华这次回延安是带着任务回去的,带着她肯定不方便,她不愿意拖累韩云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儿子太小,怕经不起一路上的风吹雨洒的。
丈母娘江丽芳是韩云华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长辈了,所以韩云华真的很希望能让她高兴高兴,但是他也知道雨涵说的有道理。所以在家里呆了三天韩云华就带着自己的警卫队出发了,同时带走的还有几张李雨涵和儿子女儿以及他们一家的几张全家福。
虽然在韩云华看来此时的黑白照相机照出来的相片严重失真,而且效果也特差,但是毕竟这也是一个想念不是,带回去总会让长辈高兴高兴。
韩云华回延安是并没有带多少人,除了一个特战中队之外就只有几名制造没良心炮的“专家”了。韩云华这次除了回延安外,还准备到包头等地视察视察,所以第一站韩云华就到了包头。
包头这座城市韩云华前世来了不下百次,在塞北服役的那三年里韩云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得从呼和浩特往包头跑一次。但是这个时代韩云华还是第一次来包头,和后是那个繁荣的塞北第一大城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包头只是具备了成为大城市的一个雏形了。此时的包头还有比较完整的城墙,这是韩云华所部收复包头之后组织老百姓修建的。
卅年前的包头只有很小的一个城区,但是现在的包头城区扩大了不止一倍,原因是随着韩云华将军区的工业基地建在了包头,大批的劳动力和寻求活路的难民也来到了包头,所以一下子为包头注入了许多活力。根据包头军分区司令员兼野战八师师长的郭卫东报告,现在的包头及其附近的县区已经又大约两百三十万人口了,是塞北人口最多的城市。
迎接韩云华的郭卫东以及八师政治委员黄延卿、副师长兼政训处主任文年生以及包头兵工企业最高负责人李延年等人。韩云华并没有到包头守备司令部,而是直接到了包头兵工厂。
兵工厂的厂址建立在包头外城的青山附近,一些不重要的工厂建在旷野,并不集中。其他所有重要的工厂则都是建造在山腹里,而且整个青山地区全部被部队戒严了,除了有守备司令部的手令和口令外,其他情况决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工业区。
平时工业区附近大约常驻有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另外还驻扎有一个摩托化步兵营和坦克连。一路上暗哨暗哨多不胜数,别说是一支军队了,就算是日军最精锐的特战队也不一定能潜伏的进来。从工业区建立到目前为止这支部队共破获八十六起意图刺探工业区情报的案件,抓获日为间谍一百四十人,同时还击溃两次日军特战队的渗透破坏。
韩云华所部的汽车在刚刚靠近工业区十里处的时候就遭到了守卫部队的拦截,一支大约两百多人部队在两辆战车的配合下将韩云华一行人拦了下来。不过当郭卫东将包头守备司令部的手令拿出来之后,又将今天的口令对上之后在这支部队的“保护”之下进入了工业区。
“司令员,师长,包头守备旅第一警备团团长郑建国向您报到!”在进入工业区腹地的唯一一个入山口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干部带着几个营连长在山口正等着韩云华一行人。
韩云华对于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干部很熟悉,根据韩云倩所说,这个郑建国的老爹也是一个老革命了,和韩云华的老头韩老虎是一起拉杆子闹革命的,两家老头子是很要好的战友,而且还是在同一场战役中牺牲的,郑建国和韩家小妹一起长大,几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不错。去年在八路军总部担任营长的郑建国被调到了内***军区,韩云华知道之后把他扔到了塞北军事指挥学院进修,半年前毕业后就被调到了包头担任警备团团长。
“郑团长,这里的情况你最清楚不过了,就麻烦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内部的情况!”韩云华笑道。
郑建国大声道:“报告司令员,您现在所在的是我们内***军区包头兵工厂总厂,这里共有大型兵工厂一个、炼钢厂一个、铸造厂一个、机器制造厂一个,兵工厂又分为步枪制造车间、机枪制造车间、迫击炮制造车间、手榴弹制造车间、没良心炮制造车间、火『药』制造车间、弹『药』制造车间。。。。。。”郑建国轻车熟路地将兵工厂的一些情况向韩云华说了一遍。
“那各个工厂的产能如何?”韩云华又问道。
“具体产能我并不清楚,因为我们警备团只负责工业区的保卫工作,至于具体的生产问题则是由李延年同志负责。”郑建国大声道。
韩云华又问道:“那工厂的保卫工作做得如何,有没有意图破坏兵工厂的?”
“我们团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在岗,全团分成两个系统,一部分执勤一部分训练,轮流进行。自兵工厂建立之后我们已经成功多次阻止日军小部队的渗透破坏了,甚至两个月前日军的一直特战队也潜伏到了包头,准备强攻兵工厂,但是却被我们竟被团破坏了。请首长放心,我们警备团会用生命保护好兵工厂的,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也在所不惜。”
“很好,请前面带路吧!”
“是!”
韩云华对于包头兵工厂的这支守卫部队还是很放心的,因为这个警备团虽然叫做警备团,猛不防还以外是一个二线守备步兵团呢,但是实际上这个警备团上至团长下至普通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最短军龄都有四年以上了。而且这个警备团的人数远远高于一个团,警备团下辖四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四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下辖四个步兵排,全团人数高达四千二百人。另外警备团的装备也是整个军区最好的,几乎要比得上韩云华的警卫团了,全团清一『色』的『毛』瑟k98步枪,甚至还有一个冲锋枪连和坦克连。因此对于工业区的守卫情况韩云华并没有做深入的调查,他相信郑建国不会让他失望的。
第四百五十章:延安之行(一)
第四百五十章:延安之行(一)
韩云华在包头待的时间并不长,区区三天的时间韩云华所看到的也就是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对于这个近几年才真正重新焕发生机的塞北城市韩云华感到极其的陌生,尤其是看到包头兵工厂源源不断地将***制式武器装备和德国现役的主力步枪生产出来的时候,韩云华感到极为不真实。
除此之外包头市数百万的人口也让韩云华感到陌生,虽然后世包头作为塞北第一大城市也有几百万人口,但是现在这个『乱』世,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不多了,几百万以上的城市更是只有大后方的那几座重城以及沦陷区范围内像北平、南京、武汉这样的城市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现在的包头已经不仅仅有了后世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丝气息,更有了现代绝大多数城市所不具有的热情和活力。
在包头待了三天,韩云华参观了兵工厂以及军营等重要设施,另外还参观视察了包头难民营以及以工代赈而修建的大型国防工程和民生工程。并且还亲自到全方位的防空洞内做了防空掩护躲避实验,实验的结果令人很满意,不管是“日军”使用重磅航弹还是重炮都无法将坚固的防空洞击垮。
离开包头之后韩云华便没有再停留,而是乘坐汽车直奔延安而来。由于韩云华所部之前出兵晋西北,强势打掉了黑田重德旅团,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日军的兵力都龟缩在大同朔县一带,很少在晋西北活动。因此从内***军区到延安的这一路上韩云华只遇到了晋绥军的几次盘查,但是当那些晋绥军士兵看到竟然是友军的高级军官;虽然没有看清是哪一位长官,然而行进中的汽车和小轿车以及那两百多位拿着冲锋枪挎着驳壳枪的士兵却无不显示着这位长官职位之高。况且晋西北地区现在已经是***八路军的天下了,晋绥军虽然名以上还是这片土地的控制者,但是当120师在这里将日军的几路大军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晋绥军已经失去了对这里的控制,因此晋绥军的巡逻部队也不敢找韩云华等人的麻烦。
1940年4月2日,韩云华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延安,接到消息的『主席』等人亲自到延安北门迎接韩云华。由于天『色』已经很晚了,所以『主席』等人同韩云华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带着韩云华一行人回到了他住的窑洞,为韩云华等人接风洗尘。
内***军区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内***军区可以说是***控制的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了,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在部队的战斗力上面韩云华所部都是最强的,甚至于内***军区还有自己的兵工厂,自从建军到现在更是没有让党中央投入多少人员资金,所以现在党内针对韩云华的声音也小了很多,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韩云华的崛起是无人可挡的,和这样一位年轻而又有实力的带兵大将作对无疑是愚蠢的,所以这一次韩云华来延安第一感觉就是延安方面对他是出奇的热情,这让韩云华猛然间还有点不适应。
这次到延安韩云华就不准备短时间内就返回塞北,而是准备在延安多呆一段时间,所以今天的饭局上韩云华也没说自己这次回延安的目的,而是和『主席』等人狠狠喝了一顿酒。
饭局一直到了夜里十一点多才散了,此时的韩云华已经是喝的不省人事了。幸好『主席』等人却没有喝高,让韩云倩扶着韩云华到自己的厢房休息,原本韩云华准备晚上到丈母娘家里休息的愿望也落空了。
第二天韩云华起来之后只觉得天旋地转,脑袋更是头疼欲裂,醉酒的后遗症依然没有过去。韩云华苦笑一下,暗道以后说什么也不能喝这么多酒了,这醉酒的滋味可不好。
洗刷一番之后韩云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便带着一个警卫小队出了门,因为有会,所以『主席』等人早早出了门,原本打算让韩云华也去参加那个会议,但是看到韩云华鼾声震天的睡姿,嘴里还流着哈喇子,『主席』和周副『主席』相视一阵苦笑,然后给韩云华留下两个熟悉地形的警卫后便去开会了。
『主席』给韩云华留下的这两个警卫都是延安本地人,对延安的地形很熟悉,并且都是参军超过五年的老兵了,所以让他们带着韩云华熟悉延安『主席』等人也放心。
韩云华希望真正了解一下这个时代延安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和后世人们想的不一样的是,此时的延安虽然是***占据着,但是延安的上也并没有受到打击和限制,反而由于延安地处大后方,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定的,商业也就显得很活跃。
一路上韩云华看到延安满大街都是小摊小贩,沿街的商铺绝大多数都是开着的,只有一些挂着“当”或者“票”的店铺半掩半开着门,而且街上修建房屋的人也不少,反正整个延安给人一种真正的城镇的感觉,活力十足。
延安城虽然很小,但是人却着实不少,就这么短短一个多小时韩云华就听到了不下十几种方言,有四川话有湖南话和江西话,甚至于还有广东话,像韩云华说的这种后世普通话和塞北土话夹杂出来的怪异口音也就不显得多么突出了,反而这种北方口音在这里很普通。
“小张,延安街上每天都这么多人吗?”韩云华向『主席』的警卫连长小张问道。
小张叫张志国,是韩云华到前线后『主席』才找的警卫连长,所以韩云华对张志国也不算是太熟悉。
张志国倒是对韩云华很熟悉,当然了现在延安的老百姓以及军队那一个不知道韩云华的大名,延安成立数十个大喇叭每天连篇累牍的都是韩云华的事迹,不认识他韩云华的大有人在,但是不知道韩云华事迹的人倒真是不多。今天得知自己要陪同的首长正是那位威名赫赫的韩云华司令员的时候,张志国的心情很是激动,见韩云华问话,张志国立即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大声回答道:“报告首长,延安。。。。。。”
张志国刚开口便被韩云华打断了:“小张,别紧张,也别搞得这么正式,我们出来就是看一看延安的风情以及了解一下大后方人民的真实生活,毕竟我走的时候抗战才刚刚爆发,人们的生活也不像现在这么艰苦,所以今天我们要去很多地方,你要是一直就这样给我敬礼的话,那我也得一直给你回礼,算了,我们还是正常交流即可。”
张志国也觉得自己今天有些紧张了,虽然他很奇怪自己就是第一次见『主席』等人也没有紧张,但是今天却表现得如此不堪,但是他还是笑了笑说道:“首长说得对,我今天确实是紧张了点,呵呵,延安也不是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人,只不过日军的飞机前天才来过,所以按照一般的规律三天内日军是不会再派轰炸机来轰炸延安的,所以趁着日军的飞机不来人们赶快进城上街买一些日用品,小商贩们也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出来兜售自己的货物。所以今天看起来人就特别多,平时倒是也没这么多人!”
听张志国这么一说韩云华也就释然了,这么多的人都快赶得上张家口以及归绥那样的大城市了,确实有些不正常,原来是人们都集中到了这几天出门。
“日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吗?我们的防空设施管用吗?”韩云华又问道。
张志国苦笑道:“经常来,首长离开延安的时候日军倒是不怎么看得起我们八路军,所以也就没有派空军来对付我们。但是我们八路军林老总的115师在平型关战役中歼敌近千人,取得了抗战首次大捷之后日军就开始派兵攻击我八路军,甚至于还准备以山西作为跳板,直接攻取延安。但是被您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