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宋-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此同时,李思业却又派人执密旨走襄阳入四川,命余阶走蜀道入汉中,取凤翔,断蒙军后路。

凌晨,天蒙蒙亮,雾气笼罩着大地,使天空变得昏黑,巨大的白色帐篷泄了气,被迅速卷起,大军开始起拔,黄河沸腾起来,岸边广阔的平地上,集结着一队队军队,黑压压一眼望不见尾,长矛如林,盔甲闪烁,有强悍骁勇的骑兵,有推着大炮缓缓前进的炮兵,有集结成方阵的长枪兵,但更多的却是火枪兵,火器局在春天已经研制出可以自动点火的新式火绳枪,作为对李思业即位大统的贺礼。

号角吹响,唐军默默地开始移动,象一片无边无际的黑雾,大地的颤抖,河水在哭泣,就在他们脚下,整整五百年前,一支六十万的唐军便在这里溃败,山崩地裂般的奔逃,阻塞归路,在河里,砍断士兵求生的指头,无数小船在河中飘荡,却成为追兵射击的一个个活靶。

‘哥舒夜带刀’已经成为了历史,而今天,另一支唐军胸怀凌云壮志,要去收复他们祖宗的土地,前进!没有军歌,只有奔腾的杀气;前进!没有奇兵,只有黑云压城般的威猛气势。

天越来越亮,雾气也越来越薄,越来越透明,天空万里无云,金色的太阳高高升起,高空成了一个眩目的光的海洋,和大地上的黑色海洋相互映照,形成一道壮丽无匹的景色。

镇守关中的蒙军的史天泽已经无法站立,严重的烧伤使得这位名将之花将终身躺在床上,尽管他惨败于余阶之手,但忽必烈依然信赖他,先是用一千振威军战俘换回了他,接着又任命他为关中留守,率五万军保住这龙兴之地。

自李思业灭金称帝后,史天泽也意识到,唐国最紧迫的问题便是打通连接四川之路,而这路可以走襄阳入川,也可从汉中入川,相对而言,走襄阳入川容易,齐军疲软,几乎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实现,但史天泽却敏感地认为,唐军必会取关中,顺势拔掉这颗背上的毒刺,若是他也会这么做,否则李思业也就不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功。

他已经得到了情报,约二十万大军已经过了洛阳,正奔潼关而来,他手上只有五万军,考虑了一天,他终于决定亲率三万扼守潼关,而另外两万则交给大将撒吉思不花,命他死守汉中,在那里,他此生最大的敌人余阶,极可能从天而降,突然间史天泽终于明白了李思业千里取四川的战略计划,以四川为高瓴建物,北可进关中,东可沿江而下,攻取江南,取得了战略上优势,既想通此节,史天泽又立刻猜到了李思业的下一步棋,从四川、襄阳、淮东分三路而下,席卷齐国,但他却不知道琉求还有一支奇兵,实际上是四路包围。

潼关因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它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故有“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之称。

潼关也是忽必烈放心北上的依凭,走水路是进不了关中,只要扼守住潼关,李思业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进来,这一日,黄昏已经快过去,天空昏暗压抑,低垂的乌云被下方摇曳的火光映成了暗红色,仿佛在举行一场葬礼,二十万大军已经离潼关不足百里,冷千铎一声喝令,大军缓缓停了下来,在平缓处扎下了数十里连营,又命亲兵去请完颜阿虎来帅帐议事。

完颜阿虎闻冷千铎相请,立即快步向中军帅帐走去,自金国灭亡后,他已心灰意冷,将自己关在家中不问世事,但李思业以帝王之躯,以立国之初的万事待定,还亲自上门两趟才将其请出山,出任振威演武堂学正,顶张柔之职,这次又受命出征,与冷千铎共取关中,他与冷千铎也算是老搭档了,当年的中都之战,就是他为主将,冷千铎为偏将,今天却倒了个。

“冷将军,你可是在寻我?”

帐帘一掀,却见冷千铎独坐帅帐沉思不语,完颜阿虎响若洪钟般的声音惊醒了他的沉思,抬头笑了笑道:“老将军来得好快,快快坐下说话。”

自李思业去了南京,这山东之事明着是托给郝经,但事实上,山东的安全和财源却被冷千铎与柴焕所控制,辛苦创下的家底,怎么可能真交给一个书生,自李思业称帝后,他二人开始浮出水平,一个任山东路总管,一个却任未来的关中总督,但冷千铎的心情此时却十分沉重,取关中,谈何容易!就是那潼关天险也难以逾越,况且还有一个名将史天泽,放走他绝对是个重大失策,真不知陛下是怎么考虑的,放走史天泽确实是李思业的失策,史天泽被擒后死志已定,他不忍这位历史名将之花过早凋谢,便生了妇人之仁将其放走,事后心中虽后悔但却不承认。

“冷将军可是在想潼关天险?”完颜阿虎坐下笑笑道。

“是啊!”冷千铎长叹一声道:“当年安史之乱,崔乾佑便是攻不下潼关,施计离间了李隆基和哥舒翰,才迫使哥舒翰出关应敌,最终大败,六十万唐军也全军覆没,否则凭潼关之险,安禄山根本就进不了长安,可现在我的敌手是史天泽,他决不会出关应战,所以我才深为担忧,故请老将军过来共商破敌之策。”

完颜阿虎想也不想就微微一笑道:“我就不信你不知道陛下的战略决策,真是让你拿下潼关进占关中吗?”

“那你以为是什么?”冷千铎紧紧地盯着完颜阿虎,他不相信此人真会猜到陛下的真实用意

“哈哈!”完颜阿虎仰头冷笑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取关中的真正主角却是四川余阶,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开开炮,制造声势,将敌军牵制在潼关一带,最后让余将军趁虚取关中,我说的可对?”

冷千铎慨然叹服,果然是名不虚传,早就看透李思业取四川的目的,虽后几年他败多胜少,但罪不在彼,实为金国积弊太深所致,果然是老姜弥辣,难怪陛下如此看重他,冷千铎轻视之心顿去。

“那老将军可有妙策?”

“还需要什么计策,修筑炮台,架炮轰他娘的!”

从午夜起,唐军便开始了炮台的修筑,爆炸隆隆,二千步外,工兵不断在山壁上凿洞,用特制的震天雷炸松石壁,不断地爆炸,激起巨大的烟雾,乱石崩飞,渐渐第清理出一块数十丈的平地,至天快明时,终于架好了十门大炮。

性急的大炮不待太阳探头便发射了,炮身一震,发出耀眼的光芒,轰隆隆的响声在天际间滚动,丛山中响出回声,城楼被击中,木片乱飞,燃起了冲天大火,炮台上那闪烁着黄灿灿火光的地方,响亮地轰一声爆炸,于是山丛中又响起了第二次回响。

不到半个时辰,潼关内已一片混乱,惊恐、急促而空洞的钟声在关隘上空回荡,猛烈的爆炸声、吆喝声、叫喊声,一团一团刺眼火光,恐惧伴随着潼关军民一直延续到了黄昏,残阳在群山上空发出一片明亮的、朦胧的红光,似乎连天空也被敌人犀利的武器炸伤,流出殷红的鲜血。

……………………

卷七 江山 第十章 关中毒刺(二)
(更新时间:2007…9…1 8:43:00  本章字数:3616)

李思业长吁一口气,头重重地搁在椅背上,在他面前横七竖八堆了十几本战报,已经一个月了,潼关依然耸立,尽管唐军武器犀利,但潼关天险,巍然不动。
“不知余阶的军队行军到哪里了?”

攻潼关是虚,走蜀道是实,李思业也明白史天泽能看破自己的计策,但对方兵少,装备远逊自己,这就是唐军获胜的依凭,对于余阶他完全信任,这个历史上的名将在三封山大败史天泽,显示出他高超的军事才能,虽然李思业知道余阶不会让他失望,但他的心依然每天都绷得紧紧的,毕竟关中战略悠关全局,不拔掉这颗背上的毒刺,中原永不得宁。

他即位已经半年了,除称呼上有些改变外,他并没有感觉到生活有多大的变化,他不效仿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他废除一切繁冗的礼仪,用强硬的手腕改变着人们的习惯,没有三叩九拜、没有选妃、没有大兴土木,他生活简朴,依然使用山东时的膳食标准,坚持每天晚上和全家人一起吃饭,享受忙碌之后的宁静,他的后宫异常冷清,只用几个年老的太监和几十名宫女,他的孩子没有三呼六拥,甚至每天起床时的被子都要自己叠,皇帝的简朴生活影响着这个国家风气,虽然屡经蒙难,伤痕累累,但它的精神面貌却焕然一新,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今天是日曜日(即今天的周日),每周的这一天早在山东就被他定为法定假日,现在推广到了全国,但他却无心休息,一早便来到书房里盯着墙上的地图发怔。

书桌上的一串琉璃风铃轻轻地被响起,发出清脆的丁冬声,打断了李思业沉思,这是李秋宜亲手制作,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用作门铃,李思业回头,却见是赵敏一手牵着儿子李恒,一手牵着女儿李冰笑吟吟地站在门口,李冰是赵敏生的第二个孩子,今年才三岁,长得酷似其母,也是所有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最被李思业所疼爱。

“爹爹!”李冰和李恒都扑了上来,李思业哈哈大笑,一把将李冰高高抱起,任凭她的口水糊自己一脸,眼一瞥,却见跑在后面李恒的脚步慢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自己身旁,神情严肃,李思业暗暗叹息,这就是太子吗?坐有规行有矩,眼不斜口不笑,他突然想起当年那个拿小弓箭射自己,博取云骑尉的小顽童,心中一酸,眼中流露出无限爱怜,伸手在他头上摸了摸笑道:“小子,你不是想学骑马吗?今天爹爹就带你去。”

灿烂的笑容在李恒脸上绽放,可瞬间又恢复平静,淡淡躬身谢道:“多谢父皇!”

李思业心中怒意张狂,他的儿子应是自由而无忧无虑,决不应是这样,象个小老头,他暗暗打定主意,明天一定要将他的先生换掉!

“冰儿也要骑!”李冰听说骑马,眼睛顿时冒出喜悦的光芒。

“好!妞妞也去。”李思业怒气稍敛,一手拉着一个孩子朝门口走去。

这时赵敏缓缓走到他身边笑道:“让大家也一起去吧!”

岁月非但没有使她苍老,她依旧美丽明艳,更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她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偶尔也亲自下厨给自己的丈夫烧几样他最喜欢的小菜,成为天下美谈。

“好!大家一起去。”李思业点头,又对赵敏道:“明天开始,我打算先停止恒儿的学业,先停两个月。”

赵敏大惊:“这是为何?”

“你不觉得恒儿太可怜了吗?他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太子,等他什么时候恢复了孩童的本性,再什么时候读书,这段时间,可要辛苦你了。”

赵敏默默地点点头,丈夫的话,她的感触更深,她更明白儿子的可怜。

李思业见赵敏答应,心下高兴,索性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抱起,大步走出门去。

“晁将军!”

“陛下,末将在。”

不远处闪出高大魁伟的羽林军统领晁虎,他身着银甲银盔,威风凛凛。

“去准备车驾,今天朕要带全家去御园骑马。”

“是!”

晁虎低头匆匆而去,心中一阵苦笑,这本是一个小太监应做的事,却让堂堂的中郎将来打杂,他看过无数戏文,连小小的戏班子都还有几个客串的太监,可偌大金国的皇宫才有四、五个老得掉牙的太监,可恨那帮狗屁文人还连声叫好,什么阉人祸国,什么杜绝中狷,他们却不替陛下想想,自古以来还有自己穿衣叠被的太子吗?

意见归意见,但晁虎却也明白,让太子勤俭是陛下有意为之,想想陛下当年只有数十人,从密州起兵,与士卒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一步步夺取天下,是何其艰辛,让太子适当辛劳,陛下做的是对的。

御园在皇宫正北,和皇宫只有一墙之隔,自迁都回大都后,就只剩十几个老太监在里面打理,卖光了奇花异草,改种了瓜豆,吃光了池中名贵鱼种,昔日的水光山色变成蛙鸣蛇游的野塘。

李思业即位后,除辟出一角做个精致园林,其余的全部推平,种树植草,形成个数百亩的大草坪,一望无垠,平时羽林军在此训练,偶尔他的家人孩子也会来此游玩。

李思业和三个妻子坐在边上兴致勃勃地望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欢笑,自有侍卫牵来十几匹矮种马教孩子们骑马,这些马是辽东专门进献给李思业的孩子,性格温顺,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此刻,笑声、尖叫声,草地上到处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快乐,连太子李恒也骑马四处奔跑,哈哈大笑不止,抛去了拘谨和沉稳,李思业和全家都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之下。

突然,远处一匹战马疾驶而来,急促的马蹄声惊破了短暂的宁静,马上骑士风尘仆仆,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和喜悦。

“是关中的战报!”

李思业‘腾!’地站了起来。

…………………………………

一支黑色无边的大军在群山中蜿蜒疾行,这是曾经被称为难于上青天的金牛蜀道,千年来历经风雨,却从未衰落,这支一万人的军队便是余阶的先头部队,在他们身后百里外,近十万人的大军正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北推进。

黛色山峦绵延广袤,融进灰色的天际,雨点随风而来,如飘落的片片轻帘,西面的天空电闪雷命,风雨如磐,而他们的头顶上虽也乌云密布,却有几束阳光如利剑划破天空,从云端的缝隙里射下来,照得一注阵雨似银光飞溅。

“晁将军,咱们这样大张旗鼓前进,敌人岂不是早有准备!”

说话的是都尉副将杨立,自余阶将蒙古人赶出四川后,在向士壁的带动下,四川境内的所有原宋军将领都投靠了振威军,王坚、张钰、杨立等人都得到重用,所有的宋军都换上振威军的军服后,立刻象脱胎换骨一般,振威军严明的军纪、公正的赏罚、充裕的粮饷使得他们个个变得强悍威猛,也使得降将们心服口服。

晁雄见问,侧头看了他一眼,突然笑道:“我在演武堂中学过,要兵不厌诈,又说:兵者诡道也!我这样大彰旗鼓过去,必然让敌军大将疑惑,到底我们主力走的是金牛道还是荔枝道,我若悄声前往,他反倒会以为主力在我后面,从而重军布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