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多的情爱,崔幼伯却是给不了了。
  他要所有的感情投入到他的妻子、儿女身上,以营造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
  其实,他也已经这么做了。
  可、可为什么,娘子就是抓着过去不放,总以为他崔幼伯还是当年那个只知道风花雪月、浪漫风雅的无知少年?!
  深深吸了一口气,崔幼伯僵硬的说道:“娘子,我有小厮服侍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侍妾。”
  萧南挑挑眉,咦,这家伙真要‘从良’了?竟然不沾女色了?
  要知道,崔幼伯此去西北,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儿,至少也要待个一任、至少三年哪。
  遥想当年,崔幼伯去解县的时候,不过区区几个月,便换了三波侍妾轮番去伺候呢。
  啧啧,只是不知道,他这一次能坚持多久。
  萧南忽然来了兴致,她要看看,这次崔幼伯的‘改变’到底能变成个什么样子!
  微微一笑,萧南点头:“好,我知道了!”
  崔幼伯看出萧南根本不信他,心里郁闷的要死,但不管他如何郁闷,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的。
  除了准备远行事宜,崔幼伯还要继续去学院客串老师。
  没错,崔幼伯是积微学院的客座讲师,每隔一旬,便去给学生们讲讲律法,谈谈案例,有时还会跟学生们一起讨论下最新的疏议。
  隔了一旬,今日又是崔幼伯的授课时间了,于是他准时前往公共课的大教室,给一百五十多号学生讲解律法。
  崔幼伯不愧是在大理寺混了好几年的专业人才,说起大唐律,简直是倒背如流。而且,在大理寺的日子里,他整日埋在案宗里,什么大案、要案,什么引律法大讨论的经典案例,他都信手拈来。
  加之这厮的外形着实不坏,讲得内容又生动有趣,一群或小、或大年龄不等的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半个时辰过去了,到了下课的时间,还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们意犹未尽,下课的钟声一响,他们便冲到讲台,将崔幼伯团团围住。
  崔幼伯做了几个月的老师,也颇喜欢这种教书育人、给后辈们解疑答惑的感觉,所以看到这么多勤奋好学的孩子,他很高兴。
  但这里并不是讲解的好地方,他看了看四周,唔,这几个都是十四五岁的高年级学生,他一挥手。“跟我来,咱们去外头说!”
  一边说着,崔幼伯一边收起教案,领着七八个小少年往教室外走去。
  当初学院共招收了一百五十八个学生,其中有男有女、有大有小,萧南便按照后世分班的方法,将学院分作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初级班算是启蒙班,因为学生大多是五岁至七岁的小豆丁。有些虽然已经开始启蒙,但大多数的孩子都维持在一个刚刚背完《太公家教》、刚刚学会写几个字的水平。
  中级班的学生则是八岁至十二岁的半大少年,他们基本上已经启蒙完毕,正需要更专业的夫子进行系统化的教育。
  高级班的学生则在十三至十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该学的基本上都学得差不多了,他们需要的是更高级的教育,或是一个进身之阶——当初,圣人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许诺,只要是积微学院的学生,只要通过了考核,便能直接入学国子监。
  而国子监呢。则能直接入仕!
  所以,高级班的学生大多都打着这个主意,想通过积微学院入国子监,进而入仕。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冲着那几位名士来的,若是能成为名士的亲传弟子,哪怕不入国子监。他们照样有个坦荡的仕途!
  这次尾随崔幼伯出来的,便是几个高级班的学生,且都是身高体壮的彪悍少年。
  崔幼伯领着他们来到湖边的水榭坐下,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崔幼伯还颇有名师风范的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几个学生跟身边的同伴对视一眼,相互交换了眼神,一个年龄最长的孩子问道:“崔先生,听说您月底就要去陇右了。学生、学生能随您一起去吗?”
  崔幼伯要去鄯州任刺史,在京城的上流社会并不是什么秘密。
  朝廷虽没有明令,但今年大考的时候,吏部已经把鄯州、兰州、渭州三州的刺史留了下来,而兰州、渭州两地的新刺史人选已经定了下,惟独剩下一个鄯州。
  再联系一个月前朝堂上生的一幕。大家经过一番脑补,‘真相’就新鲜出炉了。
  学院的学生也都是权贵家的子弟,休假回家的时候,听父兄说了一句,便记在了心上。
  他们大多是家中的次子、幼子,或是较出色的庶子,家中爵位或是大半家产是不用想了,想过得好,就必须自己争前途。
  所以,听闻自家夫子要去做刺史,这些大孩子们便动了心思:刺史可是要有一大堆的幕僚、属官滴,品级高的他们不敢奢求,但求夫子给个八九品的小吏,总该没问题吧。
  再说了,西北不平静,很容易出政绩,只要有了政绩,他们还愁前途吗?
  崔幼伯听完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要求,有些惊讶,问了句:“你们知道那边的情况吗?”那里可能是战场呀?!
  那个年纪最大的学生却一脸坚定的说道:“知道。”不就是打仗嘛,咱们唐人怕过谁?
  崔幼伯挑眉,无声的问道:那你们还去?
  其中一个身材魁伟的少年,用还在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回道:“富贵险中求~嗷~~”
  不用怀疑,他这是被人抽了。
  抽他的少年,是他的室友,一边悄悄收回行凶的手,一边心里暗骂:这个武大郎,真是四肢达,头脑简单,怎么能把‘实话’告诉夫子?!
  崔幼伯却笑了,精致的五官愈鲜活,险些闪瞎几个骚年的眼,他道:“明日旬休,你们先去跟自家长辈商量一番,长辈同意,写了荐书,我再选几个随我同去……”
  ps:那啥,这是补昨天滴,抱歉的话某萨都没脸说了,继续码字去!





☆、第237章 神奇的学生(一)

  傍晚,崔幼伯回到家中,便跟萧南说了这件事。
  萧南有些意外,问道:“你要带几个高年级的学生过去?这、这合适吗?”
  就目前而言,那里真心不是什么乐土呀。
  这又不是去踏春,或是去郊外打猎,而是去西北边境呐。
  哪怕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萧南看来,他们也都只是些孩子,搁在前世,还是些中学都没毕业的小p孩儿,让一群半大的孩子去冒险,甚至有可能直面战争,这绝对过了萧南的心理承受底线。
  而且,这些孩子是学院的学生,她身为学院的校长,必须为孩子们的安全负责,所以,萧南并不同意崔幼伯的计划。
  “没错,他们想去,我没有拒绝!”
  崔幼伯跟萧南做了**年的夫妻,当然知道她的秉性,他知道妻子心软,对孙灵、孙耿那样的市井混混都下不去手,更不用说学院的那些孩子们了。
  他微微一笑,捉起萧南的手放在自己的膝头,轻轻摩挲着柔滑的手背,他柔声道:“娘子,你无需担心,去鄯州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我清楚,他们心里也清楚。”
  大家都是在上流社会混的,可以说,在这个圈子里,并没有什么秘密。
  而且那些学生在朱门高户里长大,心智和秉性决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别看他们只有十四五岁,但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崔幼伯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自是明白,在官场升迁,最快、回报最丰厚的是拼战功。
  而这些高年级的学生们有些便是勋贵之后,他们的祖辈便是以战功起家,从一介寒门跃身权贵。有的还搭上《氏族志》的顺风车,跻身世家之列。
  这些荣耀和富贵,便是祖辈们在战场上打拼来的呀。
  而这些孩子们,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心中对战功更有着深切的渴望。
  偏大唐开国快四十年了,天下承平已久,最近的战事还是四五年前的辽东之战,而那场战争,也成就了几位名将。
  像薛礼,更是一战成名。从一个半大不大的小将,顺利成为受先帝、当今信任的大将,封妻荫子。富贵荣华享受不尽。
  ‘偶像’就在身边,京中的小郎们亲眼看着、亲耳听着,早就在心中暗下决定,倘或再有战事,他们定要积极前往。
  对于与这些小郎有着相同生活经历的崔幼伯而言。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他没有拒绝他们的请求。
  另外,崔幼伯决定带他们去,也是存有私心的。
  一来是想培养亲信——除了血缘,世上还有什么关系比师生更亲近、更牢靠?
  当初开设学院的时候。崔幼伯就打着在学生中培养心腹的主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他要赴外任了。身边必须有几个得用之人。
  当然,家族也给他选了僚属,但那些人在内心深处更偏重的是家族,而不是他崔幼伯。
  而这些学生,虽也有家族的牵绊。但他们因为是幼子、庶子,对家族的归属感并没有长子那么强。
  若是崔幼伯这个老师。能给比他们父亲、兄弟更多的关爱和提携,那么这个学生将会成为他最亲密、最得利的助手!
  除此之外,崔幼伯带学生们去西边儿,也存着把这些孩子的家族绑上自家战车的心思。
  有了共同的利益,彼此才能结为同盟。
  试想下,如果他在西边有了什么事儿,被人弹劾,或是被人诬陷什么的,除了自家的亲戚跳出来帮忙,还有学生们的家长、以及他们的姻亲帮他崔幼伯说话。
  到那时,即使他远在千里之外,朝中也无人敢在朝堂上算计他。
  萧南听了崔幼伯的分析,不得不说,他说的有道理,可、可她实在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想了半天,她才又问:“你是说,只要学生的家长同意,写了保证书,你就带他们去?”
  崔幼伯扯了扯嘴角,笑道:“也不是,我还需要筛选一二。”
  似是为了安抚萧南,他又补了一句,“比如年纪不能太小,骑射弓马必须娴熟……”至少保证,他们去了西北不能成为旁人的负担,要有自保能力。
  这个必须有!萧南用力点头,又加了个几个ps:“还有,性格要豁达(万一亲历了战争,孩子再有什么ptsd呢?),身体必须强健(西北有高原,再有什么高原反应就不好了),还有……”
  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几项,若是严格按照萧南的要求,估计没几个能达标。
  崔幼伯却没有出言打断,而是笑眯眯的听着,一边听,还一边用力点头,表示自己很赞同。
  最后,萧南又提了要求:“郎君确定人选的时候,我也必须在场!”
  崔幼伯挑了挑眉梢,迎上萧南坚定的目光,最后只得点头:“好!”
  虽然崔幼伯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萧南的心情仍不轻松,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给崔幼伯多准备些东西了。
  第一是武器,原本萧南以为给崔幼伯配备了能干的护卫,就不用另外给他准备武器了。但现在看来,崔幼伯不但自己去,还弄了些更需要保护的学生,那么,萧南的计划就要做一下调整了。
  唔,明天就去找萧卉,让她再‘淘换’几支连珠铳,另外再配备些子弹。
  萧南默默记了下来,接着,第二个需要准备的是药品。
  西北荒凉,且多民族聚集,医疗条件差,一旦起了战事,还有可能出现疫病。所以医药是必须的。
  幸好,萧南有慈安草堂。
  这几年,经过萧南的努力经营,慈安草堂的规模越来越大,名气也传到了京畿周围。
  当初,萧南用崔氏珍藏的医药典籍吸引京城的大夫去草堂免费坐诊。
  后来,草堂的规模扩大。免费坐诊的大夫的流动性太大,不能支撑草堂的日常运营,所以,萧南便高薪聘请了几位大夫,让他们在草堂专职看病。
  再后来,萧南想借草堂收养一些孤儿或是弃婴,便特意成立了一个育儿堂,不但收养弃婴、孤儿,还请大夫们教一些年纪大的孤儿医术。
  展到后来,京城附近的一些贫苦百姓看到草堂有学徒。便把自己家的孩子也送了来,希望能跟着大夫们学习医术。
  那时,草堂的规模还在扩大。俨然成了京城及周遭诸县最大的医馆和药铺,急需稳妥、可靠的人手。萧南便同意了百姓们的请求,招收了十几个年纪在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不等的学徒。
  经过这两年的学习,那些小学徒们也都能独当一面了,简单的热、风寒都难不倒。
  萧南想了想。决定从草堂里抽调两个大夫和几个学徒,带上大批的药材,让他们跟崔幼伯一起去西边儿。
  除了医生和药材,萧南又想到了第三个必备的物品:粮食。
  现在已经是十月末,崔幼伯到达鄯州也要十一月份了,再等他交接完事务。彻底安顿下来,估计要年底了。
  能腾出手正式办公,最快也要一月份。那时也该准备春耕示意了。
  唔,有什么作物适合在西边儿种植?这种作物还要高产?还要扛干旱?
  抗干旱的作物很多,但高产又抗干旱的……有了,土豆!
  萧南眼前一亮,她记得当初与小七交易的时候。就得了一大堆土豆的块茎,只是当时她没工夫弄。就丢到了桃源的仓库里。
  找了个没人的时间,萧南便进了桃源,从库房里找出保存良好的土豆块茎。
  为了能让土豆正大光明的拿到人前,她把土豆交给肖义。然后又找来乌离,让他帮忙找寻些高产、抗旱的作物。
  绕了个大圈子,过了足足半个月,萧南才名正言顺的拿到了来自东海的神奇作物土豆。
  为了让人了解土豆的产量和特性,萧南还特意在学院的稼圃辟出一小块地,带领几个中年级的学生,亲自将了芽的土豆块茎种下去。
  另外,萧南还给每个参加种地的学生了本册子,让他们每天记录土豆的生长情况。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土豆的生长周期约三个月,从现在开始算起,到明年春天,正好成熟!
  到那时,有了确凿的数据和果实,萧南觉得,比任何话语都有说服力。
  只是,她怎么都没想到,她的土豆培植计划,让她现了一个神奇的学生。
  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