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还是家,命运的转折,通常就在一念之时,通常就在一时之间。
落阳的讲述,还有继续:
“随着越国的新帝继位,对于政策、政权的施政不同,两国之间的关系慢慢地走向破裂,终于走向了刀兵相见的那一步……那一年,吴王阖闾带兵进攻越国,两国交战,自然是竭尽全力。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之中,吴王阖闾被越国的一名大将砍中右脚。虽然他被自己的手下竭尽全力地救了回来,最后,因为流血过多,再加上伤势过重,所以,到了最后,还是不治而死。”
随着故事的发展,落阳的声音里,渐渐地带了些说不出的情绪。要知道,自古兵家无常胜,只有笑到最后的,只有坚持到底,一直不放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俗话说,杀父之仇,焉能不报?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了吴的新的帝王。养精蓄锐三年之后。夫差为报父仇,便带兵攻打越国。由于夫差兵强马壮,再加上用兵如神,所以,少年英气的他,没有用多长时间,便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
胜者的英姿,永远都是令世人景仰的高度。端木玉紧紧地抿着唇,望着自己的指甲。可是,在他的心里,却在遥想着这个少年继位的吴王夫差的那一战倾国,然后直捣黄龙的豪放英姿,心里羡慕着夫差的豪气天成——
可以为所欲为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端木玉的这一生里,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
落阳的声音,变得缓慢起来,到了最后,隐隐约约地带了些替上天悲悯,怜天下以杀止杀的悲壮往事。
297——故事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
297——故事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
“成王败寇本是这世上没有办法改变的定律,一战之后,越国兵败,于是,越王勾践听住了手下大臣的建议,以一己之降,换举国安宁……”
端木玉终于都抬起了头,他望着炉子里的火,望着那些红色的火光,就在眼前幻化着无数的数不清的英雄成败,换数不清的壮怀激烈的前尘往事……
“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讲和,可是,却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那一日,吴国兵临越国的都城。吴王夫差就站在越国的宫殿之前,傲气万分地手持长剑,以武力迫使今日的阶下囚,他日危害他父亲的凶手、越王勾践就地投降。越王勾践忍气吞声地跪倒在夫差的脚下,举行跪拜礼,也为怕一生,划上了第一笔重得的耻辱之笔。而这些,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暮色渐起的院子里,没有人走过的声音,如此安静的空间里,就只有两个人的呼吸,正在静静地流淌。窗外的雪,在落了足足的一日一夜之后,小了再小了,最终停了下来。可是,整个世界,却已经因为这一日一夜的大雪,将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冰雪一般的世界。
而在盛京之中,这些冰雪,在整个漫长的冬季里,只会累积,而不会融化,等到来年的春天,这些厚厚的雪层,才会在蓝天春风之下,融化成满地的水,然后,整个世界,又会变成另一番景象。
季节的交替,还有人世间的沧桑变幻,通常都是遵循着一个世间常有的规则,而这一切地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然后,变成另外的一番模样。
当变化来临的时候,任何的一个日子,都只是一个寻常而又寻常的日子,可是,当变化莫测,结局不再是以前的样子的时候,所有的人,才会记起在那个如此寻常的日子里,所发生的所有的不寻常的事情——
值得纪念的,通常都是已经过去的,值得铭刻的,通常是在当时,自己并不在乎的——
人类通常以铭记的态度,来纪念灾难,很多人,甚至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开心无比的样子……
端木玉眉角含笑,端木玉神情淡然。所谓的故事,就是在告诉人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然后再将所有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再一次的讲述一次,然后,作为教训一般的存在,不使后来者重蹈覆辙……
可是,若真是教训的话,他,端木玉,真的需要么?
落阳的眸子里的光,没有一丝的异彩。他微微地闭了闭眼睛,将整个故事重新的贯穿讲述下去:
“吴王夫差举全国之力,目的就是要吞并吴国,然后替枉死沙场的父亲报仇雪恨。所以,虽然越王勾践投降,可是,却不足以泄夫差丧父子痛。于是,一朝得胜的吴王夫差,就在越国的百官之前扬言,说若想换越国一国之安宁,那么,就越王勾践献出,然后,生擒到自己的父亲前吴王阖闾的灵前,以勾践之身躯,生祭亡父的英灵,并替父亲阖闾一雪前耻……”
“可是,在回吴国的途中,越王勾践手下的人不惜重金,终于买通了吴王夫差手下的一位大臣。希望那个可以替勾践留下一命。那个人对夫差献计说,但凡失败者,求死易,可是,这世间,消除仇恨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对方踩在脚下,令对方生不如死。”
“吴王夫差志在报仇,并不十分的讲究方式,而他,也明显地被这个大臣说服了。于是,向来刚愎自用的吴王夫差完全不顾其他大臣们的反对,将勾践夫妇押解到吴国之后,就关在阖闾的陵墓旁边的那座简陋的石屋子里,说是要让勾践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想借此来羞辱勾践。或者激起勾践的反抗之心,那么,夫差就可以杀死勾践,而没有人敢对此质疑。”
端木玉的眼神,终于都凝了起来,亡国之辱,想来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忍受的。更遑论要在对方的脚下,忍受如此的屈辱了。可以说,越王勾践的举动,真的并非寻常人可以做到的。
可是,端木玉更加知道,超出了人类极限的隐忍之后,必定会有一个超出人类极限的爆发,只不过,只看这暴发的点,究竟在哪里,就是了。
端木玉猜测,这个越王勾践,若能从这些耻辱之中站起来,那么,他必定会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而视的存在……
讲到这里,落阳微微地叹了口气——言辞上的描绘,永远没有人能真正地体会到这所谓的切肤之痛,而那三年的折磨,相信对于寻常人来说,是一场永远都不会醒来的噩梦,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想起曾经的曾经,都会没有办法忍受。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勾践也是锦衣玉食,华丽宫殿,可是,而今沦落到了这种地步,这实在是令勾践非常难堪的。但是,能忍他人之不能忍者,乃是大丈夫也——勾践在忍受着夫差的种种凌辱有同时,也开始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并替自己一雪前耻。所以,虽然处境十分的差,可是,勾践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他还表面上过起了甘之如饴的俘虏生活,并老老实实地替夫妻养马,扫墓。”
端木玉静静地听着,收起了表情,敛起了锋芒,这个如此安静的少年,除了一身的淡色的衣衫,之外,也不算乎就是一个有着冰雪容颜的寻常少年而已。
整座屋子里,温暖如春,落阳的话语,正在轻轻地流淌:
“而彼时,越王勾践也尝到了被人折磨以及羞辱的味道,只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并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虽然夫差暂时地放过了勾践,可是,在经过其他的大臣的提醒之下,吴王夫差还是对于这个阶下囚的勾践心存警惕。并且想着,要找一个十分适当的时候,随便罗织一个罪名。这样的话,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杀掉勾践。也可以绝除后患,再无后顾之忧……”
“而越王勾践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吴王夫差的千般为难之中,为了要生存下去,也为了来日可以报仇雪恨。他不但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所有的内心感觉,处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吴王夫差看出自己的真实意图。为了能在吴王夫差的眼皮子底下留得一条生路。越王勾践还得尽量作出一副谦卑的样子,并作出各种的举动,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他勤快地喂养马匹,认真地打扫前吴王阖闾的坟墓。并用心地替吴王夫差驾驭马车,处处谨小慎微,谦卑处世。慢慢地,令到夫差放松以警惕,不再觉得越王勾践是一种威胁。”
“三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弹指之间。可是,对于长期被囚禁的越王勾践来说,却仿佛是过了三千年一般地漫长。眼见夫差逐渐遗忘了自己。于是,勾践又暗中派人以重金贿赂吴国的大臣,在那个大臣的极力的游说之下,夫差就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勾践回国了。”
“因为在吴国的时候,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想到自己乃是一国的帝王,可是,却沦为人奴。勾践回国后,发誓要灭吴雪耻。可是,要报仇,就得有实力,要实力,必须要国富民强。勾践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他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
298——端木玉的心魔
298——端木玉的心魔
落阳的口中,将那个被囚禁的帝王越王勾践,刻画得栩栩如生,并将故事里越王勾践的的种种隐忍的屈辱描述得入木三分。
端木玉的心里,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以故事来说服人,以故事中的人物来刻画别人,这本来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导方式。端木玉的心气再高,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于是,在听到了曾经有一个如此隐忍的君王的时候,在端木玉的心里,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回响。
端木玉甚至在想,若自己是那一个越王勾践,那么,是否可以在自己的对手的手里,活足整整三年,然后,伺机回到自己的国度里去?
或者是可以的,又或者说,根本就不可以,要知道,对于那措的小小的挫折,就如此激烈反应的自己,可真有那一份超人的隐忍,还有含垢忍辱么?
这么,端木玉都不知道。
“为了激励自己,越王勾践开始严以律己,甚至,他通常用极端的方式,来刺激自己。可是,慢慢的,他开始产生了懈怠之心。于是,越王勾践知道,这是人的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的懒惰之心,已经开始作祟,于是,越王勾践知道,若真想要报仇,若真想要一雪前耻,那么,自己不可以再这样下去……”
“于是,越王勾践想了各种的办法来鞭挞自己,而他更在日常生活里,为自己特别定了两条措施。而这其一,就是“卧薪”,卧薪者,乃是以“薪”为床,以“薪”为铺。就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用舒适的垫褥,而还是和在他在吴国时一样。就躺在一堆铺平的柴铺之上,想借此来提醒自己,国耻末报,不能贪图舒服;这其二呢,就是“尝胆”,就是选猪胆若干,就挂在勾践的起居室的最显眼的地方,如此一来,勾践每天的出入、还有睡觉之前,都会拿着那苦胆放到嘴里尝一尝,以这种超出承受能力的苦,来提醒自己,时刻不能忘记在会稽之时,因为被俘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以及耻辱。”
“勾践不仅‘卧薪尝胆’,还励精图治。为了激励百姓和百官。他常常扛着锄头掌着犁,下田劳动,他的妻子也亲自织布,在吃穿上都很朴素,和百姓同甘共苦。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令吴王夫差整天在温柔乡里,每天就和西施在一起,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帝王如此,臣子争相效仿。”
“于是,好好的一个强盛的吴国,却被放松了警惕的夫差,却被眼前的暂时的太平迷住了眼。于是,每日里只知道歌舞升平的他,疏于朝政,远离贤臣,到了最后,真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百姓怨声载道。而勾践则精心地治理国家。日夜不忘记被虏之仇。越国上下齐心,在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之后,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只领了三千精兵,就把吴国打得大败。兵败的吴王夫差,想到而今的易地而处,感到羞愧异常,于是,一代国主举剑自刎而死。如此结局,真令人扼腕长叹啊……”
“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当时传下了这样的两句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故事讲完了,落阳再一次地开始沉默。而他的沉默,令到端木玉的心里,忽然起到了一种极其微妙的波及作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端木玉默默地念着这其中的两句诗,忽然再一次地沉默了……
端木玉终于都明白了,落阳为什么要对自己讲这个故事,原来,在落阳的所有的想要说的话里,只有这最后的一句,才是最重要的——
人在弱势,人在低谷,那么,就要学会审时度势,卧薪尝胆……
是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么,若真有此志,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是可以难得倒自己的呢?又或者说,在这个世上,真正令自己进退无门的,就只有自己吧?
事实上,落阳所要表达的东西,端木玉已经非常的明白了。他更加的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那接下来的,甚至是更加残酷的考验。
可是,但凡道理,通常明白是一回事,可是,要想将自己的思维上转换过来,完全地接受这个道理,却完全是另外的一回事……
“六皇子殿下,若您没有其他的事情,那么,落阳就告辞了。”
不应该说的,已经说了太多,不应该做的,也已经越俎代庖。此时,落阳忽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在这里留下去了。于是,他心里升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离开。
端木玉没有说话。
事实上,自从落阳开始讲这个故事开始,端木玉就表现得非常的沉默,而今,听到落阳将整个故事都讲完了,他都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不过十三岁的少年,就站在这满室的灯光里,他的修长单薄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他就站在那里,望着那个躬下身来向他告别的落阳,微微地抿了抿唇,却没有任何的表示。
落阳转过身去,离开了端木玉的居所,朝着自己暂居的房子里走去——
而端木玉只是静静地望着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