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臣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宦臣记-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说些废话了,你们这群宦官最会装腔作势哄骗人心,父亲说的没错,你知道你这样叫什么么?”
  他斜眯着眼睛瞥着我,缓缓张口一字一顿的道,“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我倒吸了一口气,那是尚书尧典里的话,意思是专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表面恭敬实则包藏祸心之人。
  我心里难过,已不再想做任何解释了。
  杨楠将我的沉默当作是默认,他跨步到我面前,做了一个我此生都难忘的动作,吐了一口唾液淬在了我脸上。
  “楠哥儿!”杨夫人高声喝止了杨楠,她疾步走到我身边,对着我福身,她的声音冰冷而充满敌意,“周掌印,妾身和犬子此前不知这是您的宅邸,误住了这么久,多有打扰之处,请您包涵。我们即刻就搬出贵府,从今往后不敢劳动掌印挂怀我们母子之事,我们与掌印此生最好都不要再相见。”
  我垂首沉默的点着头,心头空洞无依,亦只能独立西风下,任唾面自干。
  过了不知多久,阿升走到我面前,低低的叫着我,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我很想对他说些安慰的话,可我连自己都无法安慰,笑容凄然
  第四十四章 朝来寒雨晚来风(二)

  我尚需回到西暖阁中向陛下禀明今日所办之事,可她在听完我的话之后却长久的沉默,不发一言。
  我思量着自己所奏报之事并无不妥,心下茫然,她这般对我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在重华宫拜谢她时,所遭遇的难堪和无助。
  正当我努力想着如何打破沉默时,她搁下批阅奏疏的朱笔,问道,“今日除了经厂,你还去了哪里?”
  从她的声音里我听不出任何情绪,但这个问题本身足可以令我浑身一紧。
  我知道自己不能欺骗她,也猜到她一早便都知晓了,现在这样问只是在考量我此刻是否会如实回答,我定了定心神,答道,“臣去了自己的宅子。”
  她将身子半靠在椅背上,继续问道,“你不是不愿意置办产业么?何时想通了的?”
  我喉头发紧,吞咽困难,勉力吸气回道,“臣因为遇见了故人之子,所以才想通的。”
  “故人?”她拉长了声音,飘渺而轻柔,“杨湛何时成了你的故人?你和他有旧么?”
  她果然都知道了,我无须再掩饰,“臣与杨湛不是故交,但臣曾为他求过情,亦曾亲耳聆听陛下对他的惩处之意,所以臣在心底冒昧的将他视为故人。”
  “你也知道自己冒昧了,如今可知道别人是怎么看你的了?”
  她的话勾起我心中的伤疤,面上那处被唾液唾弃过的皮肤也开始收紧,“是,臣知道了。”我低声答着。
  “那你又知不知道朕会如何看你,如何对你?”
  我轻声道,“陛下对很臣很失望,臣应该接受陛下的处罚,无论何种形式。”
  她没有接着说下去,良久的沉默。
  我站在她身后一步的位置,看着她松松挽就得堕马髻以一个美好的弧度半垂下来,发髻中插着一根玉蝴蝶纹步摇,那蝴蝶好似随时要振翅高飞。
  终于蝴蝶的翅膀轻轻的抖动了一下,她开口说道,“朕拿你当做心腹,你拿朕当做什么?”
  我怆然无言,心中溢满对她的愧疚,我尽量平静的说着,“对于臣来说,您是君主,是臣一生要尽心服侍的人,是恩人,是臣发誓效忠也一定会效忠的人。”
  “可你并知道忠心的意义。你现在在做的事就是在伤朕的心。你以为朕会不知道?你能瞒得住?你可曾想过被朕知晓的后果,还是觉得朕一直对你太过纵容了?
  朕从未怀疑过你的忠诚,否则你现在也不可能站在这里和朕讲话了。但朕不能容忍你对敌人的宽容,你数次犯了这条却始终没有省悟。
  你以为你的同情怜悯会得到敌人的原谅么?天下间有多少值得同情之人,你周元承一己之力又能帮的了多少?”
  我羞愧难当,颌首道,“是,臣现在明白了……”
  她挥手打断我,“你不明白!以你一人之力根本做不了什么,但你却拥有全天下最大的靠山!你只有背靠朕,才能有力量去实现你心中所想,帮助你想要帮助之人,让唾弃你轻视你的人不敢再当面侮辱你。这才是你真正需要明白的事。”
  那一瞬间,我恍若醍醐灌顶。长久以来,我一直谨守自己的身份作她的内臣仆从,却从来没有想过她为什么在芸芸内侍中选中了我,她要的是否也只是个能服侍她饮食起居闲时陪她解闷的仆人。
  原来她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我真诚的俯身拜倒,顿首道,“臣辜负了陛下的期许,若您能再给臣机会的话,臣一定不会再令您失望了。”
  她嗯了一声,冷冷的说道,“明日起随朕上早朝,晚间给朕念奏疏,朕另有差使交办给你,你都需要做的妥妥当当的。”她扬起头,面无波澜,“朕身边不养闲人,明白了么?”
  我轻声道是。她再度拿起朱笔,翻看一道奏疏,半晌后说道,“须让你长点记性,去外头跪着,跪到明日卯时前,盥洗后在廊下侯着朕上朝。”
  我领命叩谢她,躬身退了出来,在院中跪了下来。
  这是我第一次被她责罚,也是唯一的一次,我心中没有半点不甘或委屈,反而有些忐忑自己能否做到她心中希望的样子。
  院中那株古树的叶子上积了些夜间的露水,有风吹过时,叶子摇动细细簌簌的撒下许多水珠,像落了阵微雨,水珠滴在我皮肤上清凉沁润,一滴滴的渐次润到我浮动燥热的心头。
  我隔着窗纱想象着她伏案时的样子,渐渐的那个身影变成一道剪影映在窗上,我不断的凝神去固定眼前的影像,直到深深的把她镌刻在脑海里,再也无法忘怀。

  第四十五章 萧萧秋风起

  翌日早朝后,陛下允我回房中休息一个时辰。我跪了一夜,膝头已有些发青,轻触之下仍会感觉肿胀疼痛。
  阿升用温热的巾帕敷在我的膝上,等帕子凉些了再重新去沁了热水,他动作轻缓温柔生怕弄疼了我。只是他认真的做着这些,却始终不肯抬眼看我,只是一味垂着头。
  “阿升,”我轻声唤他,“和我说说话吧。”
  他颤了一下,头垂地更低了。
  我和颜说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只是,可否告诉我,从一开始你便是陛下安排在我身边的么?”
  他快速的摇头,“不是的,我是先跟了大人您,后来,陛下找到我,要我将大人日常的事尽数禀报她……”
  他抬起头,看着我真诚的道,“陛下不是要监视您,真的,她和我说,您这个人心肠太软性子又好容易被人欺负,她不放心才叫我这样做的,陛下,她很信任您,也很看重您的……”
  我叹气,心中有些酸楚,亦有些微甜的感觉,“对不住,让你也替我操心。”
  他一径摆首,声音闷闷的,“我跟着您心里很踏实。只不过,还是让陛下说中了,那些人到底还是不相信您,那样欺侮您。”
  我轻轻抚着他的头,拉他起身坐在我身旁,我的手在碰触他的瞬间,他又微微的颤抖了一下,小声问道,“大人,您以后还会相信我么?”
  我微笑点头,“当然,我一直都相信阿升。”见他神色放松了许多,我问道,“昨日内务府那些人,也是陛下派去的么?”
  “不是的,陛下不想看您那般难堪,应该是另有旁人,只不过这个人是想讨好您还是知晓了其他的事故意为难您,我就不知道了。”
  我想了想,对他说道,“还得麻烦阿升再帮我做些事,内务府的东西要退还回去,你只管去送,其余的不用理会,我自会去和总管赔罪。再有,帮我去探探他的口风,从何人处知晓我置宅子的事,我心里疑心一个人,只不能确定究竟是不是他。”
  阿升用力的点点头,终于对我展露笑颜,笑容中带着明显的信赖和关爱。
  几日后,陛下急召秦太岳等内阁辅臣商议甘肃撒拉尔回民叛乱一事。这是她即位以来,边疆第一次起战事。
  “臣举荐一人,山东巡抚程仁浩,此人在洪泽湖一代剿灭匪患颇有成效,用兵素以诡异独断闻名,陛下可派他领兵平叛甘肃之乱。”秦太岳所说之人,是乾嘉二十五年二甲进士第七人,授兵部主事,后外放山东,一直以来皆是秦太岳的嫡系。
  陛下沉吟道,“叛军与盗匪不同,且撒拉尔部盘踞祁连山一代,山地与水域作战又自不同。程仁浩并无山地作战之经验。朕觉得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朕心中已有一人,前任云贵总督李诚,辅臣以为如何?”
  云贵总督李诚贪腐案是陛下即位前办的最后一桩大案,李诚其人是三朝的老臣,战功卓著,素有长胜将军之名,后因功自傲在云贵一带结党贪污,为秦太岳门生大理寺少卿裴炎琦上书弹劾。此人被革职下狱,如今还羁押在刑部大牢中。
  果然秦太岳反对道,“李诚贪赃枉法居功自傲,在云贵结党横行无忌,先帝震怒其人劣迹曾言永不复起,而今朝廷并非无人可用,何以陛下非要启用他?臣担心陛下若执意如此,恐难平天下人之口啊。”
  “也不尽然吧。”陛下轻笑着,“先帝在时,虽恨李诚贪腐但终念其征战多年立功无数才网开一面只判了斩监侯,而今辅臣说复起他难平天下人之口,可天下人想法也不尽相同,刑部主事李松阳今日就上书奏请朕重新启用李诚。元承,给辅臣们念念李松阳的奏疏。”
  我接过奏疏,见上面加封了一个秘字,想必是近日陛下为改革奏疏皆需通过内阁再转司礼监呈上,期间多人经手不但容易泄密还不利于下情上达,所以准部分官员有秘奏之权。
  我直接念道奏疏关键之语,“李诚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能征善战,素有平叛之功,三十年来未尝败绩,请用议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准其将功折罪,再为朝廷定边。”
  我一面念,一面想到着来陛下早已想到复起李诚会遭到秦太岳反对,一早授意李松阳上书,此刻正好堵住秦太岳等人之口。
  秦太岳沉吟不语,面色稍有不愉,但亦平静道,“看来陛下心意已定,李诚之能倒也适合担此重任,但若其此次平叛失利或其后再有枉法之事,臣恳请陛下再不能曲法姑容之。”
  陛下微微颌首,随即下旨将李诚从刑部大牢中提出,赏三品昭勇将军,赴甘肃总办军务。
  我那时见到李诚,他已年逾五十,但依然身健目朗,他俯于阶前深深叩首,“陛下隆恩,恕臣死罪,臣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之恩。”
  经此一事后,我想李诚是会死心塌地的效忠于陛下了。
  他顿首良久,沉吟道,“臣明日启程赴陇,尚有一事担忧,请陛下务必保证大军所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切勿出现乾嘉三十年平叛广东时所遇大军断粮之事。”
  闻言,陛下眉尖微蹙,安抚了他几句,叫他放心,随即又准其有秘奏之权,才挥手令他告退。
  李诚走后,她眉间的愁云更盛,以手支头沉吟不语。
  我因连日来在她的授意下翻看户部档案,亦有些忧心,“陛下,甘陕自去岁大旱,官仓储备粮已告急,此时用兵,怕是要从川西一带再征粮草方能补给。”
  “朕已答应李诚保证粮草,不能食言。可这一处虽供应的上,还有别处呢,总是捉襟见肘。户部的记档你都看过了,说入不敷出都是轻的,若此时再有战事天灾,朕真是拿不出钱粮来了。如今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屯兵百万所需的粮食就够朕头疼的了。”
  我沉默不语,不禁在想从哪里才能生出这笔钱粮。却听她忽然问我道,“你说,天下间最富的是什么?”
  我微微一怔,随即想到,“是盐业。”近而灵光乍现,”北宋时用兵抗辽,边储亦乏,曾推行过折中法,官府印引,编立号薄,令商人输纳粮草至边塞,计其数目,发给盐引,再由商人持引入京师,官府凭引准其领盐行销。陛下是想按此方法解决边疆屯兵所需粮草?”
  她薄露笑意,点头道,“朕正打算在两淮先行推广此政令,先令户部出榜招商,由盐商出粮运至边塞,粮仓登基所纳粮数填以仓钞,盐商持钞换取盐引再行销售。全国盐政归属户部,在产盐区设都转运盐使司,掌管一区盐政。
  只是此事关乎朝廷财政,边疆战事,绝不容小觑,亦很容易被那群贪腐成性的官吏引为有利可图,贩卖盐引中饱私囊。所以须得一个朕信得过的人去办此事,并代朕考察合适之人选任职盐使一职。”
  “陛下可是已有属意的人选?”我问道。
  她勾起嘴角,有一丝苦笑,“如今朝中能让朕信得过的人,屈指可数。这个天下最肥的肥缺,朕可不想让它落到秦太岳一伙人的手里。眼下,朕确是只有一个人可用。”她顿了一顿,沉声道,“元承,替朕去一趟扬州,办好这个差使吧。”
  我脑中轰然炸开,惊愕万分,不由得张口结舌,“臣?臣,臣是个内臣,不能担此重任……”
  她瞥了我一眼,面容严肃,“内臣又如何?童贯曾提兵打仗,高力士亦曾平叛定策,你不是说宦官亦有能为心正之人么?朕如今满朝也找不出几个能相信之人,且今年恩科之后,新人为政尚待观望,朕点了山西沈继任扬州学政,此人是否堪重用朕亦很想了解。
  你曾与他相谈过,此次不妨再替朕考察一番,若此人合用,日后朕打算点了他做两淮转运盐使。”她扬起脸,用质问的语气道,“你是朕身边最近之人,竟不想为朕分忧解愁么?”
  她说的我无言以对,况且我心里明白她对我的信任,我不忍也不能辜负她,只得欠身道,“臣感念陛下信任,陛下交办的差使,臣定会全力以赴。”
  陛下此意不免招致了群臣的反对。内阁辅臣文华殿大学士万韧直书我年少冒进,得陛下宠信以来,在京城尚且无人可挟制,外出之时只怕更加贪功骄纵,延误政令。
  然而陛下只轻描淡写的让他们详述几件我在京骄纵妄为的事例,群臣一时却又找不到任何实质的佐证。
  陛下最终下旨敕封我为钦差,代天子巡盐政,着令地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