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改革方案。
接着,主管政工的领导采取群策群力的办法,召开大会,动员群众,行动起来,积极贯彻9·9指示。他在会上号召各级工作人员,就勤俭办外交和各部门进行改革等问题,向部里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同时,为了放手让群众大胆地提意见,还特别重申了对提意见的人,不管是提了什么批评、什么意见,他都欢迎。
与此同时,在业务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新变化。譬如:增加了外交工作的透明度。对一些重大外交案件,以会商、会签的办法,与更多的部委合作与通气,以便让人家更多地了解外交工作;密切与中共中央各部门的关系,某些涉外工作,多征求他们的意见;进一步抓紧请示报告制度。外交无小事,事事层层请示。甚至为此事遭到“小事天天送”的批评,也在所不惜。
在陈毅召集会议和部领导在大会上动员之后,外交部的老老少少都一一进入角色,积极响应,行动起来。很快,在外交部出现了一个空前的运动形势,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究竟在外交部要发生什么事情,已不是我们可以揣摩出来的。
后记
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我亲历、耳闻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涉外事件和形形色色的奇闻、怪事、不平事;也结识了不少不同信仰、不同观点、不同层次的人。在所接触的这些人与事当中,有的人人皆知;有的鲜为人知;有的人与事微不足道,不值得提及;有的人和事很值得记载、赞颂和转告后人。
有几位老朋友建议我,静下心来,抽些时间,写点鲜为人知的、有血有肉、有事实根据的东西,留给历史。
这一建议和我的想法较为吻合。
近年来,在脑子里那些轶事、憾事、不平事,就像一幕幕连续剧,缠缠绵绵地给自己演了又演。其中有些人与事不写出来,任其随风而去,深感可惜,实在不该。
本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我秃笔不衰的情况下,经过思考和筛选,终于先写出了自1948年至1966年中《中国涉外事件秘闻》一书。
毛泽东在老外检举信上的重要批示(4)
我写此书,不求有警世之作用,也不是著书立说,只愿一吐为快,倾箱倒箧,还历史一个真实。
感谢朱霖、王黎明、王东明、王波明、张玲玲、徐同、顾惠芬提供有关照片和审阅本书的有关章节。
程远行
2005年初冬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