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杨尚昆为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军委秘书长。
1982年9月12日,党的第十二届一中全会,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为邓小平,副主席为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常务副主席)。9
月30日,中共中央任命杨尚昆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余秋里、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为副秘书长,并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不设常委;由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军委常务会议,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 11月26日至12月10日召开的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在国家的中央军委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没有改变。以两种形式并存的党的中央军委和国家的中央军委实际上是一个机构,组成人员和对军队的领导职能完全一致。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3年6月18日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于6月20日决定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余秋里、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为军委委员。
1987年11月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一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邓小平,第一副主席赵紫阳,常务副主席为杨尚昆。 11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杨尚昆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任副秘书长。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赵紫阳、杨尚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为委员。
1989年6月23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职务。6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的提请,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
1989年11月9日,党的第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任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秘书长。1990年3月1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国家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4月3日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1992年10月19日,党的第十四届一中全会决定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主席江泽民,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委员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1995年9月,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王克、王瑞林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二、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它始建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以后,随着军队的发展壮大和编制体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其组织机构也逐步健全和完善。
1927年5月,中共中央军事部为加强军事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参谋科。
8月1日南昌起义后,设立了参谋团,刘伯承任参谋长。 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临时中央政治局所属组织局中设军事科,周恩来任组织局局长,兼管军事科工作。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共中央军事部,下设参谋科。1930年1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编设参谋部,刘伯承任部长。参谋部由作战科、训练科、交通科、谍报科、工农武装科等组成。
1931年3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参谋部,朱云卿任代部长。11月,参谋部改称总参谋部,叶剑英任部长,下辖作战局、情报局、无线电总队和交通科。1932年6月,总参谋部部长改称总参谋长,叶剑英任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下辖第1局、第2局、第3局、第4局和通讯处。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重新选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下辖第1局、第2局、第3局、第4局、第5局、第6局和警备司令部。
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后,刘伯承任总参谋长。 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总司令部(亦称参谋部),叶剑英任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下辖第1局、第2局、第3局和第4局。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2月,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调整机构,仍设总司令部,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下辖第1局、第2局、第3局、第4局和警卫团。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萧劲光任总参谋长(由膝代远代),总参谋部下辖第1局、第2局、第3局和第4局。同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叶剑英任参谋长。以后王若飞曾兼任副参谋长。 1938年1月滕代远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1年2月,叶剑英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5年6月,彭德怀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辖作战部,作战部下设第1局、第2局和第3局。1947年8月,彭德怀调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理总参谋长工作。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徐向前任总参谋长。聂荣臻为副总参谋长。1950年初,聂荣臻代总参谋长。 1951年1月,粟裕任副总参谋长。 1952年5月,总参谋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解放军实行整编的决定,对自身的编制体制逐步进行调整,到年底,总参谋部下设作战部、军训部、情报部、技术部、通信部、联络部、人民武装部、民用航空局、气象局、军事运输司令部等部门。 1952年11月,黄克诚、张宗逊任副总参谋长。 1953年2月,李克农任副总参谋长。 1954年10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粟裕任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为黄克诚、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此后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军委总部的体制陆续作了调整。1955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以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军事学校管理部、军事出版局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1958年11月撤销)。195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1958年11月撤销)。调整后的总参谋部下设作战部、情报部、警备部、军事训练部、学校管理部、军务部、装备计划部、动员部、军事交通部、军械部、出版部、行政经济管理部等部和政治部以及机要局、测绘局等。 1958年10月,黄克诚任总参谋长,免去粟裕总参谋长职务。1959年9月,罗瑞卿任总参谋长,免去黄克诚总参谋长职务。 1959年10月,杨勇任副总参谋长,免去王震、邓华、许世友副总参谋长职务。1961年3月,陈赓病故。1962年3月李克农病故。1962年9月和1963年9月,李天佑、王新亭先后任副总参谋长。 1965年6月,杨成武任第一副总参谋长。12月,罗瑞卿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由杨成武代总参谋长。 1967年12月,吴法宪任副总参谋长。 1968年3月,杨成武被撤销代总长职务。黄永胜任总参谋长。9月,李作鹏、邱会作、温玉成任副总参谋长。 1969年5月,阎仲川任副总参谋长。 1970年6月,温玉成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7月,陈继德任副总参谋长。9月,李天佑病故。1971年4月,张才千任副总参谋长。9月,中共中央命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离职反省。 10月,免去阎仲川副总参谋长职务。1972年4月、 10月,向仲华、李达先后任副总参谋长。同年10月、12月,王新亭、陈继德先后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1973年6月,张宗逊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 1974年11月,王尚荣、何正文、胡炜任副总参谋长。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4月,伍修权任副总参谋长。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改为总参谋部通信兵部。1976年4月,邓小平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同月,王诤任副总参谋长。
1977年7月,恢复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职务。9月,迟浩田任副总参谋长,胡伟、向仲华被免去副总参谋民职务。 1978年4月,彭绍辉病故。8月,王诤病故。1980年1月,张震、刘华清任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李达、张才千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3月,杨得志任总参谋长,免去邓小平总参谋长职务。1982年8月,免去刘华清副总参谋长职务。9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兵种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的部。 11月,免去伍修权副总参谋长职务。1985年3月,徐惠滋、徐信、何其宗任副总参谋长,免去张震、王尚荣、何正文副总参谋长职务。5月,韩怀智任副总参谋长。1987年11月,迟浩田任总参谋长,免去杨得志总参谋长职务。 1992年10月,张万年任总参谋长,免去迟浩田总参谋长职务。 1995年9月,张万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傅全有继任总参谋长。
目前,总参谋部共没有20个部局。
三、总政治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它是在上地革命战争中,为适应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需要,随着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而建立起来的,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机构名称。
1927年南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曾设过总政治部,郭沫若任主任,章伯钧任副主任,只存在很短的时间。1930年8月,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之下,设总政治部等部门,鲁易任总政治部主任。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总政治部有名无实,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1931年2月1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第6号通令,指出:要组织革命战争,消灭军阀战争,就要创造铁的红军,加紧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为了这个需要,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立总政治部,毛泽东兼主任(后由周以栗代理);并决定总政治部暂兼第一方面军政治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32年1月27日,改名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王稼祥任主任,聂荣臻任副主任,后又任命贺昌为副主任,总政治部机关先后没有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敌工部、地方工作部、青年部、军校部、动员部和红军最高裁判所。1932年6月,总政治部主任由副主任贺昌代理,后任命袁国平为副主任。
1934年2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后产生了新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贺昌、李富春为副主任。王稼祥因病未到职,由顾作霖、李富春先后代理主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总政治部被编入军委第1野战纵队,后合编入中央军委纵队。
1935年6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秦邦宪(博古)代主任,后陈昌浩为主任,副主任先后由李富春、杨尚昆和周纯全担任。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时,红军总部和中央军委的部分主要成员尚在红四方面军,中华苏维埃政府命令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有总政治部。由于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军委机关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后方,一部分去前方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机关。总政治部去前方的称前方政治部,即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杨尚昆。王稼祥未到职,李富春、杨尚昆先后代理。留后方的为军委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钟赤兵,后为袁国平、罗荣桓。1936年2月,总政治部称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2月7日,新的统一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委员会下设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下辖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地方工作部和抗日战线部。王稼祥为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后又任命任粥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军事领导机关。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为任弼时,副主任为邓小平(后为谭政、傅钟)。前后方及南方各游击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