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同治帝虽不是自己的亲生子,但在感情上确胜过她的亲生母后慈禧。慈安太后一向疼爱同治,关心他的生活,关怀他的健康,体贴他为政的难处,完全用一颗真诚的母爱之心去爱同治,却不同于慈禧用太后的威仪让同治接受自己的呵护。这月,同治帝一病不起,不仅病情丝毫没有减轻,相反有所加重,怎能不令她心急呢?特别是同治皇上这病,对外也不好意思开口,真是又心疼又气恨,她一气之下把同治帝手下文喜与杜宝两太监给关禁起来,但仍感到不解恨。
慈安太后正在沉思之际,太监来报,说恭亲王奕欣叩见太后。慈安立即命人让他进来,奕欣叩拜完毕,见慈安泪眼红肿,惊问道:
“太后有何伤心事,如此悲戚?”
“皇上的病情不见任何好转,更有恶化的倾向,这怎能不让本宫忧虑?”
“太后,这皇上到底是何病?如果是天花麻疹也该痊愈了,却有加重的趋势,这到是为何?”
“唉!这话都无法向外开口,不过,恭亲王也不是外人,我也就直说了。”
原来同治帝想重新修建圆明园,因奕欣阻谏,再加上国库空虚没能修成,心中好大不快。内侍太监文喜、杜宝见皇上整日不开心,私下一合计,要帮皇上找乐去。这天,他们两人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本裸体画册,悄悄放在同治帝的御榻旁。这同治皇上回来后翻看此画册不但没有斥骂他二人还大大夸奖一番,问他们从何处得来。这两人一见皇上感兴趣。就添油加醋地将京城内各大妓院的名妓和风流韵事胡吹一通,正处于青春年少的皇上那经得起这等事的诱惑,便由这二人作伴,侨装成商人模样到有名的妓院试一试。
你想想,皇上宫中虽有皇后、皇妃多人,但她们多灌输于国母皇娘的礼仪风范,讲究乐而不淫,人伦有度,即使做起爱来也腼腆有度、浅尝辄止,那像那妓院里的风尘女子做爱有方,玉软香渴,柔情千种,倒凤颠鸾,醉月睡柳。这同治帝野情初试便欲罢不能,很为自己懂得太晚而叹息,如今品尝到那宫中没有的乐趣,遂一发不可收拾。起初十天半月悄悄溜出一次,后来干脆出重金包租几个有名妓院的名妓,除皇上之外,任何人不得染指。
一时间京中盛传来了一个广州经商的富家少爷独领京中几大名妓的风骚。此事一传出,偏偏有人不服气,特别是那些原先和这些名妓有来往的年轻人,他们由于不知这广州富商少爷的来历,欲与同治皇上比试高低。
此时,京都长青院有一名妓名叫梁秀秀,那相貌就不用说了,说她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并不过分。总之,同治帝一见就在心中叫绝,回去后就骂选秀女的不是眼瞎就是色盲,说宫中粉黛三千人,没有一个抵秀秀,当场就给秀秀送一个雅号叫瑶仙,就是西天瑶池仙女下凡尘之意。从此这瑶仙的称号便在京中叫开了,爱上青楼的,不爱上青楼的都知道这句名言:来京一遍,不见瑶仙,死了也是混蛋;来京一遍,见过瑶仙,死了也合算;来京一遍,尝过瑶仙,我已不做好男。
虽说如此,这瑶仙所在的长青院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门庭若市,长青院老板靠着这棵摇钱树很快富甲京城,成为当时京中有名的三大巨头。唉!看来这个世上想当好男人的男人太少了。
这同治帝为了独占花魁,重金租下瑶仙,可惹恼了京中的一些好色富家子弟。其中有一个叫张保全的富商,在京中经办珠宝店,大大小小有四个铺子,手中财产多少不得而知,在一些朋友的唆使下,他要与这同治帝比试个高低,能打败这广州来的少爷也好为京中的哥们儿出气,看看是京派厉害还是广派厉害。
就这样,瑶仙的身份可谓一日百倍的身价上涨,比今天炒股上涨的指数可大多了。张保全的铺子经营实力一天天减少,最后只能勉强经营一些劣质珠宝,高价的珠宝已无力有现款支付,后来只是直咬牙硬撑下去,他做梦也不明白这广州来的商人到底在京中做何生意,怎么有那么多钱能让他拖垮。他四处找人打听也是个迷了麻,只听说这少爷与京中一家王爷是亲戚。
其实,同治帝也让张保全给逼得力急,他把宫中的一些银两全花光了还不够,不得不想法动用国库,而这管国库的官员又是个呆鸟,认为皇上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动用国库里的财富。最后由文喜出面找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私下挪用了一些扩建北洋舰队的军费才算在实力上打败那珠宝商张保全。
古人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同治帝与张保全争秀秀实际上两败俱伤,张保全的珠宝铺几乎关闭,同治帝耗资了军费不说还惹得了一身病。你可以想想,这风尘女子什么男人没沾惹过,一旦同治帝不在的时候,老板为了赚钱,又暗中让她接客,从事第二或第三职业,同治皇上被人骗了自己也还不知道。就这样,同治帝传染上了性病,当时人称花柳病。
皇上得了这病又不好意思开口,对外只说是得天花麻疹,那宫中御医也是个蠢蛋,一味地按天花麻疹治疗。再加上皇上年轻不成熟,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就纵欲过度,体质衰弱,这一病就倒下了,每天不断治疗就是不见好转,后来等发现是花柳病,为时已晚,早已毒气攻心,传遍全身,到了今天这必死无疑的地步。
恭亲王奕欣听罢慈安的叙述,确实吃惊不小,说道:
“唉!老臣做梦也不知道皇上竟会这样,若是早有信息,就是死也会阻拦圣上出宫胡闹。”
“我也是在最近探知皇上的病情实症时才得知的,可惜为时已晚,也怪我整日深居宫中,对皇上关心太少!”慈安太后自责说。
“太后千万不能这么说,也许这是我大清朝的气数吧?臣曾听先父皇讲过我们祖上陵寝风水的事,说这是命中的气数。”
“这到底是什么气数,本宫怎没听先父皇讲过?”
“臣还是做阿哥时,一天在上书房读书,父皇来查问功课,谈及祖上之事,父皇说先祖为辽阳总兵时,曾在百山黑水之间请一风水大师给查看一块风水宝地,说在此安放陵寝层辈必出至尊,但此地有一大缺陷,由于受一外来山势所挡,此龙脉受阻,绕山后虽然重又续上龙脉,但子孙后人为皇帝者必然短命。”
“哦,原来是这样,难道没破除的方法吗?”慈安太后问道。
“据说先祖也有此问,那风水大师说,这是上苍之数,虽然人为之力可以破除,但效果不一定明显,但是还必须坚持去做。”
“这破除方法怎样?”
“就是每一代为皇者必须在自己在皇位期间亲临辽沈祖上陵寝祭奠。”
“是这样,我也听说过以前几位先皇在位时都曾回辽沈拜祭,只以为是尽尽孝心,不想其中有此缘由。”
“只可惜这拜祭的定例没能坚持下去,被后世子孙给忘却了,如今果有应验。”
“从何时起没有从事这拜祭典礼?”
“最后一次拜祭是先皇祖乾隆爷时,也就是那次拜祭的当天先父皇道光降世。”
“竟然这么巧合,果真就什么神秘之数。”
“但先父皇在位时也曾牢记祖训,多次想到东北辽沈祭祖,却一次也没实现夙愿。起初是平定张格尔叛乱,后来是连年与海外洋人征战,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先父皇自感无颜拜见先人,在先祖坟前无法开口,多不愿去辽沈祭祖,为此事一直感到心愧,每每提及此事总是伤心落泪,弥留之际仍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后世子孙。并再三告诫先皇大行皇帝咸丰,务必亲赴辽沈祭租。弥补父皇之过失,却想不到先皇竟热河一行英年宾驭上天,也未能如愿,那时,我就有点怀疑此天数难道已经应验吗?一个人独处时,常想起此事,却谁也没有告知,只想再等几年,待同治皇上年龄稍大,国富民强时,告诫这先祖的例制,劝谏圣上亲赴东北祖宗陵寝拜祭,以完成祖上遗愿。想不到当今圣上这么年轻又染上此病?”
恭亲王说着,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慈安太后也是泪下如雨,叹道:
“难道这大清的气数已尽?”
恭亲王一抹泪,气恨他说道:“把文喜、杜宝两个逆贼给斩了!”
“这事交给内务府总管崇伦去办就是。”
“太后,老臣罪言,请太后思考?”
“恭亲王,有话请讲。”
“皇上到了这地步,对续统之事太后有何打算?”
“你说呢?”慈安太后问道。
“依老臣之见,皇上之病目前尚无大碍,且皇后阿鲁特氏已身怀有孕,也许不久就会分娩,那时,若生有太子,即使皇上宾天也可后续有人。”
“万一皇上在皇后分娩之先宾驾呢?”
恭亲王沉思一下说:“万一那样,对外可密而不发,只说皇上有病不见外人,等到皇后分娩后,是阿哥则即为续统之人,若为格格再另作考虑,太后以为如何?”
慈安太后点点头,“愿上苍保佑皇上龙体日康,也愿上苍保佑皇后生下阿哥!”
“这只是我们如此汁议,但西太后不知有何想法?”恭亲王奕欣试探着问。
“她,皇上是她亲生骨肉,岂有不为皇上血脉着想之理,我想此事她会妥善处理的。”
提起西太后慈禧,奕欣忽然想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的事,急忙说道:
“太后,臣有一事相求?”
慈安太后一怔,说道:“请讲!”
这时,恭亲王奕欣便把最近山东济南府发生的火烧洋教堂一。案报告给慈安太后,又把慈禧太后对丁宝桢的不满之事也大致讲一下,请慈安太后拿主意。
慈安太后听后,考虑一下说道:
“洋人固然可恶,该杀!但事件发生,为了不引起争端,消除洋人再以此为借口兴兵问罪,最好将大事化小,小事息了。捕提凶手也可给洋人一个交待。想不到丁宝桢一时大意竟让凶犯得脱,万一传出去,洋人岂肯罢休。最好现在给他信函一封,责令他火速追捕逃犯,早日辑拿归案,能够重新提获凶犯更好,万一凶犯逃远,再另作处理。”
“太后,这事可给西太后一个把柄,你知道为安德海之事,西太后一直心有介蒂,早有惩办丁宝桢之意。不过没借口罢了,这事岂不是最好的借口?”
慈安思索片刻,说道:“过去的事早就过去了,她不会小题大作吧?”
奕欣摇摇头,”太后你和她共事多年,她的脾气太后难道不知?””
“这——”慈安太后寻思道,“当年斩杀安德海之事并不是丁宝桢独自作主,当时丁宝桢也恐事情闹大于己不利,曾上书朝廷定决。那时我与慈禧同时垂帘听政,而斩杀安德海一事却不曾让慈禧太后知道,是本宫恐阉人权势太大扰乱朝纲才独自批旨处斩。不想为了此事,慈禧太后一直耿耿于怀。对本宫,她倒没有什么,对丁宝桢确实心有怨愤。恭亲王,你认为如何处理?”
“就按刚才太后所言,给丁宝桢去一密函,让他火速破案,以防给西太后留下把柄,于他不利。”
“暂且就这样吧,以后你留心一下此事就是。”
“是!太后。”
恭亲王奕欣这才告别慈安太后回府。
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帝迷迷糊糊睁开双眼,隔着厚厚的窗纸虽然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但知道又是一个晴朗的天,尽管是晴天,但在这寒冷的冬日,气温也十分低,他很困难地把手伸出被外,想喝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双唇,但摸到的杯子里的水却是冰冷的。同治帝叹口气想喊人,声音只能在喉咙以下打转,就是发不出声,无奈,只好闭目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睡梦中,同治帝听到呼唤,这才睁开疲倦的双眼,看到一个小太监正在给他喂水。
“主子,你醒醒。主子,你醒醒。”
同治帝喝了几口参汤,这才感到好受一点用沙哑的声音对小太监说:
“你去为朕传军机大臣李鸿藻,不必声张,仅他一人即可。”
“是!”小太监叩头退下。
小太监走后,同治皇上一人再无睡意,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病情在一天天恶化,死神正一步步逼近,这死对于他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因此,对于这大清朝的续统问题不能不令他忧虑。自己先父皇英年早逝,冲龄即位,两位母后垂帘听政多年,这大婚之后刚刚独立主持朝政,却由于一时放纵而惹得此病,如今行将归天,有何面颜见列祖列宗。
自己今春尚够一十九岁,正值盛年,立嗣一事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自己也仅仅婚后一年有余,妃嫔虽多,仅皇后阿鲁特身怀有孕,但产期尚早,也不知男女,续统之身不得不另作打算。再说,就是皇后生下男儿,如此幼小怎能处理朝政,让皇后阿鲁特氏垂帘听政更是不可,她本不是搞政治权术的那块料,一向心地善良,为人憨直,岂能执政?况且皇额娘与她关系疏淡,更是容不得她。与其处在极尊位置受人挟迫不得自主,哪如做一普通人生活逍遥。无论皇后生下阿哥或格格都不必再当那什么劳什子皇上,做一个平常人,过上平常生活,平平安安也就是了。
只是这大清的天下如何托身呢?溥字辈目前尚无能人。两位母后必定是女流,慈安母心胸大度,但太过善良软弱,皇额娘有女豪杰的政治家风度与心计,却又太过心狠手毒,况且也太会享受和奢侈,正值多事之秋的大清王朝怎经得起她的折腾。
唉!皇叔恭亲王奕欣到是个合适人选,为人厚道,生活勤俭,又懂得治国安邦,虽然年龄稍大,但朕也顾不了许多了,暂且让他执政再慢慢寻求合适的继承人选吧。
同治帝正在思前想后,御前太监来报说军机大臣李鸿藻叩见皇上,同治帝立即命他进来。
李鸿藻进入东暖阁跪下奏道:“臣李鸿藻叩见圣上,祝圣上早日龙体康复!”
“免礼,起来吧。”同治帝轻轻说道。
“谢皇上!”
李鸿藻起来坐定,同治帝令退左右的人才缓缓说道:
“朕口授遗诏,请你代笔。”
“皇上正盛年体健,偶有小疾,刻日即可康复,不必虑及大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