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正午 - 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正午 - 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唐击薛举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 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 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唐击朱粲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 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王世充围谷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 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 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 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 唐灭刘武周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 刘武周攻并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 雀鼠谷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裴寂击吕崇茂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夏县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 美良川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 安邑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二月 潞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五月 唐灭李轨凉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 李子通击陈棱江都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罗艺击窦建德衡水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庞玉平集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 罗士信袭洛阳外城、攻青城堡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 李世勣攻获嘉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靖击冉肇则羹州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 李孝恭击萧闍提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 罗士信攻慈涧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五月 李艺击高士兴笼火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 洛阳、虎牢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唐攻慈涧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段德操击梁师都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至显庆二年(657年) 唐与突厥战争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 罗士信攻硖石堡、千金堡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 管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李艺击窦建德军笼火城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 李子通击沈法兴吴郡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 冯盎击高法澄、沈宝彻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李世民率玄甲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王君廓击单雄信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至三月 唐攻王世充洛阳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 唐击突厥石州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李元吉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 唐击突厥雁门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至五月 虎牢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至三月 李建成击刘(人山)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 唐李叔良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至八月 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 徐圆朗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 唐杨师道击突厥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 唐平萧铣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至十二月 刘黑闼攻唐河北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 高开道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 洺水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二月 唐攻徐圆朗杞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 突厥与高开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门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至六年 唐灭徐圆朗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五月 唐击突厥忻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贞观九年(635年)五月 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 唐李长卿击吐谷浑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八月至九月 唐击突厥汾州、三观山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十月 唐灭林士弘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至次年正月 唐灭刘黑闼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 灵州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三月至七年二月 唐平高开道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三月 唐平张善安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七月 唐平冯士翽叛乱
  唐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至次年 三月 唐灭辅公祏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十月 唐平张大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二月至五月 唐平蜀中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 唐平泷、扶二州僚人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七月 唐平杨文干叛乱
  唐武德七年(624年)九月 唐平姜子路叛乱
  唐武德八年(625年)四月 唐击睦伽陀所引突厥军凉州之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六月 唐反击突厥的作战
  唐武德八年(625年)七月 唐击睦伽陀且渠川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平眉州山僚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 唐击突厥凉州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四月 唐与突厥硖石之战
  唐武德九年(626年)五月 唐平成郎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五月 卢南叛乱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 玄武门事变

英雄乱世争从龙――光辉大唐的开国功臣元勋们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晚唐奇才李贺一生困顿坎坷,虽属皇族远枝,却一生沉伦下僚,不得仕进通显,一辈子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从九品)。由于不堪“臣妾意态间”的屈辱,李贺辞官归家,加之身体羸弱,最终郁郁而死,终年才27岁。
  如此身世,反应在其艺术作品中,李贺的诗词集奇峭、诡怪、雄浑、神秘为一体,高出平谷,不拘一格。毛泽东也十分喜爱李长吉的诗,“天若有情有亦老”、“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句,几乎就是完全地直接“拿来”,可见长吉在润之先生心目中的位置。本文开头四句诗,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在此诗中,诗人羡慕初唐那些能被在凌烟阁上图像的功臣们,羡慕他们都生活于一个伟大的时代,皆能以武功奇策博取功名。在《南园十三首》中的第六首,李贺还怨怪自己是“寻章摘句老雕虫”,并幻想有朝一日“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南园十三诗》第七)。试想,一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书生,由于生不逢时,仕途蹭蹬,竟悲哀地幻想自己能像侠客一样手提宝剑,归事猿飞捷走的高人成为武臣,看来穷途末路之中,物极必反,千载一人的鬼才也想效仿浑身武功的奇侠,可悲,可叹!
  有关李贺生平和诗歌的研究著作卷帙浩繁,笔者不想再班门弄斧。究其究竟只是因“若个书生万户侯”一句,想同长吉前辈商榷一二。徜若这位奇才天上有知,仙班之内,一哂为盼。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画家阎立本(现今存有其《步辇图》等画作,诚为“神品”。但当时他对自己“奔走流汗、伏地吮毫”作画的经历很羞惭,可见只是一个御用画仆而已。)在皇宫的凌烟阁内绘制了对大唐创建立有殊勋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其中有与他一起东征西杀、浴血拼搏的武将,也有出谋划策、博学多德的文士(还真有好几个“书生”出身的“万户侯”),排名如下:
  赵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瑀,褒公段志宏,夔公刘弘基,蒋公屈突通,郧公殷开山,谯公柴绍,邳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候君集,郯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勣,胡公秦叔宝。

贵戚豪族 英冠人杰——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初出自北魏献文帝第三兄,初姓拓跋,由于在部落之中获功最多,世袭大人之号,曾更姓跋氏,为宗室之长,最后在孝文帝时改姓长孙氏。其父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由于家世贵重,世为华丽家族,长孙无忌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览经史,精晓文义,自少年时代起就和太宗李世民关系极好,妹妹又是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因此和李世民在君臣份又多了一层亲情。
  李渊义军渡黄河后,长孙无忌即前去谒见,多次参与李世民的军事行动,出谋献计,殚精竭虑,因功被封为上党县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无忌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咄咄逼人的情势下,暗中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可称是“玄武门之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李世民即位后,马上封这位大舅子为吏部尚书,又因其赞画功劳第一,进封齐国公。此时的长孙无忌是人生最为得意之时,佐命元勋又兼贵戚,恩礼尤重,常常出入皇帝卧内议事,如家人兄弟一般。李世民杀其一兄一弟十个侄儿,而且世民与建成和元吉皆一母所生,母为窦皇后。看来亲兄弟不免互煎,倒是大舅子成为贴心人。
  任高官积年,有人密奏太宗说长孙无忌权宠过盛,不利于国。李世民亲自拿这封密疏给长孙无忌观瞧,表示自己对他实无疑虑。太宗又召集百官,宣布说:“无忌有大功于我李家,朕诸子皆弱,现在委托给无忌,朕内中非常放心。疏间亲,新间旧,是不顺之举,朕所不取也。”大庭广众之下,皇帝表露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同年,李世民进行祭祀礼,下命功臣裴寂与长孙无忌两人和他一起同立于皇帝专用的巨大御车上,宠遇莫比。
  贞观七年,朝廷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他固辞不受,表示自己以外戚任三公,会有私亲得官的物议。太宗马上表示:“朕受官必择才行。襄邑王李神符是我李家骨肉,但他德行轻薄,故朕不授其任何实官。魏征从前是太子建成死党,朕照旧委以重任。如果真是以外戚之故,多赐长孙无忌金银财帛也就足够,确实是因为他聪明鉴悟,武略不凡,朕因此授以台鼎之位。”言毕,赐《威凤赋》予长孙无忌,表彰他的贤德谦让。
  贞观十一年,太宗又下令长孙无忌等功臣世袭大州刺史;贞观十三年,太宗又亲自到长孙无忌家里,赏赐长孙亲族;贞观十六年,册拜长孙无忌为司徒;贞观十七年,太宗又命在凌烟阁图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并下诏褒崇。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两人暗中结党争斗,相继被废禁锢。大英雄李世民虽贵为四海天子,仍为家事搞得懊恼无比,朝会散后,他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李世勣三人议事,呆坐片刻,五内俱焦的太宗皇帝叹道:“我三个儿子一个弟弟(三子指齐王李祐、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阴谋结党夺位。一弟指汉王李元昌,参与太子谋反。)个个干出这样的事情,活着真难受啊。”言毕,从坐椅上自投于地,拔出佩刀想自杀。
长孙无忌等惊惧至极,争上前去扶拥抱持,并夺过佩刀递给太宗的儿子晋王李治。解劝半晌,三大臣问太宗想要立谁为储君。“我想立晋王。”太宗答道。
  晋王李治是李世民第九个儿子,依照次序还真轮不到他。长孙无忌心中大喜,因为李治是他亲外甥,马上就表态:“敬听陛下诏命!如有异议者,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斩之!” 
  太宗对李治说:“你舅舅已经同意你当太子了,应该拜谢啊。”晋王李治连忙跪倒在地,连连拜谢元舅的提举。李世民还有些不放心,就问:“既然几位和朕意见相同,不知外间物论何如?”长孙无忌跪地应对说:“晋王仁孝,天下归心。陛下如果不信,可以召问百官,肯定众口一辞推举,否则,为臣我负陛下万死!”(此话实出让亲外甥继位的私心。李治日后宠幸太宗用过的才人武氏,连唐家江山差点丢掉,不孝;杀掉长孙无忌等大臣,不仁;)由此,太宗建储之议遂定。日后,太宗也还想另立他所喜爱的吴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力争,鉴于他是当朝贵臣,又忠贞正真,太宗也不得不从,并亲口表示:“(长孙无忌)虽统兵攻战非其所长,但他善避嫌疑,应对敏捷,自古无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弥留之际,他单独召见长孙无忌和中书令褚遂良两人受遗诏辅政,并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你辅政后,不要让谗毁之徒陷害无忌,否则,你就不是我李家忠臣。” 
  高宗李治即位后,当年亲舅推举之景犹然在目,自然心中怀有万分感谢之情,马上进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扬州都督,仍知尚书及二省事。长孙无忌也竭尽忠忱,数进良谏,高宗无不优纳。
  高宗作太子时,入侍太宗,看见时为太宗才人的武媚娘,心旌摇荡。虽然也好色,李治毕竟和杨广不一样,老爹还没咽气就扑过去搂着父皇的爱妃求欢。太宗崩后,按规矩武才人应落发为尼。高宗以上香为名,于寺庙见到武才人,两人泣下如雨(不知是睹佳人思亡父,还是大喜成悲)。
  当时,高宗的王皇后没有孩子,萧淑妃有宠。王皇后听说此消息马上令武才人留起头发,劝高宗纳武才人为后宫,目的想夺萧妃专宠。没料到的是,武氏巧慧异常,不久就大受高宗宠幸,获封为昭仪,王后、萧妃一齐被冷落,此时二人连手再想扳倒武昭仪,却是永不能够的事情。
  虽然王皇后失宠,毕竟结发之妻,高宗并没有废后之意。不久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见了心中真的十分怜爱,抱在怀中逗弄,然后离开。武昭仪暗中潜入,活活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等高宗看视时大哭大闹,陷害说王皇后弄死了小公主(武后之毒,历代罕有)。高宗勃然大怒,立马起了废掉王后的心。由于皇后母仪天下,高宗自己还真做不了主,便首先从巴结自己的亲舅入手。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和武昭仪亲自临幸长孙无忌家,面见三个表兄弟(长孙无忌宠姬所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