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般都要加固岸边和修筑接近道路。为此可使用圆木、干草、树枝、沙以及预备的履带板等。
4 .为能看清冰的状况,渡口的冰上通路要清除积雪,并以标杆、草捆或雪墙标示。
5 .在渡口两岸接近地和渡河后通往集结地域的坦克行进道路上,都要设置必要的标牌。此外,在渡口两岸和冰上通路两侧均应派出哨兵。
6 .为能迅速排除因车辆故障而出现的阻塞现象,渡口附近两岸要专门准备好拖车,并且要有备有杆子和梯子的抢救分队。
7 .严寒天气时,为保障渡口而派出的工兵勘察排应加强一些士兵,以便排长能多更换几次哨兵。
8 .坦克在冰上渡河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要开窗驾驶坦克。如情况允许,无线电员和装填手应从车里出来,徒步在冰上渡河。驾驶员要注意观察指示牌和哨兵的信号,避开前车的车辙,平稳地拉动操纵杆,下坡时要减速,防止滑车,及时换上低速档,缓慢地将坦克开到冰上。在冰面上驾驶车辆要平稳,时速约八公里;要保持车间距离,一般为七十五米。当前行坦克下面的冰层塌陷时,要小心地把自己的坦克倒回,立即援救战友。
坦克在荒漠地的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使坦克兵见识了广阔无垠的荒漠地和它那严酷的自然规律。在那令人疲惫的酷热的昼间和严寒的星夜,坦克兵驾驶着被沙尘染成土黄色的坦克,驰骋在北非的海岸上。沙漠战专家隆美尔因他的狡猾战术而被敌人称之为“沙漠之狐”,他向为之震惊的世界显示,装甲坦克兵能创造怎样的奇迹。在机动战争条件下,他的非洲军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御中,都紧跟自己的指挥官,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
在非洲作战中,交战双方都拥有摩托化的兵团。诚然,我们意大利盟友的某些部队只是部分地摩托化,这对我们可说是连累不小。除突尼斯的某些地区以外,沙漠地是一片大平原,许多许多公里之内都没有一点天然障碍,是装甲兵作战的理想场所。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一些陡坡和沙丘阻碍实施迂回机动和翼侧突击。因此,在北非沙漠地作战,不是经常需要与其它兵种保持直接的协同。在非洲可以进行单纯的坦克战,如西迪拉杰格和塞卢姆之战。在这些战斗中时常要定下前所未有的大胆的决心,只有把坦克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这些决心。
由于战斗是在濒海地带内展开的,而且德军却只掌握几个海港,军队的供应十分困难,再加上地中海航线又是在英国海军的控制之下,就越发对我们不利了。英军也要几经曲折才能给部队运来补给品。因此,交战双方都力争首先保障自己的供应基地和运输纵队的安全,摧毁敌人的供应基地。为此必须首先歼灭最危险的敌人——敌人的坦克兵团。这样看来,消灭敌人坦克是在非洲作战军队的基本任务。
起初,德军坦克在战术技术性能上优于英军坦克;意大利的坦克陈旧,性能上比较差。到一九四二年五月,英军才获得新式坦克——英国的“格兰特… 李”和美国的“谢尔曼”,其性能相当于德国的坦克。英军坦克的数量也在逐渐开始增长,而德军坦克,尤其是装有75毫米炮的坦克已深感不足。无论是在东线还是在非洲,常常用88毫米高炮来顶替。有时先把高炮配置在前边,以便在自己的坦克到来以前对付敌人。
在非洲,同在其它战场一样,我们的快速修理勤务虽然经受了重重困难,首先是缺乏备件,但是实战证明,组织这种勤务是完全正确的。使敌人震惊的是,在前次战斗中被打坏的德军坦克,只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又上了战场。甚至缴获的坦克,很快也被用来同德军坦克部队一起参加战斗。
酷热和常常覆有尖卵石的地面,都没有构成特别的困难。坦克履带扬起来的一团团的细沙却带来了更大的麻烦。空气滤清器经常不管用,因此要常换活塞环。事实还证明,摩托车在沙漠地也是不适用的。由于空气中带有细沙,使用自动武器,特别是使用机枪也感困难。
看来,任何地方也没有象在非洲那样大规模地使用过地雷障碍物,这样使用地雷是想弥补天然障碍物的不足。我们的工兵忙个不停,不是布设地雷障碍物,就是在敌人的地雷场开辟通路。步兵坚守支撑点,使坦克能进行机动作战。
曾采取各种手段伪装我们军队的转移,并迷惑敌人,使其弄不清我们的企图。为此曾制作了模型坦克和火炮,并使许多电台同时工作,以模拟军队的集中。汽车尾部拖上树枝,扬起烟尘,使敌人误认为是坦克纵队在行进。还成功地把敌人的突击诱到对坦克防御比较坚固的地段,尔后再实施迂回机动,由翼侧冲击敌人。
非洲军的三个侦察营是指挥部手中掌握的十分珍贵的兵力。乘坐装甲输送车的侦察群在非洲找到了广阔活动的场所,因为在沙漠地条件下,他们很容易避免与敌接触,深入到敌人的腹地,观察敌人的动静。当德国的一个无线电侦察连在阿拉曼被歼,文件落到英军手里以后,而英军还没有采取更谨慎的措施以前,在一段长时间内,无线电侦察一直在反映敌军的调动和其它情况。
德军在沙漠地作战中所取得的经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 .荒漠地的广阔天地可以使快速兵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机动能力,并能使现有的坦克同时投入战斗。荒漠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进攻方向,直到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机械化兵团在荒漠地的战斗,类似于骑兵的冲锋和海上的交战。
2 .在荒漠地迅速歼灭敌人的快速兵团及其供应基地,比在任何其它地域作战都更加重要。在荒漠地扼守某地,只有在需要利用该地配置供应基地、航空基地或转移兵力时才有意义。
3 .对取得战术上的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先决条件是:战役上判断好情况,迅速而出敌不意地集中兵力兵器,分割敌人,以便于尔后逐渐地、不太费力地歼灭敌人。
4 .在广阔无际的荒漠地上,通常没有任何掩蔽物,人员如没有车辆几乎无法隐蔽。然而,只要军队还保持机动能力,就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打出一条路来。所以,保持机动能力是取得沙漠战胜利的保证。补给品的前送是军队的生命线,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军队提前用完了燃料,无论原来的行动如何顺利,也得退出战斗。
5 .丧失了机动力的军队,就要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这时他们无法在敌人四面八方的打击下守住阵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坦克兵器和地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化兵也只能用在防御中,而首先是防守供应基地和翼侧有天然掩蔽物的地段,如隘口等。
6 .在所有的快速地面兵种中,坦克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首先要消灭敌人坦克。在射界和机动范围都没有什么限制的条件下,坦克的机动性能好,坦克炮的射程远,这就使坦克成为与敌人坦克作斗争的决定性因素。
7 .达成行动的突然性,就等于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因此要求一切行动都要迅速,以使敌人的侦察情报不能发挥作用。由于荒漠地的地形开阔,只有夜间才能隐蔽行动。沙暴和沙漠地热天容易出现的气流层也可以干扰敌人的观察。
8 .沙漠地难以区分敌我,因为双方穿的衣服都一样颜色,车辆也染成同样的伪装色。尤其交战双方使用缴获的汽车和坦克,越发容易造成混乱。由于沙漠地主要是机动作战,战线不断会发生变化,敌人随时都可能进行突然袭击。因此,每个分队和每个军人要经常作好全面的战斗准备。
9 .在荒漠地判定方位也很成问题。因此必须随身携带地图和指北针。要事前侦察好地形,侦察的距离要远一些,以免被沙丘或地雷场所阻。
10.争夺制空权是取得沙漠战胜利的重要前提。
非洲战局持续了没有多久。阿拉曼之战成了这一战局的转折点。就在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附近的埃及土地上,德意军的攻势力量已告枯竭。这是因为敌人在技术装备,首先是坦克、炮兵和飞机方面的优势不断增长。更主要的是,几乎完全脱离了后方的我军得不到及时的供应,即使是最顺利的战役,也不可能把它继续打下去。即使长时间都给予地面部队以很大支援的航空兵(尤其是在托卜鲁克战斗中航空兵支援最为得力),最后也不能有效地支援地面作战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本来是旗开得胜的战局,却以失败而告终。德军被迫向突尼斯退却,长途跋涉二千公里。在突尼斯总算得以巩固,但只得到不多的加强,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抵抗。这时,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美军由西南展开进攻,英军则由东面进攻。在两面的猛烈突击下,德军防御确无招架之力。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二日,突尼斯的德军残部被迫停止抵抗。
居民地和森林地战斗
坦克不太适于进行居民地战斗,完全不适于在大城市进行巷战。在这些条件下,其机动性、视野和射界都会受到很大限制。装备有近战兵器的敌人到处都可以找到掩蔽物。藏起来的敌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应尽量迂回居民地。但是,在道路网不发达和地形难以通行的条件下,某些摩托化部队(乘汽车)由于通行能力不强,几乎不可能实施迂回机动。
接近居民地的一切道路上,通常都设有鹿砦和地雷障碍,并有反坦克炮兵火力控制。有时在院落和花园里布有周密伪装的坦克。
在居民地战斗中,坦克一般在炮火掩护下力争由一侧隐蔽地接近居民地。若敌人发现坦克接近时,炮兵即对居民地边缘进行急袭。这时坦克和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从行进间进行射击,冲进居民地。在居民地内主要是摩托步兵作战。摩托步兵下车后编成突击群前进,由少量坦克支援,此时坦克作强击火炮使用。其余的坦克则准备抗击敌人可能的反冲击。
若步兵不乘车时,最好令步兵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尽量接近居民地边缘。若此时坦克的主力在居民地的另一缘消灭敌人并不让敌人恢复防御或逃出居民地,步兵即在坦克支援下发起冲击。有时还可以从两面对居民地实施夹击——“钳形”攻击,但是这种夹击方法只有在大居民地时或便于观察时才能采用,以免攻击时互相伤害。在实施夹击时,必须确定各攻击群的前进距离,并商定在攻击中信号的使用和通信联络方法。
追击中,坦克可能突入村落,此时,坦克一边向两翼射击,一边向村缘前出,村落内的残敌则由随后跟进的步兵歼灭,因为迅速前进并完成进攻的主要任务更为重要。
若居民地位于重要道路的交叉点,渡口附近,或者居民地内有弹药和粮食仓库时,在占领该居民地后应立即派出警戒。否则,居民地可能被敌人夺回。
居民地防御中,坦克主要担任预备队,用于实施反冲击。坦克的阵地和通往这些阵地的荫蔽接近路应事先选定。当敌人接近居民地边缘时,对敌人翼侧实施反冲击最为有利。夜间,必须给坦克派出直接警戒,并使坦克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以便在敌人袭击时,每个车上都有乘员。
未经修复但炮塔仍能使用的坦克,应进入掩体,将车体掩蔽,外露炮塔,并进行周密伪装,以便作为环形射击的发射点使用。
※※※
森林地战斗与居民地战斗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森林地战斗中使用坦克,效果也不好,但是在东欧的森林地使用坦克,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进攻中,步兵在坦克武器火力的支援下首先冲入森林,尔后即按地区分段前进。步兵和坦克的协同方法是,步兵消灭林中界道内的反坦克兵器,而坦克则消灭林中空地上的敌人发射点和生动力量。工兵负责侦察林中界道、道路和道路交叉点的地雷障碍物。
车长应注意关闭炮塔窗门,以防隐藏在树上的特等射手的袭击。战斗过程中要进行观察,对敌人可能配置的地点进行射击,并肃清抵抗基点之敌。
如果需要迅速通过敌人占领的林区,则应向前派出由步兵、少量坦克和工兵组成的强击群。强击群沿道路两侧前进,非装甲车辆在坦克的掩护下沿道路跟进。
对尚未摆脱追击部队,也没有来得及布设地雷的敌人进行追击时,非装甲车辆可在坦克之间行进,强击群一边射击一边前进,通过林区。在树林稀少,便于观察的森林地段,敌人可能对进攻的坦克进行远距离的射击,这时,可沿道路疏开配置,几辆坦克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整个纵队在坦克掩护下迅速通过危险地段。
在森林地进行防御时,坦克应有宽阔的射界,并有步兵派出的常设警戒。坦克主要是担任局部地区的预备队。为使部队能迅速通过整个地段,必须进行周密的地形侦察并构筑道路。
在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战斗时,在例外的情况下,而且是十分需要坦克时,坦克分队可分割到排。此时,坦克作为重武器支援步兵。有时,只是因为配置有坦克,敌人就不敢采取什么积极的行动。
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战斗
夜间战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夜间战斗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大的意义。为能不断前进并取得最大的胜利,坦克部队常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继续行军和作战。虽然夜间战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坦克的战斗运用原则,但是初次的大胆试验表明,如能正确使用并灵活指挥坦克,坦克也可以在夜间顺利行动。战争过程中,当敌人享有地面和空中优势时,夜暗就成了取得哪怕是有限战果的唯一条件。由于夜间同深入后方的敌人或空降兵进行战斗,还要抗击游击队的袭击,因而一切后方机构和勤务分队就必须保持经常的战斗准备。
坦克夜间战斗的目的在于:
1 .在宽大正面上开始进攻后,力求于拂晓前突破敌人防御,并压制其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