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参谋长以后。这时汽车兵进行了改编并装备了新型车辆。
一九三三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军队的摩托化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一些骑兵团开始改编成摩托化步兵部队。除了汽车兵总部之外,还建立了装甲坦克兵部。该部的部长是卢茨中将,参谋长是总参谋部的上校古德里安。有三个坦克连就在楚森的汽车学校训练,在第一次战术演习中曾以农业用的拖拉机作为履带车辆使用。一年以后,已经有了两个汽车学校,一个在楚森,一个在奥尔德卢弗,每个学校都相当于团的规模,专门为改编汽车营和骑兵团而培养教官。一九三五年夏天,在门斯特的射击场举行了第一个坦克师的演习。这次演习是很成功的,于是决定按这个师的样子编三个坦克师,分驻在柏林、魏马和符次堡,统归装甲坦克兵部建制。古德里安担任第2 坦克师的师长,以便能够根据他的想法来训练这个坦克师。由各个部队调来的分队十分热情地学习使用这种新式的武器。新组建起来的团和独立的营都按统一的训练计划进行战斗训练。除了这三个坦克师以外,还组建起三个轻装师和四个摩托化师。这十个师归三个军建制,而这三个军又编成一个统一指挥的群。就这样形成了德军装甲坦克兵的骨干。
一些专门的集训队为新建的坦克兵团培训军官、准尉军官和技术人员。这时又利用柏林附近温斯道夫的普鲁士旧军校的地址建立了一所坦克学校,配备了一些固定的训练设备,并有一个不大的训练场地,设在楚森。随后,这所学校被命名为“第1 装甲坦克学校”。学校的学员学习了新的理论原则,而在焦贝里茨… 艾斯格伦的专业集训队组织了实车驾驶作业,这在当时认为是十分复杂的事情。这一所学校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就把克朗普尼茨的骑兵学校的一半用来训练摩托车射手和装甲汽车乘员。后来,这所学校全部用来训练摩托步兵和装甲汽车分队,并被命名为“第2 装甲坦克学校”。此后,又在军队摩托化试验处和第1 装甲坦克学校技术集训队的基础上组建起一所独立的学校。最后,到一九四四年,在什图特加特… 瓦辛冈建立了一所汽车修理学校。
我们以很大的努力来创造这些必要的条件,以保障对年轻的装甲坦克兵的训练能达到现代水平。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是无法面面俱到的。比如,要想给部队装备高通行力的车辆和组织修理勤务,以及组织充分的技术器材供应,都遇到了很大困难。
坦克师在获得装备方面是有优先权的,因为它们更多地担负战役任务——“将整个坦克兵团集中而迅速地投入战斗,以保障向深远纵深实施坚决的进攻”(古德里安)。每个坦克师都编有两个旅(一个坦克旅,一个步兵旅,旅均为两团制)、一个炮兵团和其它分队。当时所谓的轻装师编有两个摩托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侦察团和一个坦克营,采取的是过渡性编制,不久就改编成了坦克师,部分装备了捷克的坦克。摩托步兵师全部实现了摩托化,采取的编制仍然是普通步兵师的编制。这些师也编了为数不多的坦克,这是不符合在决定性方向上集中兵力的原则的。当时只组建了几个独立坦克旅,作为统帅部的预备队使用。
德军统帅部建立了装甲坦克兵,并把它看作是主要的兵种,否定了在外国军队中流行的关于坦克只是步兵的伴随兵器的观点。按照新的观点,坦克兵团应充分发挥其快速力,并充分利用其行动半径。然而,古德里安早在一九三六年就得出结论说,单一的坦克兵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坦克兵必须经常与其它兵种保持协同。据此,坦克师常常根据其任务配属有伴随兵力。战争完全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坦克师的编制基本上保留了下来,没有改变。
还在一九二六年以前,我们就开始了制造坦克的科研工作,但是直到一九三三年军队才开始实际训练,而且使用的车辆是农业用的拖拉机。坦克和坦克武器的设计师们当时不得不考虑一个情况,即工厂的改建和成批生产坦克还可能不是马上能办到的事。那时,坦克武器的研制水平在不断提高。轻型坦克计划安装50毫米炮,中型坦克计划安装75毫米炮。但是,为了尽快地给坦克安装武器,轻型坦克起初只安装了37毫米炮,这是当时反坦克炮兵已经采用的一种火炮。在生产新型战斗车辆以前的一段时期,军队为进行训练曾使用了专门的练习坦克,装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或两挺机枪。而且,这些不大的坦克直到同俄国的战争开始时,还在装备部队,以弥补制式坦克数量之不足,有一部分坦克还参加了战斗。
对坦克的重要要求是机动力和火力威力,要想提高机动力和火力威力常常要削弱装甲。随着发动机功率的提高和坦克外廓尺寸的增加,才逐渐加强了装甲防护力,这对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战最后几年用于完成这一任务的“虎”型坦克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力,但速度却很低。自行火炮的装甲防护力是很弱的,因为对它的要求是具备较高的机动力和较强的穿甲能力。军械部门对于军队的这些要求是一清二楚的,当然是尽力予以满足,但是由于装甲坦克兵建立起来比较仓促,一切都按部队的要求办到是来不及的。
德军装甲坦克兵于一九三八年在西班牙首次参加战斗。装备有“克虏伯”轻型坦克的四个坦克连在战斗中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对装甲坦克兵后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一九三九年,在同波兰的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坦克。当时要求在十八天内就击败这个国家的军队,而德国军队在数量上仍停留在和平时期的水平上。在战争史上,第一次运用了把坦克兵团集中使用在决定性方向上并实施机动作战的原则,这一原则确实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在法国开始作战时,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旧战场上,我们已经有十个坦克师和四个摩托步兵师参战。甚至是边境一带的阿登山区难以通行的地形和纵横的江河也没有阻挡住这些师的迅猛前进。德军装甲坦克兵的创造者古德里安的预见被证明是正确的:“什么都不能阻挡这支强大的突击力量。”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兵团对其他国家军队的指挥和编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法国战局结束后,装甲坦克兵立即开始准备新的作战行动。当时曾计划攻打英国(“海狮”行动),为此要在不列颠诸岛登陆。由于舰艇不能把坦克直接送上岸,坦克登陆前的最后一段路程要自己行驶,有时还要在水下行驶。周密组织的试验表明,在使用可以使发动机在潜渡时能够工作的专用装置的条件下,密封的坦克可以在十米深的水中行驶。但准备归准备,最后并没有攻打英国。
一九四一年,德军装甲坦克兵面前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艰巨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多样性已经在蕴育着未来失败的萌芽。二月中旬,德军坦克被派往北非,以支援那里的意大利军队。只掌握有数量不多的坦克部队的隆美尔的迅猛推进,曾使他扬名四海。几乎是与此同时,德军的坦克师参加了巴尔干半岛的战斗,在这里它们遇到了山地行动的许多困难。
然而,在巴尔干的作战行动刚刚结束不久,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就开始了的对苏战争,要算是最严酷的战争了。按计划,我们要以迅猛的突击,在当年就把敌人击退到伏尔加河一线。然而,我们将与之作战的国家,老百姓都能吃苦耐劳,而且热爱祖国,便于军队调动的道路网又很不发达,再加上沼泽遍布、江河纵横,还有大片的森林。恶劣的气候使军队的行动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摩托化部队确无用武之地。
在对苏战争开始以前,坦克师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但是由于坦克工厂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坦克,只得为增加师的数量而削弱师的突击力。坦克师原来编有一个两团制的坦克旅,后来只能编一个两营或三营制的坦克团。步兵团里只编有一个装备薄装甲的装甲输送车的连。炮兵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自行火炮。为提高师的战斗力曾试图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例如,为增加坦克的行程,曾利用载油料的拖车(事实证明这是不行的);为通过难行地段,曾让坦克携带束柴。但是,这些办法效果都不大。
俄罗斯战局一开头是很顺利的。德军迅速地跨过了布格河、贝列津纳河(这条河当年曾决定了拿破伦的命运)、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通过了所谓的“斯大林防线”,打赢了基辅战役。“闪击战”真似乎是名不虚传。哪知,基辅之战已潜伏着未来的危机。由于攻打基辅的战役开始过晚,拖延了时间,有利于作战的时期大大缩短了。这时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已经来临。坦克在沙地、沼泽地和泥泞地行驶,发动机损坏了,磨损的履带和传动装置也很快都报废了。部队要求补充坦克以及新的备件也无济于事,他们即使付出最大的努力和牺牲,也没有避开最后结局:就象拿破伦时代一样,俄国广阔无垠的大地挽救了俄国入。
一九四一年初冬,古德里安指挥的坦克第2 集团军正由南面迂回莫斯科,他当时曾以他固有的直爽态度反对继续前进。他因此而失宠,被转入陆军总部的预备役。他只得袖手旁观,眼看着由于一些人不了解装甲坦克兵的能力而使他亲自监制的坦克提前遭到损伤。古德里安的离职所带来的是军队以及整个装甲坦克兵作战的失败。装甲坦克兵的全体官兵,甚至是新兵,都了解和尊敬古德里安。
当然,这时德军还在不断增加坦克的数量,不断提高坦克的战斗威力。坦克的月产量已经达到六百辆,而一九四○年的月产量只有一百二十五辆。这时已经开始生产计划于一九四○年生产的“虎”型坦克,并开始生产机动力很好的“豹”式中型坦克,但前线需要各型的装甲车辆。浴血奋战的步兵则更加需要威力大、机动性好的反坦克兵器。炮兵需要装备自行火炮。坦克师的摩托步兵团急需装备装甲输送车。满足所有这些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军事方面的经济能力是很不足的。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发感到没有久经战斗考验的古德里安将军是不行的。
一九四二年,前线取得了一些新的胜利。在残酷的冬季战斗结束以后,得到部分补充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重新发起进攻,同第6 集团军一起进至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伏尔加河一线。在北高加索,坦克第1 集团军距里海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在北非,隆美尔在第一次进攻失败以后,又发动闪电攻势,已抵达埃及国境,并夺占了托卜鲁克。但德军的兵力已感不足。到了年底已出现严重不利的局面。当俄军在斯大林格勒转入进攻时,美军在法属北非登陆。隆美尔在阿拉曼一战失利以后,被迫继续向西撤退。德军丧失了战役机动的自由。装甲坦克兵这颗明星也即将殒落。
就在这十分艰苦的时刻,古德里安上将重新归队。他被任命为总监,大权在握。如果早些给他这些权限,我们的军队也不致有那样大的损失。古德里安作为装甲兵的最高首长,掌管包括党卫军坦克兵团在内的整个装甲兵的编制、战斗训练和装备改进。他有权在全军分配履带和轮式车辆。古德里安增加了经过战斗考验的T…Ⅳ(装有长身管火炮)、“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产量。这时,还开始了制造防空坦克、侦察坦克、架桥坦克以及装有电台的指挥坦克的科研工作。古德里安下令研究坦克师的新编制,既要压缩人员和装备的数量,又要保持战斗力。补给工作也开展得很好。后备部队也展开了接近实战条件的训练。编写出了精炼的新条令,删减了一些繁琐的规定,文字简练,便于理解、执行。装甲兵的许多训练班和学校统归“院校部”领导,这样工作起来可以步调一致。
一九四三年来临了,它是以斯大林格勒这幕震撼人心的悲剧开始的。北非的战斗行动也不得不停顿下来。七月,英美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秋天在意大利登陆。于是,在欧洲开始了两线作战。工业发达的美国早已开始援助俄国,为他们提供坦克和其它技术装备。代号为“堡垒”的库尔斯克… 贝尔果罗德战役的失败,对我装甲兵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我们损失了许多技术装备。其次,在德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确实使德军统帅部步履维艰。步兵师没有得到必要数量的反坦克兵器的补充,只得用坦克来顶替。结果,尽管每个月能生产出二千辆各型装甲车辆,但并没有把它们用于执行主要任务——实施猛烈的进攻。坦克生产在逐渐缩减,因为英美空军的轰炸使许多坦克工厂停产,特别是影响了坦克备件的生产。与此同时,敌人技术装备的生产却大幅度上升。战争的好运已经彻底转到了德国的敌人一边。
一九四四年,对德国的合围圈已越来越小。在美英军于诺曼底登陆的同时,俄军强大的坦克兵团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攻势。如果说西线敌军进攻的速度起初是缓慢的,那么东线攻势的发展却是十分神速的。经过激战以后,我们丢掉了东普鲁士,“库尔良”集团军群也被分割。德军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军队只能得到部分装备的补充。有战斗力的后备兵力业已枯竭,只得派教练部队去堵塞战线的缺口。不过,前线的德军尽管已有些动摇,但仍在各个战线与优势之敌坚持作战。坦克师的使用只局限于完成所谓的“消防”任务:不断地把它们调到有敌人突破威胁的地段。在法国和意大利,由于敌人握有制空权,我们的军队只能在夜间调动。此时,在坦克发展方面已开始寻找新途径。为提高坦克夜间进攻的能力,计划给坦克安装能在夜间达到四百米观察距离的专用夜视仪。但是,这种夜视仪还是不很完善的,只是在匈牙利作了一些比较成功的试验。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在阿登山区,最后一次在进攻战役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