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集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史集要-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热辽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朱涤新。辖4个旅。 
    冀东纵队:司令员詹才芳。辖3个旅。冀晋纵队,司令员赵尔陆。辖3个旅。 
    冀中纵队:副司令员黄寿发,副政治委员帅荣。辖2个旅。 
    晋察冀军区所属军区序列是: 
    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代),政治委员林铁。辖5个军分区。 
    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陆,政治委员王平。辖4个军分区。 
    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治委员刘道生。辖5个军分区。    
    冀热辽军区,1945年12月冀热辽军区与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指挥机关合并,司令员萧克,第一政治委员程子华。第二政治委员罗瑞卿。下辖: 
    冀东军区:司令员陈伯钧,政治委员李楚离。辖6个军分区。 
    热河军区:司令员段苏权,政治委员黄火青。辖4个军分区,1个师。 
    晋察冀军区总兵力30余万人。   
    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的整编及所属野战部队的组建。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由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萧劲光兼第一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周桓任政治部副主任,叶季壮任总后勤部部长,杨至诚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贺诚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其所属部队的序列是: 
    第1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 
    民主联军直属炮兵旅。 
    北满军区:司令员高岗,政治委员陈云。下辖: 
    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政治委员洛甫。 
    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璞,政治委员李大章。辖2个支队。 
    松江军区:司令员聂鹤亭,政治委员张秀山。辖2个军分区。 
    嫩江军区:司令员王明贵,政治委员刘锡五。辖4个军分区。 
    龙江军区:司令员叶长庚,政治委员王鹤寿。辖3个旅,1个军分区。 
    第7师:师长杨国夫,政治委员刘其人。辖3个旅。 
    独立第2旅。   
    哈北军分区。 
    南满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华。下辖: 
    第3纵队:司令员程世才,政治委员罗舜初。辖3个旅。 
    第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辖3个旅。 
    安东军区:司令员吴瑞林,政治委员林一山。辖2个军分区,1个保安司令部,1个保安纵队。   
    辽南军分区。 
    西满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李富春、黄克诚。下辖: 
    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辖4个旅。 
    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陶铸。辖3个军分区,1个旅。 
    嫩南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郭述申。辖3个支队。 
    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治委员林枫。下辖:第22旅、第23旅、第24旅。 
    第7纵队: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周赤萍。辖2个旅。 
    吉黑纵队:司令员曹里怀,政治委员郭峰。 
    吉东军区:司令员姜信泰,政治委员唐天际。辖2个旅。 
    通化军区:司令员何长工,政治委员吴溉之。辖2个支队。 
    辽北军区: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周赤萍,辖2个军分区。 
    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32万人。   
    中原军区的成立和所属野战纵队的组建。 
    1945年10月25日,新四军第5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及河南军区部队,在鄂豫边境桐柏山地区胜利会师。 
    10月30日,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郑位三代理书记,李先念任副书记。同时建立了中原军区,其后又整编组建起野战纵队。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所属部队的序列是: 
    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兼),政治委员戴季英。辖3个旅。 
    第2纵队:司令员文建武,政治委员任质斌。辖4个旅。 
    江汉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治委员郑绍文。辖1个旅。 
    鄂东军区:司令员张体学,政治委员聂鸿钧。辖1个旅。 
    河南军区:司令员韩东山,政治委员刘子久。辖1个旅。 
    中原军区总兵力6万余人。   
    华南游击队的整编。华南游击队整编后的序列是: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下辖: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粤北指挥部,东进指挥部。 
    四个指挥部共辖8个支队,8个大队,3个团。 
    韩江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美南。辖3个支队。 
    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辖2个支队,5个大队。 
    中区纵队:司令员梁鸿钧,政治委员罗范群。辖6个团。 
    南路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楠。辖5个团。 
    琼崖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副司令庄田。辖5个支队。 
    华南游击队总兵力27000余人。   
    各战略区编组野战军这一任务的完成,从编制体制和组织指挥上保证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使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更加健全。这一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当时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反对蒋介石破坏和平、发动内战作了积极的准备。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抗日联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建立东北根据地,从8月起,中共中央即着手部署冀热辽东路部队和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挺进东北。8月22日,中共从晋察冀解放区抽调干部进入东北,在苏联红军占领区建立党组织,并发动群众建立了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9月15日,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作。 
    9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重申了抗战胜利后中央的战略方针:“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依据这一战略方针,大批军队和干部分为两路,一路从热河和北宁走陆路,一路从胶东走海路,先后到达东北。沿途收复了山海关、锦州,并进驻了沈阳。到11月底,东北的人民军队已达20余万;干部已达2万人,其中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20人。为了加强统一指挥,1946年1月,东北各部队奉命整编组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李运昌、萧劲光任副总司令。 
    国民党为抢占东北,1945年8月31日在重庆成立了东北行营,调集50万大军进犯我华北、华中解放区,妄图消灭我人民军队,然后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天津、北平、张家口3地集中,打通抢占东北的道路。 
    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解放区彻底破坏铁路、公路,迟滞蒋军北进,并打击、消灭。从10月18日起,聂荣臻、贺龙所部粉碎了傅作义集团对张家口的进犯;刘伯承、邓小平部在邯郸地区歼灭蒋军3万余人,粉碎了孙连仲集团的北犯;陈毅所部也切断了津浦线,阻滞了蒋军。 
    人民军队在华北、华中作战的胜利和对沿线铁路、公路的切断,基本粉碎了蒋军主力11月初4路集中于平津,然后进入东北的计划,有力地配合了人民军队向东北的开进和展开,并且迫使蒋军不得不借助美军和美国的空运、海运去东北。早在1945年9月10日,美军在所谓“解除日军武装”、“协助中国受降”的幌子下,就在塘沽、天津登陆,10月1日又在秦皇岛登陆,10月20日向冀、热、辽解放区推进,强行修复由秦皇岛至山海关的铁路。在此期间,美舰海运来的蒋军两个军,加上收编的伪军,于11月中下旬,从秦皇岛向北占领了山海关和锦州。由于美国海运、空运支持,蒋军在东北迅速增加到5个军30万人。 
    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1945年12月28日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及时提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点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1946年夏,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会议,决定抽调1万2千名干部深入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当时东北各地有相当数量的汉奸、恶霸、警察、宪兵、土匪,他们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充当国民党先遣军,残害人民,破坏新生政权,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一方面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一方面派出部队深入追剿土匪。为了使根据地政权真正扎根于群众,在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斗争,把在日伪时期的伪官吏、汉奸、特务、恶霸等,交给人民群众进行控诉并予以法办,没收其财产。在斗争中,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发展了党的组织和工会、农会以及妇女会等群众组织,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的斗争。到1946年10月,有370多万贫苦农民获得土地2千6百万亩。土地还家,极大地激发了翻身农民保卫胜利果实、保卫东北解放区的热情,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东满、北满、西满的广大地区都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业已相对巩固的条件下,针对东北蒋军抢占大城市的情况,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要“坚守要点,控制强大的机动部队,于有利时机以运动战打击敌人”。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进行了四平保卫战,歼敌1万余人。5月19日、23日、28日,蒋军先后侵占了四平街、长春、吉林等地。6月16日,中共中央调整和充实了东北局和民主联军的领导机构,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民主联军司令兼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8月,成立了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林枫任主席。 
    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牵制了大批蒋军精锐部队,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其他解放区战场的作战,为人民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提供了巩固的后方基地,对全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中原突围全国解放战争开始    
    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是以首先围攻中原解放军开始的。为此,中原军区部队在湖北、河南、安徽3省边界地区突破国民党30万大军的包围,胜利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标志着全国解放战争已经开始。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调集20多个师的部队,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进军道路。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双方代表签署停战协定后,国民党军仍继续增加兵力包围和进攻这一地区。5月10日,国共双方虽然专门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拒不执行。至6月,进攻解放区达1000余次,占我县城、村镇1100余处,将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分割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之间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内,解放区面积已不及原先的十分之一。 
    为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同国民党政府交涉,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和平转移到其他解放区去。但国民党政府一意孤行,至6月下旬,用于包围中原军区部队的兵力增至30万人。此时,蒋介石认为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令其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设指挥所,指令各围攻部队于6月22日前完成攻击准备,待命攻击。其部署是:以整编第41师、第47师和整编第72师主力、整编第48师1个旅由信阳、罗山、光山、商城、经扶、黄安(今红安)之线,整编第11师附第72师一部及整编第66师、第15师由黄陂、花园、应山、广水之线,分路向宣化店、泼陂河地区合击;以整编第75师及整编第26师1个旅控制广水和麻城以北地区;以整编第3师集结于襄阳、南阳地区机动。此外,还调集西安、武汉的空军配合作战。26日拂晓,国民党军开始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军区部队阵地大举进攻,占领沙窝、邓店、浒湾等地。这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起点。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鉴于中原解放区处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势孤力单,多次指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准备以主力向西突围,转移至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并在这些地区长期坚持,以牵制敌人,配合其他解放区作战。在国民党军进攻迫在眉睫之时,中共中央于6月23日明确指示:“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据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以第1纵队第1旅伪装主力,向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以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主力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 
    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第45团、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约1。5万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秘密移动。29日晚,从信阳以南李家寨至柳林车站间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越过平汉(今北京至汉口)铁路,向西北方向疾进。国民党军急调整编第3、第15、第41师和整编第47师主力及位于陕南地区的整编第90、第1、第76、第36师各一部实施尾追和堵截。右路我突围部队一面以小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昼夜兼程,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地区,南阳以西、丹江以东地区,荆紫关及滔河以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