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全军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百万大裁军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将军队工作从临战状态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确定裁军百万,讨论并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方案》要求通过改革逐步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并研究了贯彻落实的政策,部署了整编工作。6月1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政府决定军队员额减少100万,7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而后,全军立即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我国政府关于军队减少员额100万的决策是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从我军建设的要求出发,经过长期深思熟虑作出的。
在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论证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根据和意义。他指出,全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他强调,我们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依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百万大裁军的主要内容有:
一、精简机构。各总部、军兵种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撤并业务相近的部门和重叠机构,降低部分单位的等级,减少层次,人员精减40%左右。1982年,已撤销铁道兵建制,将十几万铁道兵划归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近20万人转业到地方工作。将独立的炮兵、装甲兵等兵种总部撤销,其领导职责改由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和工程兵部行使。军队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装备委员会同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合并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裁减部队。将原来的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大军区。保留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军区,撤并武汉、昆明、福州、新疆4个大军区。同时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级单位4054个。海军和空军淘汰了陈旧落后的飞机和舰艇,相应减少了人员。一些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529个县和相当于县的市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工作人员改为地方干部,任务不变,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这次精简也触及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一批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声威远震的军、师、团建制部队,在百万大裁军中被撤销了建制。
三、减少军官数量。在确定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的服役制度后,军队中原先由军官担任的行政管理、技术领导等76种职务,改由军士长担任,其中包括连队的司务长、电影队长及电台台长、各类修理技师等。这次精简,为了减少军官数量,还减少了副职,使指挥系统更加精干。
四、提高合成程度。为大幅度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成比例,加强特种兵部队,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级单位全部整编为合成集团军。整编后的集团军加大了特种兵的比重,构成了以装甲兵、步兵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以炮兵、防空兵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以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学兵、气象兵和电子对抗专业组成的作战保障力量;以运输、修理、管线、卫生、军需、器材等专业组成的后勤保障力量。1985年7月到12月,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完成了陆军军级单位整编为集团军的工作。人民解放军陆军中,特种兵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数量,这一兵种结构的重大变化,加大了陆军的独立作战能力,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五、调整军队院校编制体制。全军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多。全军指挥院校实行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初级指挥院校按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培养各军兵种初级指挥员。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培养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人员,军队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六、已经组建的预备役师、团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序列,并授予番号和军旗,形成了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新体制,解决了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这一重大问题。
七、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领导班子,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使部队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八、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安置60万编余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或离休退休,加强国家建设力量。
198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完成裁军百万的精简整编工作,兵员减少41万,大批干部退出现役。部队规模作了较大压缩,官兵比例达到1∶3。3,基本上改变了军队一度臃肿庞杂的状况。军队建设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军队规模缩减,可以集中经费用以研制和发展现代化武器、技术装备,加快军队的现代化步伐;精简机构,减少层次,精干领导班子,使指挥更加灵便,也促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后勤供应体制的改进,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使部队平时和战时后勤保障更加有效。百万大裁军标志着我军军队建设真正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人民解放军陆军军整编为集团军
陆军军是陆军部队作战的基本力量。不断提高其合成化程度和合成作战能力,是陆军建设的中心环节。
1950年,陆军在1948年统一番号和编制序列的基础上,进行整编。整编后的军,实行统一编制,辖有3个步兵师,并编有教导队、工兵营、通信连,以及警卫连、侦察队等勤务保障分队。1953年4月,中央军委颁发了陆军军、师新编制。军增编了炮兵团、高射炮兵团、独立野炮营、炮兵指挥连等单位,充实了通信、工兵营,撤销了侦察队和教导大队,军直属队的人数比1950年编制人数增加了47%。经过这一系列调整,陆军军的合成体制初具规模。
60年代,随着国产武器不断装备部队,中央军委进一步加强了陆军军的合成化建设,并针对陆军部队中存在的机关庞大,联络不畅,没有体现南北战场的不同要求等问题,确定了陆军编组“四轻四重”的原则,即南方部队装备轻,北方部队装备重;师以下部队装备轻,军以上部队装备重;前方军区轻,后方军区重:机关人员编制轻,连队人员编制重。根据上述原则,1962年颁发了陆军军、师新编制。新编制重点提高了师一级的合成化程度,对军的兵种合成进行了调整。规定军炮兵团增编加农炮营,撤销独立野炮营,高炮团缩编为营,增编军属防化连,1969年以后,中央军委在改装一批摩托化步兵师的基础上,改建若干个摩托化军。摩托化军直属部队编有炮兵团、火箭炮团、高射炮团以及工兵、通信营和侦察、防化连等单位。摩托化军的出现,使陆军部队的火力、机动力、突击力有了很大提高,合成化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1975年,根据中央军委制定的整编方案,陆军军增编了坦克团,并将高射炮兵营扩编为团,炮兵团的装备得到了充实。军编成内的步兵师的装备得到改善,自动火器、反坦克兵器、压制兵器以及运输车辆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改观,合成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从而,使陆军部队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了加强,机动能力有了提高,武器装备完成了由以轻武器为主到以重火器为主的转变。
进入80年代,根据精兵、合成、平战结合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在进一步减少步兵数量、继续扩大建制内各特种兵的比例,提高合成化程度,增强部队的整体威力和独立作战能力的思想指导下,陆军军的编制又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调整和改革。1980年整编,重点是压缩编制员额,加大特种兵部队的比例,提高部队的防空、反坦克火力和机动能力。1982年,随着中央军委、大军区所属兵种领导体制的改革,由各军代管军区下放的部分独立兵种部队,开始进行合成集团军编组试点,并开始在陆军军的编成内组建机械化步兵师。1985年,对陆军军的组织编制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把保留的陆军军全部整编为集团军。为了使其能担负起战役作战任务,将原军区所属装甲兵全部、炮兵和工程兵大部编入集团军,与原军属兵种部队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属坦克师(旅)、炮兵旅、高炮旅、工兵团、通信团;扩编了防化、运输分队,有的还增配了陆军航空兵部队和电子对抗分队。集团军直属队的人数为1962年编制人数的3。7倍,火炮为3。2倍,还有了直属坦克与直升机部队,战斗力和战斗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上能够在上级编成内或独立地遂行战役作战任务。
集团军的组建使陆军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集团军可根据任务和作战地区特点,使用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和其他兵种,灵活地组成有针对性的作战集团;有些还可组成以坦克和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为主体的突击力量,进行地面战斗。集团军配属的地面压制火炮,组成了由牵引火炮、自行火炮、火箭炮和地地战术导弹相结合的火力压制力量,使人力强度、精度和纵深作战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各种反坦克导弹、火炮、火箭筒等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大部分进行了更新换代,威力大大提高,加之武装直升机编入一些集团军序列,构成了既能从地面发射,又能从空中发射,远、中、近距离相配套的反坦克火力体系,具有抗击敌集群坦克的能力,防空方面,由于增加和更新了各型高炮,装备了新研制的多型防空导弹,从而构成了以导弹与高炮相结合,高、中、低空配套的火力体系,对敌机作战能力有很大增强。各种雷达和电子侦察器材装备部队,使侦察手段多样化,具有在各种情况下获得情报的能力。现代化的通信系统,使集团军和师建制内各指挥机关之间,各个作战系统之间联络畅通,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抗毁能力加强,能在强烈电子干扰下,保证指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工程兵的道桥、布雷、破障、伪装作业和构筑工事的效率成倍增加,具有快速完成各种工程作业的能力,能保证集团军独立行动。防化兵能完成本级在战役地幅内核观测、辐射侦察的任务,清洗和消除沾染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集团军还首次编入了装备有各种先进器材的电子对抗分队,具有多种干扰手段,能有效削弱敌电子设备的效能,保障己方电子工具正常工作。后方物资、技术保障力量完善配套,综合和随伴保障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能独立或稍加补充后,保障集团军完成战役作战任务。总之,集团军的组建,使陆军部队的火力、机动力、突击力、防护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全面加强,整体作战威力和独立作战能力得到提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成立
1985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在北京成立。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张震为国防大学校长,李德生为政治委员。国防大学是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需要,在合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的。它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培训体制的最高层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成立大会1986年1月1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防大学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向国防大学授军旗,并代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几位老帅和军委其他领导同志表示热烈祝贺。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国防部长张爱萍在讲话中指出,国防大学的成立是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关于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伟大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成果。国防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要围绕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着眼于今后10年、15年,以至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出人才,出成果。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为国防大学题写了校名。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国防大学题词或写来贺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负责同志萧克、刘志坚、曹思明分别在会上致辞祝贺国防大学成立。国防大学校长张震和政治委员李德生要求全校同志奋发进取,做出优异成绩,回答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军同志的期望。
国防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陆、海、空军集团军(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人员,军队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和地方省以上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其办学方针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学校办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人民军队特色的指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