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是美国空军最新式的主战飞机之一,也是美军空军第一种高亚音速隐形战斗轰炸机。该机由美国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制造。1981年6月原型机首飞成功,1983年10月生产型开始装备驻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第4450战术战斗机大队。美国空军共采购59架F-117,至1990年7月21日全部交付完毕,总费用为62亿美元,单架价格达1亿多美元。
尽管F-117早在1981年就试飞成功,并于1983年正式投入使用,但是美国空军对它的情况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89年4月21日,才在内利斯空军基地向外界展示。
F-117外观呈黑色,头部像个楔子,后缘呈锯齿状,机尾很像燕尾,这使它看起来非常古怪。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全身找不出一丝曲线和曲面的痕迹,整架飞机几乎全部由直线光屏面组成。难怪见过F-117的人曾打趣说:在设计F-117时,大概设计师们只使用直尺吧!连它的机翼和V型尾翼也都采用了没有曲线的菱形。那么,它为何被设计成这般怪模样呢?原来,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它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隐身〃本领。因为采用这种外形,可以大大减少它在雷达屏幕上的显示信号。此外,它的发动机进气口、尾喷口、座舱盖接缝、起落架、舱门等部位也都经过有益于〃隐身〃的特别设计,就连身上的涂料也能吸收雷达波束,增强它的〃隐身〃本领。据说,在F-117身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它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信号比一只小鸟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信号还小,肉眼根本识别不出。这就好比给它披上了一件〃隐身衣〃,任何先进的雷达对它来说都好比是〃瞎子〃。
除了隐身本领之外,F-117还具有强大的突击能力。它的腹部有一个长4.7米、宽1.75米的大弹舱,里面可以装载2颗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或数枚空地导弹。不过,F-117也并非尽善尽美,它也有缺陷。设计师们为了增强它的隐身性能,不得不在其他一些性能上作出牺牲。比如,它的最大速度还没有超过音速,这在当今世界一流战机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它还不具有空战能力。
当然,除了F-117之外,美军的其他装备也很先进,像F-15、F-16战斗机,F-10攻击机,F-111战斗轰炸机,海军的舰载机A-18、A-6、A-7,陆军航空兵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等等,都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兵器。
美国人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多国部队云集海湾,磨刀霍霍。然而,萨达姆也非等闲之辈,他并没有被吓倒。对于布什总统让他滚出科威特的言行,萨达姆的回答是:一旦美国人卷入战争,我们将使他们血流成河。
萨达姆的话并非言过其实,因为他手中也掌握着庞大的战争机器。
为了对付多国部队的进攻,萨达姆下令在全国实行战时体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与此同时,萨达姆加紧扩军备战,其正规军在原有53个师的基础上,重建了13个师,并新组建了11个师,达到77个师,总兵力增至120万人,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6000辆,火炮4000余门,飞机770余架,〃飞毛腿〃导弹800余枚。
与多国部队相比,伊拉克在兵力总数上要远远超出多国部队,虽然在兵气质量上稍逊色一些,但其中也不乏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一流兵器。比如,在空战兵器当中,米格-29〃支点〃式歼击机,就与美国空军的F-15、F-16相差无几。
米格-29是在80年代初由原苏联著名的米高扬设计局最新推出的一种全天候歼击机。从外观上看,米格-29很像是美国的几种飞机的混合体。比如,它的机翼和头部跟F-16和F-18很相像,它的双垂尾类似于美国的F-15,而它的后半身则与F-14相近。
米格-29装2台R-33型涡喷发动机,机内装有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达100公里。该机还装有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告警系统。米格-29的2个机翼上各有3个武器挂架,可挂载空空导弹、航空炸弹、火箭弹等武器,它的机身左侧边条根部装有1门30毫米机炮。米格-29的最大速度达2.3倍的音速,作战半径为900公里。
除上述性能外,米格-29还有一种绝技,那就是它可以做出以前只有苏-27歼击机才能完成的〃皮加切夫眼镜蛇机动〃。这种动作的要领是:飞机在低空平飞时,突然将机头拉起,使飞机腹部向前平飞数秒钟。可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在当今世界一流战机中,除米格-29和苏-27之外,至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飞机能做得出来,包括美国的F-15和F-16战斗机。
神秘的〃霹雳〃计划
多国部队和伊拉克都握有自己的〃王牌〃,双方都认为自己能赢得这场战争。于是,双方一方面加紧调兵遣将,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制定作战计划。
与多国部队相比,伊拉克在地面部队方面要占有很大优势,因此,萨达姆决心与多国部队展开陆上决战。为此,他特别在南部战区设置了3道防线。
美国自知自己地面兵力少,与伊拉克展开陆上决战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把宝押在了空中力量上。从〃沙漠盾牌〃行动一开始,美国就调集人马着手制定首先用空中力量摧垮萨达姆战争机器的作战计划。
1990年8月5日,也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3天,正在外地休假的美国空军主管计划与作战的副参谋长特别助理沃登上校被紧急召回了华盛顿,要求他召集一个由计划和作战参谋军官组成的特别小组,制定出一个保卫沙特阿拉伯的战略空中战役计划。
沃登上校将计划制定小组成员集中在空军参谋部的〃决胜〃处办公室。两天后,计划初具轮廓。8月7日下午,应空军副参谋长约翰·洛将军的要求,沃登上校提交了一份长达12页的对伊战略空中战役计划梗概。该计划被命名为〃霹雳〃,以区别于越南战争的〃滚雷〃计划。
洛将军和当时的空军参谋长杜根将军都很喜欢这个计划。8月9日,沃登上校及其计划制定小组随空军计划主任亚历山大少将一起到麦克迪尔空军基地向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汇报。
沃登上校设想通过一次空中进攻战役打击伊拉克,以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该计划正合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之意。因为他无法在短期之内集结起足够打一场进攻战役的地面部队,也就无法完成总统下达的将伊军赶出科威特的任务。而只有空中力量可以迅速地集中起来,打一场空中战役,担负起摧毁伊军的目的。
施瓦茨科普夫让沃登上校将〃霹雳〃计划呈交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鲍威尔也赞同这个计划,并进一步提出要求:〃我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撤退,而是要消灭他们,摧毁他们所有的坦克。〃他让沃登上校在计划制定小组中增加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代表。这样就使计划制定小组的成员增加到100多人;一周以后,〃霹雳〃计划正式出笼了。〃霹雳〃计划的要旨是:战斗一开始就投入全部可使用的空中力量,形成绝对压倒对方的优势,打击其要害部位,〃在战争伊始就一鸣惊人〃。
不过,单纯依靠空中力量打败伊拉克军队的想法遭到了鲍威尔将军的反对,杜根将军甚至因此被撤了职。但依靠空中力量发挥关键的作用,则在美军高级军官中取得一致看法。
沃登上校在80年代末曾写过一部名为《空中战役》的书,沃登上校在书中,旁征博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战争〃重心〃对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性,强调在各个战争层次上都要打击敌人的重心,即要害。〃霹雳〃计划完全贯彻了沃登上校的这一思想。计划小组以5个同心圆环,形象地确定了战争的〃重心〃及其重要程度。在这一个圆环中,最内环是敌人的作战指挥系统,包括其指挥机构、军民用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等;第2环是敌能源系统,包括石油、电力等生产设施,但计划只使其短期内丧失生产能力,而不是永久摧毁,因此只计划攻击发电厂附近的配电站、变压迫等目标,而不是摧毁发电机房;第3环是敌交通系统,主要是铁路、公路和桥梁等,计划只摧毁关键的铁路和公路桥梁,切断伊军的重要补给和交通,但不给国民交通造成全面破坏;第4环是对伊军及国民的心理战,通过广播、传单等形式,削弱伊军的作战能力,影响国民的士气,同时又可避免无谓的伤亡;最外一环才是可投入战场的军事力量,重点是伊军地地导弹、远程轰炸机等战略报复力量、共和国卫队及战略防空系统等。8月16日,沃登上校将最后完成的攻击计划向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作了汇报。施瓦茨科普夫将军非常赞同使用空中力量打击伊军的计划,他让沃登上校将该计划交给驻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中央总部前指〃空军司令霍纳中将。8月19日,沃登上校返回华盛顿,而参加计划制定的德普杜拉等3名中校军官则被留了下来。
根据霍纳将军的指示,他的助手格洛森准将负责在〃霹雳〃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攻击计划的细节。为此,格洛森准将在沙特空军大楼霍纳将军办公室隔壁房间里,成立了代号〃黑洞〃的特别计划与作战行动组。格洛森将军要求每个部署在沙特的空军联队派来2名熟练掌握本联队武迫使用的空勤人员,并要求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的计算机专家来操纵空军的计算机辅助兵力管理系统。随着进入作战地区联队的增加,〃黑洞〃小组的成员也不断增加。
经过精心策划,〃黑洞〃小组制定出了更为详尽的空中进攻计划。他们为该计划确定了5个基本目的:孤立萨达姆政权并使之垮掉;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摧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系统;剥夺伊军的军事进攻能力;摧垮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伊陆军的进攻能力。为此,他们提出了12个要突击的目标群,包括作战指挥系统、伊战略防空网、机场、化学武器、〃飞毛腿〃导弹、共和国卫队、能源设施、交通枢纽等。
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格洛森将军还反复征求了参战的各联队长的意见,使计划更加完善。
美军不遗余力地调集各方人马,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空中进攻计划,为他们赢得这场战争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以说,两军尚未开战,美军已先胜伊军一着。
〃风暴〃骤起
1991年1月15日,是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规定的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
虽然战斗还没有打响,但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并不显得轻松,他仍在一心一意地推敲着作战计划,惟恐有什么疏漏。按照施瓦茨科普夫的设计,战争将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大规模空袭,时间将持续2周以上,目标是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战略性军事和通讯设施;第2阶段为地面作战,时间大约1周左右。第1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沙漠风暴〃,第2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沙漠军刀〃。
为了保证〃沙漠风暴〃行动首战告捷,施瓦茨科普夫吸取了以往战争的教训,将海军、陆军所属的作战飞机统统集中起来,交由驻海湾地区美空军司令霍纳中将全权负责指挥。
1月15日很快到来了,然而,萨达姆没有撤军。
1月16日,在距美国本土万里之外的海湾地区,美军官兵已做好了战争的一切准备,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布什总统下达开战的命令。
上午10时半,布什总统终于拿起笔,签署了给驻海湾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作战命令。放下笔之后,他对身旁的国际部长切尼说道:〃现在,这个命令立即下达。如果在今天午夜之前,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撤军,它将由我本人宣布收回。除此之外,发生任何情况均不能影响它的执行。〃
一天的时间又静静地消逝了。萨达姆没有宣布撤军,布什也没有收回他的命令。
1月16日夜,天上没有星月,四野一片漆黑。风呼呼地叫,不时卷平地上的沙粒。又抛向远方。
在沙特阿拉伯各空军基地上,一架架满载炸弹的飞机,像一头头俯伏的怪兽,随时可能突然扑出。机场跑道旁两行长长的指示灯,像巨兽伸出的两颗嗜血的獠牙。
空袭时间定在1月17日凌晨3时。此前11小时25分钟,携带AGM-86C巡航导弹的B-52轰炸机已从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戴尔空军基地起飞。进攻前7小时,驻扎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的B-52起飞。随后,驻在沙特各基地的F-117、F-15、F-16等飞机也相继起飞,列队向伊拉克飞去。进攻前1小时29分,一批〃战斧〃式巡航导弹从在红海上游弋的美海军巡洋舰上发射。。。。。。
最先拉开〃沙漠风暴〃行动帷幕的是美军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MH-53J〃低空气路〃特种作战直升机。为了在伊军严密的防空网上撕开一个口子,保证空袭编队顺利突防,美军特别组成了2个代号为〃白色小队〃和〃红色小队〃的直升机小分队,对伊军的雷达阵地发起攻击。
1月17日凌晨1时,科迪上校率4架〃阿帕奇〃和2架〃低空气路〃组成的〃白色小队〃从紧靠伊科边境的阿尔朱夫基地起飞,在夜空中向北飞去。6分钟后,同样编成的另一个〃红色小队〃跟着起飞。飞行约1小时后,科迪上校看到地面腾起一道红光。原来这是一名伊拉克士兵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胡乱发射了1枚导弹,但未击中。
两个飞行编队以每小时222公里的速度、在15米的高度上继续北飞,航行灯全部关闭,无线电保持静默,以免被伊军发现。
在距伊军雷达阵地13公里时,二级准尉托马兴奋地对驾驶员琼斯喊道:〃我找到目标区了。〃〃减速,距离显示12.2公里。〃〃继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