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军团-秦军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军团-秦军秘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与秦军的诞生    
    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里,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史记·秦本纪》中给了我们一种解答,司马迁使用了神话式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秦人的起源: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赐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一个叫做女修的姑娘在纺织时,一只黑燕子从天上经过,落下了一只鸟蛋,女修拾起来,吃了下去,因此而怀孕,生子大业,即为嬴姓的始祖。这个传说让人想起了那个有名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大概人们都愿意将自己的祖先附以上天的旨意。    
    秦人在夏、商时,曾先后臣服于夏、商统治者。到了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杀掉许多忠心的大臣,又不断发动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使得民不聊生。在商朝控制之下的周边地区也纷纷反叛。周武王趁机发动灭商战争,一举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史称西周。    
    西周建立不久,周武王就死了,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国政交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执掌。这引起武王的另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满,他们联合东方以商纣王子武庚为首的商朝遗民发动了叛乱,包括“嬴”姓氏族在内的一大批氏族部落都参加了这次叛乱。    
    周公亲自率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了叛军。平叛后,为惩罚参与叛乱的人们,周公将他们赶离故土,逐到遥远而荒僻的地方。秦人就是在这时从黄河中下游被赶往西北荒凉的黄土高原的。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秦人主要活动在被称为“西垂”的地方,这是相对中原王朝而言的地理概念,从今陕西一直到甘肃天水一带。    
    秦人善于养马和驾御,传说那位曾见过西王母的周穆王到西方巡游,驾车的就是秦人“造父”,他能日行千里,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    
    在周孝王时,秦人沦为为周王养马的奴隶。也许是出于拉拢秦人的目的,周王把秦地(今甘肃天水附近),分封给秦人首领“非子”(另一说分封给其异母弟),让他们作为一个附庸,接续嬴姓血统,称作“嬴秦”。“秦”这一称呼由此而来。    
    在西周的大多数时候,秦人默默无闻地游牧于西北高原上,不为人所知晓,仿佛已被世人遗忘。要不是公元前771年发生的那次震惊华夏的事件,秦人也许会永久地沉默下去了。    
    公元前771年,一直强大的周王朝被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犬戎,攻陷了都城镐京,周幽王也为犬戎所杀。周王朝被迫迁都。    
    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秦人的首领秦襄公率领秦兵一路护驾,把周平王平安地护送到东都洛邑。    
    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并把周人早年的聚居地“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岐”(岐山,今陕西岐山)封给秦,秦人就这样拥有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当时,周天子封赐秦人的土地都是在游牧部落的控制之下,要立国首先面对的是强悍的游牧部落。而西北高原一直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    
    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这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弱小的国家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扩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    
    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国军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魏文侯是战国初期的英明君主,他任用善于用兵的吴起为将,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国的河西之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    
    尤其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魏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军队,大破十倍于己的秦军。秦国东进的梦想破灭了,秦人开始气馁起来,不得不停下迈得过快的脚步。东进的失利使秦人忿恨不已,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使秦国强大起来的方式。    
    使秦国历史发生转折的是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    
    为使秦国强盛起来,可以与东方六个强国相抗衡,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商鞅主要通过几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秦国的富强。编制户籍,每五家为“伍”,每十家为“什”;实行连坐法,告奸者赏,不告奸者腰斩,匿奸与降敌同罪;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级爵位制,依军功大小受爵,凡斩敌首一个,则赐爵一级;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赋役;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实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41个县;统一度量衡等。保存至今的“商鞅方升”就是当时改革的见证。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农战”与“法治”两个方面,这些改革措施使秦国一步步走向了强盛。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开始迅猛地向东推进。    
    


第一部分缤纷青铜

    ——秦军兵器的种类    
    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面积的土地。在帝国的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兵器很可能在秦军击溃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最后一次出巡东方,曾经亲自在东海上射杀巨鱼。巨鱼据学者推断应当是一种鲸鱼。司马迁记载:在这场格杀中,秦始皇和他的卫队使用了一种叫连弩的兵器。连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如果能够致鲸鱼于死地的话,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必然令人心寒!秦始皇陵墓道门上曾装有能自动发射的暗弩,暗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一种远射武器,跟现在的步枪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由于增加了发射用的机栝,因而可以从容瞄准,待机而发。除了像弓一样可以使用臂力以外,还可以利用脚力或者机械力,弩的威力因此大大增加。据考证,弩有可能是楚人发明的。战国时期,楚国面积广阔,国力强盛,楚军是秦军的主要对手之一。在楚人的旧地,考古人员发现了不少战国末年楚国的弩。可秦弩在哪里呢?    
    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秦弩在沉睡了2000多年后,重新出现在阳光下。与楚国的弩相比,秦弩的弩弓和弩臂加大了许多,大大地提高了射程,威慑力也因而更强。瞄准用的望山也增高了,从而提高了远距离射击的准确性。有一种劲弩竟然在弩臂上重叠了一根木条,还夹有青铜饰件,显然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增强弩臂的承受强度,使弩的射程更远。《史记》上说,战国时期,韩国以弩而著称,韩弩的射程超过了800米,而俑坑中出土的秦弩与之相比毫不逊色。    
    俑坑中的秦弩,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腐烂,但完整的遗迹仍然可以复原当初的秦弩。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而秦国劲弩的射程更远,极限可能在900-1000米之间,现代步枪的射程是在1500米左右。青铜剑在战场上主要用于防身和近距离格斗,而战国至秦期间,远射兵器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是当时的主导兵器之一。    
    在秦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但它还有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功能!    
    可以推想,在与匈奴骑兵厮杀的战场上秦军弩兵射击的情形。当瞄准远处的目标时,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很可能是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在冷兵器时代,弩可以说是最为先进的武器。一直到了近代,随着枪炮的出现,弩才逐渐退出了战争的舞台。2000多年前,秦人就已经大量地用弩来装备正规军了。而一直到15世纪,欧洲的战场上也没有出现过弩这种武器,射程最远的大弓也只能射到200米之外。史书记载,北宋的床子弩射程可达1500米,如果属实的话,射程已经与今天的步枪相当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戎弩一次可以射出十支箭,嬴政射杀鲸鱼的连弩也应该是可以连发的,究竟一次能射几支已不得而知。不过毫无疑问,强弓劲弩在中国的战争史中肯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那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易受风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专家们搞过风洞试验;就看箭怎么飞,这样的箭头出去以后,它上下左右的气流是平等的,所以才能保证这支箭沿着预定的轨迹前进。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特大型号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克,比其它铜镞长一倍有余。迄今为止,这是古代兵器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铜镞。强弩配以精良硕大的铜镞,无与伦比的杀伤力足以令人心寒。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秦人在铜镞制造方面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公元前21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时间,30万匈奴骑兵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    
    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弩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设想,在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时,强劲的秦弩就密集准确地击中战马和骑手。持弩的秦骑兵射击的准确程度是匈奴人的弓无法相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挡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    
    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国兵书经典《武经七书讲义》中说:弩是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青铜弩机的设计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对于匈奴人而言,这种机械装置太复杂了,他们很难装配或者仿制。    
    从兵马俑遗址中发现了秦国其它种类繁多的兵器,戈、戟、矛、铍等兵器与秦弩、秦剑组成了一个完美的青铜武器库。然而据专家考证,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强国,也同样以青铜兵器为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六国之后,担心六国的残余势力重新发动反秦战争,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到都城咸阳,铸成十二个金人(即铜人),可见战国时期青铜兵器的应用之广泛。如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兵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    
    以楚国为例,从兵器质料上可分为铁、铜、木、竹、皮等制品。铁兵器主要有剑、戈、矛、匕首、镞等;铜兵器主要有剑、戈、戟、矛、匕首、镞、弩机等;木兵器有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