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击金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二三炮击金门-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同事们心悦折服。现在,同事们正期待着,毛泽东将怎样给留下了他鲜明
个性烙印的“炮击金门”这篇大文章写结束语。

毛泽东发言。

于是,我们看到,如果在故事的开始阶段,是一名拳击手与两名对手
在对打,那么,到了故事的结尾阶段,由于拳击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两名对手已然发生内讧,以至互殴,拳击手果断决定,暂停向次要对手的进
攻,不妨助其一臂之力,以利争取,从而达到把主要对手击打出局的最终目
的。这便是毛泽东书就的“炮击金门”这篇现代奇文看似有违逻辑,而又非
常符合逻辑的逻辑。

毛泽东开始谈他的见解了: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
走。对于美国杜勒斯的政策,我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搞两个中国,说
明对蒋有争取的可能。自然,他坚持他是正统,我是匪,念念不忘反攻大陆。
我呢,也绝不答应放弃台湾。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不能
解放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连杜勒斯也说“假设成分很大”。我去不了
台湾蒋回不了大陆,剩下的问题是对金马如何?蒋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马的,
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
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


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
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为
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就紧
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对于我们来说,不收复金、马,并不影响我们建
设社会主义。光是金、马蒋军,也不致于对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反之,如
果我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
个对付美国的凭借,事实上形成两个中国。

一石入水,激起波澜。与会者们交头接耳,点头称是,都说先前在要
不要拿下金马的问题上总是有些瞻顾犹豫,觉得拿有拿的道理,不拿有不拿
的利益,孰重孰轻,掂量不出,决心难下。今天主席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认真琢磨分析,确实还是让蒋军继续留在金、马的好,有利于团结争取台湾
的一部分人,同时,增加美蒋之间的磨擦、埋怨,让美国当局背上这个包袱,
需要时挨上我们踢一脚,叫他提心吊胆。

毛泽东作最后总结,端出自己的决心:就是这样了,方针已定,不再
犹豫,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但打也不是天天打,
更不是每次都打几万发炮弹,可以打打停停,一时大打,一时小打,就是一
天只零零落落地打几百发。但我们在宣传上仍要大张旗鼓,坚持台湾问题是
中国内政,金马打炮是中国内战的继续,任何外国和国际组织都不能干涉;
美国在台湾驻扎陆空军是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美舰云集台湾海峡是蓄意制
造紧张局势,都必须完全撤退;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反对美国霸占台湾
合法化;我们争取和蒋介石通过谈判解决金、马以至台、澎问题。以上这些
原则,在舆论宣传上可以鲜明提出,在华沙会谈中可以外交词令些,但也不
离原则。

中国最高级别会议,历来鲜有掌声。但是这次例外,与会者们用拍巴
掌的方式表示了对毛泽东战略思考和最后决心的一致支持。

6


10 月5 日8 时,毛泽东指示福建前线部队:

不管有无美机、美舰护航,十月六日、七日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
向我炮击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

前线诸将领正在对毛泽东指示进行深刻领会、理解,中央军委补充、
解释性指示又到:

我们目前以收复金马还是仍由蒋军占踞金马,两者对今后斗争孰较有
利,是我们当前必须考虑和决定的问题。当然,早日收复金门、马祖,对解
除福建沿海地区的直接威胁、对打开海上交通、发展福建沿海的经济建设、
对于鼓舞全国人民和我军的士气有很大好处,如果做到这一点,应该说对我
们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是,把这个胜利和暂时利用金马把敌人套在绞索上,
把解放金马和解放台湾统一来考虑的长远利益比较起来,则不如把金马暂缓
解放仍由蒋军占领似乎较为有利。因此,在目前,宜减轻对马的军事压力,
使金马蒋军能够生存下去,促使其守而不撤,是必要的。

同时又要求仍要使其处于紧张状态,拖住美国不得脱身。为了打破美
国的停火阴谋,在必要时,我仍可组织像过去那样的大打。总之,临机应变,
主动在我,以利统一解决台、澎、金、马问题。

前线将领反复研读,慨然释然。

※※※※※



毛泽东要求美舰护航和蒋军挑衅均不打炮,是为了能够排除一切干扰,
静心凝神撰写好一篇文章。

据说,4 日一整天,毛泽东足不出户,不批公文,不接电话,不见客,
就那么在书房里踱步、静坐、吸烟、喝茶、苦思冥想着什么,精心构画着什
么。秘书早把纸笔备好,但他未著一字。

5 日晨起,先到室外花园转圈,侧耳聆听雀鸟的欢啁,深深呼吸几口新
鲜的阳光和空气。突然伫足,快步回房。正襟端坐,奋笔疾书。文思如泉,
一气呵成。

修改几字,掷笔,吩咐秘书:速送各常委和彭(德怀)、陈(毅)阅。
继而喃喃道:许多年了,我是诚心诚意想对海那边的老朋友们说几句奉劝话
哩。

※※※※※


10 月6 日,中国各大新闻媒介同时播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
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

你们的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
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
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们注意。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
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
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
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你们领导人与
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不承认,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
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

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
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十三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
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
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
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
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
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周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
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
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目前正在华沙举行。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
行的。早走于美国有利,因为它可以取得主动。迟走不利,因为它老是被动。
一个东太平洋国家,为什么跑到西太平洋来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
西太平洋,正如东太平洋是东太平洋人的东太平洋一样。这一点是常识,美
国人应当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
谈停火,岂非笑话?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
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
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蒋介石当日拿到文稿,连读数遍,说了一句:这不是彭德怀写的。中
共那里,毛泽东才会这样做文章。

据说,1945 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报刊上发表了诗作《沁园春·雪》,
一时洛阳纸贵,在重庆知识阶层和市井广为抄咏。蒋介石甚为恼火,暗中指


示,特邀和组织数十位文人骚客都来做《沁园春·雪》,“一定要有在文采和
意境诸方面都能压住毛泽东之作”。然和诗多得用箩装,竟无一篇可以传世。

据说,1947 年,蒋介石读到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无
意中对他的“文胆”“捉刀匠”陈布雷夸赞了一句:“你看人家的文章写得多
好!”陈布雷脱口而出,顶了一句:“人家的文章从来都是自己写的!”噎得
蒋长时间沉默不语。

据说,蒋介石私下曾说:共党得以坐大得势,很大程度靠毛泽东。此
人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匪”,文的武的都相当厉害啊。

人们注意到,武的方面,蒋介石对毛泽东尚存余勇,文的方面,则尽
量避免去打笔墨官司了。说不过宁勿说,1958 年尤其如此。

7


毛泽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10 月5 日,即《告》文发表的前一天,新加坡《南洋商报》于头版显
要位置发表了“本报驻香港记者郭宗羲三日专讯”:

明日起一周内停止炮击轰炸与拦截补给金马船只,香港第三方面分折
此举将奠定未来直接谈判基础据此间第三方面最高层人士透露,最近已有迹
象,显示国共双方将恢复过去边打边谈的局面。据云:在最近一周内已获致
一项默契,中共方面已同意从十月六日起,为期约一星期,停止炮击、轰炸、
拦截台湾运送补给物资往金门马祖的一切船只,默契是这些船只不由美舰护
航。

记者获得此消息后,即设法向此间接近双方的人士采访,他即表示:

“请看三两天,便可揭晓。”

一家远在南洋的报纸,居然拿到了北京的保密柜钥匙,提前一天将中
国核心军事机密和盘托出,神通可谓大矣。一时间,《南洋商报》名声大噪。
各国记者、特工也蜂拥香港,纷纷打探,郭宗羲何许人也?

郭宗羲并非什么神秘人物,他便是大名鼎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
曹聚仁。

曹聚仁如何修炼来的“通天”本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55 年4 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对于台湾问题,可以本
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去解决,我们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
湾问题。

随后不久,毛泽东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过两次,
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两个讲话传达出一条重要信息:中共领袖人物解决台湾问题的思维模
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和平解决”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承认、尊重客
观现实的明智之举,也是“统一高于政争”这一中国历史逻辑的规定性要求。

1956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明
确提出:“目前对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应采取多方影响,积极并且耐心争
取的方针。工作重点应放在争取台湾实力派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方面。这就是
通过各种线索,采取多样方法,争取以蒋氏父子、陈诚为首的台湾高级军政
官员,以便台湾将来整个归还祖国。”

血拼恶斗了数十载的敌酋蒋介石都在团结争取之列,毛泽东们的胸襟
宽广得着实可以。一时间,中共党内、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热情激荡,献策


者众,于五十年代中后期,掀起了一个做国民党军政界上层工作的小高潮,
“和平”、“和谈”、“第三次合作”之说亦被海外媒体炒得烫热。

“和谈”不能空谈,毛泽东、周恩来为蒋介石开列出具体条件:1。两党
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除了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
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2。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
治,中共不派人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3。如
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拨款予以补助;4。台湾社会改革从缓,
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5。国共双方
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6。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
峡,不容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去回瞻历史,于是,我们看到邓小平八十年代提
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早在五十年代已经孕育雏形。

“条件”,须透过适当渠道送达对方,这“渠道”又最好是非国非共立场
居中的“第三方”。在邵力子先生的举荐之下,曹聚仁这个人物遂被摄入中
共领袖们的视界。

※※※※※


1997 年4 月,我专程赴上海造访曹聚仁先生的女儿曹雷。曹雷女士于
六十年代在电影《年青的一代》中饰女主角林岚、《金沙江畔》中饰藏族姑
娘珠玛,曾是一位风靡过上海滩和全中国的人物,她的介绍使我解开了曹聚
仁神通广大之谜。

纵观父亲的一生,他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甚至有些固执古怪的人。

在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年代,像他那样独往独来自辟一径而又持守始
终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见,可谓凤毛麟角。

父亲是浙江浦江人,1916 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1 年在上海
爱国女中任教。青年时期,他的同学、同事、朋友中间,有的加入了国民党,
有些成为共产党人,原来大家相处都不错,没想到一夜间就反目成仇,彼此
残杀。血淋淋的现实对他刺激很大,使他觉得政治太残酷太可怕,因而决心
不参加任何党派。到了晚年,他说:“我一生,不愿介入政,治纷争,又从
来没有远离过政治漩涡,像屠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