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来到蒙哥马利的野战司令部时,向总部的2000 名官兵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最后两句是。
“每夜还得架起我们的活动帐篷;
一天的行军更接近了家园。”
随后蒙哥马利的先头部队抵达隆美尔的新防线——马里斯防线前,两军在这里对峙起来。
1942年11月4日至1943年1月底,蒙哥马利率英第8集团军前进了2400余公里,把隆美尔的装甲集团军从开罗大门前赶进了突尼斯,这是个了不起的胜利,是蒙哥马利的前任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但人们对他仍有许多非议,责难他没能歼灭隆美尔的主力。的确,如果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决战胜利之初采取大胆果敢的行动,本来可以在利埃边境上将隆美尔的部队聚歼的。即使后来他的迂回行动要是更迅速更深远的话,也有机会消灭隆美尔的。遗憾的是蒙哥马利过于谨小慎微、作战行动按步就班,使歼敌良机失之交臂。有一种说法:蒙哥马利是有意识地这样干的,似乎他的目的就是驱赶而不是歼灭隆美尔。这完全是一种辩解,与史实根本不符。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明明是要歼灭隆美尔的,只是他不太善于指挥机动作战罢了。
隆美尔的确是一只狡猾透顶的沙漠之狐,是机动作战的行家里手。当他得知盟军在西北非登陆成功的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轴心国丢失北非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在他看来,虽可抵抗一时,又能怎样呢?于是他顶住重重压力,坚持撤入突尼斯,一次次逃出了蒙哥马利将要收紧的夹子。在濒临绝境中他终于避免了被歼的厄运。遁入突尼斯,与在当地的德意部队合在一起,尚可坚持一段时间。其实,在希特勒心目中,丢掉北非也是早晚之事了。他之所以抢占突尼斯是为了在北非保留一个立足点,稳住意大利。北非一丢,失去屏障的意大利就可能退出轴心;意大利站到反法西斯同盟方面,德国南部就暴露在英美部队的炮口之下。这是一个可怕的连锁反应链条。希特勒想千方百计阻止这种事情发生,但大势已趋,他的挣扎只是延缓了盟国的战争进程而已。
八、铁钳在合拢阿尔及尔的冬季
当蒙哥马利对隆美尔进行千里追捕时,艾森豪威尔正指挥盟军加紧向突尼斯推进。
盟军在西北非登陆成功后,轴心国在非洲所占据的最重要港口是滨泽特、突尼斯,其次是远处于南部的斯法克斯和加贝斯。在的黎波里攻下前,它虽然是个良港,但轴心国的船只驶往那里,几乎要在马耳他岛英国航空兵和海军鼻子底下经过,因而已不起太大作用。所以艾森豪威尔的注意力集中在突尼斯北部。盟军如能迅速占领突尼斯城和滨泽特,非洲的轴心国部队就几乎被切断了海上补给线和退路,那么其全军覆灭也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艾森豪威尔把迅速抢占突尼斯北部视为主要战略目标,计英国的安德森将军率第1 集团军从阿尔及尔迅速向东进发。
安德森将军及其部队几乎全是英国人,二话未说就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登陆刚成功,他便于11 月11 日率领部队从陆、海两路向东疾进,相继占须了季杰利、菲利普维尔和波尼三个港口,还深入内陆攻取了君士坦丁等地。然而,安德森的推进遇到了许多困难。
一是他的兵力太弱。由于缺乏船只无法从海上给他运来大批增援部队。艾森豪威尔曾令在奥兰登陆的美国部队抽出尽可能多的部队增援安德森,然而这个命令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执行。结果,安德森只得凭借速度和勇敢执行他的任务。
二是盟军的摩托化装备严重不足,从阿尔及尔往东通向突尼斯城的单轨铁路,路况很糟,难于派上用场。
三是天公不作美。安德森向东挺进不久,就遭到不合时令的大雨袭击,道路泥泞难行。仓促建起的临时机场跑道多不能使用,空军无法提供有力的空中支援。安德森的部队一连数日在孤立无援中艰难推进。在苏克—阿赫腊斯和苏克—艾尔巴,与希特勒派来抢占突尼斯的轴心国地面部队第一次发生了遭遇战。
艾森豪威尔于11 月下旬将司令部从直布罗陀迅速迁往阿尔及尔。随之动身前往前线。此时轴心国空军掌握着战场制空权。艾森豪威尔沿途发现,盟军前线部队时刻都密切监视着空中,在和卡车驾驶员、工兵和炮兵交谈中,他不时听到这样的埋怨:“我们那些不顾人死活的空军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德国飞机?”到达安德森处,艾森豪威尔发现,由于严寒和污泥,一切军事行动只能在可怜的少数几条道路上进行,而道路实际上已支离破碎,物资和弹药的输送极为困难。
尽管如此,艾森豪威尔还充满乐观情绪,决心拿下突尼斯城作为给美国人民的新年献礼。他说:“这是一场大赌博,赢家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我们不顾一切,全力把战场上能使用的一切战斗人员完全调去支援安德森将军。”安德森将军信心十足,使艾森豪威尔头脑发热。他回到阿尔及尔后就给远在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发了一份电报,在当时情况下夸夸其谈了一番。
艾森豪威尔写道:“我眼下的目标就是要继续向前挺进,首先把敌人压回比塞大要塞,严密包围,尽量减少其进行突围或重大反攻的危险。然后,我想集中我军一切力量。。给敌人狠狠一击,以此为最后决战作好充分准备。”
当这封电报于12 月1 日到达马歇尔手里时,前线的局势却正日益恶化。希特勒的第10 装甲师偷偷开到了突尼斯,瓦尔特·尼林将军全力以赴,为希特勒计划的一场反攻进行准备,不仅要把盟军赶出突尼斯,而且要把他们统统撵出新近在法属北非所夺取的据点。德军发动了一系列局部反攻,迫使安德森在突尼斯城前面的许多前沿阵地后撤。由于在一次局部撤退中所犯的错误,盟军失去了美国第2 装甲师中B 战斗群的大部分装备。美第1 步兵师中的第18 步兵队也遭到了严重损失,另外一个优秀的英国团的整整一个营几乎全军覆没。
12 月3 日晚9 时15 分,安德森将军突然闯进艾森豪威尔设在阿尔及尔圣乔治饭店的办公室,把真实情况而不是几天前描绘的情况告诉了艾林豪威尔。他毫不掩饰的说在突尼斯的部队看来已经到了“战斗力日益下降的地步”,从而使艾森豪威尔大吃一惊。安德森将军要求准许放弃迈杰兹—达巴,这是个交通中心。艾森豪威尔当即拒绝。
艾森豪威尔没有掌握确实情况,就命令安德森再次发动进攻,攻击日定于12 月24 日。艾森豪威尔每天24 小时忙于集结兵力,且认为只要天气好转,就会占领突尼斯东北部。但从前线传来的报告使人失望;天气不是好转,而是愈来愈坏。
艾森豪威尔22 日驱车驶往前线,24 日来到安德森的司令部。安德森绝望他说:“根据判断,大概六个星期之内别想发动进攻。”艾森豪威尔决定与安德森一起去视察部队,然后再做决定。
途中,艾森豪威尔碰到一起事件。在离公路大约10 米远的一块冬小麦地里,有一辆摩托车陷在泥潭里。4 个士兵正在设法把它抬起来,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摩托车却越陷越深,那几个士兵疲惫不堪地瘫坐在烂泥坑中。这不过是整个前线情况的一个缩影,它使艾森豪威尔确信进攻毫无胜利希望。
艾森豪威尔回到阿尔及尔的司令部后,便下令无限期推迟进攻。这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他在命令中要求安德森整顿和改善战线,把部队集结起来重新编队,在当地征集后备队,以保护盟军的南翼。至于抢占突尼斯北部则拖到1943 年春季天气好转后再进行。德国人占领突尼斯已成定局,战争变得旷日持久,这就要求变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突尼斯战役的失败使艾森豪威尔失去了信心,他昔日的那种乐天派情绪一扫而光。他心急如焚,加之患“活动期肺炎”,一下病倒了,他发起高烧,眼睛下面烧起了大鼓泡。他的副官布彻回忆说,艾森豪威尔是这样心灰意懒,以致曾反复对人说:“准想当盟军司令谁去当好了。”
在艾森豪威尔情绪低落的日子里,他的英国司机凯·萨默斯比小姐给他带来最大的心灵慰藉。1941 年艾森豪威尔到英国后,对给他开车的楚楚动人的萨默斯比一见钟情。当时萨默斯比是英国汽车运输队的成员。她每天进进出出,除给将军开车外,还帮助将军守电话,处理信件和安排约会。沉浸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的男女,不论是打仗、恋爱、绘画、怀孕,都是人生具有的特征。凯和艾森豪威尔在这场反法西斯的正义之战中加深了友谊。艾森豪威尔觉得,盟军司令部,特别是他身边,有这样一位美貌活泼的女性,打破了他和妻子长期分离后的孤独和寂莫,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而凯时时刻刻都感觉到艾森豪威尔在关注她、体贴她。女性特有的心理满足使她更加活泼动人,更加洋溢青春的气息。
北非登陆不久,凯的未婚夫、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理查德上尉在一次查看布雷场时不幸触雷牺牲。当艾森豪威尔把这个噩耗告沂她时,凯大哭一场。艾森豪威尔把手搭在她的肩上,让凯在沙发上坐下。“哭吧!”他说,“继续哭吧,除了哭还有什么办法呢。”
理查德牺牲后,艾森豪威尔和凯·萨默斯比的感情发展很快。当时战争正紧张进行,但爱情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住了,两人狂热地拥抱、接吻,已陷入爱河难以自拔。
现在病中的艾森豪威尔有凯陪在身边,自然好多了。凯看着这位头发稀疏、戴着眼镜,面容消瘦而疲倦的中年人。她想把他搂在怀里,紧紧贴着他,使他高兴。她想躺在草坪上,让他的躯体压在她的身上,领会他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深情。她恨不得大喊一声:“上帝啊!我真的爱上了这个人。”
尽管当时他们如胶似漆,但却非常小心谨慎,免遭非议。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他们二人的流言,在伦敦、在华盛顿,可以说是满城风雨。但流言归流言,毕竟没有真凭实据。这个谜底是艾森豪威尔辞世后,凯在《难以忘怀我和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的恋爱故事》一书中揭开的。书中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恋爱过程,真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呢。
忙中出错
1943 年1 月,罗斯福、丘吉尔和盟军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成员在卡萨布兰卡会晤。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顾问们看到的是更大的战略前景,会议始终洋溢着乐观情绪。突尼斯战役的暂时挫折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杂音而已。
在会议上,丘吉尔以其不衰的精力和雄辩的口才推销其边缘战略,所以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地中海——撒丁岛或西西里岛。最后选定了西西里,丘吉尔为进攻西西里的计划取了个代号,叫“爱斯基摩人”行动。准备在拿下突尼斯后,以英第8 集团军和一支美军部队执行这个计划。这支美军部队将被称为第7 集团军,由巴顿将军指挥。巴顿正在摩洛哥悄悄准备作战计划。
关于当前正打得难解难分的突尼斯之战,会议决定,以英第8 集团军和艾森豪威尔手下的英美部队集中全力打下突尼斯。英军12 个师,美军因相当一部分兵力驻防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只能出3—4 个师参加突尼斯决战。关于战役指挥权,英国人处理得非常圆滑,他们没有指责文森豪威尔,而只是指出,有必要在艾森豪威尔之下建立起一个较完善的指挥班子。英国人任命亚历山大为艾森豪威尔地面部队司令,任命特德为艾森豪威尔的空军司令,由于坎宁安已经是艾森豪威尔的海军司令,这样意味着英国人掌握了艾森豪威尔手下的陆、海、空军全部指挥大权。
艾森录威尔只参加了一天会议,连一刻也不能多呆。会后罗斯福单独召见了艾森豪威尔,罗斯福对轴心国部队在北非的总崩溃充满乐观情绪,并坚持要艾森豪威尔确定个日期。艾森豪威尔认为罗斯福过于乐观,顺口说出了一个他在战争时期最不可思议的猜测。他说:“5 月15 日”。此后不久,他把这件事告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笑着说,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他也回答过丘吉尔同样的问题,他说的是“5 月30 日”。
英第8 集团军已经抵马里斯防线前,蒙哥马利正抓紧准备,想一举突破隆美尔的这道防线。艾森豪威尔也抓紧对战线进行适当的部署,并改建机场和调运增援部队和物资。从南部的加夫萨一直延伸到左翼靠近丰杜克的漫长战线是最危险的地区,这里由美第2 军防守。亚历山大暂时尚不能到达这一地区,艾森豪威尔只得亲自到这里来察看情形。当时总的形势是十分有利的,英第8 集团军在东,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在西,已开始了密切的战役协同,形成东西对进之势。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改组也更加有利于指挥作战。
但是时间和空间的这种逻辑也适用于敌人。隆美尔的部队进入突尼斯并在马里斯防线站稳了脚跟。隆美尔与己在突尼斯的德军指挥官冯·阿尼姆共有14 个师的兵力,其中有3 个德军装甲师和1 个意大利装甲师。轴心国部队处在内线,可以搞拿破仑式的双重出击,先击退一路盟军,再回过头来对付另一路。这就是军事家们常说的内线作战优势。
但是,轴心部队这种内线作战优势被紊乱的指挥体系破坏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决定将在非洲的德意部队组建成一个集团军群。本来隆美尔是最合适的集团军群司令,可意大利人对他的撤退十分不满。希特勒的参谋机构也反对隆美尔。结果1943 年1 月26 日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发出一份电报给隆美尔。电报上说,鉴于他的健康状况不佳,由梅塞将军替换他。梅塞是意大利人,曾在苏德战场上指挥意大利远证军对苏军作战。
隆美尔对任命一位意大利将军接替他的职务深为不满。他也讨厌指挥突尼斯北部德意部队的冯·阿尼姆将军。冯·阿尼姆是德国贵族之后,将门之子,蓄着一口毛绒绒的小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