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涛海未了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涛海未了情-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静的日子没过两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他一直被定为反动学生,成了专政对象。直到十年动乱结束,他才被落实政策。 
  政策一落实,他马上辞去厂里的工作,利用他父亲给的资金,开始经营一个组装电子设备的小厂子。从小工厂办起,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厂子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了几百万的资本金。 
  周玉茹含着泪听完,抬头重新打量他。除了脸上的皱纹,经过这些年磨难,潇洒的书生气质似乎消失了。大概商海沉浮的缘故,谈吐中不时透出世故、干练和冷漠。他的遭遇让她同情,眼下的顺境令她宽慰。 
  忽然,她为自己一直没跟他联系内疚起来:“一直没跟你联系,你怨我了吗?” 
  他摇摇头:“那时已经没心思想这些了。” 
  她同意地点了点头。 
  “咱们到西湖国宾馆吃法国大菜吧!”他挺了挺胸,显出了一股大款特有的派头,大声说。 
  她仿佛觉得眼前的男子忽然陌生起来。他毕竟已不是当年的杜鑫海,那种寻找初恋感觉的冲动,被骤然泼了一瓢凉水。 
  她想起了在家等候的丈夫和女儿,摇摇头:“家里人等着我呢。改天吧!” 
  她回到家,林平山已经跟她母亲把饭菜做好了。为了能给她做合口味的饭菜,他利用她回娘家的机会,向岳母学做杭州菜。 
  周玉茹家世代经营一间毛笔店。她母亲自己虽然只有中学文化,但出身江南书香门第,在温良礼仪熏风中长大的人,非常的文静秀气而且勤劳节俭。周玉茹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继承了中国妇女的克己宽容隐忍,做事循规蹈矩的品德。   
  第一章 战略转移(11)   
  “你没跟他一起吃饭?那么多年没见面,应当多谈一会儿。”林平山见岳母进厨房,小声对她说。 
  她摇摇头,看到他真挚的目光,心里一阵感动,不吭声。 
  晚上躺在床上,他轻抚她的鬓发,侧身吻她的脸,没有说话。 
  她睁着眼睛,心里在翻腾。他对她从来都是透明的,把什么事儿都如实告诉她,她却从未把杜鑫海的事儿详细跟他讲过,以致他连名字都不知道。 
  在窗外洒入的月色中,注视着他清澈的目光,她决定把当年的事儿都跟他讲。 
  他静静听着,抚摸她的长发,淌出了泪。他吻她的脸,泪水沾湿了她的脸颊。 
  “你会怪我吗?”她为自己这么迟才告诉他感到内疚。 
  “怎么会呢!你的性格内向,心一定很苦!” 
  他对人总是那么体贴,感情那么细腻,心地真好,她泪水涌流。 
  她太要强了,其实她需要更多的体贴,更多的爱。想着,他不停地亲她,拥抱她…… 
  她感到他的爱,一阵比一阵强劲注入自己体内。她迷醉了,心底发颤,竭全力迎上去,接纳他,把他的爱融入自己的心里。 
  周玉茹回味着,呆呆坐着,好想他…… 
  七 
  在基韦居留半年之后,林平山来到法国东北城市蒂永维尔(Thionwille)附近的核电站,实习四个月。 
  这里的气氛跟基韦的工地不同。一百多公顷的地面上,一溜摆开四个核电站厂房:一个在运行生产,高几十米占地几亩的冷却塔冒出的白汽向空中缓缓散去;一个调试起动,机器轰鸣,可人员秩序井然;一个进行设备安装,电焊弧光闪耀,四处忙碌紧张;一个还在土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着。环绕四周,蔚蓝色的天幕底下,幽静的草地,深邃的大森林。林平山到这里来实习安装和调试,感到这个核电站真美。 
  核电站的核系统称为核岛,汽轮发电机系统为常规岛,还有电厂配套设施。核反应堆就建在核岛的反应堆厂房中,反应堆的核燃料在中子轰击下裂变,产生的热能加热汽轮机系统的循环水,使它变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功率可达百万千瓦。 
  为了取得全面的经验,他先后在各专业处挨个参加他们的工作。 
  二号机组即将进行核临界实验前夕,国家核安全当局来检查。执行检查的是一位头发花白很有经验的老头儿,他邀请林平山跟他一起检查。 
  林平山跟他一起换上白色连体服,进入弥漫着电绝缘受热发出浓烈气味的核反应堆厂房里边。他笑着说:“你很荣幸,是法国第一位被允许在这个时刻进入反应堆安全壳的外国人。” 
  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的空气压力比外边低,他们要像潜水艇一样通过双重密封的过渡闸室,把空气降压再进入安全壳内。老头儿在厂房内,向林平山指点各个重要部位必须注意的问题,使他受益匪浅。 
  核电站的现场指挥马洛,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心宽体胖,办事干脆果断,有点儿抓大放小的大将风范。开会时,把要点一二三四理完安排停当,随即宣布散会,一句话也不多说。他对林平山讲:“建设现场要跟时间赛跑,一分钟都不要浪费。” 
  为了让林平山体验一个指挥员怎样工作,他叫林平山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看他工作。他的太太来电话,他就把音量放大让林平山听。他说:“指挥员也有老婆,听听他是怎样细心关怀自己的家人,尽管他已经忙得头发要着火了。” 
  核反应堆临界实验,负责指挥是弗芒公司的一个女工程师。她每宣布一个指令,都要事先查一次程序,一个人在旁边监督她。林平山问马洛:“是不是她的经验不足?” 
  马洛立即说:“不,任何人都必须这样。只凭脑子是不科学的,必须经过验证才能发令。” 
  林平山参观了西欧的第一个核电站。 
  参观中,经主人介绍才知道,他们把军用核动力反应堆进行改造以后,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听了这些,他内心受到很大触动,想起八二六模式核反应堆风雨飘零中寂寞地卧在石寨沟的山谷里,成为一堆废铜烂铁的悲哀下场。当时,他们也曾建议把它改造成一座小型核电站,人微言轻,无人重视。 
  想到中国核动力二十多年扑朔迷离的斗争,长期以来用搞政治运动,组织短兵突击作战的办法抓工程项目,没有长远规划,不重视科学研究基础工作,最后落到向同时起步搞核动力研究的法国买核电设备的局面,难言的悲哀和愤慨,久久难以平息。 
  这时,听说国内核电建设已经开工,他归心似箭,想尽快回去投入工作。就在他结束国外培训准备归国前夕,从国内传来消息,现场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 
  回国前最后几天,林平山住在巴黎的东港核电公司驻欧人员宿舍。让林平山惊喜的是,未来的现场土建处处长竟是梁建业,他正在这里参加设计审查。 
  岁月不饶人,梁建业瘦削的脸上已经爬了许多皱纹,那思虑的目光仍然让人感觉到他内在深沉的智慧。 
  林平山在梁建业的房间刚落座,老梁就对他说:“东港核电公司人际关系复杂,不必让人知道我们是松山老乡。”   
  第一章 战略转移(12)   
  听了这话,林平山有些不以为然。 
  梁建业见他的神色,接着说:“我前不久看了一本书上说,世界上的三大古文明,对待人际关系的特点很不一样。” 
  林平山知道必有典故,问:“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古希腊文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若是不如你,就想办法在科学技术上做出更多成绩,超过你。” 
  林平山点头:“这样可以促进科学进步。” 
  “中东文明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 
  “只能越研究越玄深。” 
  “是的,”老梁说,“可咱们中国人千百年潜心研究的却是人与人的关系。” 
  “那又怎样?”林平山感觉大有文章。 
  “我要是不如你,就想办法让你搞不成,不就超过你了?” 
  林平山非常丧气:“这岂不是瓦解生产力!”他才明白老梁为什么会有那个意见。 
  梁建业点点头:“当然,这些看法有些偏激,也只能提供参考而已。” 
  林平山向老梁了解质量事故的详情。他叹了口气,沉默片刻才说:“安全壳打第一层基础混凝土,把混凝土标号抄错了,标号偏低。混凝土实验室出第三天实验结果就发现强度不够,第七天结果还是如此,这才引起重视,赶紧查找原因。最后发现,搅拌站出货单上混凝土标号与图纸不符,才知道把标号抄错了。这里有一份材料,你拿去看一下就清楚了。” 
  林平山问:“现场现在怎样?” 
  “听说已经停工,等候处理。”老梁说。 
  林平山满脸忧色:“看来现场的管理存在问题。不然,一人看错数据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老林,我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结束这里的工作,这回就看你了。希望你能尽快把局面扭转过来。实际上,我今后也只能帮你把把技术关。” 
  “你知道我经验不足。这回单枪匹马去现场,谁知道结局会是什么。” 
  回到国内施工现场,他要接一个进度已经大大延误的工程。工期延误一天,工程的贷款利息损失上百万美元,还未接手,肩上已经压上了千斤重担。几千万美元的损失如何挽回,今后的路子怎么往前迈,一点儿底儿也没有。 
  “事情还要复杂呢,”老梁说,“听说工地现在有四个处级干部,谁也不买谁的账,拉山头。他们听说你要去现场都不服,说一个吃洋面包的能管好工地?光是在工地吃的苦就准让他卷铺盖走人。” 
  林平山笑了:“比吃苦,我倒不怕。” 
  老梁见他还笑,就说:“还不只这些呢。一个叫丁宏显的处长说,他在工地都滚了二十多年,你照他的经验差远了。” 
  林平山听了,点点头:“他有二十多年工地经验,我是不如他,得跟他学。”他仿佛对老梁的读书心得,有了更深一层理解。   
  第二章 初战报捷(1)   
  一 
  林平山回国当天,东港核电公司的领导们在会议室开紧急会议,讨论现场的重大质量事故。 
  椭圆形的会议桌围坐着一圈人,人们心情沉重情绪低落。一开工就出现这么大的质量事故,往后的路子就更难了。初次接触这种特殊要求的高技术工程,一时间分不清东南西北。核电工程的下马威,把大家镇得只有抽烟发愣,静默无语等着听事故处理报告。 
  墙上挂着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基础的设计图纸,设计处长指着图纸分析事故后果,向与会的领导们报告国外设计部门对质量事故的处理意见:必须把基础全部打掉重新做过。 
  为防止放射性产物扩散到外边,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设计很特殊。它的内壁为密封钢壳,高六十米直径四十米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墙,用层层叠叠一百多吨预紧力的钢缆约束住,能抗住八级地震情况下发生最严重核事故的内压,施工技术相当复杂。它的基础是厚度五米直径四十米的钢筋混凝土。 
  听完设计处报告核反应堆厂房基础的分析和结论,郑品吾阴沉着脸说:“强度不够只好打掉重来,没有第二条出路。”他不懂土木建筑,这事故是蓝焕成手下人的责任,照设计方意见办天经地义,没必要留情面。 
  张天伦点了点头:“工期肯定要拖了。质量第一,这是原则。” 
  卢书记看见坐在另一端的林平山,就问:“林平山,你刚从国外回来。根据你在国外见到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林平山是刚接到通知,赶来参加会的,他已被任命为现场经理。没想到卢书记点自己的名,他看了看大家,小心谨慎说:“我刚回来,怕说不准。” 
  “就因为你刚从国外回来,才要你发表意见,旁观者清嘛。”卢书记说。 
  林平山看了看卢书记和张总,试探着说:“我回来之前看了资料,今天又到现场去转了一下。我觉得,工程必须除了返工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管理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搞错就会造成那么大的事故,设计人员、质检人员都没有起到作用,说明我们没有一个有效质量保证体系。因此,应当对现场进行整顿,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郑品吾歪一下脑袋说:“技术上偶然搞错的事情有的是,不要小题大做!”心想,林平山以前也没干过核电站,刚回来就抡!不行,要凭自己的地位压一压他的气焰,将来才好办事儿。他不懂行,此刻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讲,枪口对准了林平山。 
  蓝焕成因为是自己的人管现场出的事儿,一直尽量少说话,见郑品吾说话又转了风向,立即附和:“我们搞基建这么多年,哪样事儿没经历过。我看老郑的意见比较实事求是。” 
  “如果不对现场加以整顿,类似的事儿还可能发生。我在国外,看到外国人办事儿都是严格按程序来的。咱们队伍这方面的概念很缺乏。”林平山知道他们对核质量保证缺乏认识,话既已说出来,就鼓着勇气说完它。 
  郑品吾瞪眼说:“工期耽误一天贷款利息损失就是上百万美元,你赔得起!” 
  听了这话,林平山心里翻腾起来。 
  他上午回到海州,到家放下行李,就匆匆赶去现场。 
  核反应堆厂房静悄悄的,只有附近的辅助厂房有一些工人在浇灌混凝土,他就走过去观察他们作业。 
  混凝土泵车轰响着,播料机的出料管哗啦啦往下流着混凝土浆体,负责振捣混凝土的工人东一棒西一棒往下插着振捣棒,远一点的,把振捣棒往前一扔,边振边往回拽。 
  承包核岛土建施工的是核三六公司,有核工程经验的一级企业,怎么会是这样,林平山觉得意外。又看了一会儿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工人操作随意,比起国外工人的规范化动作,实在差太远了。 
  但是,整顿现场要延误工期,它的经济后果最后还得靠自己想办法挽回。他没有工程经验,要求整顿现场简直是给自己出难题! 
  可是核安全的质量要求是没有讲价余地的,昧良心的事情不能做。 
  想到这里,他铁了心非吞下这个苦果不可:“靠一支没有经过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