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全国工作会议根据会议所反映的问题和毛泽东的讲话总结整理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对1964年下半年“四清”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差进行了适当纠正,要求正确地对待基层干部,把基层干部分为“好的,比较好的,问题多的,性质严重的”四种,而“好的”和“比较好的”占多数,要求尽快解放干部,对干部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对待;采取严肃、积极、热情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干部,也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而实现群众、干部、工作队的“三结合”。
同时,《二十三条》中还提出了搞好“四清”运动的六条标准,把增产还是减产作为标准之一,是完全正确的和十分必要的。但是,《二十三条》也存在着在处理问题方法上的严重的不足和“左”的倾向,对城乡中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并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的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论断,强调抓阶级斗争这个纲,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
《二十三条》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讲话的内容列的条文,有的地方做了文字加工,有许多地方根本就是毛泽东的原话。从整体上看,这个文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在讨论中,彭真插话说:“农村‘四清’,中央搞了一个《前十条》,又搞了一个《后十条》,应该说是……”
“不要讲那个《后十条》!”毛泽东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彭真的插话,“1963年5月,杭州会议写出第一个10条;为什么刚刚过了3个月,9月北京又搞出一个10条?只有3个月,有那么多经验?我看北京就是有两个独立王国在那里明显地存在着!”
毛泽东还说:“你只要不触及全面问题,枝枝节节、修修补补不行。”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确认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他已经不能容忍别人再反驳他的正确意见了。从根本上说,毛泽东已经完全否定了与王光美搞的“桃园经验”有直接关系的“后十条”;他已经把刘少奇作为了中国最大的走资派,是睡在他身旁的“中国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下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在《二十三条》中,虽然没有点名批评刘少奇,但毛泽东的真正用意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上面了。而且,只要人们仔细阅读《二十三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毛泽东已经认定刘少奇坚持的是一条资产阶级路线,甚至认定中国从上到下出现了修正主义。毛泽东的这一判断,导致他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导致了党内“左”倾思想的膨胀和发展。
《历史的真知》 第二部分毛泽东相信群众《二十三条》亲手定(6)
1965年1月15日,全国青联第四届二次会议和全国学联第十八届代表会议同时在北京举行。为此,毛泽东打电话给胡耀邦,要他在出席会议时向青年同志们好好地讲一讲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他们参加三大革命实践的深远意义……
同一天,毛泽东批阅了河北省保定地委“四清”工作团关于新城县贫下中农代表会的报告,并且批阅了中央军委贯彻执行林彪关于当前部队工作指示的通知。
晚上,毛泽东阅读了薄一波转交给他的一封信。信是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陈正人写给薄一波的,陈正人带领“四清”工作队下到河南省洛阳拖拉机厂蹲点,发现问题后给薄一波写信说:
开始发现了厂里从不知道的许多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再让其继续发展,就一定会使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蜕化为资本主义企业。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一部分老干部在革命胜利有了政权以后,很容易脱离群众的监督,掌管了一个单位就往往利用自己的当权地位违反党的政策,以至发展到为所欲为。而像我们这些领导人,官僚主义又很严重,对下面这些严重情况又不能及时发现,这就是在夺取了政权之后一个十分严重的危险。
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是必然会脱离我们的。
薄一波在陈正人的信件上写下批语:
这是个问题。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多年来没有抓或很少抓阶级斗争的缘故。
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如何打乒乓球——徐寅生同志对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讲话》一文,并在文章前以毛泽东的批示为内容加写了按语。
1月19日,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军士和士兵的现役期限的决定。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同日发布命令,公布了这项决定。
当天晚上,周恩来、陈毅向毛泽东汇报了老挝的最近局势……
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对老挝解放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为。
这时候,文化部召开了印制《毛泽东著作选读》的工作会议,布置大量印制选读本。
《历史的真知》 第二部分毛泽东相信群众《二十三条》亲手定(7)
同一时间内,美国政府向苏联表示,希望通过苏联的影响去说服越南胡志明停止对越南南方共产党的军事支援,并停止对越南南方城市的袭击;这些要求由苏联政府转达给了胡志明,胡志明又将这一切通过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转达给了北京。毛泽东得到消息说:“这就是苏联新一代修正主义者的最生动表现!”
随后,中共中央致信苏共中央,把美国的这一要求和苏联政府为美国政府向越南政府传递消息斥之为是“十分荒谬的”。
刚刚进入1月下旬,天下雪了。飘飘洒洒的飞雪很快迷漫了北京市区的每一个角落。白了房屋,白了街道,白了紫禁城,也白了中南海。毛泽东平生爱雪,对雪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可以说爱雪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爱雪的洁白,爱雪的晶莹,爱雪的纯净,更爱雪在寒冷的气候中、在严酷的条件下能够结出精巧的雪花来……
雪后的中南海披上了一层银装。起床后的毛泽东披了一件大衣漫步在雪中,踏着脚下两三寸厚的积雪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在他身边工作久了的几名卫士都知道他的这种习惯和爱好,不便上前、也不敢上前去阻拦他,只是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地慢慢走着。时间长了,几个人见毛泽东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得硬着头皮近前去提醒说:“主席,时间不短了,该回去了!”
“哦……”毛泽东答应一声,抬了手腕看看表,接着再深深地呼吸几口凉凉的空气,这才折转了身躯往回走,一边走还一边说,“是该回去了……”
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看着毛泽东往回走的背影,跟在他身后的几名卫士互相看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果时间长了,万一毛泽东着了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大的不说,只小的方面,单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知道了就轻饶不了他们,更不用说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了……
一连几天,毛泽东的心情看上去一直很好。
1月27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谈话中,当谈到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时,毛泽东很自豪地说:“过去没有军事院校可好了,打了几十年仗,就是没有军事院校。我们的军队90%以上是不识字和小学程度的。国民党尽办军事院校,什么陆军大学毕业,就是我们这些不识字的兵打倒了它。我们各军区的司令员过去都是大老粗嘛!”
听翻译讲了毛泽东的话,苏班德里约表示理解,同时也表示钦佩。毛泽东又说:“解放后我们也办了几所军事学院。进军事院校的时间太长了,严重脱离实际,不好呢!书可以读一点,但读多了害人,的确害人。是革命斗争培养干部。好的拿来,坏的丢掉。无论是本国的或外国的都一样,只能批判地接受,不能教条主义地照搬。”
1月的最后一天,毛泽东批阅了赵朴初针对被苏共中央罢黜了一切职务的赫鲁晓夫而写的散曲《某公三哭》,并称赞说:“元代的散曲,朴初先生可以说是既得要领、又得血肉,可以同关汉卿关汉卿,我国元代伟大的剧作家、词曲家,其代表作包括戏曲《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散曲有《〈双调·沉醉东风〉别情》、《〈南吕·四块玉〉别情》等。、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我国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杂剧散曲兼长,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包括戏曲《汉宫秋》,散曲有《〈越调·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等。一比高下了!”
《历史的真知》 第三部分毛泽东返井冈山 英雄跨出友谊关(1)
四十一、毛泽东返井冈山 英雄跨出友谊关
1965年5月21日,正当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的勤政殿里主持召开援越会议时,毛泽东已经在江西省委、湖南省委和井冈山市委、永新以及莲花、遂川和宁冈、吉安、酃县县委诸同志的陪同和迎候下,来到了他阔别已经达36年之久的革命圣地井冈山。
一听说毛主席回来了,井冈山的人民群众沸腾了;尤其是茅坪、茨坪、大龙寨和黄洋界的人们更是欢喜、高兴得不得了,大家纷纷奔走相告:“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又回到咱们井冈山来了!”
一踏上井冈山的红土地,望着依然是满山遍野盛开着的杜鹃花,毛泽东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汪东兴和吴连登等人紧紧跟随着毛泽东,陪伴他走过每一处山间故地,而每一处故地都能引起毛泽东许多回忆、每一处都是他深深追思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们纷纷前呼后拥地簇拥着他,众多的男女老少高兴地喊着、笑着、欢呼着,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盛情地迎接着毛泽东。无数的小孩子根本就没有见过毛泽东,就连三四十岁的人们也很少有人真正见到过毛泽东;但他们还是从心底里感到毛泽东就是他们这里的人,毛泽东和他们心连着心……
巍巍井冈,山高林密,竹繁花盛,树茂草深;一处处涧水像往常一样在万绿丛中潺潺地流淌着,更有莺歌燕舞,令重返井冈山的毛泽东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当天,毛泽东住在了他当年曾经多次到过的茶陵。
这时候,安装在茶陵县委办公楼顶上的高音喇叭里,正播放着激动人心的歌曲:
雄伟的井冈山,
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从无到有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
伟大的毛泽东!
伟大的毛泽东!
……
第二天,毛泽东乘坐着由赵毅雍驾驶的吉姆牌轿车,从茶陵出发,绕道江西永新至宁冈。毛泽东从车内向外望去,但见群峰叠翠,满目葱郁;毛泽东深知,这里就是他领导开辟的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啊!
银灰色的苏制吉姆牌汽车和司机赵毅雍都是由湖南省委派出的。吉姆车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亲切会见老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和干部
《历史的真知》 第三部分毛泽东返井冈山 英雄跨出友谊关(2)
驶进了茅坪的八角楼大院。汪东兴等警卫人员都提前下了车,当赵毅雍也想停车时,却被毛泽东制止了;赵毅雍见机行事,驾车在场坪上围着八角楼绕了一个大圈。毛泽东隔着车窗玻璃深情地向外张望着,随后指示赵毅雍驾车离开……
毛主席这是要到哪儿去呀?汪东兴等人立刻奔上了各自的汽车,紧随而去。在汪东兴和其他警卫人员的侍卫下,毛泽东乘坐着吉姆车驶上了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这里,是他曾经亲自指挥过激烈战斗的地方。遥想当年: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黄洋界口,毛泽东下车休息,并与随行人员合影留念……
临近中午,毛泽东住进了茨坪宾馆一楼的115号房间;在房间内,宾馆的工作人员请毛泽东在一张宽大的沙发上坐下来,稍事休息。毛泽东环视四周,脸上流露着喜悦的神色,连连夸赞说:“这可和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上山一千多里路走了半个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还是机械化好……”
就在毛泽东休息时,汪东兴去查看宾馆为毛泽东准备的饭菜;这一看不要紧,汪东兴大为摇头。原来,宾馆人员觉得毛泽东一路来到井冈山太辛苦、太劳累了,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及茅台酒、香烟、苹果;汪东兴深知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更知道毛泽东的脾气,立刻吩咐工作人员将烟、酒、苹果和鸡、鸭、鱼、肉等菜肴统统撤下去:“你们赶快将烟、酒、水果都收进去吧!”并告诉说,“首长每餐四菜一汤,每天两元五角的伙食标准……”
吃午饭时,餐桌上为毛泽东准备了4个小碟的菜、一瓷碗汤。饭后,汪东兴走进115号房间,询问毛泽东休息得如何、吃得怎么样?毛泽东说:“可以,休息也好。现在这里的气候适宜,不冷不热。”并问,“大家休息得怎么样啊?”
汪东兴回答:“都好,吃得好,住得也好……”
晚上,毛泽东向茨坪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了解了井冈山地区的水利、公路建设和大家的生活情况,还亲切地会见了当年的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众多的群众;座谈中,大家都说非常想念毛泽东,并说如今的生活比过去强得多了,只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