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抗议书蒋介石已经收到几份了,前几份都是个人提出的,这份的规模最大,人员范围最多,党内的党外的都有,让蒋介石看不清的是,汪精卫有没有在其中插手。
“真是难办。”蒋介石心中叹口气,他很清楚重庆的规章制度实施已久,以前没人报怨,现在就成了反民主反民生,就差反民族了,就变成三民主义的反对派了。可蒋介石又不能不注意到这些人所代表的政治力量,他们当中有改组派的,有原第三党成员,有西山会议派元老,有社会名流,有南迁的教授,这是他不能忽视的力量。
但蒋介石又不能就这样让步,庄继华以前就提醒过他,这些规章制度是保证开发政策在重庆执行,保证收束民心的重要策略,绝对不能废止,而且为了防止被轻易废止,庄继华还设计了一个保险,就是重庆参政会,所有制度都是以重庆参政会的名义颁布的,要废止也要参政会批准,没有参政会的批准,就算蒋介石的命令也办不到。
“怎么啦?那不舒服吗?”宋美龄端着一杯开水进来,看到蒋介石的样子,以为他身体不适。
“唉,没什么。”蒋介石顺手把文件夹递给宋美龄,宋美龄接过来看看,也皱起眉头,不过很快她就有了主意:“七星公司的事我可以找大姐说说,让她放手,其他的,我以为暂时还是不要动,这些人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要管他们。”
“我也不想管。”蒋介石苦笑下,宋美龄一句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战争打了一年半,西南的重要性已经凸显无疑,这些文人墨客只知道自己不方便,殊不知,重庆有今天的结果全是这些不方便带来的。
“还有人逼宫吗?”宋美龄的话里话外都在替庄继华说话,西安事变中,她欠下庄继华太大的人情,这个情她一直记着。刚才一看文件就知道这次的来势很大,蒋介石有可能顶不住,所以她要帮一把。
“这不就是吗。”蒋介石指指她手中的文件,这么多人签名,来势汹汹,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
“经国怎么说。”宋美龄换了个角度问,她决心帮庄继华这个忙。
“他在信里说得很有意思,”蒋介石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是宋美龄第一次主动问起蒋经国,蒋经国回国后,宋美龄碍于身份接待了,可他们之间碍于蒋经国生母的问题,还有一层隔阂,待蒋经国离开后,宋美龄从没有主动问起过蒋经国的状况,或者他有什么话,今天这话让蒋介石感到有些宽慰,说明宋美龄还是关心他的。
“经国说这是个卤水拼盘,舆论管制似苏俄,经济发展似美国,社会管理如德国;总体说来,形是社会主义,实是资本主义,包了个三民主义的壳。”
宋美龄闻言忍不住乐了,蒋经国这个比方虽不是很恰当,却很说明问题。宋美龄边笑边说:“文革走南闯北,除了苏俄没去过外,美国和德国却很了解,这好说,可还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解苏俄的,恐怕是从德国学来的吧。”
“也许吧。”蒋介石没有深究,庄继华从没去过苏俄,不可能了解苏俄,要说控制舆论这套学自德国应该没错,至于他以前提到的苏俄,恐怕是为了掩人耳目,当时的蓝衣社闹得正凶,他不想与他们发生纠葛。
“我看管严点也好,以前就是管得太松,”宋美龄纤细的手指在文件上敲敲:“重庆的建设如此成功,不就是管得严的结果吗。这些年,容忍了这个,容忍了那个,结果最后他们不一样与我们唱对台戏吗,倒不如管严点。”
宋美龄这话让蒋介石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呀,这些年他容忍了改组派,容忍了桂系,容忍了冯玉祥,容忍了张学良,容忍了元老们的固步自封,容忍了他们的腐败,可最终得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得到。
“你说得对…。。”蒋介石话音未落,林蔚急急忙忙进来,他看见宋美龄在又停下脚步,站在门边,蒋介石收住话题转口问:“蔚文,有什么急事吗?”
“是,委员长,”林蔚答道:“一战区李德邻司令报告,渡过黄河的日军中岛部队突然出现在睢县,商丘有可能陷落。”
蒋介石脸色顿时变得雪白,良久才喃喃的问:“他…。。,他是怎么跑到睢县的,为什么现在才报告上来?”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八节 黄河南岸的曙光(三)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三章 第二次津浦路战役 第八节 黄河南岸的曙光(三)
林蔚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李宗仁的电报中没有说,他不能也不敢胡乱猜测。
睢县,距离商丘不到百里,道路平坦,快速机械化部队一天即可赶到,从商丘到永城也不过百来里,一旦中岛抵达永城,正在永城以南阻击谷寿夫的卢汉邓锡侯就陷入危险之境,若谷寿夫突破了他们的防御,整个五战区的六十万大军就危险了。
“娘希匹,白崇禧李宗仁在做什么?俞济时呢?他跑那去了?”焦急中蒋介石暴怒了,国骂脱口而出,忘记了宋美龄在场。
林蔚低着头,还是没有回答,这些情况他都不知道,他估计李宗仁也不知道,否则李宗仁会在电报中说明的,至于白崇禧恐怕就更不清楚了。
“大令,”宋美龄见蒋介石要失控,赶紧柔声制止:“不要着急,既然发现他们的踪迹,李宗仁和文革自然会想办法对付,再等会,他们自然会有电报到来。”
林蔚暗暗松口气,幸亏宋美。龄在场,否则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平息蒋介石的怒火。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岛居然如此大胆,他欺骗了所有人,包括他在北平的上司,当所有人都判断他要去定陶时,他却悄悄绕过开封南下商丘。
“让何应钦和蒋百里陈诚立刻到。我这里来。”犹豫下,蒋介石又补充说:“请苏俄顾问崔可夫也一同前来。”
崔可夫是新任苏俄军事顾问。团团长,原总顾问朱可夫奉调回国了,崔可夫接替了他的工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中国达成雷达、火箭筒和三极管技术转让协议,这个协议让蒋介石比较满意,苏俄同意提供三百辆中型坦克和三个军的武器装备,另外帮助中国修建从西安到迪化的铁路,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交流协议书,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坦克工厂和三个轻武器工厂。另外中方将授权苏俄生产盘尼西林,条件是不能出口,只供苏俄国内使用。
这个协议与当初苏方盛气凌人提出的免费转让。简直是天差地别,蒋介石都不知道李之龙他们是怎么谈出来的,于他们相比,武汉的这些高官都是一帮废物,至少在对外上面是这样。
很快三人都来到蒋介石的别墅旁旁边作战室,蒋。介石的别墅不大,容纳不下侍从室的所有人,在别墅旁边的几排平房就成为他指挥作战的作战室,平常办公也在这里。
在等待三人的时间里,白崇禧和庄继华的电报。也到了,白崇禧在电报中说明中岛抵达睢县才被发现的原因。
中岛没有进攻。开封,而是绕过开封,在开封以西的八里湾分兵,以骑兵第一旅(立高支助的情报已经让中国方面完全了解中岛的兵力状况)奔袭骚扰兰考,他自己却率领第五混成旅主力南下杞县。
杞县只有几十个警察和两百来人的保安队,没等中岛赶到城下就一哄而散,中岛不战而克杞县,随后他抢劫了杞县所有有轮子的东西,捣毁了杞县电报局和电话局。然后向睢县扑去,杞县县长和警察局长保安队队长全部逃散,不知去向,还是在杞县的一支路过的后勤小分队军官跑到通许向战区报告,战区司令部才知道。李宗仁已经命令商丘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命令在商丘的后勤部部队和保安队必须坚守两天,七十四军正日夜兼程赶往商丘。
而庄继华在电报中没有报怨,只报告了他的处置办法。庄继华已经命令浍河前线的四十一军回归二十三集团军建制,东线部队实行大踏步后退,放弃临沂蒙阴费县大汶河,全军后撤,北线孙连仲退到兖州,中路张自忠退守枣庄,南路汤恩伯孙立人退到台儿庄。杨森率领二十四集团军的二十军退守徐州外围。
“庄文革怎么退得这样快?”何应钦看万庄继华的电报后忍不住皱起眉头。中岛的行动不一定有效,可他居然就一退数百里,这未免有点惊弓之鸟。
蒋介石也阴沉着脸,他心中有种很不好的感觉,庄继华从来不是胆怯的人,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了。
崔可夫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白崇禧的作战计划就是在他的支持下获得通过的,他从翻译那里得知报告的内容忍不住说到:“委员长先生,庄将军这样作是极不妥当的,他这不是在准备作战,而是在安排撤退。如果东线日军很快越过兖州地区,围歼本间雅晴的计划就很可能失败,另外这会鼓舞南线日军,从浍河抽调四十一军到右翼,这样削弱了浍河正面防御,一旦日军突破浍河正面,宿县就危险了。我认为五战区司令官的部署及其错误,在我们苏联红军中,这样的指挥官应该送上军事法庭。”
看着崔可夫那苏俄人惯有的傲慢,蒋介石微微皱起眉头,庄继华的部署是个撤退部署,这点他已经看出来了,但送上军事法庭也未免太过分了,更何况还把苏联红军拿来对比,这不但让蒋介石不满,也让何应钦蒋百里陈诚的心里很不满。
“崔可夫将军,”蒋百里平静的说:“我认为五战区的部署并无不妥,黄河两岸的攻击进展一直不大,这是其一,南线日军频频增兵,而我军久战疲惫,各军减员很大,虽然两次补充,但补充兵的战斗力很差,因此总的战斗力不增反降,这是事实;其二,日军援军一一零师团主要作战还是在西线,也就是我军右翼,并非完全在正面,因此将四十一军调到右翼也无不可。其三,文革对正面被突破也有准备,二十军调回徐州就是明证。”说到这里,他转向蒋介石:“委员长,文革的部署我认为没有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鄄城,本间的四个师团被我军包围在黄河两岸,却迟迟不能全歼,拖住了我军大量兵力,另外,一战区轻易让中岛突入黄河以南,杀入我军后方,这才是导致目前被动的根本原因。”
第一集团军被击溃后,一直不能阻止起有效的反攻,整个津浦线北段河南段只有三个大队在防御,其中的两个还在新乡,如此薄弱的防线居然没受到进攻,也是一大奇观。
日军不担心侧翼以后,兵力全部压向外围防御的二十二集团军,原准备留在这段的一零一师团也调到濮阳进攻二十一军,唐式遵和潘文华在日军攻击下苦苦支撑,可七十一军和七十二军却始终无法突破三十六师团的防御圈。
黄河南岸,本间在董口建立起防御圈后,徐祖贻的攻势就被遏制,二十万军队被拖住,致使东线和南线战事日趋危险。
“委员长,”陈诚的脸上现出迟疑之色,很快这丝迟疑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决断:“战役发展到现在,我认为这次战役我们的口子开得太大,南京徐州两战,我们消灭了大量日军,但细细分析这两场战役就可以发现,我们每次歼敌的数量都是比较小的,南京歼敌十万,是由数场战斗集中的,沫水反击歼敌八千左右,敌人的兵力是近万人,我方集中三个整编师,五万人,兵力对比1:5;广德反击,日军兵力一个半师团,两万六千人,我方陆续投入三个军又两个师,总兵力十八万人,兵力对比1:7;徐州之战,临沂反击,日军两个师团,总兵力五万人,我方五个军三个师,总兵力十五万人,兵力对比1:3,但这是一次击溃战,只歼灭部分日军;济宁围歼,日军一个半师团,兵力近三万人,我方出动四十九集团军,第三集团军,六十军,总兵力十八万人,这才歼灭了一零八师团,兵力对比1:6,这也是为一个彻底歼灭日军师团的战例。
分析这两场战例说明,若要围歼日军,兵力对比必须达到一比五以上才行,而且日军兵力不能超过三个师团,日军数量越多,我们要增加的力量就要成倍上涨,这次我们想一举吃掉日军四个师团十万人马,兵力对比必须达到1:7以上,从战局发展来看,我们还没有这个实力。”
陈诚的这番分析,所有人,除了崔可夫,都清楚了,当初的战役规划看上去很宏伟很美丽,大家都被徐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看四个师团送上来,那还有不下刀的道理,可实际上,中国现在还不具备一次吃掉对方十万部队的能力,这个战役规模过大,超过了目前中国军队的实力。
陈诚的分析是合乎实际的,前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俄花了三个月时间,集中了一百多万人才消灭了包围圈中的三十万德军,而在44年的巴格拉季昂战役(又称白俄罗斯战役)中同样动用一百多万人,同样是三个多月的时间,却几乎全歼了德军中央集群的五十多军队,长驱直入数百里;差别如此之大,原因无他,苏军的实力上升和德军的实力下降。
“或许文革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作出如此安排的吧。”蒋百里在心中暗自嘀咕,但他没有开口,陈诚的分析虽然有道理,但战役已经在进行,想要取消却是不可能的,战争有战争的规律。
陈诚说完之后,房间里陷入沉默中,就这样放弃还是坚持打下去,谁都拿不定主意。
崔可夫左右看看,终于忍不住了:“委员长先生,我不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歼灭鄄城日军,他们实际已经陷入我军包围,他们武器弹药极缺,后勤断绝,对任何军事将领来说,都不可能放弃这样的机会,应该继续加强对鄄城日军的进攻,歼灭他们,即便放弃徐州也在所不惜。”
这是个很有诱惑的提议,即便是陈诚也不好反驳,毕竟歼敌的机会已经如此明显,现在放弃很难。
“好,电告白崇禧李宗仁庄继华,加强在黄河两岸的攻势,由商震指挥第一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