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没有工人阶级领导,没有科
学理论指导,不可能取得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要学生理解这一观点,就得从
失败的具体原因中进行分析揭示:天京事变领导集团的分裂,反映了宗派主
义的思想;不乘胜集中力量北伐,反映了保守的思想;不建立根据地而流动
作战是分散主义的表现;天京定都后,大兴土木,严格等级秩序,这是封建
主义的思想;这种狭隘的宗派主义的、保守的、分散的、封建的思想,一望

而知是农民阶级的意识,所以,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经过这
样的揭示,学生对这一结论就比较信服,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大,时间长,又
是水平最高的,结果还是免不了失败,如果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注意对这
一观点的揭示,这样就比较落实了。

基本观点的形成还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
基本观点的形成,要通过大量史实逐步深化。要在各个不同时代的生产、政
治、文化、军事方面不断揭示人民群众的作用。此外,还要从反面,即如果
脱离人民群众必然失败这一方面去正确理解,才能使学生树立这一基本观
点。

许多时候,一个基本观点的教育要通过教材的一系列总结、联系,才能
有力地揭示。例如,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观点,要通过整个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发展、壮大和胜利的史实
的分析、概括、综合,才能说明。封建社会必然要被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
要通过高中世界历史第四章和第八章的紧密联系和深入分析,才能具有说服
力。从西欧封建制度开始形成中,说明采邑制的推行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必然要造成王权和封建主之间的矛盾,英法百年战争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
现。另一方面,王权和封建主的矛盾使国王成为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支持力
量,这是城市取得反封建主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而城市兴起后,货币的通
行和庄园经济的瓦解,小农的分化,强化了农民和封建主的矛盾,这是英法
农民战争发生的基本原因。农民战争的结果,加速农民摆脱农奴制束缚的过
程。英法百年战争和镇压农民起义的结果使英法都加强了王权,而中央集权
的加强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摆脱农奴制的束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因此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这样的联系分析对学生理解封建制度必
然要被资本主义所代替是比较有效的。

3。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上面说过。基本观
点教育是有层次的,要培养哪些基本观点,达到怎样深度,都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来决定。揭示的方法在各堂课中也不一样。有的作为一堂课的主要要求。
例如,在古埃及的教学中,奴隶制国家的对内职能是压迫、剥削奴隶和其他
劳动人民作为主要要求;有的则是伏笔,如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眉;有的点一下,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式;有的启发思
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等,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的
深度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决定。
进行基本观点教育和培养学生感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学生
形成一个观点,首先要学生承认这一观点,而且要在感情上承认。因此,在
考虑对学生进行什么基本观点教学时,还要考虑培养学生什么感情,这样考
虑不仅有利于形成基本观点,而且揭示过程也会比较全面。

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是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

(一)立论的依据

1。从智力与能力的关系看。智力是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的心理过程,它是
摸不到看不见的。它总是要在从事各种专业活动的能力中表现出来。智力和
能力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智力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智力的表现形式,发
展智力要从培养能力着手。

2。从历史教学三大任务的关系看。历史教学中落实历史知识,进行思想
教育和培养能力这三方面任务是辩证统一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完成的。
其中知识是基础,思想觉悟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提高和培养的。能力
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科学的历史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如果不重视思
想教育,知识的掌握也是不能深刻的。所以,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培养能力
决不能离开历史知识的传授。
3。从教与学的关系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展学生智力,
先决条件是学生自觉地而且尽可能独立地学习知识。我们一向对学生自觉性
积极性比较重视,但是我认为只有把独立性纳入教学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知识训练。
既然发展智力要通过培养能力,培养能力又受知识教学的制约,培养能
力发展智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
史知识的能力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

(二)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的内容结构

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规律决定的。
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借助各种手段使历史现象再现,然后从历史现象中抽
象出历史概念,再从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联系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
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观察文物、图片、模型、地图等,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
维力等。
2。理解历史语言的能力,包括接受口头传授和阅读历史书籍(即书面语
言)的能力,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3。从历史现象概括出概念、规律和表达历史概念的能力,以发展学生思
椎力。
4。系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解决历史问题以至某些社会现象的能力。
创造力就是各种能力的综合。
(三)教师示范,授之以法,逐步放手,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和能力相互促进的综合训练,学生
独立学习知识能力的的提高,应该是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培养
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有一个有计划的培养过程,我的做法是:开
始时教师示范,而且教以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受到训练。

1。贵在引导。教师示范重要的是要用一个“导”字代替一个“灌”字。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历史图片是既能引起学生兴
趣,又是再现历史现象理解其本质的重要直观教具。尤其是教科书上的插图
都是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精心配置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插图一向受
到重视。但是从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能力着眼,在利用图片讲清历史现象,揭
示其本质过程中,我注意交代观察图片的方法。例如,讲古代埃及的时候,
要求学生观察插图“建造金字塔”,目的是揭示奴隶制国家的实质。首先让
学生叙述他们观察到的情况,学生都是就事论事的回答,然后要求学生联系
文字说明,体会国王的陵墓金字塔的宏伟工程,把金字塔的高度146。5 公尺
与我们教学大楼、上海国际饭店作对比。又指出这是公元前2000 多年造的,
说明它既反映了国王的奢侈,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然后要学生观察图
片的部分,运石的情况,使学生看到工程的艰巨性,要学生体会这是在非洲

撒哈拉大沙漠,上面烈日曝晒,这是什么样的劳动。接着看图片右方另一部
分,奴隶受监工鞭打和2 人死去,指出这样死去的人成千上万。又指出这一
工程是10 万奴隶和农民一批,每批工作三个月,化了30 年才造成的,让学
生体会金字塔是奴隶主压迫奴隶、农民的历史见证。通过这样引导,不仅让
学生认识金字塔的实质,还告诉了学生观察历史图片要注意图片反映的时
间、地点,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反复观察,反复思考。这一
观察方法也适用于观察文物、模型与地图。

历史知识大部分是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获得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
书籍的能力十分重要。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我着重在“历史”的特点
上。开始时我往往让学生读一段材料,然后提几个问题揭示实质,或者先向
学生交代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方法。
如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要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条件,它同其他历史事件
的联系。对于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要善于抓住几个支撑点,用最简单几个字
来概括。例如,五四运动过程就可概括为“集会示威,火烧赵家楼,总罢课,
‘六三’大罢工,初步胜利”。对贯穿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活动,要
求排出大事年表,以便作出评价。例如,具体指导学生排出孙中山早期革命
活动的年表,了解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对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事
件,要求阅读时列出表格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少数民族
起义,要求作表列出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民族、起义原因、起义结果
来认识民族间的斗争极大部分实质是阶级斗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反映。

当然,仅仅阅读教科书是不够的,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能阅
读各种历史书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还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发一些文献
资料让学生阅读。例如,学习汉谟拉比法典,我就预先印发一些法典条文的
摘录,要学生课外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内加以重点分析。我认为要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有时课内外结合是很必要的。上课时,我先把分析条文的基
本方法提供给学生:首先看每一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中心是什
么?然后决定其实质是什么?接着把条文的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最
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的表现。

在目前电化教学还不很普遍的情况下,要使历史现象再现,教师的讲述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讲解同样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
力有关,它能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逻辑性很强的讲述,可以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具体生动地讲解历史现象,可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对于学习历史特别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开展思维活动。生动具体地讲述可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在全面掌握具体史料的
基础上,才能分析概括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有一次我讲甲午海战,重点描
述了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英勇冲撞“吉野”号,以及邓世昌牺牲前的情景。
学生在脑海里浮起一幅海战的图画,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以夹
缝雁行阵相迎?”“致远号为什么没有撞着‘吉野’号,自身反被鱼雷击沉
呢?”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当时双方舰队力量对比不了解,而这恰恰是甲
午海战胜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我补充对比了北洋海军中最大铁甲舰“定
远”号和日本先锋舰“吉野”号的吨位、速度和设备。“定远”号吨位比“吉
野”号大,但“定远’时速14 海里,而“吉野”号时速23 海里;“定远”
号放一炮,“吉野”号可放40 炮,因为“吉野”号有瞄准器,而“定远”号


没有瞄准器,依靠人站在舰头上目测定距,命中率差,一炮打过后,烟雾弥
漫,无法目测,烟雾散尽要3—4 分钟;“致远”号也因为速度不及“吉野”
号,结果反被鱼雷击中。这样具体对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时,学生能以上述材料为根据,说明中国武器落
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不是随意进行的,偶尔
为之的,而是全面设计,有计划地提高,再逐步放手。例如,观察建造金字
塔图主要由我引导以后,在观察西欧典型的封建庄园图时,在我指导下由学
生自己观察。到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观察“重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图,则由学生们独立来分析。又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我比较全面地分析
了革命的必然性,人民群众的作用、进步性、局限性和革命的性质;在讲北
美独立战争时,这些方面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分析;而对独立战争的性质由
学生讨论来解决;讲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我在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比英
国、北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找出各自特点及共同规律。以后讲1848 年欧
洲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基本上都是由学生
分析原因、性质、进步性、局限性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各国革命的特点。
最后要求对“资产阶级革命”概念进行概括。这样,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得
比较深刻,而且学会了对比同类历史现象,概括共同特点,抽象出概念规律
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
我还注意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渐进程度,对他们的能力培
养也提出逐步提高、依次渐进的要求。例如,从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到对
比非同类事物,进而教以如何抓住本质的异同,概括其共同特点和规律;从
如何思考某一个问题到思考同一类问题;从分析战争的原因到分析战争的性
质、分析战争的胜败原因;从分析社会阶级矛盾到分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分析民族间矛盾,进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等等。有计划地由浅入深,逐步提
高,逐步放手。

3。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求
难易适度,快慢适中,采用方法要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教材特点。我很
重视对学生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正确估计。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总要作系统的排
队,对于学生在掌握历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