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单元程序教学方案。先由教师提纲挈领地介绍这一章的内
容和学习的目的要求,然后同学们阅读课本和课外读物,展开课堂讨论,最
后以两小时的诗歌朗诵联唱的晚会形式作结。形式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
发挥了主体作用,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事隔多年,仍然历
历在目。还有的教师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开展“学史一得”活动,鼓励
学生写小论文,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开展教研活动有着广阔的天地,切不可把工作局限在考试研究的


狭小范围内。开展教研活动要立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
服务于学校基层,适合教师的需要,要建立一支教研员骨干队伍,这是我工
作中最主要的体会。

(二)教师进修工作

教师进修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属于“百
年大计”。建国40 多年来,教师进修机构已经几起几落,因此有人就认为它
是短命的,可有可无。这是一种误解。机构有时建、有时散,但工作是客观
需要,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他要把科学的、先进
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需要不断进修。随着人类阶
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开展,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进步,新知识
是层出不穷的。不管教师是何种学历毕业,过若干年就要补充、更新知识。
从科学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目前阶段以五年左
右教师集中进修一次为宜。教师进修的内容,除了补充更新知识外,还要提
高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它的着眼点在于根本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从比较长
期的视角考虑问题,而不在于课本一章一节的讲授。这是它与教研工作的本
质的区别。

教师进修工作也要为学校基层服务,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从近十几年
的工作来看,它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最初几年。
由于“四人帮”搞影射史学,利用历史搞评法批儒,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政治
目的服务,结果搞乱了历史,真假难辩。这一阶段的进修主要是在北京历史
博物馆举办大型讲座,请白寿彝教授等专家,分专题批判“四人帮”,拨乱
反正,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使教师讲课有所根据,心中有底。二是80 年代
初中期这七八年。由于教学工作走入正轨,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急需大批高
质量的人才,由于“四人帮”的破坏造成教师队伍的严重滑坡,急需全面系
统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我们与北京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共同努力,举办
了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大专进修班。经过几年努力,举办了两三期,使学历补
课进修基本结束,绝大多数教师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三是自80 年代
末到现在,主要是继续教育阶段。继续教育属于成人终身教育,即教师学历
合格后的在职进修,现在正在进行第一轮的培训,明年基本结束。继续教育
按教师的职称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进行。初级教师以熟悉教材教法、
培养教学的基本功为主,中级教师以增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为主,高级教师
以总结经验专题研修为主。

教师进修工作的组织形式,现在主要是采取班级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
这种形式不利于学员的参与,不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提高学员的
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的内容,更不宜采取这种形式。有些学科把学员听课、
讨论、课堂教学实践、互听互评、撰写论文结合起来,收到好的效果,对提
高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起了显著的作用。近几年来,又把微格教学引入教师
进修工作中。所谓微格教学就是利用摄像、电视等现代化的手段,对某种教
学技能技巧进行专门训练的小型观摩教学。比如关于导入新课的技能,课堂
提问的技能、巩固小结的技能等。它的好处是小型、集中、见效快,不但同
行们可以听课评论,教师本人也可以看到自己教学的形象,易于发现问题,
纠正毛病。历史高级教师研修班利用微格教学手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研讨,写出了一部中学历史教学的技能技巧训练,已列入《北京教
育丛书》出版。这个高级研修班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丝绸之路考察,不但


考察了闻名世界的敦煌石窟、麦积山、炳灵寺、嘉峪关、高昌故城等历史文
物古迹,增长了历史知识,还参观了玉门油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刘家峡
水库等现代企业建设设施,进一步了解了国情。他们以社会为大课堂,沿途
向社会各界人士学习,提高了师德修养。这个班为继续教育开创了新路。

第一轮的继续教育属于全员性的教师进修,所有教师都必须参加。初级
教师要完成180 课时,中级教师要完成240 课时,高级教师要完成360 课时。
这种全员培训比较正规,对于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起了很大作用。但缺
点是没有重点,不够灵活,不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今后的教师进修工作,
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要突破原来全员培训的框架,以培养青年
骨干教师为重点,把提高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放在重要地位。二是学历教育,
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合格学历,小学教师为中师毕业,初中教师为大专毕业,
高中教师为大学本科毕业。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中小
学教师的合格学历肯定会有所提高。目前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正在考虑制订方
案。教师进修院校应责无旁贷地完成这项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任务。

(三)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占有重
要地位。建国初期和50 年代参加工作的教师,绝大部份已经退休,60 年代
初期高校毕业的教师,也即将离开教学第一线。现在,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有1/2 以上是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进取、大胆改革,
是历史教学的一支生力军。但是,教学骨干力量还较弱,特别是学科带头人
还没有成长起来,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力量能够带
动整个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像“文化大革命”前北京市东城区的宋
毓真、时宗本、李青萍、王克骏、傅裕文等老师,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北京
市东城区历史教学的水平,也使整个区的历史教学在全市名列前茅。我在
1956 年22 岁时就担任北京一中的历史教研组长和高三年级的历史课,向本
校和区里的这些优秀教师学习,很快也成长为教学骨干力量。从我个人成长
的经历和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70 年代初,我
负责北京市东城区的教研和进修工作时,就比较重视对老教师经验的总结推
广和对青年教师骨干力量的培养。

我在平时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十几位中青年教师,不是给他们开
班上课以提高业务知识为主,而是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学能力、
教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我们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项:

1。听课评课:在中心备课组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有难度有特色的课,如
“资本主义萌芽”、“秦汉时期文化”、“宋元时期文化”等,在集体备课
的基础上,分配专人讲授,互听互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办
法。有时,再请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一点示范课,见效更快。
2。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选择大家有兴趣最关
心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以求有所前进或突破。比如关于提高学生能力
的问题,这是80 年代中期的热门话题。我们认真下了一番功夫,力图在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点问题,除了集体学习理论进行研讨外,还分了一些小
的专题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验,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
力、怎样在初中学生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等。前一个课题北
京地安门中学的马志实老师在高一年级利用电教手段取得突破,后一个课题
北京二中的张增强老师取得进展。他们写的研究成果的文章都在北京市东城

区教科研论文评选中获奖。

3。组织调查、参观、访问,向社会大课堂学习。我组织他们调查平谷县
的革命斗争史,参观北京地区的历史名胜古迹,访问东城区27 中的舒成勋老
师。舒老师家住香山脚下。我们听说在他家的墙壁上发现了可能是曹雪芹的
墨迹,就请他给我们讲在香山一带有关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传说。后来,
这个地方开辟为曹雪芹活动纪念馆。
4。分配给青年教师一些教学写作任务,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我们区常常
接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讲课写作任务,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近代史讲座、北
京电台的历史知识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编写教材、教学
参考资料,以及总结编写老教师的教学经验集等等。这些任务要求高,有规
范,让中青年教师承担一定的任务,并给以具体指导,对他们的成长帮助很
大。例如,北京东直门中学的谭天是1965 年北京一中高三毕业生,学历浅、
经验少。他除了在职进修历史大专学历的课程外,我们和学校教研组配合,
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让他上公开观摩课,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讲课、参加人民
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资料和历史读物的编写,以及总结宋毓真、时宗本两位
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他的教学水平和写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5。与学校教研组合作,共同帮助青年教师克服缺点。“一个好汉三个帮”,
青年人身上更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需要人帮助。对他们的缺点如
有的工作马虎,粗枝大叶,有的心胸狭窄,与组内教师团结欠佳,需要明确
指出,帮助他们改正。他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经常生活在教研组的教师们
中间,克服缺点离不开组内老师的帮助。
(四)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研究和教师进修工作中,总结和推广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一项重
要的内容,它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从1979
年起,我们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总结出版了《宋毓真的中学历史教学》和《时
宗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两本教学经验集,并写过几篇文章在《课程·教材·教
法》、《历史教学》等刊物发表,介绍、推广两位老教师的经验,在北京市
乃至全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回顾这一段工作,我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提供
给同行们参考借鉴。

1。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他们用一生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培植出来的教学艺术
之花,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带规律性的
认识、技艺和方法,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宝贵财富。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是建立和发展教学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是建立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工作重要,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早就该抓,但可惜的是抓晚了。老
教育家韩作黎曾和我谈起一件事:北京四中的化学教师刘景昆,教了几十年
化学课,他的教学经验异常精邃。“文化大革命”前,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曾
派人把他的课堂教学系统地录音下来,准备整理出书。可是这些资料在十年
动乱中被毁掉了。刘老师也因病去世。这成了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每忆及
此,无比痛心。所以,在韩作黎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时,就把总结优秀老教
师的经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从东城区历史老教师队伍的情况来分
析,感到也是形势紧迫,如不及时抢救,也会发生像刘景昆老师那样的憾事。
于是,我便率先进行了这项工作。


2。组织三结合的小组,发挥整体优势
我们决定先总结年事已高的宋毓真老师的经验。宋毓真是北京东直门(原
女二中)中学的老教师,燕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已从事历史教学40 多年。
建国初期苏联专家来华听过宋老师的公开课,非常赞赏,在全市介绍过经验。
我们考虑到宋老师年逾古稀,身体不好,不能给她加重负担,决定成立三结
合的整理小组,即由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历史教研室,东直门中学历史组
和北京师大、北京师院从事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同志组成。东直门中学历史组
的教师,长期和宋老师在一起,熟悉她的教学情况,积累了不少资料。这样,
使总结经验的过程变成群众性研究探讨的过程。高师的同志熟悉中学历史教
材教法,懂得教育理论,他们参加总结有助于使老教师的经验系统化、条理
化、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我们三方面的同志精诚合作,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保证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通过总结工作,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增
进了团结和友谊。

3。排除干扰,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当我们总结时宗本老师的经验时,听到了一些议论。个别负责教研工作
的同志说,时老师只是知识渊博,他上课就是一个人讲,是典型的传统教学,
缺乏改革新意。有的人还说,时老师讲课好,但不好学,缺乏普遍意义。这
给我们的总结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有些信心不足。针对这些说法,我们展
开了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工作信心。

首先,我们认为传统教学经验应当有分析地继承,不应全盘否定。在老
一代教师的传统经验中也包含着某些适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精神。应当本质地
辨证地看待老与新、继承与改革,不要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孔子的教学经
验可谓老矣,但他的“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原
则和方法,却常用常新。因为它符合教育的原则和规律。而“文革”中,某
些人搞的“小将上讲台”,却花样翻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