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

历史教学能否打破就史论史的框框;能否将历史、今天、未来和学生思

想紧密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熟悉历史、熟悉理论、了解社会、了解

学生。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即便中学几本教材也已涉及中外古今历史上许多重

大事件。要掌握这些知识得读很多的书。我的体会是首先要熟悉大纲和教材,

并力求融会贯通,然后以此为基础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还要熟悉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它来对历史事件作出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

象,搞清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一般性的关系;搞清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搞清

历史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说古道今,借助历史说明现实,展

望未来。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如果说只有借助历史才能了解现实,反之,也只有
正确认识现实才能正确认识历史。对历史的认识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实

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89 页,人民出版社1967 年版。
① 《小逻辑》第262 页,三联书店1955 年版。

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历史的认识也在发展。小农经济产生闭关自守的思
想意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加强,
产生了对外开放的思想意识。用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看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不
同的。说到底,对历史的认识随着对现实认识的深化而深化。因此,教师必
须在上课时说今道古,引导学生以现实作镜子,反视历史,从而更正确地了
解历史。总之,只有正确认识社会才能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引导学生认识今
天,展望未来。

更重要的还在于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维特点。当代青
少年思想活跃、单纯,对各种信息都感兴趣,但往往缺乏辨别和判断能力。
社会各种矛眉会引起学生深深的思索。如果我们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
况,讲课时就会心中有数,能联系思想的地方就恰到好处地进行联系,有时
只需轻轻点一下,学生就会受到启发,有些思想认识问题也就可能得到解决。

国家的兴旺发达有赖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要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应试教育转变
为素质教育。作为历史教师,如在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今天、未来和学生思
想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上来,定会有
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必须加强宏观历史教学

(一)

中学历史课本是按通史体例编写的。所谓通史应该是纵向发展和横向联
系的宏观史学。讲通史就是讲史事间的纵横联系。只有讲清纵横联系,才能
看得清历史是在诸多历史事件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在总体联系中演进的。

困难的是纵横关系不是一下子讲得清的。茫茫守宙,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小小寰球,自从人猿揖别以来,也已经历了上下几百万
年,包容五大洲的纷纪繁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无数细小、局部的历史事件组
成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人们认识历史总是先认识一个个细小、局部的历史事
件,然后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总进程;总是先认识历史的表象,然后再认识
历史的本质。我们教历史总也是按时间和章节顺序从一个个细小、局部的历
史事件讲下来,然后再从宏观的角度讲清纵横关系,从而说清历史发展的规
律。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往往只完成一半,讲清了细小、局部的历史事件,
却忽略了对历史总进程的叙述。结果,学生虽能记住一些具体的史实,却不
能对历史作本质的规律的了解。这是当前历史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学教学向来强调打基础,长期以来
把打基础片面理解为让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课堂教学强调段段清,考试只
考记忆性的内容,再加课时紧,教师没时间去通“古今之变”,剖历史横断
面等等。结果在课堂上造成重微观轻宏观历史教学的局面,使微观和宏观历
史教学的比例严重失调。

虽然微观和宏观历史教学是相对的,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很难截
然分开。但就一般言,微观历史教学讲述的是细小、局部的历史事件,宏观
历史教学讲述的是整体、全局的历史事件。重微观轻宏观的结果,必然是通
史不通。


恩格斯说:“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
思维的任务现在就在于通过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的依次发展
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①中学历
史教学要完成探索历史发展阶段和揭示历史规律性的任务,必须加强宏观历
史教学。下面所述的是我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有关加强宏观历史教学的一些做
法。

(二)

加强宏观历史教学,关键是个通字。既然通史所叙述的是纵向发展和横
向联系的宏观史学,那么,将通史讲通就得将纵横关系讲通。

历史长河之水,永远流驶,曲折回环,滔滔向前。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

发现每一种社会形态,只不过是这无尽长河中的一段。而每一种社会形态内

部却是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依一定的关系向前演进的。讲通纵横关

系,就是要讲通各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交互作用的整体演进关系。

乍看起来这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像是平衡飞驶的三条直线,事实上它们之

间无时不在横向发生联系,其演进的线路早已扭曲。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

最活跃的因素。经济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借以建立的基础。经济、

政治、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组成不断发展的社会有机整体。讲历史想将这三者

分开来单独讲授,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讲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和各国变法,就

得讲清下列问题:春秋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井田制的破坏,奴隶社会的土

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所代替,土地制度的变化引起阶级关系的

激烈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以及他们经济实力的增长,促使他们要求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

最强的国家。七个诸侯国的变法经历了100 年,新的封建制在各国逐步确立

起来。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这种变革反映到意识形态里就出现了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基础的改变引起政治、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的相应改变,推动整个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从整体上讲清了这100 多年的历

史,实际上也就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辩证关系,给他们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第二,要加强宏观历史教学,还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将历史讲通。讲通战

国变法这100 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只讲通了中国历史的一小段。如果我们将

这一小段历史放入历史长河中作宏观观察,就可发现:其发端,源远流长,

其终局,不知伊于胡底。试图从任何一点割断历史都是办不到的。战国时期

的变法不过是在此以前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交互作用发展的结果,同

时又是引起我国从奴隶社会跨人封建社会的原因。由此可见,同一历史事件,

由于我们讲授的角度不同,因果关系也往往互换。这种互为因果的一个个历

史事件像一节节链条一样,环环相扣,连绵不断,虽百转千回,却有迹可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

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

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1 页,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

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
状况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
有现代的社会主义。”①短短一段话,总括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高瞻
远瞩,一览无遗,这是多么好的从宏观的发展的角度阐述历史发展的典范啊!

第三,要加强宏观历史教学,还必须讲清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我们讲历
史连绵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是说历史发展不具阶段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
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
程。由于发展有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两种形式,所以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显出
阶段性来。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再到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发
展中的三个阶段。事实上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母胎中的萌茅,资本主义发展
是在和封建制度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双方力量此长彼消,到达一定程度,
就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由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使社会发生了质的
变化。从宏观角度讲清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就可以指导学生透过历史的
表象看清实质。

第四,加强宏观历史教学,更应讲清不同民族、国家、社会间的相互联

系和影响。讲清社会内部的历史发展,并没有完成宏观历史教学的任务。客

观事实是不同民族、国家、社会间还要发生联系和影响。这种联系和影响,

有时可以彻底改变一个民族、国家的命运。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

人都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的入侵,美洲的

印第安人被驱逐、被屠杀,几至于灭种。罪恶的奴隶贸易,使得非洲从16

世纪到19 世纪中期,大约丧失了上忆的精壮人口。成千上万印第安人的头颅

和黑人的白骨,变成了殖民主义者手中灿灿的黄金,流回本国,转化为资本。

原始积累这些牧歌式的过程,对被掠夺、被奴役的民族、国家说来是血与火

的煎熬。

民族、国家、社会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子几乎俯拾皆是。匈奴原

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公元1 世纪,北匈奴为东汉王朝所败,西迁至中亚,

后来继续西迁。公元4 世纪上半期,匈奴人到达黑海北岸,进攻西哥特人,

造成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结合罗马内部人民大起

义,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而法兰克王国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的建立,则促使

西欧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样一种结局,是当年窦固、窦宪北击匈

奴时所始料未及的。

综上所述,加强宏观历史教学,必须将历史从社会内部的整体性、发展

性、阶段性和外部的联系性上讲清。这样的一种历史教学将是一种科学的历

史教学,必定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深刻地理解历史。

(三)

上面所讲的是加强宏观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那么,它的重要性又何在

呢?
宏观历史教学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让学生易于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西欧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宏观的角度阐明

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奴隶社会产生的过程;必须阐明希腊、罗马奴隶制的特点;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78 页,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

必须阐明西欧封建时代的序幕是在西罗马帝国的丧钟里揭开的;必须阐明西
欧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度的特点;必须阐明“从中世纪的农奴中间产生了初
期城市的自由居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间发育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① 
必须阐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革命及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
式的过程。只有系统地阐明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后,才能使学生真正了
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是自古至今为止的
西欧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发现规律的过程事实上就是辩证思维的过程。只讲细小、局部的历史事

件,不可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因而也不可能完成从历史

的感性认识向历史的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不讲清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历

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帝国主义瓜分世界领土的历史:不讲清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

就不能使学生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概念的真实含意。

加强宏观历史教学,让学生明确理解历史概念,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马克

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观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观

察世界。“在辩证哲学看来,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

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都带有必然灭亡的迹象;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

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任何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②宏观

历史教学所要叙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加强宏观历史教学还将有助于

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对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四)

上面讲了加强宏观历史教学的方法和重要性,要使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很
好应用,还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课本上政治史写得多,经济、文化史写得少,民族、国家、社会间的
相互联系和影响也写得少。特别是世界史注意了横向的联系,却又忽略了纵
向的贯通。有些国家的历史只写了几点,给人以来无迹、去无踪的感觉。这
些都给宏观历史教学带来了困难。解决的办法是希望有一套编撰得更科学,
更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课本。当然,最好的课本,也不可能编得面面俱到,
路路畅通。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遇到不通处,应设法打通,断线处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