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我们可以借助于教学设备,挂图和照片、幻灯、录像片和电影。。这些
比较容易办到的直观教具可以取代实物,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教师不应该吝惜自己的时间,要在课前做好各种
直观教具的充分准备。

(五)繁难的内容,可以用图表来辅助

众多的史实,纷繁的内容,除了用语言接序讲述,还可以辅之以图表,
把同类项事件的不同情况进行横的对照和比较,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表格。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文件可以列成如下表格:


名称时间地点参加国家参加人物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滤茨坦公告

按年代顺序,把同一性质的事件进行纵的对照和比较,更适用于复习时
用。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列次重要会议等,都能收到化
繁为简的极大效果。

表格的用法,可以在讲课之后,作为练习,由学生动手制作;也可以在
阶段或期末复习时列表比较,防止混淆;而同一时代、同一性质的多种不同
情况,还可以在进行新课讲解的同时,列表辅助。如,我讲战国时期《百家
争鸣》一课时,边讲边在黑板上列了这样的授课提纲:

墨家:墨子(翟)“兼爱”“非攻”《墨子》
儒家:孟子(轲)“民贵君轻”“仁政”《孟子》


荀子(况)“人定胜天”《荀子》
道家:庄子(周)“鄙视富贵利禄”《庄子》
法家:韩非子中央集权法治《韩非子》
全课讲完,利用黑板上的授课提纲,加上纵横线条,绘成表格,冠以“学

派”“代表人物”“主张”“著作”等项目。黑板上的授课提纲变成了一张
简表。简表的格式是这样的: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著作
授课提纲变成了简表,简表统括了全课的主要内容,简洁而又醒目,既
繁且难的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也容易掌握了。
除了表格,还可以采用图示、图解等形式。如我讲秦疆域、在黑板上画
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长城

陇西

大海

象郡


我讲三国鼎立,画了

;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每讲一朝,添加一个以

蜀吴

“○”为国界的示意图,最后成为这样一组图示: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晋东
北朝
朝南
而南北朝则又给它配上了这样的简表:

北魏
北魏北齐
北魏北周
宋齐梁陈

用图表加强直观,学生对于这一段时期纷繁的朝代更替,一般都能不乱
不烦,记忆牢固。

图表的优越性,在于脉络清楚,头绪分明,以简驭繁,直观性强,因此
图表的设计,一忌包罗万象,求全而不简;二忌文字冗长,长篇大论,降低
了图表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

(六)严肃的史实,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来穿插

上历史课,学生爱听故事。故事心然有时间和地点的交待,有人物的活
动,有情节和过程的发展。生动的故事,还要有场面的铺叙,有善恶是非、
喜怒哀乐的描述。

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的,历史内容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
下人物的动态,事件的发展。因此,是有情有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
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其实,故事也者,已故
之旧事也。故事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故事。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历史课上得更
符合历史本身呢?一堂历史课如果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见
条条和点点,不见情节和过程,这难道还能算是历史课吗?只见条条和点点,
不见情节和过程,成年人尚且会感到枯燥乏味,更何况十几岁的青少年?

历史教学受到教学目的、任务、进度等制约,事实上不可能、也不容许
把情节和过程任意铺叙和描述,那么,每节历史课,教师至少要把握住一、
二处高潮,选择适当的具体内容,改变枯燥的条条点点为生动有趣的故事,
从严肃中生出兴趣来!

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劲头,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
此甚至可以说,使历史故事化,或者在史实中穿插历史故事是历史课化难为
易、化繁为简的一种最重要的做法。

讲造纸术的发明,本来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可言,但是在说明竹木简太笨
重,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时候,添加一个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用
去3000 片竹简,派了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去的故事,马上可以使课堂气氛活
跃起来(新编教材补上了这个故事)。讲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


播的时候,补充一段邹容和章炳麟这一对忘年交革命情谊的细节(新教材也
有了这一段细节),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浅化教材的难度,而且能启发
思维,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历史课的教学、教育效果大大
提高。

当然,我们说生动的故事,决不是指可以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历史
课的内容要求严肃地忠实于历史和真实。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不能不认为是一种失职的行为吧!

(七)超越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的内容,可以从浅化教材着手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比较深的知识点,超越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
平、理解能力,教师要浅化教材,减轻难度。浅化教材的具体做法很多,举
要简述如下:

1。寓论于史。对初一学生,要多讲一点具体史实,少讲一点抽象理论,
把理论和概念融于史实之中。做法详见前面有关各节。
2。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把每个知识点按深浅分出层次来。只要求
学生掌握第一层意思,不必去深究它后面的第二层意思。如中国古代史《战
国七雄》一课,新教材里有“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个词语,只要求
学生掌握:春秋时期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成为战国时期韩、
赵、魏三个诸侯国了,这就是“三家分晋”。齐国的政权已经由姜氏转到田
氏手里,这就是“田氏代齐”。至于三家怎样分晋,田氏怎样代齐,以及三
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就不必让学生去触及了。
3。知其一,不必知其二。有一些历史概念比较复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
能力,不作全面介绍,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含义。如《战国七
雄》中“合纵连横”的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
情况有不同的内涵。合纵和连横,从策略上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是“事一强以攻众弱”。这“一强”既指秦,也指齐,有时候是秦,有
时候是齐。合纵连横从地理位置来说,合纵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连横是
西边的秦与东边的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合,或者东边的齐与西边诸侯国的横
向联合。合纵连横的形势不断在变化,直到后来,由于秦国的强大,才凝固
成合纵是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的局面。在这里,我
们向初中学生授课,只要求学生知道这后来的形势便可,其他变化不必给学
生多作解释。
4。蜻蜒点水,点到为止。《战国七雄》一课中,封建社会形成的这个概
念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过大过难,我认为只要学生初步掌握:是地主阶
级掌握政权,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可。关于封
建社会的概念,学生可以在以后历史的学习中逐步积累,逐步丰富。在《战
国七雄》这一课里,学生初次接触,只要有一个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暂时模糊,不求甚解。有一些名词或概念,第一次在课文里出现,可
以让学生暂时处于模糊状态,到适当时候再作解释。如第13 课《秦末农民战
争》一课,教材提到了宦官赵高,宦官是一种什么人?可暂时不作解释,留
到东汉时再交待,也许更为恰当。
以上浅化教材的几种做法,只适用于某些超越学生当时知识水平的地
方。如果教师以“浅化”为借口,处处模糊,事事一知半解,或者概念不清,
或者内容含混,这就不是我要说的原意了。


六、历史课堂教学要讲究一个美字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一堂高水平的课,学生增长
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发展了智能,受到了思想薰陶,同时,还能从中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美的享受。

历史课堂教学的美,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她可以体现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也可以从课堂结构的整体上折射出
艺术之光;更可以从古代文物、历史伟人的身上散发出艺术美、行为美和心
灵美的缤纷光彩,使学生置身课堂,于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于手书、眼观、
耳听、心思之中,感受到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洋溢在课堂之间、师生之间以
及古今之间的愉悦之情。

(一)亲切的教态,副洽的课堂气氛——创造出一个美的教学环境

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几十双眼睛众目睽睽,集中在教师身上。这
时候,教师适体大方的服饰,微带笑意的面容,爱抚的眼光,落落大方,端
庄而不呆板,潇洒而不轻率的举止,可以给一堂课奠定下一个轻松的安详的
基调,创造出一个优美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每一堂课,学生第一眼看见的是教师的衣着打扮。衣着打扮脏乱不洁,
不能为人表率;奇装异服,过于修饰,追赶新潮,会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辅之以手势,表之以动作。要善于“以姿势助说
话”。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姿势必须恰到好处,举止适度。手势与动作,不
宜过于频繁,过于活泼,失之轻率,失之矫柔造作;过多的故作姿态,过分
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破坏了讲台的庄严,有损于教师的威信。

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呆板,摆出一付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学生敬而远之,
不敢亲近,必然会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果教师对学生总是冷若冰霜,
拉长着铁青的脸,圆瞪着虎视眈眈的双眼,不时的再加上几句损人的话语,
带刺的批评,学生稍一不慎,教师便面对全班大发雷霆,学生心里怀着一个
“怕”字,战战兢兢,唯恐有失。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教师的教学,水平
再高,内容再重要,语言再美,学生那紧张恐惧的心田里,恐怕也很难客得
下想像思维展翅翱翔吧!?

事实告诉我们,有时候,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
首肯的点头,都会化作难以估量的精神力量,激励起学生巨大的学习意志。
而有人讲课,两眼朝天,嘴里念念有词,认真地为完成任务而照本宣科;有
人讲课,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为炫耀他那“渊博”的学问,“高深”的知
识,而忘记了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不容你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这样做,教
师和学生虽然同在一个教室里,却完全是陌路人,你不爱你的学生,学生也
不会爱你,并且,也不爱你教的那门课!

课堂中,教师以温和亲切的态度,关注学生,爱护学生,以多表扬少批
评的方法激励学生,诱导学生,自会给一堂课45 分钟创造出爱的氛围,美的
环境。

(二)处理好几对矛盾——编织出一个美的课堂结构

历史课堂教学要讲究一个美字,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种关系,编织
出一个美的课堂结构。

1。始与终
上课伊始,教师的开场锣鼓要一炮打响。开场锣鼓打响了,学生的注意

力吸引住了,思路打开了,思想活跃了,学生就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兴味盎
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开场锣鼓打响了,教师讲顺了,思绪如汩汩泉涌,语
言能脱口而出,整堂课就有可能讲出自己的高水平来。几分钟的导言,直接
关系着45 分钟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历史课的开场锣鼓不能老一套,千篇一律,缺乏变化的教法激不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历史课导入新课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因人因课而
异: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承前启后,复习旧课;或设疑置问,勾起悬
念;或交待目的,介绍概要;或吟诵诗词,评说故事;或浸谈时事,由近及
远;或从偶发事件,即兴导入。。

开场锣鼓,导入新课,话不必多,时间不必长,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了悬念,产生了求知欲,进入了情境,激起了学习新课的兴趣,锣鼓便
算打响。接下来,一幕幕精彩的好戏便可以上场表演了。

一场精采的演出,心须有好戏来压轴;一堂成功的好课,善始还需善终。
压轴好戏能够赢来满堂喝采,留下余音绕梁;精美的结尾能够探微见源,画
龙点睛,为一堂成功的好课锦上添花。

课堂结尾的做法也不能千课一面,可以是总括大意;可以是列表、划书;
可以是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也可以是探微寻源,更上层楼;或者是意犹未
尽,留下一串悬念。。

开场和结尾,一始一终。如能做到善始善终,一幅成功的课堂结构图便
已经依稀可见。

2。张与弛
一堂课是一个整体,教师备课时,心中便要有一个总体布局。45 分钟绝
不能匀速前进。重点与难点,高潮与低谷,务要详略有别,错落有致,呈现
出课堂结构中的节奏感与旋律美。

是重点,是高潮,便要使出你浑身解数,搬出你十八般武艺,或引经据
典,介绍文献;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或条分缕析,逻辑严密,或课堂讨
论,各抒己见,或采用电化教学,音像毕具。。。

重点和高潮,是一堂课中触动学生兴奋点的高峰。一堂课只能有一两处
重点或高潮。都是重点就不是重点,都是高潮就不是高潮,重点之后有轻音,
高潮之外是低谷。教师勇于攀登高峰,也要善于在低谷中细步缓行。紧张与
松弛,兴奋与抑制,教师要把握住转换规律。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张弛
得法,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就能在教师的“微调”中得到适当调整。

3。讲与练
课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