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是法律,法律只是为着管制老百姓而设,至于贵族,那是自己人,自己人怎么可以用法律对待?〃本是同根生〃,共存共荣,自己人只能谈礼,除非是谋叛,那又作为别论。
贵族也会做错事,万不能照对付老百姓的办法,于是乎有八议,议什么呢?第一是议亲,第二是议故,第三是议贤,第四是议能,第五是议功,第六是议贵,第七是议宾,第八是议勋。一句话,和统治者有亲,有故,有功,都不受普通法律的制裁,亲故功都说不上,还有贵,官做大了就不会犯罪,再不,还有贤啊,能啊,勋啊,总可以说上一个,反正贤能无角无形,只要说是,谁又能反驳呢?于是乎贵人不死了。
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什么什么以来的道统,允执厥中的我中华民国,忝列为世界五强之一,凭的是,就是这个〃道〃。
而且,过去的议宾,只是很少数的例外,前朝的统治者家族早已杀光,无宾可议,(只有宋朝,优待柴世宗子孙,《水浒传》上的小旋风柴进家藏免死铁券,是个例外,还有民国初年的溥仪。)而现在呢,把它解释为外国使节的驻外法权,不更是为有经有据吗?
就刑不上大夫这一古代的历史事实,来了解当前的许多问题,也许不是白费精力的吧!
八?庶民服饰
在过去,虽然有贵贱尊卑的等差,虽然有贵族庶民的分别,生存的机会倒还算平等,皇帝得活,老百姓也得活。而且,统治者们纵然昏庸腐烂到了极点,至少还剩一点小聪明,他们的生活是建筑在对老百姓的剥削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慢慢地一滴滴地享用,打个长远算盘,竭泽而渔,杀鸡求卵,取快一时,遗臭百世的短命办法,他们是不愿而且也不敢采取的。因此,历代以来的重农政策,历代以来的救荒赈灾政策,以及士大夫不许与民争利的法令,小恩小惠,以及治河渠,修水利,贷种子,抚流民种种治国鸿猷,多多少少为老百姓保障一点生存的权利。
剥削老百姓有个分寸,是汉唐宋明所以历年数百的主因。末叶的不肖子孙,剥溜了手,分寸也忘了。官逼民反,是汉唐宋明以及其他朝代之所以崩溃覆灭的原因。
第29节:史话(4)
因为有个分寸,老百姓还剩得点饭吃,他们以无比的勤劳刻苦,披星戴月,胼手胝足,少有点积蓄,也就不免润屋润身,装点一下。然而,这一来,又不免使统治者头痛了,他们以为章服居室舆从是所以别贵贱,限尊卑的,一切中看中吃中用的东西都应该为贵者尊者所专利,老百姓发了迹,居然也要闹排场,〃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孔子尚在惜簪缨,自命为尊奉孔子道统的君王巨卿,又岂敢不诚惶诚恐的遵守,自绝于名教!以此,历代史乘上不许老百姓这样,不许老百姓那样的法令也就层出不穷了。试举一例,《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五:
洪武三年(一三七○)八月庚申,省部定议,职官自一品至九品,房舍车舆器用衣服各有等差。庶民房舍不过三间,不得用斗拱彩色。其男女衣服並不得用金绣锦绮丝绫罗,止用绸绢素纱。首饰钏镯不得用金玉珠翠,止用银,靴不得裁制花样,金线装饰,违者罪之。
卷七十三:
洪武五年三月乙卯,诏庶民妇女袍衫,止以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其大红鸦青黄色,悉禁勿用,带以蓝绢布为之。
六百年后的今天,贵贱尊卑的等差固然被革命革除,可是,附带的最低的一点老百姓生存的权利也跟着革掉了,跟着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地主和军阀资本的发展,社会上显然只剩两个集团,一个有钱有势的,一个无钱无势的。靠着战争的赐予,有的愈有,无的愈无,一面是朱门酒肉臭,一面是路有冻死骨,一面逃囤资金于国外,一面是肘穿踵露,儿女啼饥号寒,一面是荒淫无耻,一面是流徙四方。不但金绣锦绮丝绫罗,被有的集团所专利,就连绸绢素纱也被囤积了,不但金玉珠翠,被有的集团所专利,连银子也运到外国去了,老百姓所剩下的惟一财产是一条不值半文钱的命。
钱的有无和多少决定了新的社会阶层,造成对立的两个阶级,也决定了道德名誉人品以至一切的一切。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在当前的新趋势新社会风气之下,像明太祖所颁发的这一类法令,看来真是多事。
政简刑清,国以大治!
九?阮圆海
提起了明末的词人,风流文采,照耀一时的阮圆海,立刻会联想到他的名著《春灯谜》《燕子笺》。云亭山人的《桃花扇》,逼真活现,三百年后,此公形象如在目前。
阮圆海的一生,可以分为若干时期。第一时期声华未著,依附同乡清流东林,重望左光斗,以为自重之计。第二时期急于做官,为东林所挤。立刻投奔魏忠贤,拜在门下为干儿,成为东林死敌。第三时期东林党人为魏阉所一网打尽,圆海的官也大了。和干爹相处得很好,可是他绝顶聪明,看出场面要散,就预留地步,每次见干爹,总化钱给门房买回名片。第四时期,忠贤被杀,阉党失势,他立刻反咬一口,清算总账,东林阉党混同攻击,可是结果还是挂名逆案,削官为民。崇祯一朝十七年,再也爬不起来。第五时期,南方诸名士缔盟结社,正在热闹,圆海也不甘寂寞,自托为东林人物,谈兵说剑,想借此翻身,不料惹了复社名士的公愤。出了留都防乱揭,指出他是魏珰干儿,一棍打下去。第六时期,北都倾覆,马士英拥立弘光帝,圆海又勾上马士英,重翻旧案,排斥东林,屠死端士,重新引起党案,招引逆案人物,组织特务,准备把正人君子一网打尽。朝政混乱,贿赂公行,闹到〃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职方有点像现在的军政部军政司长,都督相当于总司令),把南京政权断送了。第七时期清兵南下,圆海叩马乞降,终为清军所杀。
第30节:史话(5)
总算圆海一生,前后七变,变来变去,都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明末三十年是东林党和阉党对立,一起一伏,互相倾轧排陷,变幻莫测,陆离光怪的时代。圆海算是经过所有的风波,用左制右,附右排左,有时不左不右,自命中立,有时不管左右,一味乱咬,有时以东林孽子的道貌求哀于正人,有时又以魏珰干儿的色相求援于阉寺。〃有奶便是娘,无官不可做。〃于是扶之摇之,魏珰时代他做到太常少卿,马士英时代他做到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最后是做了降敌的国贼,原形毕露。
明末三十年党争黑暗面的代表是阮圆海,和阮圆海形迹相类的还有几千百人。这一类人可名之曰阮圆海型。
三百年后的历史和三百年前当然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如今是人民的世纪,黑白不但分明,而且有人民在裁判。然而,阮圆海型的正人君子们还是车载斗量,朝秦暮楚,南辕北辙,以清流之面目,作市侩之营生:一变两变三变都已记在历史上了,最后的一变将由人民来判决。
阮圆海名大铖,安徽怀宁人,《明史》卷三百八《奸臣传》有传。
十?债?帅
债帅这一古典名辞,始见《旧唐书》卷一六二《高瑀传》:
自大历(唐代宗年号,七六六至七七九)以来,节制之除拜,多出禁军中尉。凡命一帅,必广行赇赂。禁军将校当为帅者,虽无家财,必取资于人,得镇之后,则膏血疲民以偿之,及高瑀之拜(忠武节度使,治河南许州),以内外公议,缙绅相庆,韦公(处厚)作相,债帅鲜矣。
到地方做掌军权的节度使,事先必须用钱报效禁军统帅由宦官充当的神策中尉,即使你资历才能都合格,即使你清廉到儿女啼饥号寒,你没有钱,还是不济事,反之,只要有钱行贿,力可通神,资格才能都可不问,中尉一笑,旌节上门。因之,贪污的军官,由此道而升官统兵,可以大展搜括之鸿猷。不贪污的军官难甘寂寞,也只好向人借债,到任之后,再括军士括地皮还债。使贪者更贪,不贪者也非贪不可。闹得军士饿病,逃亡,闹得军纪扫地,军气销沉,闹得军队和人民对立,闹得民穷财尽,国亡家破。
唐代后期之国威不振,纪纲荡然,以至亡国,由于债帅,债帅之所以造成,决不是军事的,而是基本的政治的原因。
抚今怀古,不免对〃债帅〃一词低徊惋怅,想望韦处厚风采。
十一?小民和巨室
明代中叶,一位很懂得政治道理的学者谢肇浙,在所著《五杂俎》十三事部论小民和巨室说:
今天仕者,宁得罪于朝廷。无得罪于官长,宁得罪于小民,无得罪于罪巨室,得罪朝廷者竟盗批鳞之名,得罪小民者可施弥缝之术,惟官长巨室,朝忤旨而夕投罢矣。欲使吏治之善,安可得哉!
第31节:史话(6)
晚近得一精抄本,文字和刻本多有不同,这一段抄本作:
今之士大夫,应结欢于朝廷,无得罪于官长,宁得罪于人民,无得罪于巨室。结欢朝廷者可得召见之荣,得罪人民者可膺茅土之赏。惟官长巨室,朝忤旨而夕入营矣。欲使吏治之善,安可得哉!
十二?□员论
家藏顾炎武《亭林文集》,虫蛀破损,卷一有三篇《□员论》,分上中下,□字都蛀损了,不能找得善本补正。□员论中有一段妙文,足以发人深省,迻录如下:
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官,曰□员,曰吏胥。是三者法皆得复其户而无杂泛之差,于是杂泛之差乃尽归于小民。今之大县至有□员千人以上者比比也。且如一县之地有十万顷,而□员之地五万,则民以五万而当十万之差矣。一县之地有十万顷,而□员之地九万,则民以一万而当十万之差矣。民地愈少,则诡寄愈多,诡寄愈多,则民地愈少,而□员愈重。富者行关节以求为□员,而贫者相率而逃且死,故□员之于其邑人,无秋毫之益,而有丘山之累。然而一切□□□□之费,犹皆取派于民。故病民之尤者□员也。
文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释:〃复户〃是享有特权免除公民义务,例如工役军役以至完粮纳赋等义务。〃杂泛之差〃指人民的额外负担,例如运输买办,迎接以及款待官府,供应军队之类。〃诡寄〃的现代术语是〃转嫁〃,地主把自己应输的粮,应服的工役或兵役,用特殊方法派给小民负担,自己则置身事外,叫做诡寄,诡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寄是叫别人负担。〃关节〃是贿赂以及人情的雅称。□□□□之费,似乎可以解释为运动选举之费。
十三?衍圣公和张天师
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记明宪宗成化二年(一四六六),中国两个最有历史最受朝野尊敬的家族族长的故事。第一个是孔子的嫡系子孙衍圣公孔弘绪:
三月癸卯,衍圣公孔弘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弘泰代官。
第二个是张道陵的嫡系子孙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元吉:
四月戊午,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元吉坐僭用器物,擅易制书,强奸子女,先后杀平人四十余人,至有一家三人者。坐法当凌迟处死,下狱禁锢。寻杖一百,戍铁岭。而子玄庆得袭。元吉竟以母老放归。
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江西,生在同一时代,同一罪名,奸淫杀人,而且判决书上还写着杀的是无辜平民。都因为有好祖宗,不但不受法律处分,连官也不丢,一个给兄弟,一个给儿子。这叫做法治?这叫做中国式的民主?
没有好祖宗,得硬攀一个。再不然,也得结一门好亲戚,此之谓最民主的国家之〃国情有别〃。
第32节:史话(7)
这两个故事也被记载在《明史》,不重引。
十四?班禄惩贪
《通鉴》一三六:太和八年(四八四)〃九月,魏诏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四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枉法谓受入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秦益二州刺史恒农李洪之以外戚贵显(魏显祖高祖皆李氏出),为治贫暴。班禄之后,洪之首以赃败。魏主命锁赴平城,集百官亲临数之,犹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自余守宰坐赃死者四十余人,受禄者无不局蹐,赇赂殆绝。久之淮南王佗奏请依旧断禄,文明太后召群臣议之,中书监高闾以为饥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今给禄则靡者足以无滥,贪者足以劝慕,不给则贪者得肆其奸,廉者不能自保,淮南之议,不亦谬乎,诏从闾议。
十三年六月,魏怀朔镇将汝阴灵王天赐,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桢皆坐赃当死。冯太后及魏主临皇信堂引见王公,太后令曰,卿等以为当存亲以毁令耶?当灭亲以明法耶?群臣皆言二王景穆皇帝子宜蒙矜恕。太后不应。魏主乃下诏称二王所犯难恕,而太皇太后追惟高宗孔怀之恩,且南安王事母孝谨,闻于中外,并特免死,削夺官爵,禁锢终身。
太和是北魏的盛世,细究上引两条史料,便可明白太和之所以治,是因为有一个法度,在这个法度之下,外戚犯法,处死刑,皇族犯法,则夺官爵,禁锢终身。虽然限于时代,限于议亲议贵的八议,毕竟亲也罢,贵也罢,还得照治亲治贵的法来办!存亲呢?毁法。明法呢?只得灭亲。一般阿谀无耻的小人虽然一味巴结,劝人主毁法,结果还是法度第一。此北魏太和之所以治,也是历代末叶之所以不治的主因。
次之,两件案子的主角都是贪污,而且主角都是皇亲皇族。在枉法无多少皆死的大法之下,主角都受明刑处分。而且,法从上始,先从顶尖顶上的红人大员开刀,风行草偃,自然可以办到赇赂皆绝的地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