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杰斐逊对路易斯安那产生的兴趣由来已久。1800 年1 月,他曾与科学家、国会议员休·威廉逊通信讨论那里的气候和生物情况。他还对好友、后来的第5 任总统门罗直言不讳地说过:“不能不看到长远的未来,那时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使我们扩大到现有的范围以外,整个北美大陆,将住满说同一语言,以相同的政体和法律治理的人民。”
  基于这种思想,还在与法国谈判购买问题的时候,杰斐逊于1803 年初从国会取得2500 美元拨款,并得到法国殖民当局许可,向路易斯安那地区派出一支考察探险队。探险并不是这位总统的性格,何况西部地区是法国人的领地。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杰斐逊委派私人秘书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和青年军官威廉·克拉克上尉为队长,率23 名战士、3 名向导和1 名奴隶组成探险队,指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水系。私下里又对两位心腹说,不久的将来,美国国旗就会在那块土地上飘扬,此行要尽量详细地了解那里的一切情况,包括印第安人的部落,为今后治理西部作好准备。
  两位上尉心领神会,整装出发。1803 年冬,他们在圣路易斯的准备工作完毕,第2 年春,便沿密苏里河北上,秋天到达北达科他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站佛特蒙登。1805 年春,探险队经今日的北达科他州首府俾斯麦城,到达黄石河河口。7 月,他们又沿密苏里河上游航行至蒙大拿的大瀑布,又经塞尔蒙河发现哥伦比亚河,顺其流而下,于11 月中旬到达俄勒冈地区的太平洋岸边。返程时为更多地了解情况,他们兵分两路,后在黄石河河口汇合,于1806 年9 月底回到圣路易斯。
  探险历时3 年,历尽千辛万苦。当他们胜利返回营地的电报送交杰斐逊时,总统兴奋得手舞足蹈,吩咐立即拿酒来,停止一切会议,开怀畅饮。出人意料的是,杰斐逊竟向仆人要香烟抽,还笑道:“我要改变习惯,吸一口香烟!”他从不抽烟,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可忙坏了一大群仆人。
  刘易斯和克拉克不负所望,带回大量天文、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绘制了精确的地图,而且与沿途的印第安部落建立了关系。考察结果使杰斐逊极为满意。他更重视的还有一点,探险队的足迹说明,美国还可以征服远西部,直至太平洋沿岸。“我们一定要实现把两大洋作为美国东西部国界的目标!”杰斐逊认为这是可行的,也是非做不可的。
  果然,此后仅仅40 年光景,美国就通过威胁利诱印第安人的手段,以及对墨西哥发动战争,把边界推到了太平洋岸边,从而实现了杰斐逊的理想。正是:杰伊不以善小而不为,杰斐逊敢为先斩后奏。
  美国领土不断扩大,实力逐渐增强,却惹脑了大英帝国。欲知英国如何打击美国,美国又怎样进行还击,容至下回细说。
  第三回 宪法之父抗英敌 星条国歌震山河刀光剑影殃美国,烽火烟雨吟国歌,气吞山河震心房,迎来吉祥和平鸽。
  话说杰斐逊在1804 年竞选连任成功,开始了第2 任期。这4 年风云突变,美国内外交困。
  1804 年,拿破仑称帝后,连年征战,屡次击败以英、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不可一世。起初,美国在交战国之间进行海上运输和转口贸易,坐收渔翁之利。不想,好景不长。交战双方彼此展开封锁战,法国缉捕一切与英国来往的船只;英国则从海上封锁欧洲大陆。美国的处境每况愈下。美国在与交战双方周旋之中,美英关系再度恶化。英国无视美国主权和公民的人身安全,常以“抓逃兵”为借口,任意从美国船上抓捕貌似英国人的美国水兵,强迫他们到英舰服役。本来,许多美国人祖上都是英国移民,自然与英国人相似。1807 年6 月,美舰“切萨皮克”号在驶往地中海途中,遭到英舰“豹”号袭击和强行搜查,造成美方人员伤亡。
  “切萨皮克”号事件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要求雪耻的呼声此起彼伏。从1803 年至1807 年,美国共有500 多艘船只被英国捕获,380 多艘船被法国捉拿,美国人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在人民的愤怒声中,美国国会拨款85 万美元建造188 艘炮舰,以防不测。
  形势一触即发,杰斐逊忧心忡忡。他有个老习惯,思考重大问题时总是骑着马漫步在家乡的庄园里。现在虽不能返乡,但首都城区很小,跨马扬鞭即刻就到了乡间。在没有发明相片的年代,杰斐逊微服出宫毫无顾虑。
  杰斐逊分析形势,权衡利弊,美国国力不强,一旦卷入欧洲战争,势必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会前功尽弃,断送掉革命成果。回想起在华盛顿时代确立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即决不能卷入欧洲国家的争端,现在看来依然适用,不失为外交良策。
  冬天的寒风吹得杰斐逊打了一个冷战。随行仆人问他是否返回,他摆摆手,继续自己的思路。他想到是年的伯尔案审判结果在政界引起强烈不满,此时国内急需稳定,不宜采取大的军事行动。
  伯尔何许人也?此人1800 年当选为副总统,因未当上总统而心中愤愤不平,1804 年又未获总统候选人提名,更是怀恨在心。他先策划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搞分裂活动未遂,又在1805 年3 月离任前与英国公使密谋路易斯安那独立,由英国提供资金和军队。后来,正当他在肯塔基建立总部、招募人员时,路易斯安那总督向杰斐逊告发了伯尔的阴谋。杰斐逊下达通缉令,1807年2 月,伯尔被捉拿归案。他被以叛国罪受审,但长达6 个月的审判结果出人意料,宣布“罪证不足”,“故认定其无罪”,“伯尔仅意图谋反,并非叛国”。伯尔被释后流亡国外。政界哗然。考虑到这一形势,杰斐逊决定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危机,以避免与欧洲的正面冲突。主意拿定,他便信心百倍地快马回府。
  杰斐逊首先下令英国舰只一律撤离美国领海,同时要求英国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接着上书国会,建议封港。他认为,此举既能对付英国,也能制裁法国,可望一箭双雕。1807 年12 月,国会根据杰斐逊总统的意见,颁布《禁运法》,第2 年初又通过法令,进行了若干补充。该法规定:一切美国船只和在美的外国船只不得起航;美国所有陆路和海路对外口岸一律停止使用;某些特别规定的英国货物禁止入口。
  法令生效后的14 个月中,所有美国的和来美的外国船只被封锁在美国港口之内,至多仅被允许从事沿海贸易。
  1809 年1 月,美国国会又通过《强制法》,进一步实行禁运,授权不带搜查令的美国官员也可以对怀疑运往国外的货物予以没收。该法和《封港法》实施之后,均未收到预期效果。英国虽然因此有部分工厂停工待料,外贸额也有所下降,但其通过属地加拿大又找到了向美国推销商品的新途经。而法国的拿破仑则采取没收所有驶抵法国的美国船只的对策,美其名曰“帮助杰斐逊禁运”。
  君不知,在那个尚且使用帆船的年代,没有一年半载的海上航行,是不可能从美国到达欧洲的。当杰斐逊实行禁运时,许多美国船只正在途中,所以损失惨重。此外,封港在某种意义上等于自我封锁。美国出产的棉花、烟草、麻等农作物主要出口欧洲,封锁断送了它们的销路,无异于扼杀本国经济。一时间,反对杰斐逊的一派活跃起来,漫天散布杰斐逊和拿破仑勾结,对美国海运业来说这是比英国海上强权更可怕的敌人。
  对此,杰斐逊倒镇定自若,他深晰这是建国以来第1 次主动实行禁运政策,损失在所难免。但是,它向世界显示了美国海上的自主权,以及美国人民不畏强权的坚强意志。从经济上讲,杰斐逊也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他一分为二地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我们的禁运将产生一个值得庆幸的持久效果。它会使我们大家从事国内的各种制造业,以后我们对英国的物质依赖可以足足缩减一半。”
  他的良苦用心只有财政部长加勒廷最能理解。加勒廷分析道:“禁运使进出口额都大幅度下降,至少毁掉了价值5000 万美元的商品。
  然而,这项政策对家庭手工业和制造业有长足的促进,以前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开始在美国生产,纺织、制帽、造纸、活字印刷、火药、冶铁等工业开始起步。”
  他们的看法不无道理。禁运是美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作出的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表现出美国争取经济完全独立的决心。
  1809 年3 月1 日,杰斐逊在卸任前夕签署了一项撤销禁运的法令,宣布除英、法两国外,对其他国家自3 月15 日起解除封港法令,恢复通商。国事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是年3 月,杰斐逊卸任告老还乡。效法华盛顿,他谢绝了第3 次提名。蒙蒂塞洛庄园的山山水水曾使他魂萦梦牵。如今返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妻子的坟前扫墓。3 月的天气透着几分凉意,是鲜花难寻的季节。庄园里细心的仆人深知总统思念之情,早在主人到达之前就在温室里准备好了美丽的鲜花。杰斐逊轻轻将一束鲜花放在墓前,默默而语:“亲爱的马撒,我回来了,我回家来陪你,这次再也不会走了。”
  是的,他走的太久了,为了事业他忍痛牺牲了家庭欢乐,这是他一生再也无法挽回的罪过。杰斐逊的双眼潮湿了,1782 年的情景浮现眼前。当时,马撒为他生了最后一个胖胖的女儿,十分可爱。但是,由于多次生育,马撒在几个月里也无法恢复元气。弗吉尼亚议会不批准杰斐逊的请假,三番五次催促他前去开会。杰斐逊心急如焚,眼看妻子病情急转直下,他又写了一封告假信,便日夜守护着马撒。9 月6 日,几天滴水未进的马撒突然醒来,要求丈夫搂抱着她。在杰斐逊怀里她似乎得到极大的欣慰,平静地呼吸着,想尽量减轻对丈夫的压力。她眼神激动,声音十分微弱,请求丈夫答应她一件事。杰斐逊含着泪水连连点头,“什么都可以,亲爱的,你说吧。”“请你答应我,永远不再娶妻。亲爱的,我真害怕3 个小女儿由后娘哺养,你明白吗?”她说不下去了,两人默默垂泪。杰斐逊发誓之后,马撒满意地闭上了眼睛。他亲吻着妻子的面颊,忽然她头一歪,瘫软下来。杰斐逊叫着喊着,几乎跌倒在地。
  当他被人抬到书房时,已完全不省人事。杰斐逊昏迷了一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这位刚毅的男子,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可是此时,他泣不成声,悲痛欲绝。丧礼后,他整整3 个星期独自关在书房里,不言不语。昔日热闹的庄园,顿时一片寂静。人们担心杰斐逊会一蹶不振。
  杰斐逊夫妇结婚10 年中,他忙于国事,很少在家,更缺乏对妻子关怀照顾,以致使她刚刚34 岁就早离人世。为弥补对妻子的歉疚,年仅39 岁的杰斐逊终生没有再婚。
  在一定程度上,长女玛莎后来代替母亲陪同父亲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在杰斐逊出任驻法国公使时,也跟随前往。杰斐逊任总统的8 年中,玛莎成了正式的白宫女主人。她使父亲得到极大安慰和快乐。
  说到杰斐逊的子女,还有一段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杰斐逊在法国任职时,二女儿玛丽曾寄住在驻英公使约翰·亚当斯家里。亚当斯和杰斐逊在革命年代同甘共苦,结下深厚友谊。在《独立宣言》的签字人中,只有他们两人后来成为总统。亚当斯夫人喜欢玛丽,又怜其4 岁就失去母爱,故将其认为“干女儿”,玛丽9 岁时,被她带到伦敦同住。之后,亚当斯当选为第2 任总统,杰斐逊任副总统。两家都搬到首都,为再次共事感到高兴,孩子们更是欢欣鼓舞,两家时常聚会。
  谁料想,在亚当斯执政的4 年中,两人由于政见分歧发展到严重对立,以至友情决裂。1800 年大选时,杰斐逊又击败了亚当斯,当选总统。气急败坏的亚当斯趁卸任之前大权仍旧在握之机,于1801 年2 月任命一批同党为联邦法院和地方法院的法官,目的在于阻止新政府控制法院。由于任命是赶在亚当斯执政的最后时刻进行的,故被称为“午夜法官”。
  杰斐逊一眼看穿了亚当斯的诡计。他3 月4 日上任之后,立即命国务卿麦迪逊扣压这批法官的委任状,并拟定了新的名单。“午夜法官”中有人不服,上告最高法院,由此引出了一场长达3 年的司法案子。杰斐逊虽然身为总统,但在与最高法院斗争的几个回合中频频失利,使他更加憎恨当初任命马歇尔为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亚当斯。
  昔日朋友遂成仇敌。直到1804 年杰斐逊的女儿、亚当斯家的“干女儿”
  玛丽不幸去世,两家人才在墓地重逢,为了年仅25 岁的女儿,两位老人无语相对,握手言和。
  杰斐逊退休后,时常与亚当斯通信,共叙往日友情,共商当今国事。1824年,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当选为美国第6 任总统,81 岁高龄的杰斐逊特意去信祝贺。这两位亚当斯是美国唯一一对父子总统。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位重修旧好的朋友没能同月同日生,却巧合有同年同月同日去的终结。就在杰斐逊临终前询问关于7 月4 日的时候,远在马萨诸塞州的亚当斯老人也在说起这个日子,而且从昏迷中说了最后一句话:“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他从独立50 周年想到了这位可敬的老友。然而,在通讯落后的年代,他哪里会料想,老朋友已早他数小时与世长辞。
  1826 年7 月4 日,83 岁的杰斐逊临终前突然从昏迷中醒来,用模糊的语音说了最后一句话:“7 月4 日到了吗?”他坚持到了这一天。当美国举国欢庆《独立宣言》发表50 周年之际,这位宣言的起草者安详地与世长辞了。遵其遗嘱,没有印发讣告,没有举行隆重葬礼,仅由亲属和友人将他安葬在家乡妻子和女儿的墓旁。墓碑由他生前亲自设计,朴素大方,上刻他自己撰写的墓志铭:“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弗吉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