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28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鸿章1287-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倒也不是这么说。这票生意少不了你,第一,你要垫本钱;第二,买洋枪是你的路子。”
  “对了!”刘不才接口,“老孙,你不必客气,就照朱大器的话,我们三个人来做。”
  孙子卿是极漂亮的人,总以为自己是捡了现成,一力辞谢,经朱大器和刘不才苦劝方始接受。
  生意互相争夺不好做,彼此客气也不好做,朱大器认为生意就是生意,宁愿先小人后君子,将各人应派的股份和义务,事前规定得清清楚楚,大家才能同心协力,尽往好的地方去做。
  到派股份的时候,又起了“君子之争”,最后仍旧要请朱大器来作仲裁,盈余作十三份派,刘不才占四份、孙子卿占三份半、小王占两份,此外奔走出力的人,合分一份半,由孙子卿作主分派。
  “合起来是十一份,还余两份,这两份,我认为应该归还陈世发。”朱大器特别声明:“这是我的想法,是不是照此分派,要看你们的意思。”
  “好!”孙子卿首先表示赞成:“做生意也要讲点仁义,吃光了他的,也不大好。”
  孙子卿如此,刘不才自然更无话说。朱大器笑道:“这两份‘回笼’,其实我还是为你们。凡事只求心安,你们少赚一点,心安理得。将来陈世发总会知道,这票生意上他吃了亏,有这回笼的两份,他一口气就咽得下去了。不然,说不定会翻脸!”
  孙子卿和刘不才都深深点头,觉得学到了一个诀窍,像这类可获暴利的生意,赚了人家的钱,要教人家能咽得下气去!
  (第三章完)
  

   整理
  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
  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
  第四章
  经过一整天的分头奔走,大致都已就绪,最重要的,当然是朱大器跟吴煦的交涉。能将陈世发拉过来,吴煦求之不得,但提到要先运一批洋枪过去,不免面有难色,说是兹事体大,他不敢作主。
  那么要谁作主呢?朱大器认为:第一、此事必须机密,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层泄密的顾虑;第二、层层请示,不知道那一天才结果?陈世发如何等得?因而极力鼓励吴煦独断独行,成此大功。
  吴煦一直迟疑不决,最后让朱大器一句话说动了,新任江苏巡抚李鸿章,就要带了他的淮军,乘轮东下。上海道是个要缺,看上去他必有换人的打算,如果吴煦能及时建此一功,奏报朝廷,必蒙褒奖,那就是自己先立稳了脚步,李鸿章不便奏请调动,就算他出奏了,朝廷亦必不准。
  吴煦觉得这话大有道理。但是要他公然批准运枪出境,关系太大,多有不便,还须想个变通的办法。
  朱大器有求于吴煦的是两件事,第一是同意招降陈世发,以军火作为钓饵;第二才是如何得官方的协力,能将军火运出上海?现在情形,第二件事在吴煦确是无能为力,不过第一件事能够商量得通,也算不虚此行。因此,朱大器与吴煦约定运军火出境一事的变通变法,由他自己去动脑筋;招降成功,推功于吴煦,但如失败,吴煦也得负一点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为他作一证明:接济陈世发的军火,别有作用,决非通匪资敌。
  辞别吴煦,朱大器随即去看一个朋友。此人名叫赵炳麟,他的胞侄,就是在湖州办团练的赵景贤。整个浙西,现在只有湖州是一片净土,赵景贤能够守住湖州,是个奇迹,但是这个奇迹恐怕也快消失了!
  湖州的守得住,当然是赵景贤的才智过人,但亦全靠有一线运道可通。运道的咽喉是出太湖的大钱口,其地在湖州以北,整个太湖的正南方,正北隔着二十里的湖面就是洞庭东山;赵景贤以大钱口为水师大营,炮艇昼夜巡逻,戒备极严,使得盘踞洞庭东山的长毛,不得越雷池一步。同时他又不断发动突袭,炮轰东山,长毛伤亡累累,却全无还手之力,因而将赵景贤恨之切骨。
  谁知去年年底,继省城沦陷,湖州形势益形孤单之后,赵景贤与湖州的百姓又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厄运。一连三天,鹅毛般的大雪,不曾停过;五百里汪洋巨浸的大湖,结成厚厚的一层冰,仿佛覆上了一块硕大无比的水晶。洞庭东山的长毛大喜,倾巢而出,履冰南下,直扑大钱口;炮艇为坚冰冻住,不得动弹,而炮座是固定的,无法转向,失去效用,以致大钱口落入敌手。
  这一下就象扼住了一个人的咽喉一样,湖州的饷道断了,四面为长毛密密包围,湖州真正成了一座孤城,将为杭州之续。
  长毛虽占尽优势,但赵景贤的威名,犹足摄定军心,长毛相戒,不与湖州团练交战,却出以极下流、极无聊的一策,挖了赵景贤的父亲、官做到刑部右侍郎的赵炳言的坟墓。
  赵景贤当然不甘坐困而死,几次开城出击,无奈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始终不能打开一条出路。其时赵景贤已由本职内阁中书,叠次保升,被授为福建督粮道,杭州沦陷以后,朝廷为激励危城国土,特为下一道上谕:“赵景贤督带团练,杀贼守城,战功卓著,现当杭城失守,尚能激励绅团,力保湖郡及所属地方,在办团人员中,最为异常出力,着加恩赏布政使衔。”同时传谕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设法转知赵景贤:“交代经手事件,轻装赴任。”这表示朝廷已知湖州必不能保,但是名城可弃,国土不可弃,希望能出赵景贤于危地,以备将来大用。爱惜人才如此,赵景贤自然感激涕零,然而当此危急之时,他又何能不与湖州的团练百姓共生死?因此,写下一封血书,派人间道送到上海,寄给他的胞叔赵炳麟,誓以一死尽臣节。
  朱大器去看赵炳麟的时候,赵景贤的那封信刚到了三天,看完信,听完赵炳麟所谈的湖州近况,朱大器除了悽然欲涕以外,于事毫无所补——他原来转到一个念头,想借用接济湖州团练的名义,运枪出境。只要有一线之路,这个名义就可借用,如今看起来,这个藉口是怎么也用不上了。
  辞出赵家,时已近午,又饥又乏,走过一家馆子门口,心里在想,不如先吃了饭再说。念头还未转定,只见跑堂的迎上来哈着腰,满脸堆笑地招呼:“朱大人!好久没有来了。”
  “你倒认得我?”
  “怎么不认识?”跟堂的说:“去年你老照顾小号,请沙船帮的郁大爷,好阔的场面。”
  “喔,原来是泰和馆。好吧!”
  于是跑堂的往里大声喊道:“朱大人到!看座儿啊!”
  泰和馆菜兼南北,但掌柜与跑堂的都是山东人,所以是京馆的派头,这一喊,接下来便是递相传呼,一个接一个弯腰摆手,将朱大器接入雅座。
  先打手巾后奉茶,等朱大器坐定了,掌柜的亲自来道谢,因为去年他与松江老大宴沙船帮,筵开四十余桌,就从这笔大生意开始,泰和馆的牌子创出去了。掌柜的一则饮水思源,不能不感激,再则想要拉拢这位阔客,所以刻意敷衍,说了许多奉承的话,倒害得朱大器浑身不自在。
  “你请吧!忙你的买卖去,别张罗我了。”朱大器也会弯起舌头,打两句蓝青官话。
  “是,是!”掌柜的关照跑堂,“好好儿伺候。”
  于是跑堂的便问:“朱大人有客没有?”
  心中有事,不是邀客人的时候,他摇摇头说:“没有客,也不叫条子。你配几个菜,来四两天津五加皮,吃完了,我还有事。”
  跑堂的答应着走了。很快地端来四个冷荤碟子,一瓦罐天津五加皮。喝不到半杯酒,来了两个热菜,一个汤爆肚,一个鱿鱼卷。
  “行了,行了!”朱大器说:“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这是酒菜。还有两个饭菜,再加上一个汤。”
  “好吧!你都拿来就是了。”
  等拿来一看,是一碗红烧羊肉,一碗京葱扒鸭,外加一大碗萝卜丝鲫鱼。汤菜实在太多,少不得努力加餐,慢慢儿一面喝酒,一面想心事。
  一想想到去年大宴沙船帮的往事,突然灵光一现,抓住了那个念头,很快地想了一整套办法。愁怀一宽,胃口大开,九个菜竟吃了一半。
  饭罢喝茶,吩咐结帐,跑堂的陪笑说道:“朱大人,你老别费心了。是我们掌柜的孝敬。”
  “哪有这个道理?”朱大器又是灵机一动,反正要请客,不如就作成了泰和馆的生意:“这样吧,后天中午,你替我预备一桌席,要最好的。”
  “错不了!”跑堂的问:“是在这儿吃,还是送到公馆?”
  朱大器考虑了一下,决定借孙子卿的寓所宴客,交代清楚,离了泰和馆,就在盆汤街畅园洗澡、剃头,睡了一大觉。
  醒来神情清爽,醉意全消,正好与孙子卿、刘不才去商谈正事。
  *##约略讲完前半段的经过,朱大器才提到他在泰和馆独酌之时,所筹划好的办法。
  “我在想,如今最保险的一条路是海道,难得金山卫亦是海口;我们为啥不用沙船?”
  这真叫顿开茅塞,孙子卿和刘不才不约而同地失声赞叹:“有道理!”
  “只为上海跟金山卫太近,没有想到大海,只在内河上动脑筋,反而钻入牛角尖了。”
  朱大器说:“走海道又快、又省事。我们只要一条沙船,郁老大不能不帮这个忙吧?”
  孙子卿对海上的情形,比较熟悉,细想一想,用沙船亦不是没有困难,不过困难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克服的。自己估量一下,总有七分把握,便不肯说什么为难的话,扫了朱大器的兴致,点点头大包大揽地答道:“这方面归我来办。”
  “原是要请你出面。我已经在泰和馆定了一桌席,后天中午在你这里开,该请些什么人?你决定。”
  “请客是一定要请的。不过,小叔叔,我想还是我跟你两个人出面,刘三叔是陪客。客人呢,郁家父子、郁家老大的帮手万福全。此外还要请老杨,不过老杨是有功名的,请在一起,对郁老大不便,只好另外请了。”
  “老杨”是指“大记”的老板杨坊。他现在的“功名”是“记名道”,会同华尔管带“常胜军”,如果请客有他,自然该奉为首座,这一来委屈了郁馥山,即所谓“不便”。朱大器了解孙子卿的用意,但不了解了为何要请杨坊?
  因此他开口动问:“老杨?跟这件事有没有关系?”
  “当然有。”孙子卿说,“要打通他这一关,郁老大的沙船才肯出海。这件事牵涉到英国跟法国的海军,我想拜托老杨打个招呼。事情我有把握,请放心好了。”
  “那我就不管了。”朱大器转脸对刘不才说:“跟陈世发打的交道,本来没有十分把握,做到哪里算哪里,所以有些话也不能说得太实在。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拿事情跟陈世发敲定。他要的军火,我们可以包运到,请他到时候在海口接,这是我们这方面对他的义务。”
  陈世发的义务呢?拿来一箱字画古书抵作枪价,自不待言,再有一项,就是“以枪换人”了。
  “三爷,你不妨老实跟他说,运枪的路子是从我这里得来的。我有家眷在嘉兴,请他想办法接到金山卫来,洋枪卸岸,人就上船,在他不是惠而不费?”
  “好极了!”孙子卿大赞:“小叔叔做事,真正爽快而精明,这样一条船办好两件大事,干净痛快,确实好打算!”
  刘不才也大为兴奋,拍胸脯担保,一定可以说服陈世发如言照办,同时表示,需要提早动身,因为跟陈世发说定了,还要赶到嘉兴去接朱家眷属。
  朱大器认为不争在这一两天,过了后天再走,也还不迟,而刘不才不以为然,除了接眷以外,还怕去迟了夜长梦多,陈世发那里会有什么意料不到的变化。
  他的想法也不错,但难处是沙船究竟能不能派出去,到底还在未定之天。到此地步,关键落在孙子卿身上,只待他一言而决。
  “郁老大的沙船,一定有的,就算我们的面子不够,只要请五哥出来说一声,郁老大也一定要卖帐。不过沙船出去要不出毛病… ”
  “老孙,”刘不才异常关切地问,“你说,会出啥毛病?如果会出毛病,大器这走马换将的一计,岂不是完全落空?”
  “刘三叔,你不要心急,我话还没有完。”孙子卿转脸对朱大器说了实话:“我要请老杨吃饭,打他的招呼,就是为此。
  最近的局势,大有变化,恐怕你们还不大明白,等我讲给你们听。“
  原来从恭亲王当政以后,英法两国对中国的态度,大不相同。一方面因为宫廷政变成功,肃顺、端华、载垣这所谓“三凶”被诛,政局已经稳定;另外一方面也看出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斗权之争迭起,不成气候。为了维持在华利益,而且恭亲王又肯和睦相处,那么,支持官军,打击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最符合他们本国利益的打算。
  因此,英法海军会同美国公使蒲安臣,决定武力保护上海、宁波的租界。上海方面除了设立“中外会防公所”以外,开了年更由英国海军提督何伯提议,主张英法军队合作,肃清嘉定、青浦、松江的太平军,交给华尔的洋枪队去守。这个提议虽无下文,但英法军队帮助常胜军大败太平军的慕王谭绍光于浦东的高桥,却是事实。同时,英国外相已谘请海军大臣,正式下达命令给何伯,防守上海及其他有条约关系的口岸,不准让太平军占领;并以军舰保护长江的英国轮船。
  “要当心的就在这里,英国军舰现在经常在吴淞口外巡逻,如果认为沙船可疑,自然就要拦住检查;上船一看,全是洋枪,还不扣船?”
  “啊,我懂了,你早不说!”朱大器点点头说:“在郁老大,一条船是小事,追究起来,安上他一个资敌的罪名,那就倾家荡产有余。这件事,我们要好好商量,不可以害人。”
  “就是这话,”孙子卿说:“我已经打算过了;这要托老杨,看有什么办法,能不让英国军舰检查?”
  “如果是自己人,当然就不必检查。我想,是不是可以弄一面常胜军的旗子挂起来,英国军舰一见,就不会找麻烦了。”
  “对,这倒是个办法。”孙子卿说:“我相信跟老杨一定商量得通。”
  孙家每天中午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