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帘的背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纱帘的背后-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枚妨耍欢谭幔蚴且桓龈丛拥幕旌咸濉!   
    孩提时的咸丰由一位老先生充任他的老师,这位老师对人类本性有着明澈的领悟。照例,正是这位老师帮助他比他的弟兄们赢得了父亲更多的信任。有一年春天,当时咸丰17岁,在一次去热河狩猎的途中,他的老师教导他:不要杀死任何动物。如果他的父亲问起这是何故,他教这个孩子回答:值此春朝,万物萌动,残害生灵,于心何忍。此言一出,皇帝龙心一震,从此打定主意要让这个孩子做自己的接班人。这使惇亲王很不高兴,也加深了他心中的怨恨,他是一个狂妄而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脾气火爆。    
    惇亲王觉得自己的继承权被人骗取了,皇帝为了安抚他,便给了他一笔巨产。很快,他就成了朝廷里一个极端排外团体(铁帽子小集团)的领袖人物。他围绕那把龙椅所做的长期斗争一直延续到了他的儿子们。叶赫那拉统治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躲避他们的阴谋诡计上。他们对她一生最糟糕的危机负有责任。当1900年的拳乱带来灾难时,她发现自己成了他们的人质,在陕西空耗了整整一年。他们对外国人的那种偏执狂以及他们实现自己的计划时的那种无能,正是王朝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    
    咸丰19岁那年,道光皇帝驾崩。之前,这位皇太子刚刚和钮钴禄氏的一位女孩结婚。照规矩,新皇后的姐妹或堂姐妹要随她陪嫁到夫家,作为嫔妃、秀女或者宫女。咸丰皇帝的第一位新娘有位11岁的妹妹,她自然也抵押给了咸丰,单等她长大成人,就会被送进宫去。要是钮钴禄氏能活得更长一点,那么,当咸丰登基时他就能成为中国的皇后。但仅仅在完婚后的几个月,她就病死了,至于什么病,史无记载,而且没有孩子。    
    朝廷很快就忧虑起来。万一新皇帝有什么不测,后嗣的空缺就会带来一场血腥的抢座游戏7,不同的利益集团就会为争夺继承权而展开搏杀。而且,又不能马上安排皇帝另娶。照规矩,一位皇帝逝世,接下来就是3年严格的服丧期,因此,在咸丰皇帝为他的父亲服丧期间,不能有任何新妻或嫔妃被荐于他的榻前。这个规矩是如此严厉,以至于任何高级别的大臣,如果他在皇帝逝世9个月以后生下了小孩,就会被立即解职。在服丧期间,皇帝自己如果做了父亲,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大不孝,而他统治的正当性就要遭到质疑。真要感谢这样的约束,才使得在1853年之前咸丰皇帝没有忙于应付性事。不过,等到服丧期一过,三宫六院就早已伺候在侧了。    
    后宫里,位子之争也是非常激烈,因为紫禁城里的生活与宫门之外大不相同。这儿到处是女人,她们所遭受的鄙视和侮辱,即使在一个儒教国家里,也是最为苛酷的。在中国的象形文字中,“女”字通常应用于下列字词:奸诈、奴隶、恼怒、嫉妒、嫌疑、巫婆、妖怪、奸淫、娼妓,等等等等。孔子早就向君子们发出警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第一部分 叶赫那拉氏第9节 叶赫那拉氏(4)

    正如傅玄在公元3世纪所写下的诗:    
    苦相身为女,    
    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    
    堕地自生神。8    
    婚姻在中国,较少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结合,更多的是一个女孩和她的婆婆之间的奴役契约。一场婚事,通常是由父母安排好了的,而父母不过是想借此提升他们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或者干脆就是为了钱。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一个女孩嫁到她丈夫的家里,同时也中断和自己亲生父母的所有联系。一位新娘,必须服从她的新家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她的婆婆,为了婆婆,她必须辛苦操劳,不能有片刻的休息。媳妇和婆婆是互相猜忌的竞争对手,为了丈夫/儿子的爱。公开场合下,丈夫和妻子要表现得彼此对对方毫无兴趣,从不公开表示对对方存在的认可。而私下里,妻子将不得不努力讨丈夫的欢心,只有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她才稍稍有些许的安全感。她后来对儿子的新媳妇不会显示出多少慈爱,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这不过是一种轮回罢了。    
    一个家庭中,小妾是一名重要的、通常也是永久的成员。她多半是在正房不能生育的情况下,被娶来负责生孩子的,这之后就作为一名偏房而留在家里,承担所有的职责,而只有很少的特权。一旦男人对她不再有兴趣,她不过就是一名奴仆。多数情况下,小妾是从她的父母那儿买来的,所以事实上她就是个奴隶,虽然她不会被抛弃(除非她和这个家庭达成了某种安排)。    
    另一方面,被选为皇帝的妃子(也是小妾),则完全不同;妃子是皇帝家庭一名永久成员,而不仅仅是一个性爱奴隶,她享受着奢华的生活,拥有尊贵的地位。做皇帝的小妾一点也不掉价,相反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几乎跟被选为皇后一样光荣,因此,就连那些最尊贵的家族也求之不得。一个作为嫔妃而进入紫禁城的女孩,能够通过平常的摩擦将皇后挤掉。由于某些自然或非自然的原因,人们对寿命的预期都很短。只要命运之神不再眷注,成为皇帝的小妾要远胜于做一名普通中国人的妻子。    
    为皇帝挑选妻子、嫔妃和宫女的工作,照规矩要由皇太后来担当,这回为咸丰选妃,就该由他的嗣母负责了。她在一大群满族和蒙古女孩中走来走去,要选出那个在她看来能为皇帝的龙种提供最佳容器的女孩。所有等级的满清贵族,包括皇帝在内,都禁止与汉人通婚,所以,这样的选妃活动,那些缠足的汉族女孩是要被严格排除的。皇室联姻只能发生在满族各部落之间,或者满族人与其盟友蒙古人之间,少数情况下也会发生在满族人和西部省份的穆斯林之间。这三者——满族人、蒙古人和穆斯林——被认为是自己人:鞑靼人,和汉人绝然不同。    
    与西方人的想象正好相反,太后的选择,其首要标准并非着眼于性特征方面。最重要的是,这个女孩应该是太后自己的稳重而有趣的同伴,然后才考虑对皇帝是否有吸引力。这个女孩不必漂亮,但要举止端庄、身体健康、有教养、脾气好、小巧、丰满、匀称,并且——为了给皇帝壮“阳”——她必须正处于发育期,“阴”精饱满。而那些头发蓬乱、脖子很长、喉结突出、牙齿不整齐或者声音低沉浑厚的,全都被淘汰,因为他们相信,男人的“阳”,可使泄,不可使涨。    
    皇帝的嫔妃也尊卑有序、等级分明,那些最能干的或者最受欢迎的,则给予特别的褒奖。她们为讨皇帝或太后的欢心,而展开激烈的竞争。无论眼下受宠的是谁,你纵有千般妙计也撼她不动,因为她的地位是显而易见而且毋庸置疑的。如果皇帝让她怀了孕,她的未来就有了保障。(即使没怀上孩子,但侍枕席于“大内”,总要远胜过谋衣食于“大外”。)一位皇妃的孩子,其享受的等级和权利,和皇后的孩子完全同等。当皇后去世,受宠的妃子就能成为新皇后。如果妃子生了一个男性后嗣,她就会成为皇帝堂堂正正的妻子,即使皇后依然健在。荣耀和特权将属于她,她将受到的保护无人能及,未来将充满希望和允诺。所有必要的美德集于一身:美貌、勇气、才能、智巧、坚持和幸运。    
    紫禁城(即“大内”)是个稀奇古怪而又难以应付的世界,对于生息其中的女人来说,则尤其是这样。虽然某些时候,居住在里面的人多达六千之众,但在帝国进入末年之后,里面只有唯一一个成熟男性。在白天,外边的人进来从事他们的官场事务,而唯一被允许留在大墙之内过夜的男性,就是在位的皇帝,还有他的未成年的儿子们(15岁以下)。其余的全都是“半男人”——三千太监。这样做的首要理由,就是避免任何通奸的可能。    
    对于所有前任皇帝寡居的后妃来说,紫禁城也是她们的退隐之地。一千二百年之前的唐朝,紫禁城尚不存在;那时候(当时的首都是西安),先帝的嫔妃就被送到尼姑庵里,和尼姑们相伴度过余生。然而,随着定都北京和紫禁城的逐步扩大,这些残花败柳就被打发到位于紫禁城东北角的一些小阁里,在对过去的绵长记忆里消磨余生。当皇帝归天时,有些人还只有15岁,于是,时间就成了她们最沉重的负担。她们住的小卧室朝向院子,那里栽着一些盘绕扭曲的松树。每到冬天,她们就给树枝扎上绸花,有一项消遣就是回首往事、细诉平生。    
    为咸丰选妃的程序在他父亲去世的几年之前就开始启动了。谕旨已发到所有省份的每一个满族家庭,让他们呈报候选秀女的提名。筛选被提名人又耗去了好几个月。1851年,道光皇帝第一年的国丧还在服丧期,候选的秀女被召集了到北京城。那些被判定为最符合条件的,开列了一个不长的名单(大约有二三十人),拿到紫禁城呈递给咸丰的嗣母。秀女们在面见她之前,先要由大内总管和太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检查,从社交礼仪、谈话技巧直到身体状况。虽然多恩将军和另外一些传记作者很喜欢胡思乱想,但经过两年多的严格检查,一个失了贞的女孩要走到这一步,是绝不可能的。只有那些给太后的家臣留下了良好印象的女孩,才能最终被带到太后的面前。然后她再沙里淘金,留下少数几个她所喜欢的。接下来,还要花去两年时间对她们进行培训,使之符合宫廷生活的需要;第一年在家,第二年在宫里。在1851年被选中的女孩中,有位16岁的叶赫那拉。在外边经过一年的准备之后,于1852年进入紫禁城,又花去一年时间在红色的宫墙之内学习宫廷礼仪。    
    巴克斯声称,她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学过绘画,技法娴熟,而且酷爱艺术;在写诗方面也很擅长……16岁的时候她就熟读了满汉文《五经》,并用心良苦地研究了二十四史,她坚信:对知识的热爱,是智慧增长的源泉,是获取力量的秘诀。”在他的叙述中,巴克斯偶尔会洒下诸如此类关于她聪明智慧的评论,以此消除读者的疑虑,这样,他就可以把那些恶劣的东西狡猾地塞到读者面前。    
    根据著名画家华士·胡博9的记述(他曾于1905年为慈禧画像,并看过不少她画的水彩画),她的确是个熟练的画家,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巴克斯是对的。但他所说的她在16岁的时候就能读书写字并接受过中文典籍的教育,这和宫廷档案相矛盾,档案记载她在读写满汉文公文时很觉吃力。事实是,年轻时的叶赫那拉并不能读写任何一种语言,因为中国人习惯上不教女孩子读书写字。一位中国传记作者倒是深知此中的奥妙,他说:叶赫那拉“几乎是(如果不完全是的话)文盲。”    
    叶赫那拉之所以被提名,事实上是政治角力的结果。皇妃通常是一些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女,是从旗人家庭选拔出来的,由每个部族的长者为着提升本族的政治地位而提名的。这个机会关乎到皇位的继承,因为皇帝的男性后嗣很少只有一个人,于是,每一个部族都会提名他们最有希望的少女。满清的皇位继承,常常起于竞争,止于谋杀,所以,每一条足以影响结果的途径(谋杀除外)总是会被认真对待。就声望来说,那拉族位列第三,排在爱新觉罗和钮钴禄之后,而叶赫那拉氏(现在人们这样称呼她),就是来自那拉部族,这一部族是由四个最好斗的部落融合而成。16世纪末叶,在给明朝制造麻烦方面,那拉部族始终最活跃,并且,通过武力、背叛以及交换姐妹女儿,那拉族和处于支配地位的爱新觉罗族联合到了一起,一位叶赫那拉族的姑娘成了努尔哈赤最喜爱的儿子的母亲,这位儿子就是皇太极,大清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因此,血统乃是满清皇室联姻中的一个重要媒人,这和欧洲的情形并无不同。    
    正因为她来自一个强有力的部族,并且有这个部族的长者作为政治上的后盾,要推断他的父母是谁,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她父亲的名字叫桂祥,而不是惠征,尽管有一位唯一听到过这个名字的西方人根据发音把它拼成了“惠征”。叶赫那拉的弟弟最后被封为“桂祥公爵”的头衔;满清贵族常常取和先人相同的名字。她的父亲也并不是什么无名小卒,因为他的血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始祖努尔哈赤,所以他属于一个叫做“皇室轮值”的精英集团,这个名称为的是将它的成员同努尔哈赤的直系后裔区别开来。叶赫那拉氏是这个集团中第一个进入皇帝后宫的人。她的一个妹妹后来嫁给了咸丰的异母弟、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她另外两个妹妹则嫁给了两位满洲公爵。在这几桩婚事中,叶赫那拉可能发挥过某些影响,在她弟弟被授予公爵衔的事情上,多半也是如此。她为自己的家庭也作了不少好事,但也不见得就比一个嫁给哈布斯堡家族、罗曼诺夫家族或者温莎家族10的女孩做得更多。


第一部分 叶赫那拉氏第10节 叶赫那拉氏(5)

    当道光皇帝的官方丧期终于结束,咸丰皇帝第一个妻子的妹妹就顶替了她姐姐的位置,成了咸丰的首席妻子,也就是后来的钮钴禄皇后。随同她一进宫的,还有一群新选的妃子,其中就有叶赫那拉氏,她被正式封为四等皇妃11。    
    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后宫里除了皇后以外,应该还有三个层级的嫔妃:二等9人,三至五等27人,六至八等81人。因此,理论上和皇帝同床共枕的应该有121个女人。但到了国库空虚的大清后期,皇上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只保留1位皇后、2位贵妃和11位嫔妃。咸丰也是如此。根据他们所有人在他性事上的安排,他只能从皇后和两位皇妃身上得到孩子。五等以下的嫔妃很少能陪侍皇上于枕席之间(除非作为热身),其余的嫔妃只不过是仆人。    
    咸丰被假定为能遵守传统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他能跟哪位嫔妃做爱,以及何时做、做多久,遵循的是古老道教关于性方面的教条。记录皇帝起居的秉笔太监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