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吃惊地坐下来,好像从来没有人对我这样说话,即使华鉴容。可鉴容说话的口气完全不一样,最近几年,鉴容更是沉默多了。
赵静之说完,跪下了:“陛下,臣是北朝人。陛下作为一国之主,不用考虑臣的未来。目前,臣只是打算听从吾皇的安排。”
我定定看了赵静之很久,他就一直这样跪着。我忽然笑出声来:“静之,我本来只是担心你不快乐。其实,今天我除了说以上的话,还想请你来与我和琴的。但是……夜太迟了,你跪安吧。”
赵静之低头,却没有离开的意思:“陛下,今后的形势真是难说。陛下是至尊,臣在这里一天,就会对陛下直说一些话。扫了陛下的兴致,很抱歉。”
我转脸,眼睛在赵静之头上逡巡:“静之,你知道我做皇帝的感觉,是吗?不管怎么说,偶尔能知道自己在他人心里的真实印象,是好事。我说了,你是客人。你在我的面前,不用称臣。”
赵静之抬起头,眼睛如镜子一样反射出我的影子。然后,他恭敬地叩头,温和地笑道:“我知道了。哪天你愿意和琴了,告诉我。”
我看着赵静之步伐轻快地走开,抬起头,夜空中一片灰色的流云慢慢移开,新月毫不犹豫地对我露出了笑脸。
第四章 山雨欲来(1)
清露凝结,澄碧的太液池荡涤着深秋的寒气,满天星斗静静地浸入水中。
我抱着竹珈,坐在亭中,竹珈把脑袋贴在我的胸口听我讲故事。他戴着周远薰给他缝制的鹿皮帽,更显得虎头虎脑了。竹珈与普通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小孩都喜欢挑选花花绿绿的东西,他却只是爱熟人给予的。因为“周郎”经常陪着他玩,所以他特别喜欢那顶不起眼的帽子。
竹珈不但个头长得比别的孩子快,连听故事的悟性都比别的小孩强。我很少说悲伤的故事,因为一听,竹珈漂亮的凤眼就泫然欲泣。我看了实在不忍心。只要最后是个团圆的好结局,他就咯咯地笑。如果故事里有个人病了,他就用小手拉住我的衣服,说:“不让他死,不让他死。”我没办法,只好随口把故事改了,他就乐了。这孩子虽说聪颖,但天生就是一副傻性子,有什么办法呢?
一阵秋风吹来,竹珈用胖胖的手挡住我的脸:“不要吹风风。”我亲了他一下。回到京都后,每天闲暇时和孩子相伴,还是快意的。竹珈一天天长大,我就是批奏章到了半夜,想到竹珈的可爱脸孔,都会笑出来。
“宝贝,你要去睡觉了。”我说,以目光示意左右。竹珈却搂住我的脖子:“我要和娘在一起。”他难得撒娇,
苹果一样光嫩的脸蛋埋在我龙袍的领口。我心里一动,便对阿松等人略微地摇了摇头。
这时,竹珈忽然动起来,嘴里叫着:“少傅,少傅”。我一回头,果然看见华鉴容在夜雾里迎风立得笔直,正和内宫总管陆凯说话。听得竹珈的叫声,华鉴容抬起头,对着竹珈亲热地笑笑。
“华大人求见。”陆凯不一会儿就上来回禀。
“那么晚了。”我嘴里说着,还是点头。竹珈倒是兴奋起来了,对着匆匆走来的华鉴容嗲声道:“要抱,我要抱抱。”华鉴容看了我一眼,我道:“免礼罢。太子见了你高兴,你就抱一抱他。”华鉴容含着笑,从我手里把竹珈接过去。宽大的手掌把孩子托着旋了半个圈子,再让他稳稳当当地落在怀抱里,竹珈果然笑了。华鉴容端详了竹珈的小脸好一会儿,才柔声道:“好孩子。”
华鉴容抱着竹珈,就像是一幅图画。静夜生香,我都不想去打断他们。竹珈和我一样长于深宫,除了宦官和妇女,所接触的男性屈指可数。周远薰是个男孩子,却缺乏气概。只有华鉴容……孩子没有父亲,亲近华鉴容,也很正常。何况从我的内心来说,也很希望竹珈和华鉴容多有交流。这样,将来作为太子少傅的华鉴容教他读书,也更容易。
华鉴容轻轻拍着竹珈,竹珈很快就犯困了,华鉴容耐心地摇着他。我回忆起来,我两三岁的时候,他才是个半大孩子;就是这么哄我的。华鉴容悄无声息地把竹珈交给走过来的阿松,对着阿松一笑,她的脸面立刻泛起了红潮。
等到他们都退下了,我问华鉴容:“你有什么事?”
华鉴容道:“北帝病危了。恐怕大限就在这几天。”
我皱眉:“你确信?”
华鉴容点头:“北方传过来的消息应该准。北帝驾崩,形势就很微妙了。”
我喘了口气:“鉴容,你和北方有联系吗?”
华鉴容迟疑了片刻,然后,重重地点头:“没有。但和杜郎有问候之谊。”
我快速地伸出手,似要堵他的嘴。华鉴容呆住了,而我的手也停在了半空中。
我看了看太液池的水面,一点流萤划亮片刻。我缓缓道:“我们不得不准备了。如果北帝驾崩,就叫蒋源北上吊丧,边境任何异动都要加倍小心。改革一事,我不想推迟。北帝新丧,太子那边一时半会儿也腾不出功夫和我们开战。”
华鉴容表示同意,点头道:“本来应该是让我去吊丧的。”
我瞥了华鉴容一眼,断然道:“这绝对不行。北国人行事无章可循,万一那个人把你扣住,这一仗,你叫我怎么打?”
华鉴容似乎不相信自己听到的话,他默默地注视着我,突然吐出几个字:“今天下午,我还去求亲呢。”
“求亲?”这回换了我不信,我也知道他一直不肯娶妻,这事未免太出乎意料。我啮着嘴唇,笑了笑,“是哪家小姐?”
华鉴容黑宝石似的大眼睛突然闪着炭火一样温暖的光彩。他笑了,夜色中带着同样温暖的美态。他道:“不是,我只是替小蒋,去向何太师的孙女求婚。”
我恍然大悟:“原来你是媒人。”
华鉴容开玩笑似的说道:“我已经不是少年郎了,不做媒人,能做什么呢?”他挺直身子,“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不想让蒋源涉于险境。”
我沉默了。从某些角度讲,华鉴容的命运不但和我重叠,而且我们俩还极其的相似。
我长叹了一声:“这几天你就把革新的折子交上来廷议好了。记住,和老顽固们讲话,要给他们留些面子。我的心思,想必你已经很清楚了。”
华鉴容点了点头,秋风里,他微微轻咳了几声。我诧异地说:“你的风寒还没有好透?这些太医们,越来越不顶用了。”
华鉴容像着魔一样笑得甜甜的,好像遇到什么特别高兴的事似的。他淡淡地说:“早就好了。大概是我这几天夜里赶写折子才有点反复,我一定先把病养好,陛下不必挂怀。”
我说:“那才是正理。你身体的底子本来就好,只要少点劳累,自然就无妨。”
华鉴容又点点头。我这才转身,由内侍们簇拥着离开。我宁愿留给华鉴容我的背影,也不想看到他孤零零的背影。
第二天,正是朝廷规定的旬假。我让韦娘带着一些宫廷的药品去看看华鉴容,劝他好生将养。韦娘道:“光是这些个,也不能表达陛下的眷顾。”
我一瞪眼,笑道:“韦娘你怎么越发地倚老卖老?”虽这么说着,我还是拿出一个檀木盒子,里面有三块翡翠杏仁糕。本来泉州进献了六块,我已经吃了一半。我嘟嘟嘴:“就把这个给他好了。对他说,我原想等着他进宫来吃……但他辜负了我。”
韦娘又是叹息:“陛下也不小了,这御口金言,是什么话都可说的?”
我笑了:“阿姆,他真爱吃这个呢。我一直记着,小时候母后给他的份,都被我抢光了。他生病,嘴上没滋味。你送去也是我的心意,让他记着吃药!”
等韦娘走了,我顺路去看周远薰。周远薰正在认真地抄写金刚经。我问他:“你有没有看过山海经?”我想到要找本山海经,一方面作为给竹珈讲故事的素材,一方面也是给小孩增加一点地理知识。
周远薰羞涩地拉住我的手,深黑的眼睛看着我:“没有。”
“那就陪着我一起去凤凰阁找找。”
凤凰阁,是藏有典籍的地方。为了防火,墙壁以石砌成,环绕凤凰阁的是一条人工的溪流。进到里面,一个少年便迎了出来,平身以后,我看他也不过十七八岁年纪。
“今日长官归家,就留微臣值守。”少年黝黑的方脸盘,显得周正而俊俏。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他。
“臣名叫宋彦。”他说。
我马上记起:“你是宋舟的孙子?”
宋彦点点头。
“你怎么会到了这里管书呢?”我问。
宋彦回答:“臣口讷,又是妾生子……”他看了看周远薰。周远薰对人和气,对宋彦也友善地微笑。
“妾生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历史上的皇帝有几个不是妾生的?口讷,是缺点吗?”我对着周远薰和宋彦说道,“有些人就靠一张嘴刻薄人的短处,来显示自己的机灵;有的人,正经本事不学,靠着嘴巴拍马混饭。你可比他们强多了。”
周远薰浅笑道:“我也不大会说话。”
“不见得。”我对跪着奉上山海经的宋彦说:“你和远薰做个朋友吧。你总是将门出身,过些日子就调到内宫来侍卫,总比在这故纸堆里面强。”
宋彦没有表现的欢呼雀跃,可目光中的感激显而易见。我和周远薰出了凤凰阁,自言自语:“年轻人啊,倒是容易感动。”
远薰问:“陛下说什么?”
我笑了笑:“你不懂的。”远薰一笑,不作声。
这天入夜,半规凉月,云窗静掩。绿芜凋尽处,晚秋风徘徊。我手捧着焦尾琴,对面几上则是一把北帝赠送的紫凤琴。金兽炉中一丝轻烟飘绕,赵静之来了。
“你说过,可以叫你来和琴。”我微笑着说。
“对,我一直在等。”赵静之随便地坐下来,手指柔缓地抚过琴弦。
“你好像很熟悉这把紫风琴。”我说。
“不错,我小时候就以琴出名,曾于皇后和皇上面前抚过此琴。”
我不说话,静下心弹琴。泠泠琴声、水流,花飞、云行,风流自在。
赵静之的和琴,却不单可以用美妙来形容。他的琴与我的琴,恰似娥皇女英,彩凤双翼。我只觉得,有一种倾诉从心里流淌,高尚得仿佛醍醐灌顶。我重生于湘江之上,朦胧烟雨,江峰几点青。
曲罢,我的指尖犹凉,心头温热。我道:“新声含尽古今情。静之,我恐怕再也碰不到更好的和琴了。”
赵静之微笑,道:“那个自然,因为我想的也一样。”他看着我,又道,“只是,陛下叫我来怕是不单只因有此雅兴吧?”
我问赵静之:“你想要知道什么?”
赵静之摇摇头。
我沉吟半晌,道:“你们的主上已经病重了。”
赵静之脸上却无半点吃惊:“是吗?我早就猜到了。”
赵静之将手放在琴弦上,弦纹丝不动,把脸转向我说:“我还是感激,因为是你亲口告诉我的。其实你不必这么做,因为你是皇帝,而我,只是赵静之而已。”
我想笑,却笑不出。我也把手搁到了那把琴上,琴弦微颤。
“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回到家乡。”静之说。他笑涡微现,泪光莹然,仿佛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半个月后,北帝驾崩。消息传来的时候,华鉴容正在我的身边。我看了看华鉴容,他轻叹口气,侧过头望着殿外的落叶。
“可惜了,他是个真英雄。”我说。北帝病危的消息已经风传开来,我们也有了思想准备。虽然我不至于落泪,但心里极其忧郁,似乎有种寒气挥之不去。华鉴容高大的身体挡住了殿口瑟瑟的秋风,我忽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还好有他在我身旁。
“吊丧的礼物已经按陛下的要求准备了。只是人选我还拿不准。”华鉴容说。
我从袖子里抛出一个折子,道:“就他吧。”
华鉴容不明所以,接过去一看,摇头道:“张石峻果然硬气!”
我道:“这种时候,主动请缨的恐怕也只有这种人了吧?”
华鉴容眸子清亮,动了动嘴角:“蒋源倒是和我说了几次。我怕人家小夫妻不能共婵娟,说狠话把他挡了回去,做媒人是最不讨好的事。陛下不答应我去,而对陛下,我也总是没辙。”
我没说话。华鉴容又道:“陛下,革新的事情暂且缓缓吧,现在形势犹如迷宫。若此时在内部开刀,恐怕不妥。”
我点点头,眯起眼睛说:“鉴容,还记得以前,什么事都是你最急。”
华鉴容似乎笑了笑:“陛下,这么多年,我头上的棱角也慢慢磨平了。你看不出来,我的心里何尝愿意求缓?只怕再过些年,我的心也变成死水了。”
我本来想说点什么,可看他纱帽微斜,光洁的额头上一个细小的疤痕现了出来。一时心里有种苦涩翻滚上来,堵住了我的嗓子。
华鉴容赶紧说道:“陛下不用担心,凡事有我在呢。”
我见他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你的病好透没有?上次给你的药,可是最好的呢。”
“好得差不多了。”华鉴容低下头,宽慰我似的笑了笑,“你说我的病要紧,还是国事要紧。”
我来不及回答,他就抢先道:“我不如国家。”
我考虑再三,还是亲自到了徽音殿附近赵静之的住处。赵静之起身以后,就坐在那里给自己灌酒。油灯昏昏,我看得分明,他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静之,北帝之崩,感觉好像千丈高的松树倒下一样。”
赵静之凑近我,似乎忘记了我的身份。眉头下,他的眼睛都发红了,盯着我好一会儿,才说:“虽然将会有新人担负局面,但是不得不说,国家会有颠覆的波澜。”
“你想不想回去?”我逼视他。
赵静之困惑地摇头:“我不能回去。”他抱着酒壶又猛灌了一阵说,“陛下请离开吧。我今天脑子很不正常,也许会失礼。”
我拍拍赵静之的手,转身离开。他却又叫住我:“陛下……”
我回过头。
赵静之喃喃道:“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