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见如闻,就因为人物原型是作者洪昇最熟悉的表妹兼妻子!

  “皮肤滥淫”的贾琏,与“意淫”的宝玉合在一起,就是洪昇作为“天下古今第一大淫人”的真实写照!作者说创作此书,“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他说的是大实话,对自己的丑事也没有隐瞒。

  谈到王熙凤,不能不谈她的女儿巧姐。《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都是聪明美貌的青年女子,惟独巧姐是个例外。前八十回结束时,她还是个怀抱的孩子。她有什么资格跻身十二钗行列呢?《红楼梦》中的巧姐,有好些地方十分奇怪:

  一是搞不清巧姐和大姐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中说凤姐为了孩子好养活,求刘姥姥给多病多灾的大姐另取名巧姐,显然大姐和巧姐应该是一个人;但书中又出现了奶妈“抱着巧姐领着大姐”的说法,显然又是两个人。

  二是巧姐的年龄暴涨暴缩,总也长不大。刚出场的大姐,是个怀抱的婴儿,中间似乎长大了一点,但到前八十回结束,她仍然是个不离怀抱、善于啼哭的婴儿。《红楼梦》的故事前后经历了几年,研究者有争议,但毕竟是好多年吧,宝黛等人都由一个大孩子长成了进入婚龄的年轻人,而巧姐却总也长不大。

  三是《红楼梦》作者十分讨厌巧姐的“狠舅奸兄”,但这两位舅和兄究竟是谁?他们怎 

  么“狠”了?怎么“奸”了?前八十回没有交代。后四十回说贾环和贾云就是“狠舅奸兄”,他们合谋把巧姐卖了,沦落风尘,后来被刘姥姥搭救,嫁到乡下一个周财主家里。但贾环不是巧姐的舅舅,而是叔叔;贾云的为人也不似奸人。《红楼梦》中也从没暗示巧姐当过风尘女子,这些描写显然都不可信。

  要想揭开这些谜团,还是得找对《红楼梦》作者,用曹雪芹是解不开巧姐之谜的,当你知道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昇之后,巧姐之谜就迎刃而解了。

  洪昇婚后到逃离家庭前,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儿。长女十分聪明可爱,但从小多病,身体较差;幼女尚在怀抱。逃出杭州后,洪昇把妻子女儿先安排在武康县一个只有百来户人口的小城居住,自己到北京去谋生。

  此时,洪昇的妻子黄蕙和孩子们,完全失去了生活来源。与婆家洪家闹翻了,无人管她们娘仨生活,就连娘家黄家,那么富贵的家庭,也无人肯照顾这三个可怜的母女。她们全靠街坊邻居接济一些米和菜,勉强度命。

  此时黄蕙母女生活之困窘就可想而知了。用洪昇的诗描述,是“甑尘疑禁火,衣单似耐寒”,也就是说,经常一连几天揭不开锅,锅上落了一层尘土;到了寒冬没有棉衣穿,人们还以为这娘仨耐寒。对于两个年幼的女儿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日子啊!

  洪昇的长女似乎没有正式取名,我们姑称之为“大姐”吧。在饥寒交迫中长到了八岁,竟在冻饿交加中悲惨地夭亡了!孩子死时,洪昇正在北京卧病,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洪昇悲痛得几乎疯了,在病床上提笔写了《遥哭亡女》四首诗。

  洪昇在诗中,首先痛责自己无能,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让孩子从小尝尽了痛苦,有时孩子牵着自己的衣襟“索果”,自己都无法满足这点可怜的要求。这个孩子“从小偏聪慧”,“爱拈爷笔管,闲学母裁缝”,父母愁闷时,“消愁最喜侬”。从此再也见不到这个可爱的女儿了,将来回到南方,在你的小坟头上浇一杯酒道歉吧。

  在这种极度悲伤的心境下,洪昇应该最痛恨谁?当然是这个孩子的“狠舅奸兄”!其时洪昇的岳父黄彦博已死,黄蕙的娘家弟兄坐视不管,洪昇内心怎么能原谅他们?回到南方后,洪昇几次在诗中使用“临邛犊鼻浑”的典故,去讽刺岳家。这个典故是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结婚后,富裕的岳家不肯照顾他们,他们就当垆卖酒,羞臊岳家。从这个典故中,不难看出洪昇对孩子的“狠舅奸兄”的情绪。

  洪昇的次女是洪之则。在父母的教育和熏染下,她成长为一名在当时小有名气的女诗人,出版过自己的诗集,整理过父亲的遗作,还评点过《牡丹亭》传奇。洪之则后来嫁给杭州郊区一个比较贫寒的秀才,丈夫没有考取功名,又青年早死。洪之则早早做了未亡人,用文学生活打发未来的孤寂岁月,一生也很不幸。

  洪昇生前很以此女为荣,以她的才华,以她的薄命,洪昇在创作《红楼梦》时,把她列入“金陵十二钗”末尾,不是很自然的么?洪昇的妻子黄蕙与洪昇的母亲是亲姑姑侄女,与《红楼梦》中王夫人、凤姐、巧姐三代人的关系相同。《红楼梦》中的“狠舅奸兄”,当是指王仁和贾芹一流。

  回头再看《红楼梦》中的大姐和巧姐,在洪昇的原著中,应该是当作两个人写的。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时,应该是怀抱巧姐手牵大姐的。大姐应该在凤姐逃出家庭后死掉了,死时凤姐一定十分痛恨“狠舅奸兄”。“势败休言贵,家亡莫论亲”,《红楼梦》中“恨舅奸兄”的罪名是“爱银钱、忘骨肉”,不是“卖骨肉”,见死不救就够狠够奸了,无须再把巧姐卖入风尘,那样写来太恶心人,《红楼梦》作者必不如此。

  巧姐应该在随母亲离开家庭后,娘俩不时得到刘姥姥的接济,最后在刘姥姥的撮合下,嫁给城郊一户并不富裕的读书人家,最后的下场也应该是“薄命司”中人物,否则不入“十二钗”行列。《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武康县经常接济黄蕙母女的县“教谕”郑兰谷的丈母娘。郑兰谷也有两个同洪昇女儿差不多大的儿女,两家“儿女时更抱”,关系很密切。洪昇在武康并没有亲戚,似乎就是投奔她去的。她的园子里种了好多蔬菜,经常给黄蕙送些青菜或干菜,这些在洪昇诗中都有记载。

  《红楼梦》作者交代此书是根据“亲历亲闻”创作的,以上这些同洪昇夫妻和两个女儿的遭遇完全相契合,进一步说明《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洪昇。《红楼梦》中的巧姐年龄暴长暴缩,是因为有人修改了洪昇的原著,没有理解好原作者的意图,把巧姐和大姐合二为一了。这个修改者,似乎应该是“披阅增删”的曹雪芹。至于那些对巧姐沦落风尘、刘姥姥筹钱赎买、把巧姐嫁给板儿等附会之谈,实在不值一哂。我们的某些红学专家,似乎不把金陵十二钗的下场,都猜成风尘女子就不过瘾似的,莫名其妙地让湘云、妙玉、巧姐都当上了妓女,实在有点下流。《红楼梦》作者没这么下作。 
 
 
 
第三节 薛宝钗


  《红楼梦》书中的薛宝钗是个“冷美人”。为什么是“冷美人”呢?因为她吃“冷香丸”;她又为什么要吃“冷香丸”呢?因为要治疗她的“热毒”之症。这个出身于巨富之家的官宦小姐,却偏偏“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简直就是绝症!

  后来遇到一个“专治无名之症”的“秃头和尚”,给她开了一张“海上方”,又给了一包“不知哪里弄来的”“异香异气的药引子”,让她“发作时吃一丸”。“到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这个效验的“海上方”是个什么样的药方呢?书中明确交代:“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不仅药料奇,药引子更奇!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一并和成丸子,“埋在梨花树底下”,发病时再用十二分黄柏“煎汤”, “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这真是奇人、奇病、奇方、奇药。访遍中西名医,无人能诊断清楚“热毒”奇病,查遍中西药店,无处有如此奇特的药料和引子。就说这“四个白”和“十一个十二”吧,就怪得不能更怪了。为什么偏偏都要白色的花蕊?为什么各种药料和银子的数量偏偏都是十二?古今中外谁见过如此奇特的药方?

  《红楼梦》作者如此不情加不通的描写,恐怕不是真实记录,当然也不会是游戏笔墨,其中必有重大隐情,隐藏在这怪病奇方的后面。其中的隐情是什么呢?红学界在“曹家店”用探雷器掘地三尺,足足找了八十年,也没有找到结果。按照笔者的考证思路去搜寻,却很容易找到答案。《红楼梦》的作者不是乾隆朝的曹雪芹,而是康熙时代的大文豪洪昇。洪昇创作《红楼梦》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原型,就是洪昇自己和他的那些“蕉园诗社”姐妹们的亲身经历。薛宝钗的怪病奇方,在洪昇的生活圈子里不难探询其中奥妙。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原型,就是洪昇的表妹钱凤纶。钱凤纶的家庭,明朝后期是杭州一个极其富贵的望族,而在清初却遭遇了重大变故,全家命运十分悲惨。《红楼梦》关于薛宝钗的病和药,就是隐写的这段惨痛历史。好多读者朋友可能知道,清初顺治年间,在江南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科场案”。朝廷开科取士,本是皇帝十分重视的选拔人才的大事。由于受明朝后期科场腐败风气的影响,清初科场作弊事件仍然层出不穷。朝廷为了整肃科场,同时也为了震慑江南士大夫阶层,对江南科场案处理得极为严厉!

  当时江南科场的副主考,就是洪昇的表丈钱开宗。由于落第考生告发,朝廷认定钱开宗受贿作弊,于是把他逮捕下狱,几乎没经过认真审讯,就绑赴法场,砍了脑袋。钱家主仆二百多口人,全部押解进北京,准备发卖给旗人为奴。钱凤纶就是钱开宗的女儿。父亲出事时,尚在幼年。随同母亲顾玉蕊,与全家兄弟姐妹,丫鬟仆人,凄凄惨惨地被押解北上。当时犯官家属的待遇是十分不堪的,全家大小,被反绑双手,一根绳子穿着,跌跌撞撞地走向北京。从杭州到北京,长途三千里,饥寒交迫,棍棒加身,儿啼女号,主悲奴怨,个中滋味,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红楼梦》在宝钗出场时有一段皮里阳秋的怪论:“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不懂得这段历史,还真看不懂这段话。“今上”就是当今皇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就是“开科取仕”。把“仕宦名家之女”交给“公主、郡主”做“陪侍”,说白了,就是把“开科取仕”中犯罪官员的家属子女籍没为奴婢!什么叫“赞善”、“才人”?就是皇亲贵戚的女奴!大清的规矩,凡犯官的家属子女,一般都“赏赐”给功臣为奴。原来薛宝钗进京“待选”,就是等待皇帝发卖为奴!

  为什么要求荣国府帮忙疏通?因为《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原型就是杭州的洪昇府,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昇的家。洪家在明朝“祖孙太保五尚书”,权势大得很,但清初改朝换代后却是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应该没能力帮忙。但请不要忘记,洪家在朝中还有阔亲戚,就是洪昇的外祖父,也是妻子黄蕙的祖父黄几!黄几贵为宰相一级的“大学士”,有能力疏通官府。事实上,钱家家属子女被释,也很可能是黄几疏通的结果。

  《红楼梦》书中“四大家族”中惟一有权有势的是“九省都检点”王家,就是王夫人和凤姐的娘家。书中王家的原型就是顺治朝后期、康熙朝初期的杭州黄家,洪昇的母亲、妻子都是黄家的女儿,与书中王夫人、凤姐的姑姑侄女关系完全相同。有黄几这么一个硬后台,所以在大家庭中很有地位。

  《红楼梦》中的薛蟠,跳踉斗狠、憨态可掬,没心没肺,任性胡闹,形象与钱凤纶笔下的“伯兄”差不多。但他又顽劣异常,好玩好闹,似乎不像一个满怀深仇大恨的人。须知《红楼梦》是小说,不是完全纪实,无须把每个人每段时间逐一印证。谁知道钱凤纶诗中的“伯兄”在家庭出事前是否真的如此?谁知道作者洪昇同这个表兄的感情和关系如何?感情不同,书中人物形象也必然不同。洪昇独对女儿钟情,对须眉男子,在《红楼梦》中却是很少说好话。 
 
 
 
第四节 史湘云


  《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从小父母双亡,出身孤苦;二是性格“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三是诗思敏捷,诗中有“喃喃负手扣东篱”等出世思想;四是婚姻不幸,丈夫早亡,“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当我们知道了《红楼梦》中宝钗、黛玉的原型在创作初期是柳如是时,湘云的生活原型就不难考证了。她就是和柳如是最要好的“手帕姐妹”黄皆令为原型创作的。

  黄皆令幼年生活坎坷,父母早逝,不幸被卖入青楼,逐渐成长为一名走红的名妓,与柳如是一生交往甚厚。黄皆令的诗画才能在南明时期名气很大,其诗中有浓郁的出世思想,柳如是曾经编辑过她的诗,评价为“皆令诗近僧”。黄皆令的性格确实是“英豪阔大”一类,早年并未像柳如是等“手帕姐妹”一样,急于出嫁从良,似乎缺少“儿女私情”。后来嫁给一个姓杨的穷秀才,连续生育了三个孩子,但丈夫又不幸早死,一个人拖着三个可怜的孩子,以卖画为生,生活十分窘迫。

  钱柳结成“金玉良缘”后,应“手帕姐妹”邀请,黄皆令曾经到钱柳居住的“绛云轩”居住一个时期,与钱谦益、柳如是夫妇诗酒唱和,传下了一段佳话。后来钱柳死后,黄皆令便不知所终了。《红楼梦》描写的“金陵十二钗”,最初的原型本来就是南明时期的名妓,《红楼梦》最初确实是一部写妓女的书,这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明确记载,无须怀疑。

  在洪昇创作《红楼梦》的后期,“十二钗”原型均改为“蕉园姐妹”,书中史湘云的原型,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