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7-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9月21日下午7时,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 

开幕,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热烈的掌声中致开幕词。他无比振奋地宣告:“占 

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 

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 

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这次会议通过了四项决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 

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纪年;三、以《义 

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9月        30日,会议选出政协委员       180人,毛泽东为政协主席,周恩 

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1949年 10月 1日,这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日子。下午2时,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会在北京就职,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 

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并责成上列人员,从速组成各政府机关。 

     同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群众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列队来到天安 

门广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一天,碧空万里, 

风和日丽,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锣鼓喧天,汇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3 


… Page 17…

时,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群情激奋,欢呼声、掌声响 

彻云霄。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向全世 

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按动电钮,亲手 

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 

命令。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和群众游行队伍。入夜,礼花 

齐放,灯火通明,盛大的庆典到晚上9时25分才结束。 

     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在我国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 

人民的历史;中国革命的胜利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 

久远的影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开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 


… Page 18…

                                   大决战 



     1948年9月12日~1949年1月31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雄伟的气魄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大,投入的人力 

物力财力之多,皆为历史所罕见。它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震惊了世界,鸣响 

了新中国的礼炮。三大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杰作, 

它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它掀开 

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1946年6月,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自以为腰杆硬了,便扯下了它们和平的面具,悍然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 

协决议”,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奋起自卫。从此,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 

     开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不仅兵力少于国民党,武 

器装备更是远远落后于国民党,而且,根据地的面积、人力、物力资源也都 

无法与国民党统治区相比。于是,许多人士都为中国共产党捏着一把汗。可 

是,毛泽东却自信地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它看起来可怕,实 

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国民党就是这样的纸老虎,我们只要紧紧地依靠 

广大人民,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就一定能够打败它。” 

     战争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不断地壮大起来。1948年, 

是解放战争的第3个年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 

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巨大变化。战争已到了决战关头。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到1948年底,经过大量补充, 

其总兵力仍保持在365万人左右,其中,正规军198万人,但士气非常低落, 

战斗力不强,分布在第一线的正规军170万人已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 

华北、华东、东北5个战场上,大部分兵力只能担任守备城市的任务,能够 

随时抽调出来作战的机动兵力不多。国统区后方的兵力只有23万人。 

     同时,国民党政权在政治、经济上的危机也日益加深。国民党统治内部 

矛盾日益激化,副总统李宗仁总是伺机想取代蒋介石,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想 

同中共和谈,好斗的蒋介石集团,已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随着战争的发展,军费无限制地增加,加重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使之 

急剧地走向全面崩溃。 

     与国民党兵力逐渐消弱的情况相反,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多的奋 

战,总兵力已增加到280万人 (其中,正规军149万人)由于后方稳定,兵 

力可集中用于第一线,因此,我军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已经超过了国民 

党军队。并且,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改观。战争的经验也不断地加强,有了城 

市攻坚的经验。解放区的面积扩大,人力、物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再加上 1 

亿人口的老解放区已完成了土地改革,人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空前地提 

高,整个解放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公开承认:“就整个军 

事而言,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他斥责手下将领办事不 

力,要他们“振作军心,提高士气”。会议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并考虑撤出东北、确保华中、保持沈阳至10月以观时局发展再作计划。为此, 

决定以精锐部队为骨干,组成若干机动作战兵团,以使解放军对其战略重点 


… Page 19…

 “吃不掉”、“啃不烂”,在国统区大量抓丁、扩充部队,以作最后挣扎。 

     在这种情况下,是让敌人把现有兵力撤至关内或江南,从而使我们失去 

战机,增加以后作战的麻烦;还是在敌人来不及逃跑以前就抓住战机,组织 

战略决战呢?毛泽东等在仔细分析战争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后,清醒 

地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因此 

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这三大战役先后在东北、华东、华北大地上 

铺开,构成了中国战争史上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毛泽东等在紧紧地抓住决战时机的同时,又英明地选定了战略决战的正 

确方面。当时全国形势对解放区来说是一片大好。在各个方面上都有利于人 

民解放军的作战。但综观全局,还是东北战场对我军最有利: 

     一、东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的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我军总兵力100万 

人;而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只有55万人,而且主要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 

弧立的地区,回旋余地小,补给困难。 

     二、与国民党军队相反,我们在东北已控制了          98%以上的土地、 86 

%以上的人口和  95%的铁路,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较为雄厚。 

     三、我军如消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蒋介石战略收缩的企图,有利于 

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因此,中共中央断然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队 

进行战略决战。 

     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提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出, 

战争的主攻方向是北宁路,“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 

不顾,并准备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参加这次作战的是在林彪、罗荣桓、 

刘亚楼等领导下的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连同地方部队53个 

师共70余万人。 

     根据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辽沈战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9月12日~10月19日,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北宁路上的 

锦州是联结华北和东北的一个战略要点,打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东北的大门, 

卫立煌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因此,中央军委指出攻克锦州是全战役 

胜利的关键,“即使一切其他的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 

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野战军首先把战略重点放在锦州。9月12日, 

东北野战军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 

义县等城,切断了北宁路,打击了锦州外围之敌,完成了对锦州的围攻之势。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深感情况不妙,要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经沈锦路 

出辽西直接解锦州之围。卫立煌死活不干,他说应该是关内出兵,蒋介石无 

法,只好空运四十九军到锦州增援。后由于29日锦州机场跑道处于我军炮火 

控制之下,空运停止了,9月30日,蒋介石亲自飞往北平,10月2日又赶到 

沈阳,与华北的傅作义和卫立煌商量后决定从华北、山东紧急海运7个师到 

葫芦岛,会同原有的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自锦西支援锦州,从沈阳派 

出5个军组成“西进兵团”,西援锦州。10月10日,国民党的“东进兵团” 

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遭到我两个纵队的顽强阻击,双方激战了 

6昼夜,敌人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在遭到蒋介石一顿大骂之后,廖耀湘的 

 “西进兵团”才由沈阳驰援锦州。但被我英勇的解放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 


… Page 20…

东北地区。从10月19日起,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的激 

战,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余万人,生俘敌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等高 

级将领,关上了东北的大门。 

    锦州的解放,使东北余敌军心动摇,就在锦州被我军攻克的当天,蒋介 

石再次飞往沈阳,命令长春之敌赶快突围,并谋划其他部队撤出东北。可是 

锦州解放后的长春宛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被波涛所吞没。早 

在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就紧缩了对长春的包围圈,自此,长春守军的粮 

食、弹药等补给完全依赖空中投掷,城内官兵恐慌,秩序混乱,常常为了抢 

夺一点空中食物而自相残杀,在这种情况下,守将郑洞国无计可施,于 10 

月18日,率部投降,长春和平解放。 

    第二阶段:10月20日至28日,辽西围歼战。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 

石虽已决定放弃东北,但仍想挽救败局,夺回锦州。他命令“西进兵团”与 

 “东进兵团”继续东西对进“恢复锦州”,又命令五十二军攻占营口,作好 

从海上逃走的准备。卫立煌,廖耀湘实在被打怕了,但在蒋介石的淫威下, 

只好奉命行事。根据敌情的变化,林彪、罗荣桓等建议放弃攻打锦州、葫芦 

岛之敌,而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诱至新立屯、黑山地区予以围歼,中央 

军委批准了这一建议。10月21日,我阻击部队经5天浴血奋战,在黑山地 

区胜利地阻止了敌军的西进兵团。廖看到情况不妙,便决定向营口地区撤退。 

就在这时,我攻锦州主力部队回师新立屯,黑山,于10月26日赶上来将廖 

兵团10余万人分割包围在黑山、大虎山以东80里的狭小地区内,经过2天 

激战,10月28日,廖兵团被全歼,其中包括号称蒋介石五大主力军的新二 

军主力和新六军全部。辽西一战,敌东北主力基本上被摧毁。 

     当时,毛泽东等预见到沈阳之敌会从营口逃走,从10月 18日至24日, 

连续发了 7个电报,要林彪控制营口,可林彪拒不执行,致使敌五十二军于 

10月24日进占营口,给敌人留下了一个逃跑的口子。 

    第三阶段:10月29日~11月2日,解放沈阳。10月28日,辽西战役 

基本结束之时,东北野战军乘胜完成了对沈阳的包围之势。这时,沈阳守军 

大部分已军心涣散,纷纷缴械投降。11月2日,沈阳解放,守将周福成被生 

俘。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在沈阳解放前夕,乘飞机仓皇逃往葫芦岛。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解放营口等地,除敌五十二军第一师及3个团从营口 

海上逃走外,东北守敌全部被歼,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辽沈战役,是中国军事形势的 

一个转折点,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占优势。东北全境的解放,为解放平 

津和整个华北准备了前提,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便揭开了序幕。 

    徐州,地处陇海和津浦两路的交叉点,又是长江流域的门户,是战略要 

地。对此,蒋介石是深知的。他说:“政府仍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