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第三个问题,中国整整用了100年。
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明确提出,中国要在适当时候举办奥运会。1990年9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到中国的实力。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日益增强的体育实力,为申办奥运会创造了有利条件。1991年2月底,中央正式批准关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报告。1993年9月,北京申奥仅以两票之差未获成功。
当世纪之交的中国和北京向世人展现出更强大的魅力和更灿烂的风采时,中国再一次启动圆梦之旅,宣布申办2008年奥运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与1993年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2001年的GDP已达到10。97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6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096。5亿元。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打开密封的信袋宣布
胜利者是北京
时,雷动的欢呼震撼会场。载着喜讯的电波传到北京,传遍中国,传遍全球,它也穿越百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
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围绕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目标,中国政府和人民满怀激情,以最大的努力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认真做好筹备工作,兑现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13亿中国人用实际行动,为奥林匹克注入属于自己的梦想。
2008年3月31日11时,天安门广场神圣庄严,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亲手点燃祥云火炬,并宣布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正式开启。2008年5月8日9时11分,奥运火炬登上了世界之巅,开始在珠峰传递,表达了中国人无比豪迈的精神……奥运圣火在世界五大洲和国内主要城市传递,所到之处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燃起了中华民族空前的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百年奥运追梦,两度申奥努力,七年不懈筹办,奥林匹克精神在13亿中国人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弘扬,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大地绽放出绚丽的风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追求,是透视当代中国兴旺发达的精彩橱窗。绿色奥运,推动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青山工程、绿城工程等全面展开,北京以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展现在各国人民面前。科技奥运,将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完美结合。从优质精良的运动装备,到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遥感技术、智能交通、微小卫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散发着现代科技亲和、时尚的光彩与魅力,展示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能容纳10万人的国家体育场
鸟巢
,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采用了国际首创的空间多面体膜结构。人文奥运,既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又注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了解与尊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口号,承载着中华儿女对世界和平发展、共存共荣的美好理想。
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相聚北京,同台观看开、闭幕式;45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共同分享北京奥运会的快乐;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挑战极限,攀越新高;3万多名记者共聚一堂。特别是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力争先,在奥运会上夺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100枚奖牌,金牌稳居榜首。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中国以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共211枚奖牌的骄人成绩,稳居金牌榜、奖牌榜首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充分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和综合国力,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示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树起了新的里程碑。没有30年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圆满成功。今天,中国能够把一届精彩的奥运盛会奉献给世界,能够以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国力,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民族自信,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
3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持续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繁荣。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们党基于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新的科学判断,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打开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1997年,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世纪,两国同意全面推进21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稳定发展。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我国与前苏联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建交;1996年,中俄确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声明
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2008年7月,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部勘定,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中国与日本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实现
暖春之旅
,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中欧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我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推进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同印度恢复高层互访和边界谈判,与东盟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及中亚5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与韩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我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我国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在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经济上,除继续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还努力按照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四项原则,扩大互利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成为新时期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成功尝试。
我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迄今,已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地区冲突等,为处理国际和地区一些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促进世界共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向全世界郑重阐明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愿做负责任大国的意愿,展示了希望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愿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重申了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的战略主张,深刻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思想内涵。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积极主张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赞誉,树立了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应对突发灾害,彰显执政能力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2008年5月18日,胡锦涛站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发出的这句铿锵有力的宣示,是对处于抗震救灾关键阶段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是对自强不息愈挫弥坚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近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经受严峻考验的深刻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2003年春,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时候,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
非典
疫情灾害。由于
非典
疫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缺乏特别有效的预防治疗办法,加上我国人口多、流动性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准备不足,疫情很快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蔓延,广东、北京等地的疫情尤为严重,数百人因传染此病而死亡。
非典
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一时引起了全国性恐慌,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面对
非典
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亲自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视察指导。2003年4月10日至15日,在
非典
疫情十分严峻的时刻,胡锦涛先后到湛江、深圳、东莞、广州等地,深入港口码头、企业车间、城市社区、乡村农户,与群众握手交谈,了解防治情况,鼓励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战胜
非典
,并要求把防治
非典
,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了
非典
防治工作,并作出了坚持一手抓防治
非典
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重大决策,发出了万众一心抗
非典
、迎难而上促发展,奋力夺取抗击
非典
和促进发展双胜利的号召。专门成立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国防治工作的指挥部,明确提出了
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了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的防治措施和
就地预防、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的原则要求。中央严格疫情监测制度,派出督察组赴各地检查指导工作,省、市、县三级建立了相应防治工作领导机制。同时,加强同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信息、技术交流,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4月23日,党中央又决定,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建立一座容纳1000张病床的传染病野战医院。经过几十家机构、几十个行业,7000多人7天7夜的连续奋战,完全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和要求建设的、堪称世界传染病医院建设速度之最的小汤山医院迅速建成。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1000多名医疗专家、技术骨干和护理人员迅速进驻小汤山医院,先后收治
非典
患者680人,有672人得到及时救治,走出小汤山医院。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打响了一场抗击
非典
的人民战争,构筑起一道防治疫病的钢铁长城,终于有效遏制了疫情,夺取了防治
非典
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2008年1月中下旬,临近春节,一场突如其来、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10多个省169个市县停水、断电,交通、通信大面积中断,几百万旅客滞留受困,1亿多群众受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严重灾情,党中央、国务院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从容应对,果断决策,提出千方百计
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
的方针,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胡锦涛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雨雪冰冻灾情,部署抗灾救灾工作,要求把抗灾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随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冒严寒、踏冰雪,查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救灾工作。1月31日,胡锦涛奔赴山西大同和河北秦皇岛,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严寒,实地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亲自为南方灾区调煤保电,并到400多米深的矿井,鼓励矿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多产煤多供煤。2月5日,他又亲临广西桂林考察救灾工作,与救灾官兵一起装运救灾物资,到超市考察物价和群众春节生活情况,亲切慰问护路队员、电力职工、环卫工人和部队官兵。中央领导和各级干部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地践行
以人为本
、
执政为民
,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坚定了全国军民战胜灾害的勇气和信心。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采取得力措施,全力开展抗灾救灾。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共出动22。4万人、116。1万人次,投入抗灾救灾,为夺取抗灾救灾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经过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个多月的战天斗地、顽强奋战,终于打赢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攻坚战,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