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革开放三十年-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后,明确西部开发范围包括西北、西南地区的10个省区市,还包括内蒙古和广西。经国务院批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省区的政策。


  三峡工程


  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总工期计划17年。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既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环境友好型社会


  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生态文明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教兴国战略


  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


  (1)2000年:吴文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领域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在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2001年:黄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在固体物理学科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完成了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在汉字激光照排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3)2002年:金怡濂,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4)2003年:刘东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在黄土研究方面作出了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我国战略火箭等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5)2004年:(空缺)


  (6)2005年: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和大气物理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对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等方面成就突出。


  (7)2006年:李振声,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的著名专家,创建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


  (8)2007年:闵恩泽,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著名专家,在催化材料和化学反应工程导向性基础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吴征镒,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长期从事东亚植被和区系研究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强国战略


  就是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每年轮流在各国举行会晤。该组织源于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1996年4月在上海创建的
上海五国
元首定期会晤机制(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正式加入)。2001年6月,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原则宗旨是:致力于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睦邻友好,加强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广泛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非典


  即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体是变异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英文简称SARS)。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百万大裁军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1985年6月1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这一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军队建设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裁军百万的战略决策,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军实际情况作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客观上面临外部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包围,主观上对战争危险估计过于严重,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处于准备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的临战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国际环境明显改善,中美建交,长期紧张对峙的中苏关系开始缓和。邓小平审时度势,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大势进行科学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准确判断,认为
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更加坚定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继续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和平时期建设轨道。


  当时,由于我军长期处于临战状态,军队员额从1958年的240万左右,增加到70年代的600余万,其后虽然进行了削减,但到1981年仍有490万,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支常备国防军。军费中相当大的部分被
人头费
占去了,直接限制了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指挥不灵,效率不高,而且传统的步兵在军队中仍占最大比例。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1975年提出军队要
消肿
。但由于种种原因,
消肿
任务没能完成。1980年,邓小平再次明确指出,消肿、精简军队,就是要把军队搞精干,利于提高战斗力。1981年,邓小平提出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确立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1984年11月,他又指出,从节省开支、提高军队素质来看,都必须消肿,不消肿就不能应付战争。
肿,就是表现在我们指导战争的能力不高。虚胖子能打仗?
1985年,他进一步指出,军队员额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军队精简整编工作正式展开。按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


  精简机关,减少层次。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机关人员编制减少近一半,撤销原独立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兵种部,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门。同时,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需要,增加电子对抗部队的编制。


  裁减部队。把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撤掉31个军级单位、4054个师团级单位。部分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撤销基建工程兵,所属部队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或地方部门。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部队集体转业移交铁道部。


  调整军队院校体制编制。军官院校由117所调整为103所,人员减少20%。根据我军实行士官制度情况,试办2所士官学校。同时,调整院校设置、训练任务、各类干部培训比例及学制。


  1985年10月,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集团军组建完毕。整编后的集团军,由单一兵种发展到多兵种和诸兵种合成。其编成有机械化步兵师,有坦克旅、炮兵旅、防空旅、工兵团、通信团、防化团,以及勤务保障分队和直升机大队,形成了地面突击、火力支援、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四大作战力量。在编成中,特种兵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成为陆军的主要作战力量。兵种结构的重大变化,大大增强了陆军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整体作战能力显著提高。1986年秋天,在华北某地,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接受了军委、总部的检验。
合成
,从此成为军队训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军语之一。也是在这一时期,一种为加强陆空协同的陆空协作训练区出现了,人民海军也揭开了近海合同训练的第一页。为适应多兵种合成训练需要,1989年全军颁发新军事训练大纲,首次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步骤进行统一和规范,建立了现代条件下单兵、分队、合同战术和战役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训练体系,实现了我军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


  调整与改革,如同强烈的震波,辐射到军队的方方面面,几乎影响着每一个军人。上至总部、军区,下到基层部队,或撤或并,或降或交;上至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下到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始终服从大局,执行命令,不讲任何条件,把切身利益置之度外。他们当中,有的脱掉了军装,有的改变了隶属关系,但都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中央军委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到1987年底,精简整编任务已基本完成。百万裁军不是简单的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人民军队朝着
精兵、合成、高效
目标迈进。


  20世纪90年代,一场以发展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革命在世界范围风起云涌。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990年12月,江泽民提出了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的军队建设总要求。1991年3月,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江泽民敏锐地指出:
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
1993年1月,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随后,提出了
科技强军
战略,强调军队建设必须
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实现了我军建设指导方针的历史性转变。


  为加快实现
两个转变
,进一步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7年,党中央作出了在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重大决策。此后的3年中,20多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军队编制体制进一步得到优化,陆军部队的比例大幅下降,开始向合成和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的方向迈进;领导指挥体制、装备管理体制和后勤保障体制初步理顺。


  2003年,中央军委决定,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这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突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突出陆军高技术兵种建设,发展信息化新型作战力量,部队编成和军兵种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过三次大规模裁军,我军的总规模压缩到了230万,军队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规模缩小了,结构优化了,质量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人们形象地说,这是减掉了脂肪,强壮了肌肉,锋利了牙齿。


  适应现代化建设和走精兵之路的需要,我军的正规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1988年,中央军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依法治军
的重要思想。1991年,中央军委在制定
八五
期间军队建设规划时,正式把
依法治军
确立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按照
依法治军
要求,军队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30年来,全国人大陆续公布了《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15件军事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制定了《征兵工作条例》、《民兵工作条例》等60余件军事行政法规;中央军委制定了200多件军事法规;各总部和各大单位制定了3200多件军事规章,逐步形成了反映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和优良传统的军事法规体系。现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军队建设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维护了军队良好的内外关系,保持了正规的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