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史料记载,当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也曾因此向朝廷奏报说:“山西连年遭灾,晋南各郡百姓大都外逃。但去年夏天至今,风雨调和,流亡人等陆续返回,筹备牛具籽种并开垦荒地。” 
  当时不同寻常的上天吉兆,自然在令人们匍伏感激的同时,也不免莫名地诧讶其由。极大的好奇心刺激着众人不停地在内心琢磨:难道真的是我们终年辛勤劳作最终感动了上苍,以至上苍恩赐给太谷百姓如此难得的好天气和好收成?或许,上苍就是用这样一个丰润的好年景,来证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实可靠?一时间人们三乡五里地奔走相告,众说不一莫衷一是。到后来,还是一位在方圆数十里内颇有些名望的风水先生,一边摸着山羊胡子一边作了权威性的结论: 
  “咱们太谷,要有大人物临世喽!哈哈哈!” 
  当时瞧那风水先生眉开眼笑、喜不自禁的模样,人们不由得左顾右盼,仿佛那预言中的太谷大人物已经降临到了他们中间似的。不过后来,几十年过去后当孔祥熙飞黄腾达,官拜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和财政部长、号称中华民国的“财神爷”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举足轻重、权倾朝野时,太谷人不禁想起了当年那位风水先生,且始信当年那风水先生的预言果然不谬。 
  是年的9月11日,旧历八月初七,距传统的中秋佳节还有8天时间了。在太谷程家庄,人们依旧为生计忙碌着,并且准备着要过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忽然,一阵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从井儿院孔宅内传出,紧接着便是“哇”地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传出。那啼哭清脆稚嫩且又格外震耳,仿佛真在提醒着人们,别忘了这一天不同寻常一般。 
  这一天便是孔祥熙的生日。 
  根据乾隆皇帝当年的钦示,凡孔氏家族所生子嗣,均要依照族谱规定的世系字辈取名。如有不依字序随意取名者,当逐出本族不准加人族谱。可以说,孔氏家族所以千百年来世系不乱且敢于号称“天下孔姓为一家”,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在于孔门的族谱规定十分严格。 
  依照当年乾隆皇帝钦定的字序,孔繁慈这一辈用了一个“繁”字,那么紧随其后的便是个“祥”。于是孔繁慈就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一个正好吉祥且又温文尔雅的名字:孔祥熙。 
  孔祥熙出生以后,孔夫人庞氏对孔门的这第一个宝贝儿子倾注了一个东方女性所特有的可说无微不至的爱心。她日夜守护在婴儿的摇篮旁,一边为丈夫缝补着衣衫,一边为儿子唱那一段又一段的古老动听的中华民谣: 
  “树儿静, 
  风儿轻, 
  月亮照窗棱。 
  小宝宝, 
  快睡觉, 
  甜甜地进入梦中。 
  嗯……” 
  望着儿子那甜美如梦的笑容,母亲庞氏的心简直都陶醉了,她得到了极大的欣慰和满足。 
  当小样熙1岁多方能听懂大人说话时,母亲庞氏便开始给他讲一些动人的童话和有趣的传说。她娓娓道来,还辅以手势和表情,讲得十分动听。小样熙每每瞪大了眼睛,听得如痴如迷。仿佛,他已经从母亲所讲的那些美好的故事中,得到了不浅的启迪一般。的确,当年孔祥熙最初的启蒙,也正是在母亲所营造的那个童话世界里完成的。通过母亲所讲的那些古老的故事,孔祥熙打小时起就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初步了解到了人生的艰辛和善恶的分辨,同时也知道了不少大自然的奥秘诸如天上为什么有星星啊?冬天为什么下雪啊?等等。 
  1883年孔祥熙3岁时,母亲庞氏又给他生下一个妹妹。依据族谱,父亲孔繁慈给这个妹妹起了一个名字叫孔祥贞。 
  尽管家中添了妹妹,但母亲并未因此放松对孔祥熙的管教和培养。孔祥熙4岁起,母亲庞氏便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临摹字帖习字,且开始诵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其后不久又开始学习《论语》。孔祥熙自幼就显出天资聪明伶俐,记忆力又异乎寻常的强。他听母亲讲述几遍《三字经》后,就能“人之初胜本善”地即席背诵起来。听着儿子那清脆悦耳的诵书声,母亲庞氏坐在一旁简直喜得合不拢嘴了。 
  但幼时的孔祥熙毕竟是一个男孩,天性好动贪玩,所以练字时常常拴不住心猿意马,一时难能坐下来专心致志。由于书法不见长进,当年的小祥熙没少受父亲的训斥和责打。后来长成之后孔祥熙的字依旧写得一般,这恐怕也和他幼时习字基本功不够扎实有着关联。 
  有一回孔祥熙又在院里漫处地乱跑,一不小心,他跌了一个跟头。当时,跌伤了额头还流了不少的血。情急之中,家里人便劈头盖脸地训起平素负责照顾小祥熙的丫环来。那小丫环当年也只是个小姑娘,比孔祥熙年长不了几岁,她怎么能看顾好竟日上窜下跳猴子一般顽皮的小祥熙呢。一时间那丫环有口难辨,只好满腹委屈地抹着眼泪,等待东家打发她回家了。当时,孔夫人庞氏走了过来。她先是仔细地察看了一番儿子的伤势,一见跌得并不算重,便劝家人消消气,别再难为那个小丫环了。就这样,一场小小的风波平息了。从此,孔夫人庞氏的仁慈之心也在孔府佣人中间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然而令人扼腕慨叹的是,果真“好人没长寿,赖人活个够”。自孔家添了女儿之后,那庞氏身上的负担更重了。她不仅要看顾嗷嗷待哺的女儿,又要督促心爱的儿子读书习字,同时还有不少的家务要她照管。终日过度的操劳,最后竟累垮了庞氏的身体,她不幸染上了当时称为痨症的肺病,身体日愈的虚弱下来。但为了夫君也为了孩子,庞氏依旧苦苦支撑着不肯躺下,以至终于有一天她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当时孔繁慈虽然也竟日在外奔波着生计,但由于他已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并且毒瘾一度很重,导致家中境况一落千丈。待其妻庞氏病重躺倒时,孔家居然抬据得拿不出钱来为庞氏治病了。后来孔繁慈所以终身未再续娶,除了考虑儿女不受委屈之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当年对爱妻的负疚心理起着作用。 
  没过多久,庞氏这位年轻贤惠的母亲,便望着自己那一对可怜的小儿女,眼中噙着泪水,依依不舍地撒手去了。 
  母亲去世那一年,孔祥熙只有6岁,而妹妹孔祥贞则只有3岁多一点。 
  童年本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因而也格外地惹人留恋。但是当童年生活展现在每一个儿童面前时,却并非都是充满阳光的灿烂日子。童年生活对有些儿童来说,的确是充满无穷乐趣的;而对另一些儿童来说却是悲凉和黯淡的,以至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泯灭了童心的天真和活泼。 
  幼年失母同时又被困苦的生活所折磨,这段经历对孔祥熙来说太难忘也太深刻了。本来小祥熙可以天天依偎在母亲膝下尽享那无穷无尽的母爱,可转眼之间他就要和穷人家的孩子一起去“捡烂炭”,这一切都像一幅图画一样,深深印在了孔祥熙的脑海里,简直刻骨铭心一般。所以当他后来上了教会学校读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愿归返故里,并且也不愿别人提起孩提时代的光景,以免徒增感伤。 
  而中年丧妻对孔繁慈来说,其精神打击就更大了。过往日子里夫妻感情甚笃,尽管生计后来有些艰难,相互间却始终恩爱体贴,享尽天伦之乐。而今只一夜之间,孔繁慈却要独守孤灯,形影相吊。尤其是老宅屋内遍布爱妻旧物;睹物思人,孔繁慈不免更加心灰意冷,为伊憔悴。 
  当时也曾有好心人苦劝孔繁慈再续娶一门亲事。一来因为难忘爱妻,二来孩子都还太小,搞得不好恐遭继母的拳头。孔繁慈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婉言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他决心要父代母职,既当严父又做慈母。这在当年,男子三妻四妾习以为常的旧中国封建社会,孔繁慈为把孩子抚养成人而一生未再续取,应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但孔繁慈毕竟也忍受不了整日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折磨,思来想去他决定离乡出外谋生。于是料理完妻子的丧事后,孔繁慈带上一对小儿女,锁起程家庄孔氏老宅的大门,投奔距县城15里的南张村岳父那里去了。 
  只是,孔繁慈的岳父庞宝恒此时也已家道中落,仅仅经营了一个小商铺,卖些本小利微的杂货勉强维持,因此也无力资助孔氏父子了。 
  最后没办法,孔繁慈只好设了一间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最初来人学的儿童并不多,只有八九名,孔繁慈对他们进行最初级的启蒙教育,并以其微薄的收人,领着孔祥熙和孔祥贞艰难度日。直到后来,人学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一来因为孔家乃方圆数十里内最有名的书香世家,开馆设塾亦算家传;二来孔家几代人的人品名声俱佳,乡亲们觉得把孩子交给孔繁慈心里放心。再到后来,路远一点的甚至要托人说情方可人学,最后人学的儿童陆续增加到30多名。孔祥照也做了一名父亲私塾里的学生,而且是一名年龄最小的学生。 
  孔繁慈对孔祥熙的学习要求相当严格,没有因为孔祥熙是自己的儿子,就在学习上或其他方面给予优待。相反,孔祥熙在背书、习字和阅讲等方面,都要按照私塾中的规章认真完成,一招一式从不马虎迁就。 
  孔祥熙被父亲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乐趣的世界里,朗朗的读书声强烈吸引了他。而孔祥熙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厚望,他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从6岁到10岁四年的寒窗苦读,使孔祥熙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同时,他也逐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诗经》、《礼记》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后来孔祥熙到教会学校读书后,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仍然请父亲为他讲解一会儿《诗经》或《礼记》。而且,直到后来孔祥熙留美归来办起了“铭贤”学校,他自己也每每亲上讲台讲授《诗经》、《礼记》。后来,当孔祥熙脐身政界后,在一些社交活动中,他习惯在谈话或讲演中经常地夹带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警句,以显示其相当深厚的国文功底,此一点已被世人公认。孔祥熙一生崇奉的两句话就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应该说,孔祥熙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是得益于其父所办的私塾,而且他真正的启蒙老师,便是他自己的父亲。 
  太谷人常把孔繁慈比作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其实,这种比喻很不切实的。表面上看孔繁慈和孔乙己相差不多,尤其是孔繁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讲授“之乎者也”时的模样与孔乙己一边喝着酒一边盯着碗里的茵香豆、嘴里叨念着“多乎哉,不多也”时的形象极为相似。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两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却是迥然相异的。孔繁慈一生淡泊旷达,痴心于教书育人的功德事业并且虽穷困而不悔、虽富贵而不移。此一点恐怕就是孔乙己一类旧文人的没落心态所无法比拟的。通常以当年孔繁慈的能力来说,他凭本事养家糊口以至追求富贵荣华,也不是一件如何虚无飘渺的事情。尤其是在太谷当年,人们都以商为荣以穷为耻,孔繁慈当时却能毅然地弃商从教,选择了当年并不为人看重的穷教书匠的职业,其勇气和执着还是令人十分钦佩的。 
  即便到了后来,孔祥熙留美归来创办了铭贤学校之后,本该去当老太爷享享清福的孔繁慈却依旧在儿子的学校里执掌教鞭讲授国文,由此亦可见出其对理想选择是多么的坚定,追求是多么的执着。 
  正当孔祥熙在父亲开办的私塾里苦读诗文。培养本领之际,不期祸从天降。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病袭来,竟差点要了他的小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大病,就此改变J”孔祥熙一生的命运。 
  第二章 宋蔼龄家世 
  1.父亲宋查理的传奇经历 
  来蔼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英文名字则叫做“查理·琼斯·宋”,简称为“查理·宋”。因为宋嘉树及其奠基的宋氏家族,近百年来无论是事业上抑或是生活上,均与西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人们更习惯地称呼他的英文名字,其中文名字则反而叫得少多了,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叙述起见,亦称其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或者干脆就称其为未查理吧。 
  据史料记载,宋氏家族的祖籍亦在山西,且宋嘉树原本也不姓宋,而姓韩。只是后来由于战乱,韩家才为避战祸而由山西迁至海南并在文昌落户扎根的。宋嘉树的父亲名叫韩鸿翼,是一个崇尚儒家价值观念的所谓“威尼斯”式的商人。由于他极端的重义轻利,以至当年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不但本利蚀尽,还将祖传的积蓄都消耗殆尽。就是在这样一个二律背反的家庭中,1866年宋嘉树出生了。 
  1875年宋嘉树9岁时,他被过继给了当时正在美国波士顿开设茶丝行的舅父作为义子。因为舅父姓宋,他便也改姓了宋,并随舅父前往美国去学生意。至此宋氏家族也便开始了正式的名分。 
  有关宋氏家族的出身问题,史界迄今亦有争执。较为典型的有讲宋嘉树乃南宋宰相韩琦之后裔,并且算出宋嘉树乃韩琦第29代孙云云;还有一说认为宋家原为战国时秦王朝灭韩国,韩国宗室的一支不畏暴秦统治而渡海来到海南岛的。此外另有人考证又说,当年的宋嘉树本叫韩嘉树,后因其逃至一艘洋轮船上谋生时,人家要用英文登记名字,恰好英文中“韩”和“宋”的发音近似,所以由最初讹传的“松”姓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宋姓,韩嘉树也只好改叫了宋嘉树。最后一种说法则讲宋嘉树9岁时就已随哥哥韩政准去海外拓荒历险,且第一站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后来,也就是在爪哇岛上宋嘉树遇到了堂舅,并且跟随这位堂舅一起去了美国。 
  尽管众说纷结,但关键的几点还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这就是宋家祖籍山西,后落脚海南文昌;宋嘉村原本并不姓宋,后来却改姓了宋;而且他是过继给了舅父,并随舅父去的美国。 
  关于宋嘉树的美国之行,曾有不少人为此慨叹不已。因为,如果没有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