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请公公予以上达天听。〃言毕;随身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表;递给边令诚;然后;跪地伏首;慷慨受刑。
  封常清在临终表章中;先陈述自己东京失陷后之所以败逃;不是为了苟全性命;并向唐玄宗详细讲解与敌交战后对安禄山叛军的军事分析和
重新认识。接着;封常清又如实讲述了洛阳败绩的原因和自己忍死败退的情由。千载之下;可悲可悯: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
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
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
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
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矛。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高仙芝从城外巡营回来;刚知道封常清被下旨斩首;还不知道自己也有份儿。由于高仙芝此时仍兵权在手;大太监边令诚急忙找了百多名陌刀
手跟随身后;迎前对高仙芝讲:〃大夫您亦有恩命!〃一闻此言;高仙芝知道大祸难逃;并无惊慌;只是跟随边令诚走到封常清受刑的地方;跪听敕令。
  敕令宣达后;高仙芝很平静;对边令诚说:〃率军撤退;确实算得上是罪过;为此受死;我无异言;说我克扣士兵钱粮和赐物;就肯定是冤枉我!
上有天;下有地;兵士皆在;足下怎么不知道实情呢。〃
  刑场这外;此时已经密密麻麻围满了高仙芝招募而来的兵士。这些兵士虽跟随高仙芝不久;但对这位豁达大度的将军都很敬重。高仙芝扭头对
兵士们高声说:〃我于京师招募你们出来打仗;大家虽然得到一些兵饷装备;其实远远不足。正想和诸位儿郎一起冲杀破贼;取高官重赏;不料想贼
众突来;我才带领军队后撤至此;本意也是想为国家固守潼关。如果我果真克扣你们的钱粮;你们就说有;如果我没有克扣钱粮;请你们说无。〃
  话音刚落;数万士兵齐声大喊:〃无!〃其声震天动地。
  太监边令诚不为所动;他示意刽子手行刑。
  高仙芝凝视已身首分离的封常清尸身;感叹道:〃封二(唐人喜称对方大排行以示亲昵);您从一名无名小卒到大将;皆由我所引拔;又代我为
节度使;步步有缘。今日;我又与 您同死此地;真是天命如此!〃言讫;刀下头落。
  一天杀掉两个大将;皇帝才稍解心头恨意。思来想去;唐玄宗又召见因病在家休息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拜其为兵马副元师;将兵八万;加上高
仙芝原来招募的兵士;号二十万;军于潼关;准备与各路人马一起;会攻洛阳。
  由此;牵出〃安史之乱〃后第三位倒透血霉的大将军——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歌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翰是唐朝赫赫有名的战将;从此首西北民歌就可见其英勇之一斑。不仅如此;大诗
人李白在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诗中;也曾言及这位盖世英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畅达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
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哥舒翰;是突骑施首领歌舒部落的后裔;以部落为姓。其父歌舒道元曾为安西副都护;世居安西。由于家财殷富;哥舒翰年青时代起就〃倜傥任
侠〃;义气重诺;酷爱酣饮赌博。一直胡混到四十岁;其父在长安患病去世。他在长安守丧三年;由于身无长技;又有一身公子哥的坏毛病;地方官很
瞧不起他。为此;哥舒翰〃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毕竟自少生于边陲;哥舒翰勇武善斗;深为大将王忠嗣所赏识;推荐他为衙将。
  哥舒翰自年青时代起就喜读《左氏春秋传》和《汉书》;深受书中人物放荡不羁、慷慨豪迈的精神熏陶;做事磊磊大方;待人疏财重义;深受
士兵拥戴。在新城讨伐吐蕃时;同列有个副将不听指挥;哥舒翰大怒之下当时就用木棒把此将打杀;军容为之一振。
  苦拨海一役;吐蕃精骑从山顶排三列兵队疾驰而下;哥舒翰一人立于马上;手持半段枪逆其锋而击;三列人马无不摧垮;大败而去。自此;哥舒
翰声名大振。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朝廷授哥舒翰为陇西节度副使;仍于边境抗御吐蕃。吐蕃军队当时常常四出抢掠。每到秋天麦熟之时;吐蕃就会派出
大批精锐骑兵去唐军积石军屯田的地方去抢麦子;几乎次次得手;并洋洋得意地把积石军麦田称为〃吐蕃麦庄〃。由于每次吐蕃兵都是劲骑有备而
来;唐兵都不敢当其锋芒;眼睁睁自己辛苦一年的麦子被吐蕃军队抢走。哥舒翰上任;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将领暗中在积石军埋伏兵马;设下伏击
圈;静待吐蕃军上钩。吐蕃五千骑兵骤至积石军营垒;同往常时节一样;唐兵皆龟缩于营内。吐蕃军人笑语喧哗;像拿自家东西一样大肆抢掠。不料
想;营门忽然大开;哥舒翰率唐兵纵马驰击;吐蕃人马不久就被杀大半。剩下的残兵拼命往外逃;又被埋伏的唐兵半路邀击;最终〃匹马不还〃;五千
吐蕃精骑一个不剩;全命丧唐兵之手。
  哥舒翰打仗时善使长枪;在与敌兵战斗中;他每次追及敌将;就以大枪搭在对方肩上;然后大喝一声;待敌人惊顾之时;枪头掉转;直刺入喉;往
往挑起三五尺高才扔于马下。哥舒翰有个家奴名叫左军;才十五六岁年纪;也勇猛非常。每次哥舒翰把敌将挑下马;左军就下马挥刀;斩落对方首级
;以做回营报功之用。爷俩儿配合默契;天生一对战场上的凶神恶煞。
  同年;兼任河西、陇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受人诬陷;唐玄宗把哥舒翰唤至长安问讯有关他这位老上司的事情。
  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也是常年与吐蕃对战的唐朝名将。王忠嗣年仅九岁;其父就于战斗中阵亡;由于牺牲之状非常惨烈;并使唐军在战役中大
获全胜;王忠嗣作为功臣子弟被接入宫中抚养;自小与后来的唐肃宗关系很好;一起读书游玩。王忠嗣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时;唐玄宗有一次和他讲
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赞叹不已;感慨说:‘你日后必为良将〃。此后;王忠嗣在河西与吐蕃数战;皆大胜。天宝初年;王忠嗣又大败
突厥叶护部落;乌苏米施可汗的首级也作为战利品悬于唐朝长安城下。尤其在朔方、河东两镇;王忠嗣频战频胜;加之驳兵有方;真正是〃长城〃大
将。〃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物极必反。宰相李林甫对王忠嗣非常嫉恨;〃日求其过〃;此外;唐玄宗当时急切地想攻克吐蕃的石堡城;亲自召问王忠嗣进攻方略。王忠嗣回奏
:〃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攻此坚城;必死数万士兵方可。臣恐所得不如所失;不如休兵秣马;见机行事。〃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心中很不高兴。李林
甫见此机会;忙派王忠嗣从前一个下属到京城告状;说王忠嗣先前讲过〃我与忠王(后来的唐肃宗)一起长大;当拥戴他为太子〃。玄宗大怒;派人
立即把王忠嗣逮至朝廷;严加审讯;准备处以极刑。
  唐玄宗以哥舒翰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并于华清宫召见他。君臣一席话;双方很感投缘。临别时;哥舒翰极言王忠嗣无罪;玄宗起身不听。哥
舒翰一步一叩头;跪地哀求玄宗;〃言词慷慨;声泪俱下〃。〃帝感而宽之〃;免去王忠嗣死罪;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王忠嗣暴死;时年仅四十五岁。
可见;只要涉牵皇家宫庭纷争;无论怎样也难逃一死)。
  哥舒翰上任后;首先在青海设神威军;并筑应龙城;击退吐蕃军的进功;使吐蕃不敢再进犯青海。八宝八年;朝廷以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军卒
全归哥舒翰统领;集中力量进攻吐蕃的石堡城;在付出数万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占领该城(正如王忠嗣所预料;得不偿失)。万骨枯后;一将成名
。唐玄宗授哥舒翰为特进、鸿胪员外卿;赐物千匹;并赐大宅美田以彰其功。 哥舒翰一直与安禄山以及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处不好关系(估计是
出于〃同行是冤家〃的心理;其实此三人从未在一起共事过)。唐玄宗知晓此事;趁着天宝十一年三人一同时京面见的机会;派高力士以皇帝的名义
撮合三人一起饮酒。安禄山眼见哥舒翰如今也是皇上的红人;加上喝酒喝得爽;一高兴;就主动向哥舒翰示好:〃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您父亲
是突厥;母亲是胡人。我们血脉如此相类;怎能不感觉亲近呢?〃哥舒翰的回答很特别;大概老哥们读过些书;爱引经据典:〃古人讲;野狐向自己出生
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忘本啊。我哥舒翰怎能不尽心呢。〃其实这话也是示好之意;没什么〃刺儿〃在里面。偏偏安禄山是个粗人;以为哥
舒翰拐弯抹角骂他〃忘本〃;大怒;酒杯一摔;骂道:〃你这个突厥狗敢如此说话!〃哥舒翰正要起身回骂;大公公高力士忙向哥舒翰使眼色;这才阻止
了两个人的发作。
  由于朝中宰相杨国忠和安禄山日生嫌隙;这位靠堂妹裙带关系上台的宰相就特别注意拉拢哥舒翰。玄宗天宝十三年;在杨国忠力赞之下;哥舒
翰刚刚接到河西节度使的委托状不久;又被授封为西平郡王;拜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自青年时代就是个酒徒;功成名就后;更加大鱼大肉;醇酒美人不离左右。在土门军蒸〃桑拿〃时;老哥们忽然得了脑溢血;摔倒在地;昏
迷好久才醒过来。〃因入京;废疾于家。〃哥舒翰也倒霉;如果在浴室里〃嗷〃得一声归西;肯定有〃唐室竭忠之良将〃的万世英名;偏偏又被救活过来;〃
为善而不终〃;使一世英名化为流水。
  安禄山造反;朝廷又以败退之罪杀掉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大将;只能起用在家养病的哥舒翰;拜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师;统数十汉、蕃名将;
率高仙芝旧部等二十多万兵士;赴潼关〃拒贼〃。临行;唐玄宗亲自饯行;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谓荣禄已极。
  安禄山造反前;已居长安安享宝贵的安禄山族弟安思顺深恐这位老兄日后造反会牵连自己;暗中不停上表唐玄宗说安禄山不是个好种;造反
是迟早的事;以此为自己一家留后路(造反是诛族的大罪;安恩顺事先告发;安禄山造反后果然没有〃连坐〃他一家)。哥舒翰带兵出发后;思起旧
恶;派人伪造安禄山与安思顺〃里应外合〃的书信;派人送玄宗呈阅;并请求诛杀安思顺。唐玄宗此时对哥舒翰言听计从;马上下诏赐死安思顺和他
弟弟安元贞;两家全部流放于岭南偏远之地。
  见此;杨国忠心里也开始打鼓;从前他力保的哥舒翰羽翼已丰;说不定哪天会奏自己一本;加之其拥重兵在外;不得不防。同时;哥舒翰手下也
有劝他:〃安禄山以诛讨杨国忠为借口;如果将军您留三万兵于潼关;自将大兵回师京城杀掉杨国忠以清君侧;不仅国权在握;安禄山进兵也失去了
借口。〃哥舒翰考虑半天;没敢认同;说〃这样的话;我不也成了安禄山第二了吗?〃
  虽如此;〃此谋颇泄〃;消息很快就传到杨国忠耳朵里。〃国忠大骇〃;赶忙入见玄宗;说:〃兵法讲;安不忘危。现在大军全部都集结在潼关;万一有
个闪失;京师就太危险了。〃取得玄宗同意后;杨国忠招募三千精兵;日夜训练;以他的亲信将领统驳。同时;他又招募一万多兵士屯结灞水之上;以
心腹杜乾运掌兵。哥舒翰害怕杜乾运从背后给自己来个〃窝心剑〃;假装商议军事;把杜乾运召至自己大营;一进大营就借事绑上砍头;并领其军。与
安禄山还未开战;杨国忠和哥舒翰这一相一将就开始互相算计;后果不难想像。
  无论如何;哥舒翰确实是将师之才。他认为;安禄山虽占有河北广大地区;但所领皆是蕃将胡人;占领之地皆是依恃威势;肯定不会持久。如果
固守坚城;安禄山众军很快就会因挫沮而离心涣散;到时可以趁势出击。不料;杨国忠认定哥舒翰长期拥兵在外不出去交战;害怕大将军没准儿暗
地里会找机会先发制人琢磨自己;所以;他不停上奏玄宗要哥舒翰出师;以免师老兵疲。〃上久处太平;不谋军事〃;玄宗自然听信杨国忠的;不断派
中使催促哥舒翰马上出潼关主动进击安禄山;把安大胖子擒进京城万剐千万才解恨。
  哥舒翰紧急上奏;说:〃安禄山久习用兵;现在暗藏精锐;以老弱兵卒引诱;肯定是有诡计。而且;贼兵远来;精草无继;利在速战。如果我师轻出;
正中其计!〃玄宗不听;认为哥舒翰惧敌;皇帝排遣的中使一个接一个;到来后语气也慢慢加重。有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个〃前车之鉴〃;哥舒翰无奈
之极;很怕最后来个边令诚那样的太监;一纸诏书就能要了自己的老命。万般无奈之下;哥舒翰大哭一场;集结大兵出关。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阴历六月四日;哥舒翰大军驻扎于灵宝县西原。六月八日;十几万官军南迫险峻高山;北临黄河;乱哄哄前行与安禄
山的崔乾祐数千人交战;踏进贼兵的埋伏圈。哥舒翰自己和几个高级参谋浮船河上;看见崔乾祐兵数很少;心中轻敌;就击鼓催促兵士速进;唐军将
士也争功;一拥而上;更无行列阵伍。有如大炮打蚊子;贼兵又居于高险之处;十来万大军气喘吁吁爬了半天山;也没找到几个敌人;乱哄哄在山下
聚成一团。山上敌人忽然冲下;杀掉不少唐军。哥舒翰此时依仗人多;分遣兵马;夹河鸣鼓;拥众而前。
  崔乾祐假装示弱;兵士十十五五;或进或退;唐军大笑。午后东风忽起;崔乾祐估计学过诸葛亮兵法;把数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很快树木
草丛接连火起;一时间烟焰熏天。唐军烟薰火燎;眼都睁不开;互相你推我撞;前军后退;后军前逼;自己乱成一锅粥;掉进黄河就立时淹死几万人;
哀嚎救命声振天动地。河边的唐军再也不敢进攻;争相逃上黄河中运粮船逃命;由于人多;几百艘船最后都因超载沉入河中;浑身铠甲的士兵几乎
全都在黄河中淹呛而死。最后;剩余唐军把军械绑缚在一起;以枪当桨;划向河对岸逃命。最终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