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葜鹘ㄒ
是他表兄)侯希逸;朝廷命他为节度使;并赐名〃李正已〃。拥有淄青十州土地后;又与诸道兵夹攻消灭李灵曜;又获曹、濮、徐、衮、郓五州。由于
每年从渤海等地买卖名马;加之税赋征敛;李正已一时间在藩镇中号称最强者。加之政令严酷;威镇邻境。面对如此狂徒;唐廷也封其为饶阳郡王;
以司徒兼太子大保。)
  郭子仪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军大将李怀光代替郭子仪掌军政;并加其为校检刑部尚书;为宁、庆、晋、锋、慈等州节度使。
  李怀光原姓茹;是渤海靺鞨人;其父茹常在朔方军中因功多为朝廷赐姓李;名〃李嘉庆〃。李怀光自少生长军中;也是一切一枪拼出来的功名;史
书称其〃勇鸷敢诛杀;虽亲属犯法;无所回贷。〃一旦大权在握;李怀光马上就把从前和他同位而现在又怏怏不服的宿将史抗等五人一并诛杀;初露
控霸一方的威权。唐廷对此;也假装不知道;奈何不得。
  德宗继位之后;在蜀地淫侈专制十多年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老哥们入朝后;又耍小 聪明;暗使属下蛮将寇侵州县;德宗本来已下诏派他归
镇;大臣杨炎苦谏;德宗就把崔宁留在京城;命朱泚的范阳军前往其驻地;好歹总算拨了一颗钉子。
  刚继大位的唐德宗很想干出些大事;重整破烂的唐朝河山。建中元六年(公元780年)3月;派十一个黜陟使(此官设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类
似巡查钦差)分巡天下。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识时务〃(史官以此四字评价;可见这位洪大使确实是个坏大事的书呆子);他见魏博节度使田悦
属下兵士有七万之多;就下令〃裁军〃;罢掉四万兵;让这些人回家务农。
  本来;田悦〃事朝廷颇恭顺〃;很有顺臣守法的样子;现在看到朝廷要窝心给自己一脚;裁撤士兵;激起他心中嫌怨。但田悦和他叔父田承嗣一样
;属老奸巨滑之流;他假装顺服朝命;罢裁四万官兵。然后;他又把这样已经脱掉军服的将士召集于一处;激怒他们说:〃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
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士兵大哭。田悦于是〃出家财以赐之;使各还部伍〃;重新让兵士归营。〃于是军士皆德(田)悦而怨朝廷
。〃
  宰相杨炎想收复原州和秦州;就派李怀光和朱泚等人前往泾州集结。泾州诸将知道李怀光军法严峻;又刚刚擅杀朔方五将;就推刘文喜为首;
拒不接受李怀光来统军。
  唐廷就以朱泚为泾原节度使。刘文喜不受诏;于建中元年5月据泾州反叛;并把儿子送去吐蕃做人质以招授兵;唐廷马上下诏李怀光、朱泚去
平讨。唐德宗非常坚决;对刘文喜索求旌节的要求一口回绝;也不听信朝中诸臣请求赦免刘文喜的意见。同时;他对泾州城内兵士仍旧象对待唐兵
一样;赐以春服;吐蕃当时又和唐朝刚刚缓和关系;也不发兵相救;不久;〃城中势穷〃;诸将共杀刘文喜;传首阙下。如此;算是德宗给诸藩镇又〃上了
一课〃。
  自以为是的举措――以藩治藩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
  李宝臣自被田承嗣大骗一把后;一直怏怏不乐;率兵回镇;自守门户。(李宝臣原是范阳内属奚人;为范阳将张琐高义子;名张忠志。安禄山造
反;他从京师逃归安禄山;又成为安禄山义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追兵万余人不敢追逼;可见其年青时代的勇武。唐朝九节度包围安庆于相州
时;李宝臣惧而投降。史思明渡河来救;李宝臣复叛。史思明被史朝义杀掉;李宝臣不肯称臣于史朝义;又携恒、赵等五州重新归附唐朝;并助唐军
攻灭史朝义。唐帝封其为赵国公;名其军曰成德军;拜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赐铁券许不死。由此;可知这李宝臣也是个反复无常的东西。)
  〃宝臣晚年犹猜忌〃;觉得儿子李惟岳暗弱;恐属下不服;就诛杀大将辛忠义等二十多名大将;尽收其财;由此军心不附。李宝臣晚年还笃信神道
;大饮妖人〃特制〃的〃仙液〃;结果中毒而死;年六十四;也是〃坏人有善终〃;花甲已过;诸福尽享;又免于横死;也算结局不坏。
  李宝臣死;军中推李惟岳为留后;求袭父位。唐德宗不答应;命李惟岳护其父丧入京进行〃国葬〃;下诏任命张孝忠为节度使(张孝忠也是奚族;
其父张谧于玄宗开元年间内附唐朝。他年青时和王武俊两个齐名;为燕赵名将;时号〃张阿劳〃。张孝忠还是个美男子;形体魁伟;身长六尺;生性孝
顺。曾在安禄山帐下为偏将;由于破突厥有功;获授果毅折冲将军。安禄山造反;张孝忠也干过不少坏事;常为贼军先锋。史朝义灭亡后;他入李宝臣
帐下;并娶宝臣妻妹为妻;后一起归唐;赐名孝忠。后来李宝臣屡杀大将;张孝忠因驻守外地而免于被杀。)
  当初田承嗣死;李宝臣上表力请田悦代之;谋求子孙世袭;如果今李宝臣死;田悦投桃报李;就上表力求朝廷下旨让李惟岳世袭;德宗又不答
应。于是;李惟岳就和田悦、李正已等人暗中联合;阴谋抗拒王命。
  众藩将欲起未起之际;偏偏兵势最弱;对朝廷礼数最恭的山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先被逼反。唐德宗性急;召梁崇义入朝。鉴于唐代宗时来嫃等大
将入朝见诛;梁崇义一直推托不去。为示以恩信;唐廷加梁崇义同平章事;赐以铁券。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就是把李忠臣赶跑的那个年青野心家)
觊觎山东道土地;一直上表要替朝廷讨伐梁崇义。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7月;朝廷封李希烈为南平郡王;督诸道兵讨伐梁崇义。荆南牙门将吴少诚献策;李希烈就以他为先锋;督兵进讨。
9月;梁崇义连战连败;困守襄阳。时势已去;守门军士开门争出投降。见大势不妙;梁崇义与老婆投井而死;被唐兵吊出尸体后割下脑袋;传首京师。
至此;统治山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长达19年的梁崇义终归灭亡。
  同时;由唐将马燧、李抱真等人率领的昭义军河东军又在临洺大败田悦军;斩首过万;围攻刑州唐军的田悦军见势不妙也解围而逃。当时;平
卢节度使李正已病死;其子李纳奏表请袭位;唐德宗又不许。田悦派人暗中哀求李纳和李惟岳;心怀怒气的二李就派兵援助田悦;在相州邺县一带
与唐军相持。建中二年12月;唐朝李怀光的朔方军大破魏博、淄青藩镇兵于徐州彭城;江淮漕运恢复通行。 当初;李希烈上表请讨梁崇义之时;唐
德宗每每上朝会见群臣;都以李希烈为忠义榜样。巡示淮西的黜陟使李承劝谏:〃李希烈以朝廷名义讨伐攻战肯定得胜;但恐怕其有功之后;骄蹇不
臣;更烦朝廷用兵!〃德宗大不以为然。李希烈攻败梁崇义后;果然据其地为已有;并大掠府县;积所掠宝货于襄州。〃上乃思(李)承言〃。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二月;刚刚被朝廷封为魏博招讨使的马燧与河阳节度使李凡、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一起在漳水边上与魏博军相
持。
  田悦派王光进筑半月型城守长桥;官军为叛军所阻;不能过河。马燧见状;忽生一计。他派军士用大铁锁把数百辆军车相连;车内塞满土囊;堵
塞住长桥下流;诸军于水浅处涉渡。由于唐军粮少;田悦属军皆坚守不战。马燧命军士持可当十日的干粮;进屯沧口;与田悦军队在漳水之东的洹水
夹岸相望。
  李抱真、李凡皆不解;问:〃粮少而深入;这样做不危险吗?〃马燧解释说:〃粮少则利速战;现在魏博、淄青、成德三镇军不与我们相战;是想疲
累我军。假使我分军击其左右;田悦肯定派兵相救;那时我腹背受敌;肯定失利。因此;我一直进军逼战田悦;所谓〃攻其所必救也〃;如果他出战;我
肯定为诸君破敌!〃于是;马燧命人在洹水上搭建三条浮桥;每天都过桥挑战;田悦仍旧缩头不出。马燧下令军队夜半起食;偷偷顺洹水直趋魏州;下
令道:〃贼军来;就马上停军成阵。〃同时;仍留下百余人马在原来的营中击鼓鸣角。诸军发尽后;这一百多人就抱柴火在一旁潜伏隐蔽起来。
  诸军前进十多里地;田悦知道消息;忙率淄青、成德步骑四万多人冲过桥想从后袭掩唐军;并乘风纵火;鼓噪而进。
  马燧按兵不动;不慌不忙;命兵士结阵;并除去阵前方圆百步的杂草以为战场;严阵以待。首当战阵的;是精募的五千多勇猛能战之士。田悦人
马至前;气势衰竭;纵火又灭;忽见唐军安静地严阵持兵以待;惶恐不知所为。马燧纵兵大击;田悦兵大败。纠缠乱斗之时;李抱真、李凡部下兵士有
一阵子几乎招架不住;但见马燧的河东兵大胜;掉头还斗;合军追击藩镇军队。田悦军士逃至洹水三桥处;早在那里埋伏的唐军一把火把桥烧个干
净;贼军掉入水中淹死无数。此阵唐军共斩首两万多级;活捉三千多;敌尸枕藉三十多里。
  如果唐军乘胜追击;田悦肯定跑不掉。不料;由于马燧和李抱真两个一直有过节;都暗有所思;马燧追至魏州南就停军不追。田悦逃至魏州南城
;其大将李长春原本坚守城门等待唐军。天光大亮;唐军仍不出现;无奈之下;李长春不得不打开城门。田悦一进城;就立马杀掉李长春;婴城固守。
  此时;魏州城内兵卒才几千人;战死者亲属又满亍号哭;一派惨痛之状。见此情形;田悦又忧又惧。毕竟奸雄出身;他持刀立马;集合城内军民于
军府之外广场;流泪哭诉:〃我承蒙淄青、成德二位老伯(李正已、李宝臣)保荐;得以世袭田承嗣伯父的家业;现在两位老伯故去;他们的儿子不
能承袭;田悦我不敢忘二伯父大恩;不自量力;上表为他们求袭封;最终拒命朝廷;丧败至此;致使众人死伤;都是我的罪过啊!我田悦老母在堂;自
杀不孝;请诸公以此刀斩断我的脑袋;持之出城向马燧仆射投降;自取富贵;不要与我田悦一起取死!〃言毕;他自投马下;泪下如雨。
  毕竟同生共死一段时间;田悦此前又以家财供养四万本来应裁掉的军士;河北又自古出〃悲歌慷慨之士〃;哥们义气加血性;众人感奋;一起上
前抱住田悦说:〃田尚书您举兵徇义;不是为了您自己啊。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一直受田氏之恩;希望能与您一起拼死一战;如果不胜;赴死而已!〃
田悦闻言;心中大喜;脸上仍旧悲愤满布;说:〃诸君能不以我田悦的丧败而抛弃我;我愿以死相报!〃于是他马上搭香台;与诸将割发立誓;结为兄弟
;誓同生死;并把魏州城内府库的钱财和城中富人的宝货全集中一起;赏奖士卒;众人大悦;部伍重振;各自凭城坚守。
  十多天后;马燧等诸路唐军才相继至魏州城下。急攻数日;不克。
  此时;藩镇李惟岳的束鹿城也被朱滔、张孝忠等人攻下;唐军进围深州。李惟岳忧恐。其属下参谋邵真劝其密奏朝廷请降;让他先派弟弟李惟
简入朝;然后诛违命诸将;再亲自入朝谢罪。
  李惟岳听计;就派弟弟李惟简先入朝。很快;田悦知道李惟岳首鼠两端;大怒;派衙官扈岌前去李惟岳处;责备道:〃田悦尚书举兵;正是为您求
封节度使;一点没有私利。现在您听信邵真之言;遣弟奉表;悉以反罪归于田尚书;怎能做出如此意思负义之事!如果您斩杀邵真;田尚书待您如初
;如果不然;就此恩断义绝!〃李惟岳犹豫之际;他的另一个高级参谋毕华也进言劝他:〃田尚书以大义举兵;完全是为了您啊。而且魏博、淄青两镇
军兵足抗天下;胜负未知;奈何现在就脚踏两只船呢。〃
  〃惟岳素怯;不能守前计〃;惶急之下;就把邵真抓来;当着扈岌的面斩杀;又发一万多成德镇兵;在束鹿与唐兵相抗。不久;朱滔、张孝忠大败镇
军;李惟岳烧营而遁。
  李惟岳本来可以不败;败就败在他的前锋将王武俊身上。
  唐军忽然而就的〃胜利〃――王武俊的起事 王武俊;字元英;原本属契丹怒皆部落。其父王路俱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率部属内附于唐;一直居守
蓟州。
  十五岁时;王武俊就因骑射之艺高绝于人而享有少年英雄的美誉;在当时与张孝忠齐名;同在李宝臣帐下为裨将。
  宝应年间;李宝臣对唐朝降而复叛之后;面对已入井陉的诸路唐军;王武俊劝说李宝臣:〃以寡敌众;曲遇直;战则离;守则溃;锐师远斗;庸可御
乎!〃寥寥数语把当时情势分析得条条是道;李宝臣遂以恒、定等五州复降唐朝。由此;王武俊可以说是真正的〃识时务〃俊杰。
  后来;他辅佐李宝臣〃共平余贼〃;也立下不少功劳。王武俊有个儿子名叫王士真;沉毅勇悍;样貌英俊;李宝臣〃倚爱〃之;把女儿嫁给王士真;所
以;王武俊与老上司李宝臣还是儿女亲家。李宝臣晚年猜忌好杀;诛戮了不少昔日的心腹大将;多亏其〃爱婿〃王士真与李宝臣左右出主意的谋士们
关系亲密;使得王武俊才免于被杀。
  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由于想承袭节度使未被许可;举兵拒命;对左右兵将往往也疑云丛生。有人告诉李惟岳说王武俊有〃异志〃。王武俊知
道消息后;深自贬损;出入营中只带一、两名随从;平素也不和外人往来。李惟岳虽然怀疑这位〃亲家爹〃;〃然见其屈损;又惜善斗;未忍杀〃。束鹿一
战;王武俊为前锋;他于阵前对儿子说:〃我破朱滔;则李惟岳兵势大振;如此;回到大营我就会被杀掉。〃因此;他〃战不甚力〃;只知保存有〃有生力量
〃;甫一交兵就率人回奔;因此导致李惟岳军大败而归。
  朱滔大胜之后;想立即引兵直攻恒州。另一部唐军张孝忠却引属下军队驻停于义丰;忽然不前;朱滔大惊;以为张孝忠又什么怪招〃纵贼〃或斜
刺里给自己一枪什么的。
  张孝忠自己属下诸将也都不解;询问原由。张孝忠本来就是李惟岳他爸爸李宝臣的旧将;深知军中内情;他解释说:〃恒州宿将尚多;未易少轻。
如果我们大军直逼;困兽死斗;结果难以预料。如果我们暂且驻军不动;他们内部肯定会发生窝里斗。诸君稍安勿躁;我们现在驻军义丰;可坐待李
惟岳的人头!而且;朱滔司徒言大识浅;此人可以共始;难以共终!〃
  朱滔不知就里;见张孝忠止军;自己也率部于束鹿修整;不敢单军追逼李惟岳。
  墙倒众人推。李惟岳大将康日知见形势大不妙;以赵州城归降唐军。
  李惟岳气恼之下;更加对王武俊这样的宿将又多了层疑心。左右亲信参谋有人劝说:〃先相公(指已死的李宝臣)一直以王武俊为腹心;两家
又有骨肉之亲(王武俊之子王士真是李惟岳妹夫);当今危难之际;王武俊勇冠三军;不依赖他这样的人;谁又能为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