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劳遇如故〃。
  自此;韩游瑰仍惊魂不定。他还镇分阝宁后;既无心思;又失威权;不久宁州士卒又发兵乱;朝廷以别将顶替他。韩游瑰〃畏乱;委军轻出〃。跑回
京师后;韩游瑰得封右龙武统军的闲官;不久就忧疾而死。可见;其子李钦绪的〃谋逆〃使得韩大将军忧乱失措;终日郁郁;最终竟以忧死。
  (十)唐德宗
  唐德宗在位26年;64岁时病死。即使总为〃尊者讳〃的封建史家;言及这位〃九叶天子〃时都掩饰不住愤懑不平之气:〃(德宗)志大而才小;心猵
而意忌。不能推诚御物;尊贤使能;自以为果敢聪明;足以成天下之务〃。(范祖禹)〃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
(《新唐书》)〃德宗……所赖忠臣戮力;否运再昌……御历三九;适逢天幸……〃(《旧唐书》)所有一切〃盖棺〃之论;基本同持一个观点:此人
能为君二十几多年而不亡国丧身;恰恰因为有一大批忠臣良将鼎力挟持以及〃天幸〃罢了。如此一个皇帝越到后来越糊涂;越老越不是东西;简直都
可以令他当一个〃坏皇帝〃的样板了。
  尤其是经过奉天之乱以后;唐德宗被吓得肝胆俱裂;刚继位时的英果锐气一丝皆无;动不动就与臣下、诸子〃涕泣相对〃;而其四大弊政;也深
深地为日后唐朝灭亡埋下最直接的引线——一是姑息藩镇;二是委任宦官;三是聚敛财货;四是亲昵小人。
  先举几个他亲昵小人的例子。由于唐德宗本性猜忌刻薄;因而〃小人易入〃。大奸臣卢杞首先获得德宗赏识;此人深知德宗性格;多次借机离间
德宗与群臣的关系。奉天之难后;虽然忠臣陆挚多被信用;仍然因直谏而使德宗内心不快。卢杞被贬外任后;德宗仍思念不已;并对李沁讲:〃卢杞忠
清强介;别人总说他奸邪;朕怎么总不觉得。〃李泌倒是一语道破:〃卢杞对陛下您言听计从。别人都说他奸邪;而陛下您惟独不觉他奸邪;这止是卢
杞奸邪的关键所在呵。〃同时;德宗又以能言善辩为取人的标准;谁能奉承他就把谁当忠心之人; 以惬己之意为〃忠臣〃标准;小有违忤则耿耿于怀。
非常奇怪的是;德宗一辈子都和无赖小人一见如故——卢杞、裴延龄、李齐运、王绍、韦执谊等人;常常相坐秘语;语笑款狎而不知倦;使〃小人
常得志〃。由此推之;唐德宗本人其意就是个〃小人头子〃;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他身上〃小人〃磁场那么强;难怪大批小人皆磁附其左右。
  至于财迷心窍、急于聚敛方面;唐德宗简直像得了失心疯一般。他先是下令搜刮富翁钱财。官员得令后;残暴如盗贼;检括登记长安富贾大户;
压榨夺取;动不动就大刑伺候;以至于不少富商一下子因官府催逼交不出钱而上吊而死;然后;又立〃僦质钱〃名目;凡有蓄积财物者;都要把四分之
一上交朝廷;以至于天下嚣然;天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赶至京师在路上拦住卢杞的马哭诉。接着;唐廷又对人民的住房收税;号为〃间架税〃;并出钱奖
励人们互相告发;对那些不按实际房屋数目交税的人又罚又打。〃愁怨之声;闻于远近〃。奸贼卢杞被贬后;另一个贼臣裴延龄也因为善为暴敛、乱
加杂税深为德宗所信用;令民间生计更苦。泾原兵士在长安叛乱时;对民众大呼的口号就是:〃大家别害怕;我们不夺‘僦质税’;不收‘间架钱’〃
!到了德宗后期;更是开立〃宫市〃;与小民争利;其种种深弊;可从白居易《卖炭翁》中可见一斑。
  唐玄宗时;宦官高力士是深受倚重;但此太监毕竟是个忠臣;又知道谦抑之道;对国家危害极少。到了唐德宗时代;宦官成为掌握朝廷的一支重
要势力;而且积弊至深。泾原兵士叛乱;正因为宦官白志贞的禁兵一个没来;差点让德宗成为乱军俘虏。按理说应该〃惩前毖后〃;谁知道后来他更加
宠任太监;而且这些公公们掌握的军队越来越多;以至于其后数位皇帝皆由宦官拥立。太监们还在各个军区充任监军;干扰军事。奉天之乱后;唐德
宗外表好象十分信任大将忠臣;内心却十分猜忌这些宿将勋师;并把神策军兵马使这么重要的禁军统领位置完全由太监掌握。而且;到了德宗后朝
;各地节度使以及重要军镇的将师都出自神策军;皆为太监统军的〃门下〃;只知报公公们举荐的恩德;不知朝廷的存在。至此;刑赏恩罚的大柄不在
人君而在那些宦官。尤其是在讨伐吴少诚时;大太监推荐常给自己送金银财宝的韩金义为为四面行营招讨使;又派数十太监为监军;十七道唐兵皆
受这些庸才小人节制;致使官军屡战屡败;死亡无数。〃德宗为唐室造祸之至;此宗社覆亡之本也〃(范祖禹);诚哉斯言!
  唐德宗初即位;锐意削藩;但自从奉天之乱后;如丧肝胆;对藩镇务求姑息;矫枉过正。宣武都知兵马使李万荣赶走节度使刘士宁;德宗竟授李
万荣为留后;此种姑息;简直就是鼓励臣下叛篡;致使后来的仿效者越来越多;唐廷威权丧失几近。同时;他还爱耍小聪明;自己亲自择任各个藩镇
的副手和参佐之将。但藩镇头子往往用计除去这些人;大太监们以权谋使唤这些人;谁也不会真正向德宗效〃愚忠〃。最过份的;当属德宗纵宠浙西
观察使李锜之事。李锜本来只是个常州刺史;由于向大太监李齐运孝敬了大笔金银财宝;就为李太监荐给德宗;升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浙西观察使。
李锜掌握〃天下利权〃后;对下刻意搜刮;对上不停上贡;朝廷权贵遍受其贿;逐渐骄纵无所忌惮。他对自己所辖官员任意杀害;贪污公款无数。浙西
平民崔善贞到京城告御状;德宗不仅不相信;反而大怒;派人把崔善贞用木枷铁锁锁上;送交李锜处理。〃(李)锜闻其将至;预凿坑待之〃。崔善贞
囚车一至;连枷锁也不脱;被李锜手下兵士踹入土坑中活埋。〃远近闻之;不寒而栗〃;真正的是钳天下之口而长奸臣之威;让这些贼臣愈加骄暴;日
后个个迭相叛逆。
  由上种种;皆可以看出;唐德宗的过失;也可用罄竹难书四字来表达;一点也不冤枉他!
  夕阳无限好——元和君臣的削藩大计
  公元805年春正月;虚弱不堪的唐德宗在宫内的病榻上接受诸王、亲戚朝贺。人来人往;拜舞不休。眯着昏花的老眼;德宗力挺老衰残躯;竭力
四顾张望;就是不见太子李诵来贺。一问;宦官小心翼翼地告知:〃太子有疾。〃 本来就病入膏肓的唐德宗闻言;〃涕泣悲叹;由是得疾;日益甚〃。屋漏
偏遭连雨。自己马上撤手而去;皇储眼看也要灯尽油干;老皇帝急忧苦恨;一齐攻心。几天后;唐德宗就〃崩〃了;时年六十四。
  大臣卫次公、郑絪等人宣遗诏;一身孝服的皇太子李诵被众人搀扶;于宣政殿继位;是为唐顺宗。看见一个穿穿大白孝袍的人歪歪斜斜地半倚
半躺在龙椅上;禁卫军将士不少人将信将疑。众人在殿外踮脚窥视;仔细打量一番;见座上人果然是李诵;大家喜极而泣;互相祝贺说:〃真太子也!〃
  这位唐顺宗;在位仅一年就病死。虽然这个唐朝皇帝的名号几乎不为人所知;但他为帝时;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程异
、韦执谊、陈谏、韩晔、凌准等人支持下;进行了所谓的〃永贞革新〃。此次急功进利的改革非常短命;仅仅持续短短146天。〃永贞革新〃;改革内容
看上去不错:削减宦官兵权、裁撤冗官、免减百姓租赋、撤去〃宫市〃等等。由于上述内容无一不涉及当时〃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领头的〃二王
〃又属志大才疏、自以为是、偏躁寡恩之辈;〃改革〃很快就被太监俱文珍等人粉碎。
  唐顺宗继位八个多月后;因病不能言语;退称〃太上皇〃;让位给儿子李纯――-唐宪宗。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者〃;一般均无好下场。〃二王〃先被远贬;后均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也被流放到荒远小州做司马;即历史上著名
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几位政治家一生坎坷蹭蹬;但中国文学史却增添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优美、凄丽诗篇;尤其是刘禹锡、柳宗元两人;佳作连连;如明珠美玉;
熠熠闪光。〃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诗人不幸诗坛幸。正是这样的失意、幽愤;才使得
诗人写出那么多真切感人的绝妙好辞。
  特别是刘禹锡;大才子自称是汉景帝儿子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其实是汉化的匈奴后代)。他被贬二十余年;老而弥健;熬死了唐朝五代皇帝;终
年七十二。刘郎气锐;连白居易都钦推他为〃诗豪〃。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因病从苏州罢归;刘禹锡从和州罢归;两人相见于扬州;留下了
两首感叹身世的千古名诗。白居易曰: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题刘二十八使君》)
  刘禹锡酬合: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身板不争气、又因误用庸人而时刻悔恨在心的的唐顺宗病逝;年仅四十六岁。
  元和天子初发威——平定西川
  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诏立李纯为皇帝;顺宗自为〃太上皇〃。新皇帝刚刚〃出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病死;行军司马(参谋长)刘辟自称留
后;不久;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因溵水大败;惧而入朝;唐廷迫令其〃致仕〃(大文豪余秋雨创造性地把〃致仕〃译为〃当官〃;实为〃退休〃)。不料;他的
外甥杨惠琳拒不接纳朝廷派来的官员;上表称当地将士〃逼臣为节度使〃;想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唐廷让他名正言顺地为霸一方。
  宪宗初登大宝;还真忍了几个月。为了稳住刘辟;唐廷任他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军区常务副司令;未予正职)。至于夏绥方面;由于杨
惠琳勒兵抵拒;宪宗先拿他开刀;下诏天德、河东两军进讨。河东节度使帐下阿跌光进、阿跌光颜(兄弟两皆是步落稽部落胡人;后赐姓李;即李
光进、李光颜)勇猛善战;屡败杨惠琳叛军。不久;叛军窝里反;杨惠琳被手下军将所杀;〃传首京师〃;其时为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月。夏
绥平定;是宪宗打击藩镇势力的首次告捷。
  至此;唐宪宗把目光转向他刚一登基就向朝廷叫板的蜀地地头蛇刘辟。
  剑南西川节度使原是韦皋。朱沘叛乱时;韦皋力挺唐廷;平叛有功;被当时唐德宗拜为大将军;加检校礼部尚书的荣衔。此后;他又多次打败吐
蕃;深入敌界;捕虏甚多;因军功得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即位后;加韦皋检校太尉。当时;王叔文、王伾当政;韦皋派属下刘辟携大量金宝入
京城〃活动〃。刘辟私谒王叔文;自恃有钱有兵又是藩镇官属;他对王叔文说:〃太尉(韦皋)派我向您致意。如果您能让我掌领剑南三川之地;一定
会予酬谢;如不留意;在下也不会忘怀〃。听刘辟话里话外;含有威胁之意;时为唐顺宗心腹的王叔文大怒;差点杀掉刘辟。
  刘辟逃回西川;添油加醋一说;韦皋恨王叔文入骨。他当即向顺宗、太子李纯各上表章。一方面他向顺宗直言应传位给太子;另一方面他又向
当时为太子的宪宗〃表忠心〃;指斥王叔文、王伾乱权。〃(韦)皋自恃重臣;远处西蜀;度王叔文不能动摇;遂极言其奸〃。本来韦皋是派刘辟拉关系
;见王叔文〃不识抬举〃;也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指斥王叔文等人〃奸邪〃。反正天高皇帝远;当朝权臣也奈何不了他韦皋。所以;宪宗能够及早继位;
韦皋也确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没多久;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韦皋就〃薨〃了。老 韦专治蜀地二十一年;虽为唐朝藩属;实则土皇帝一个
。但这韦皋是个政治老手;月月向朝廷进贡珍宝奇货;遍贿当朝大臣;又极其优待手下军士;〃丰贡献以结主恩;厚给赐以抚士卒〃;如此巨大的开支
由何而来;当然是加重赋敛;〃卒致蜀土虚竭〃。而且;韦皋属下的官吏皆是幕僚、私人;从不让这些人到京城作官;怕他们泄漏自己在蜀地专治跋扈
的所作所为。所以;有样学样;韦皋一死;刘辟就向中央叫板;鼓掇〃诸将(为刘辟)表请节钺〃。
  当时;唐廷〃不许〃;并派袁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前去接收蜀地。路上;唐廷又以袁滋任西川节度使;征刘辟回朝;给他一个〃给
事中〃的官职。刘辟不受征召;〃阻兵自守〃。袁滋也是个软蛋;逗留〃不敢进〃。宪宗一怒之下;贬袁滋为吉州刺史。怒归怒;当时夏绥杨惠琳蠢蠢欲动;
唐廷只能委任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刘辟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朝廷当然〃不许〃。
  狂妄的刘辟胃口大得出奇;既然朝廷不予;他就来个〃自取〃;发大兵包围了东川节度使李康所在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最终攻陷城池;活
捉了同为一方节度使的李康;并以自己老友卢文若为东川节度使。
  刘辟出兵前;手下也有忠于朝廷的官属;推官林蕴便谏阻他;劝他不要和中央政府过不去。刘辟大怒;把林蕴关入大牢;并上演〃假斩决〃一幕;
私下嘱咐刽子手不要真下刀;只拿大刀板在林蕴脖子上蹭。如果对方尿裤子腿软;就下令赦免他;一来立威;二来也留个〃不妄杀〃的好名。谁料;林
蕴倔强;大骂刽子手:〃王八蛋!要杀就杀;磨来磨去;把我脖子当磨刀石呀!〃
  刘辟见此;也发感慨;对左右说:〃真忠烈之士也!〃赦而不杀;黜为唐昌尉。
  乍看刘辟如此胆大妄为;很可能以为这是个头脑简单、目不识丁的赳赳武夫。错!刘辟;乃德宗贞元年间宏词登科的进士;真正的才子;出身士
族;绝非脑后一根筋喊打喊杀的兵将痞子。由于他有文才吏干;才被韦皋辟为从事;累迁御史中丞、支度副使。在蜀地十多年;耳濡目染;深知中央
政府无能;藩镇强悍;士族进士出身的刘辟也〃近墨者黑〃;新皇帝一上台他就敢和中央政府〃示威〃。
  唐宪宗登基未久;深知兴兵讨伐乃军国大事;未可轻易尝试。但他心中着实恼恨藩镇跋扈;也想烧它三把火;树立皇威。〃公卿议者亦以为蜀(
地)险固难取;〃宪宗本人进退两难。关键时刻;与刘辟一样同为宏辞科进士出身的大臣杜黄棠力排众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